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穴位埋线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加穴位埋线疗法,对照组口服二甲双胍治疗,共治疗3个月。分别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体重、腰围、BM I值、月经及排卵情况。结果:在肥胖指标体重、腰围、BM I值、改善月经与排卵的疗效比较方面,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刺加穴位埋线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在减肥的同时对卵巢功能有良好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穴位埋线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穴位埋线疗法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疗效。方法 选取36例肥胖型PCOS患者,对其进行穴位埋线治疗,并分别收集治疗前后血清激素及生化测定指标数据,测量治疗前后的体重变化,同时观察埋线治疗期间月经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后患者BMI、T、LH、FSH、PRL、E2等指标改善方面,差异有显著性;部分患者月经周期恢复正常(达80.6%)。结论 穴位埋线疗法有效地降低肥胖型PCOS患者的体重指数,从而改善患者的脂肪代谢,减轻胰岛素抵抗,增强其对于促排卵药物的敏感性,是一种治疗肥胖型PCOS的中西医结合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针及穴位埋线疗法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肥胖型PCOS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穴位埋线组、西药组3组,分别采用电针、穴位埋线、口服二甲双胍治疗,共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月经情况,以及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结果治疗后电针组与穴位埋线组各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治疗后BMI、LH、LH/FSH、T、FINS、HOMA-IR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电针组与穴位埋线组BMI、LH、LH/FSH、T改善情况均优于西药组(P0.05);电针组与穴位埋线组治疗后月经情况及WHR水平明显改善(P0.05);3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各组间FB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穴位埋线疗法不仅能减轻体重,对卵巢功能也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在减重、改善月经及性激素水平方面疗效优于二甲双胍,是治疗肥胖型PCOS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中药治疗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取36例肥胖型PCOS患者,对其进行穴位埋线配合中药治疗,并分别收集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测量治疗前后的体重,同时观察月经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患者体重指数(BMI)、FPG、FINS等指标改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患者月经周期恢复正常。结论穴位埋线配合中药治疗能够有效地降低肥胖型PCOS患者体重指数,从而改善患者的脂肪代谢,减轻胰岛素抵抗,增强其对于促排卵药物的敏感性,是一种治疗肥胖型PCOS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间本院门诊收治的肥胖型PCOS患者6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实验组患者实施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二甲双胍药物治疗,治疗3个月后评价两组病例临床疗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腹围、体质指数(BMI)、月经情况、胰岛素抵抗指数(IR)等。结果: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腹围、体质指数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均降低,组间数据比较,实验组患者腹围及体质指数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月经改善总有效率为76.67%,对照组为5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在关于肥胖型PCOS患者临床治疗工作中可有效降低患者体重指数,促进排卵,改善脂肪代谢紊乱问题,降低其对自身胰岛素的抵抗效果,可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性激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6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和电针组,各30例。埋线组采用穴位埋线疗法(每周1次),电针组采用电针疗法(每天1次),连续治疗3个月。分析患者治疗后月经情况、体重指数、腰围、多毛评分、痤疮评分,以及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比较,体重指数、腰围、多毛评分、痤疮评分、LH、LH/FSH、FBG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显著性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疗法可有效减轻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体质量,改善内分泌和胰岛素抵抗状况,比电针疗法操作简便、完成治疗时间短、来医院次数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补肾化痰法配合穴位埋线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PCOS诊断标准,收集PCOS患者104例,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2例,两组分别采用补肾化痰法配合穴位埋线、二甲双胍+加达英-35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月经、排卵、中医症候及体重变化情况,并分别从性激素、糖脂代谢等反面进行疗效分析。结果:补肾化痰法配合穴位埋线能有效减轻PCOS患者的体重,降低LH、LH/FSH、T、FINS水平,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内分泌环境,改善中医临床症候,促进胆固醇分解,调节月经周期,提高妊娠率。结论:补肾化痰法配合穴位埋线治疗PCOS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健脾祛痰中药与穴位埋线共同用于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糖代谢病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糖代谢病症11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57例(健脾祛痰联合药与穴位埋线治疗)和对照组57例(健脾祛痰中药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7.72%,且观察组在BMI、腰围、空腹胰岛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耐量异常、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健脾祛痰类的中医药物和穴位埋线的治疗方法在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具有协同作用,两种方法联合使用能够降低患者的体质量指数、增强患者体内糖脂的分解代谢,并且治疗效果明显比单一的中药治疗的效果高,临床效果突出,具有实际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雷火灸辅治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13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6例。两组均服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组加用穴位埋线及雷火灸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BMI、FINS、FPG、HOMA-IR、LH、LH/FSH比值、T和卵巢体积均降低(P<0.05),FSH、E2均升高(P<0.05),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95.45%,对照组75.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配合雷火灸辅治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近10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部分文献进行整理分析,为以后的学术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单纯中药疗法、针灸疗法、穴位埋线、中医综合疗法及中西医结合疗法等不同方面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中医药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有疗效显著、无明显毒副作用、费用低等特点。结论:应进一步加深中医药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方面的研究,为临床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结合饮食控制及有氧运动治疗产后肥胖的疗效。方法:采用穴位埋线治疗48例产后肥胖患者,并在治疗期间结合饮食控制和有氧运动锻炼,观察治疗前后体重、体重指数(BMI)及腰围(WC)、腰臀比(WHR)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痊愈5例,显效18例,有效2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67%:治疗后,患者的体重、BMI、WC、WHR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穴位埋线结合饮食控制及有氧运动治疗产后肥胖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Huang LC  Pan WY 《中国针灸》2011,31(10):883-886
目的:比较穴位埋线与电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并对两种方法进行成本-效果分析,评价其经济学效益.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埋线组和电针组,每组30例.两组均选取中脘、天枢、大横、水分、气海、关元、足三里、阿是穴为主穴,穴位埋线组采用埋线法,每周治疗1次,4周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电针组采用电针疗法,每周治疗3次,4周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总有效率、肥胖指标和成本.结果:①穴位埋线组总有效率为90.0%(27/30),电针组为86.7%(26/30),两组疗效相当(P>0.05);②两组肥胖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后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臀围、腰臀比值均明显降低(均P<0.05),且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成本效果分析示穴位埋线组医疗总成本为61500元,人均成本为2050元,电针组总成本117210元,人均成本为3907元,穴位埋线组平均每人比电针组少支出1857元.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疗效确切,治疗成本较低,具有较好的经济学效益.  相似文献   

13.
穴位埋线结合针刀治疗顽固性网球肘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刀结合穴位埋线与单纯针刀、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网球肘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20例顽固性网球肘患者随机分为针刀结合穴位埋线组(针线组)和针刀组及埋线组各40例,采用单盲法,针线组采取针刀结合穴位埋线治疗,针刀组采取针刀治疗,埋线组采取穴位埋线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针线组与针刀组、埋线组有效率分别为90.0%与82.5%、85.0%,三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线组治愈率与其他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刀结合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网球肘具有治愈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Zhang XY  Shen L  Fan H  Liao Y  Liang L 《中国针灸》2011,31(10):913-918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治疗实验性结肠炎大鼠的作用效应及作用机制.方法:将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穴位埋线组,每组6只.除正常对照组未行造模外,其余两组大鼠均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造模.模型组不予干预,正常饮食.穴位埋线组于“上巨虚”“天枢”“大肠俞”处进行穴位埋线治疗.治疗15 d后观察大鼠的腹泻、便血症状和结肠病理组织学改变,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大鼠结肠组织白细胞介素17(IL-17)、β2肾上腺素受体(β2AR)、核因子κcBp65(NF-κBp65)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脾淋巴细胞β2AR和NF-κBp65蛋白的表达.结果:穴位埋线组的大鼠腹泻、黏液脓血便症状得到较快控制,大鼠结肠黏膜组织损伤明显改善.大鼠脾淋巴细胞NF-κcBp65的表达,与正常组(86.22±8.09)相比,模型组(249.70±13.66)的表达增多(P<0.01);与模型组相比,穴位埋线组(219.02±7.42)的表达减少(P<0.01).大鼠脾淋巴细胞β2AR的表达,与正常组(957.45±171.56)相比,模型组(594.97±173.22)的表达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穴位埋线组(1335.93±244.34)的表达增多(P<0.01).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组织中IL-17的表达增多,而穴位埋线组中IL-17的表达减少.结论:穴位埋线“上巨虚”“天枢”“大肠俞”治疗实验性结肠炎有明显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IL-17、β2AR、NF-κcBp65的表达,发挥其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穴位埋线疗法病谱初探(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穴位埋线疗法的临床适用病种,整理并分析穴位埋线疗法病谱。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方法及数据挖掘技术,经过对1971年—2011年6月发表的与穴位埋线疗法相关的临床研究论文进行筛选、录入、审核、提取有效信息等环节后,归纳总结穴位埋线疗法病谱。结果:穴位埋线疗法适用于103种疾病,涉及6个科属。内科最多,共50种,占总病谱的48.54%;其余依次是外科、五官科、妇科和皮肤科,分别为15种、12种、11种、11种;儿科最少,共4种。同时,按照"效能针灸等级病谱"的规则,初步对该疗法治疗的病种进行等级分类,获得穴位埋线疗法Ⅰ级病谱26种,Ⅱ级病谱30种,Ⅲ级病谱8种。结论:穴位埋线疗法临床运用广泛,病谱不断扩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为主对乳腺癌术后化疗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54例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综合组和西药组,每组27例。两组均采用CAF化疗方案,针灸综合组采用穴位埋线治疗,穴取脾俞、胃俞、足三里等,并于足三里施灸;西药组口服盐酸昂丹司琼片、胃复安、地塞米松和强力升白片,28天为一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进食情况、恶心呕吐情况,在化疗开始前以及结束后化验白细胞。结果:针灸综合组治疗后进食情况较西药组改善明显(P<0.05);针灸综合组恶心、呕吐反应总有效控制率为88.9%(24/28),优于西药组的51.8%(14/28)(P<0.05);在升高白细胞方面,针灸综合组总有效率为92.6%(25/27),亦优于西药组的77.8%(21/27)(P<0.05)。结论:穴位埋线为主可以减轻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胃肠道症状,提高患者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血清雌二醇(E2)、睾酮(T)以及甲状旁腺激素(PTH)的变化,探讨脾肾俞穴位埋线对原发性骨质疏松妇女内分泌激素的调控作用。方法:选择原发性骨质疏松妇女60名,随机分为埋线组和针刺组各30例,连续治疗6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测血清E2、T和PTH。结果:①E2、T:两组治疗后血清E2、T均升高,较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PTH:两组治疗后血清PTH均无明显变化,较治疗前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脾俞、肾俞穴位埋线或针刺治疗6周都能使原发性骨质疏松妇女血清E2、T升高,对PTH的影响不明显,表明提高血清E2、T是脾俞、肾俞穴位埋线或针刺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内分泌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针灸减肥的作用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120只,随机选12只作为正常组,其余采用高脂高糖饮食制备单纯肥胖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36只肥胖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和埋线组,各12只.电针组和埋线组均取"后三里""天枢""脾俞"穴,分别给予电针和穴位埋线干预,电针每天1次,埋线7 d 1次.15 d后,观察各组大鼠体质量变化,检测各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检测肝脏脂蛋白脂酶(LPL)和肝脂酶(HL)活性,脂肪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mRNA表达.结果:干预后,电针组和埋线组体质量及增加体质量均低于模型组(均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TC、LDL-C水平显著升高(均P<0.01);肝脏LPL、HL活性下降(P<0.05,P<0.01),脂肪组织PPAR-7γ mRNA表达水平减弱(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埋线组血清TC均下降(P<0.05,P<0.01),LDL-C水平亦下降(P<0.01,P<0.05),TG水平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LPL活性有所升高(P<0.01,P<0.05),HL活性亦升高(均P<0.01),脂肪PPAR-r mRNA表达水平升高(均P<0.01).结论:电针和穴位埋线可通过提高脂肪PPAR-γmRNA的表达,增强肝脏LPL和HL活性,降低血清TC和LDL-C水平,从而达到减肥和调节脂质代谢紊乱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