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评价Tim(Total image matrix)技术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 DCE-MRA)在下肢动脉狭窄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Tim技术、自动移床及无缝连接方法 对85例疑下肢动脉狭窄患者,行3D DCE-MRA检查。延迟时间采用Test-bolus法,对靶血管作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行后处理重建。其中35例行动脉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IADSA)检查。结果 图像质量的优良率为95.3%。与IADSA对照,3D DCE-MRA对于狭窄程度≥50%的大腿动脉节段显示的敏感性96.8%、特异性93.5%、准确性95.2%;对小腿及足部动脉显示的敏感性88.8%、特异性82.3%、准确性87.5%。结论 Tim技术、自动移床及无缝连接方法 3D DCE-MRA对大腿动脉狭窄的诊断可靠,但对细小血管(尤其小腿及足部)的分辨率尚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对比分析磁共振非对比增强血管成像(3D-NC-MRA)在下肢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30例临床疑有下肢缺血性病变的患者,其中18例男性,12例女性,平均年龄(61.7±11.2)岁。在2周内行磁共振非对比增强下肢动脉成像检查及下肢动脉DSA检查,范围包括髂动脉、股-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5个节段,对所获得的磁共振、DSA图像进行后处理并结合原始图像进行综合分析;按正常、狭窄、完全闭塞3个组别对比分析3D-NC-MRA与DSA所显示下肢动脉检查结果。结果 30例患者共获取300个动脉节段,其中295个节段符合影像诊断要求。与DSA比较,3D-NC-MRA所示173个节段正常,较DSA少12个节段,符合率为93.51%;82个节段显示为狭窄,较DSA多7个节段,符合率为91.46%;40个节段显示为闭塞,较DSA多5个节段,符合率为87.50%;以DSA为标准,3D-NC-MRA诊断下肢血管狭窄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7.03%,诊断下肢血管闭塞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8.07%。两种检查方法结果具有一致性(Kappa值=0.92)。结论 3D-NC-MRA可用于诊断下肢动脉缺血性病变,对下肢缺血病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及B超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3例临床诊断为LEASD的患者行下肢动脉3DCE-MRA检查及超声(US)检查,比较二者对LEASD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及阳性检出率。结果:以DSA或手术结果为标准,US检出下肢动脉狭窄及闭塞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8.3%、91.7%及90.1%,3DCE-MRA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2.7%、93.9%、93.3%。3DCE-MRA及US对下肢动脉狭窄及闭塞的总体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中度狭窄、重度狭窄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种检查方法对下肢动脉轻度狭窄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3DCE-MRA下肢动脉成像是一种无创、无辐射损伤、简便、有效的血管检查方法,在下肢动脉中、重度狭窄及闭塞方面优于US,可作为LEASD的优选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磁场三维对比增强MRA(3DCE-MRA)在颈动脉狭窄病变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3D快速小角度、多容积激发梯度回波序列,对100例临床疑有颈动脉狭窄病变患者,行3DCE-MRA检查,3例同时采用亮血(bright blood)、黑血(black blood)技术,并使用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成像(SSD)、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等方法进行后处理。结果100例3DCE-MRA均获成功,3DCE-MRA图像良好地显示出颈部血管起始段至入颅段,发现血管异常42例,表现为动脉狭窄、闭塞和硬化。3例亮血、黑血技术结合3DCE-MRA清晰显示血管壁及动脉硬化斑块。结论①3DCE-MRA能快速、无创、完整、全程显示颈部血管,准确诊断颈动脉狭窄。②亮血、黑血技术结合3DCE-MRA有助于显示颈动脉狭窄硬化斑块性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移床-运动追踪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下肢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以及移床技术的优势。方法:对36例临床疑有下肢动脉疾病的患者行移床一运动追踪三维动态增强MRA检查.其中急性下肢动脉闭塞症5例检查后行急诊手术。慢性下肢动脉闭塞31例,其中10例行数字减影(DSA)检查。10例可评价病例以DSA作为金标准进行效果评价。结果:36例病人均获得清晰图像.满意显示了下肢动脉的正常结构和疾病分布情况。将每条下肢分为14段血管节段观察,15例可评价病例共观察420段动脉节段,显示可比动脉节段102段。与DSA比较。两者诊断符合率为93.14%(95/102)。MRA诊断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100%。结论:移床一运动追踪MRA与DSA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能全面、准确地评价下肢动脉病变的程度和范围,是一种可靠、无创、有应用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袁利  李建军 《中国热带医学》2008,8(12):2141-2142
目的评价屏气三维快速平衡稳态进动序列在冠状动脉狭窄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3例临床怀疑冠心病的患者用屏气三维快速平衡稳态进动序列扫描冠状动脉,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比,评价其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结果显示冠状动脉302个节段的质量平均为(2.6±3.5)与DSA相比,对于〉50%的冠状动脉狭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0%、98.0%、93.2%、97.5%;而对于〈50%的节段性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0%、92.O%、72.0%及98.8%。结论磁共振屏气三维快速平衡稳态进动序列对判断〉50%的冠状动脉狭窄有较高的价值,对于判断〈50%的节段性冠状动脉狭窄亦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 MRA)在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PAOD)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接受手术治疗的PAOD患者103例(579段血管),术前全部行双下肢动脉3D CE MRA检查,将重建后图像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评估该方法对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显示情况。 结果:103例患者579段血管,图像显示清晰,其中盆段206段,大腿段196段,小腿段177段,3D CE MRA诊断重度动脉狭窄及闭塞(狭窄度≥70%)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6%和95.4%,与手术结果符合率83.7%;按节段划分3D CE MRA对小腿段重度狭窄诊断的灵敏度最高(100%),对大腿段重度狭窄病变诊断的特异度最高(97%)。结论:3D CE MRA对不同程度血管狭窄和不同节段血管狭窄度分级的判定与手术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可用于指导PAOD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临床疑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病人采用MSCTA成像检查,利用多种重建技术做图像后处理来显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多发性大动脉炎等下肢动脉疾病的形态学改变,并结合部分病例的血管造影或手术结果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准确性。结果与DSA相比,MSCTA显示下肢动脉主干狭窄和闭塞的符合率达100%,对2级以上股动脉分支血管病变显示的阳性预测值为98%,阴性预测值50%,敏感度90%。结论MSCTA方法具有安全、方便、准确、无创等特点,是下肢动脉疾病较理想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9.
头颈部3D DCE-MRA成像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DCE-MRA)对头颈部血管病变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25例临床怀疑或诊断有头颈部血管疾病的患者进行3D DCE-MRA检查,并对检查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25例中,120例图像满意,5例图像不满意。结论3D DCE-MRA对头颈部血管病变的显示具有独特的优势,是一种无创伤性的、安全的、准确性高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三维对比增强MRA在下肢动脉病变血管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6例临床疑有下肢动脉疾病的患者行三维对比增强MRA检查,同时24例行DSA检查,3例行手术治疗。结果:双下肢主干动脉满意显示1032个,显示满意率为96.9%(1032/1064)。在所显示动脉血管节段中,正常或轻度狭窄543个节段,严重狭窄382个节段,闭塞107个节段。与DSA或手术结果比较,两者诊断符合率为96%(24/25)。结论:三维对比增强MRA应用于下肢动脉病变检查,具有定位准确、无医源性损伤、安全迅速及可重复进行等优越性,是外科治疗下肢动脉疾病的重要依据,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肿瘤三维超声重建方法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对31 例胃肿瘤进行三维超声重建,所用仪器为奥地利产COMBISON- 530 型三维超声成像系统。结果:透明成像模式,与其它成像模式如x 线成像模式和表面成像模式组合,能同时识别胃肿瘤与周围组织的空间毗邻关系。结论:胃肿瘤的三维重建将对胃部疾病的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家兔不同部位血管反应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肺动脉、肾动脉及主动脉舒缩反应性。方法:用生物测定法观察家兔肺动脉、肾动脉及主动脉内皮依赖性舒缩反应,用张力传感器记录血管环张力变化。结果;肾动脉环对由10^-6mol/L的苯肾上腺素(PHE)引起的收缩力显著高于肺动脉,而肺动脉与主动脉的收缩力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三组有内皮血管环对乙酰胆碱(Ach)均产生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而以肾动脉的舒张反应最显著;三组无内皮血管环对Ach均不产生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结论:肾动脉对PHE的收缩反应及对Ach诱导的舒张反应均高于肺动脉及主动脉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脑血管病病变部位与心电图改变的关系,方法:对24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于接诊或入院2-48h内行心电图(ECG)检查,1-4d内行头颅CT定性和定位。结果:240例中心电图异常者198例,占82.5%,以缺血性ST-T改变最为常见,其ECG异常改变与脑血管病病变性质无相关性(P>0.05),但各病变部位的ECG异常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有心电图的异常改变,其心电图的异常检出率与病变部位及有无意识障碍有关,与病变性质无关。  相似文献   

14.
探讨NF-κBI(NF-κB抑制剂)与融合基因PSP94-TNFαD11a联合注射抗前列腺癌的 作用。方法制作PC-3细胞裸鼠动物模型。肌注PSP94与TNFαD11a融合基因的pcDNA-PSP94-TNFαD11a真核表达质粒DNA,并联合肌注NF-κBI,同时设pcDNA-PSP94、pcDNA-PSP94联用NF-κBI、pcDNA-PSP94-TNFαD11a、NF-κBI、空载体、生理盐水和环磷酰胺对照组。注射后第10天处死动物,称瘤重、计算押瘤率。结果pcDNA-PSP94-TNFαD11a联合NF-κBI用药组抑瘤率(36%)高于pcDNA-PSP94-TNFαD11a组(20%),前者瘤重〔(1.87±0.934)g〕明显低于后者〔(2.32±1.373)g〕。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NF-κBI可提高TNF的抗前列腺癌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的克隆及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克隆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VEGF165片段。构建pcDNA3/VEGF165真核表达质粒。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从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中扩增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65基因片段,通过DNA重组技术将该基因片段重组于pcDNA3真核表达载体上,构建成pcDNA3/VEGF165重组质粒,分别用PCR扩增、酶切电泳分析及DNA测序的方法对重组DNA进行鉴定。结果:经PCR扩增、酶切电泳分析和DNA测序证实,本实验构建的重组质粒目的基因片段为人VEGF165cDNA。结论:本实验成功地克隆了VEGF165基因并构建了其真核表达质粒。为进一步研究用VEGF基因转染的方法来恢复或增强放疗后组织的血管生成能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①目的评价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 DSA)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价值。②方法对23例动脉瘤术前术后的3DDSA与2DDSA图像进行比较,分析动脉瘤的形状、瘤颈的显示、治疗方法的可行性并行术后价值评估。③结果与2DDSA相比,3DDSA能更清晰地显示动脉瘤的形状及瘤颈,更准确地判断动脉瘤治疗方法的可行性,准确判断动脉瘤的栓塞及夹闭程度。④结论3DDSA在颅内动脉瘤治疗和术后评估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能提供许多2DDSA不能提供的有价值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流速编码脑静脉(窦)的显示情况,选出3D/PC法脑静脉MRV的最佳流速编码.方法采用PHILIPSGYROSCAN-NT1.5T全身磁共振仪,对50例健康志愿者分别行15、20、25cm/s3种流速编码的3d/PC法脑静脉(窦)MRV,分析比较不同流速编码下各脑静脉(窦)的显示情况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流速编码对较粗大的静脉(窦)显示率无明显影响,3种流速编码下显示率均达100%.较细小、变异大的静脉(窦)在不同的流速编码下,其显示率明显不同,其中以15cm/s显示最好,平均检出率为71%,明显高于20cm/s(62%)和25cm/s(48%)(F=27.725,P<0.0005).结论15cm/s是3D/PC法脑静脉MRV的最佳流速编码,能很好地显示各脑静脉(窦),尤其是细小静脉(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三维重建技术在脑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 DSA)在脑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60例疑有脑血管病的病人均在3D DSA系统的操作床上行普通DSA,然后行三维重建成像处理,做出正确的诊断后,再根据3D DSA图片数据处理结果,拟定治疗方案。结果60例疑有脑血管病病人普通DSA检查阳性率为90.0%,3D DSA处理后阳性率为95.0%。共确诊57例,其中脑动脉瘤26例,脑动静脉畸形19例,颈动脉海绵窦瘘6例,烟雾病4例,血管狭窄2例。脑动脉瘤26例中行动脉瘤内电解可脱弹簧圈(EDC)栓塞治疗9例,外科手术治疗14例,未治疗3例。脑动静脉畸形19例中手术治疗11例,栓塞治疗5例,γ刀治疗1例,2例放弃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6例均行球囊栓塞治疗。血管狭窄2例中支架置入1例。烟雾病4例,伴动脉瘤1例行栓塞治疗,余3例内科治疗。结论3D DSA与普通DSA比较,能够提高脑血管病检出率,对评价脑血管病的综合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模拟过程在三维适形放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三维激光定位系统、双螺旋CT机、放疗治疗计划系统及三维挡块切割机通过网络连成一体分别对492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体模制作、CT定位、制定治疗计划和切割、制作铅挡块并进行验证。结果:492例恶性肿瘤患者均顺利通过CT模拟过程.成功率达100%。其误差均在允许范围:头颈部肿瘤误差1mm±0.3;胸部肿瘤误差3mm+0.3;腹部肿瘤误差2.5mm±0.2;盆腔肿瘤误差2mm±0.4。结论:CT模拟过程是三维适形放疗的重要环节,误差小,利于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和重要器官。为保证CT模拟过程准确,放疗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是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急性炎症组织不同时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C)的表达及淋巴管变化。方法 :通过急性炎症动物模型炎症组织 VEGF- C免疫组化染色、淋巴管酶组化染色、光镜及图像分析观察淋巴管体视学参数 :包括总体面数密度 (TNa)、有腔淋巴管面数密度 (ONa)。结果 :不同时期 (周 )急性炎症与正常对照相比 ,VEGF- C、TNa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Ona有明显增加 (P <0 .0 5 ) ,不同时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急性炎症不仅没有明显的淋巴管增生 ,而且也没有明显的 VEGF- C表达增高 ,管腔增大仅是适应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