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2至2002年收治鼻腔鼻窦恶性肿瘤268例,其中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ACC)14例均经手术及病理确诊.作者查阅有关报道,并结合文献,就鼻腔鼻窦ACC的临床表现、诊治、复发和预后等问题进行分析及探讨.  相似文献   

2.
颅面联合进路鼻腔颅底肿瘤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利和 《天津护理》2005,13(2):78-78
前颅底修复术系由颅面联合进路手术几经改进而成 ,目前已成为现代治疗鼻腔、鼻窦癌向前颅底侵犯时的标准手术入路。该术式既能达到侵犯前颅底鼻腔及鼻窦肿瘤的切除 ,还能进行前颅底缺损的重建[1 ] 。 2 0 0 2年 8月至 2 0 0 4年 5月 ,我院为 3例鼻腔腺样囊性癌患者实施颅面联合进路切除侵犯前颅底的鼻窦肿瘤 ,手术获得成功。现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3例中男 1例 ,女 2例 ,年龄 4 1~ 5 7岁。其中 2例为筛窦腺样囊腺癌术后复发 ,1例为上颌窦癌。头颅MRI及鼻窦CT均示鼻腔、前组筛窦及额窦占位性病变。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成人鼻腔鼻窦原发恶性肿瘤的MRI表现,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6年10月行鼻腔鼻窦MR增强扫描并经病理确诊为鼻腔鼻窦原发恶性肿瘤38例(包括鳞状细胞癌9例、恶性黑色素瘤8例、淋巴瘤5例、腺样囊性癌5例、未分化癌4例、腺癌3例、嗅神经母细胞瘤3例及恶性血管周细胞肿瘤1例)。结果肿瘤原发部位中心位于上颌窦17例,鼻腔及鼻腔-筛窦17例,筛窦3例,蝶窦1例。MRI表现:30例肿瘤(78.9%)于T_1WI呈等、低混杂信号,T_2WI呈等、稍高信号,5例肿瘤(13.2%)于T_1WI呈等、低混杂信号,T_2WI呈高信号,2例肿瘤(5.3%)于T_1WI及T_2WI均呈高信号,1例(2.6%)T_1WI呈高信号,T_2WI呈低信号,增强后所有肿瘤强化明显。其中腺样囊性癌、部分淋巴瘤及恶性黑色素瘤的信号较其他肿瘤有一定特征:腺样囊性癌T_2WI信号高,囊变、坏死明显;部分淋巴瘤信号均匀,强化均匀;部分恶性黑色素瘤T_1WI信号高。不同肿瘤的发病部位、周围结构改变则有较明显差异。结论 MR对成人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运用鼻内镜技术治疗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2010年收治的21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筛窦鳞状细胞癌6例,腺样囊性癌6例,嗅神经母细胞瘤4例、恶性黑色素瘤3例,软骨肉瘤2例.均行鼻内镜下肿瘤切除术.结果 21例患者鼻内镜下肿瘤切除术均获得R0切除.术后随访12~50个月,1例局部复发,1例死于远处转移.其余19例随访期内未见复发.结论 经选择的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可在鼻内镜下彻底切除,具有损伤小、恢复快、无面部瘢痕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侧鼻腔鼻窦病变误诊为鼻息肉的原因及避免措施。方法:对916例住院手术,病理明确诊断,资料完整的单侧鼻腔鼻窦病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侧鼻腔鼻窦病变中以鼻息肉居首,误诊率约为1%。易误诊为鼻息肉的疾病有:内翻性乳头状瘤,血管外皮瘤,恶性黑色素瘤,腺样囊性癌,恶性淋巴瘤,鼻内型脑膜脑膨出。结论:详询病史,仔细专科检查包括鼻内窥镜,CT、MRI及活组织病理检查等有助于早期诊断,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6.
鼻内镜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切除术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切除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鼻内镜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切除术病例15例.其中,筛窦鳞状细胞癌3例、嗅神经母细胞瘤3例、恶性黑色素瘤3例、筛窦腺癌2例、腺样囊性癌4例.结果 根据内镜下所见及术后影像学检查证实14例肿瘤全部切除、1例大部切除.所有病例随访24~48个月(平均32个月),随访过程中1例死于肿瘤脑转移.4例局部复发,其余10例未发现复发.结论 对于局限于鼻腔、筛窦的恶性肿瘤,鼻内镜手术可以将其完整切除,术后应辅以放疗.  相似文献   

7.
鼻腔和鼻窦涎腺型肿瘤94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鼻腔和鼻窦涎腺型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病理诊断及多形性腺瘤(PA)与腺样囊性癌(ACC)的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收集和复习94例鼻腔和鼻窦涎腺型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通过HE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其特征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4例鼻腔和鼻窦涎腺型肿瘤患者中,涎腺型腺瘤21例,涎腺型癌73例.涎腺型腺瘤中PA 20例(95.2%);涎腺型癌中ACC49例(67.1%).免疫组化:GFAP在PA和ACC中的刚性率分别为100%(10/10)和10%(1/10),而Ki.67的阳性率分别为50%(5/10)和100%(10/10).PA的GFAP阳件率明显高于ACC,差异极显著(P<0.01).ACC的Ki-67阳性率高于PA,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于PA与ACC鉴别诊断困难的病例,可根据两者瘤细胞巢的结构,细胞成分、形态,腔隙结构、内容物等方面的区别,并结合免疫组化GFAP和飚一67抗体染色结果对两者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鼻腔鼻窦恶性肿瘤(SNMs)是耳鼻咽喉科较少见的肿瘤性疾病,国内外统计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3.66%。SNMs原发于鼻腔者较少,其病理类型以癌为主,占80%以上,肉瘤约占10—20%。原发于鼻窦者以上颌窦最为常见,占60%-80%,筛窦10%~20%,额窦及蝶窦均〈5%。其病理类型包括鳞癌(SCC)、腺癌(AC)、腺样囊性癌(ACC)、嗅母细胞瘤(ONB)、恶性黑色素瘤(MM)、神经内分泌癌(NEC)、恶性淋巴瘤等。  相似文献   

9.
正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首先在涎腺肿瘤诊断中使用这一名称,后来在乳腺肿瘤诊断中也使用了腺样囊性癌这一名称。之后,在肺、支气管、消化道、皮肤、泪腺、外耳道、前列腺及女性生殖道等器官陆续有腺样囊性癌的报道。食管的腺样囊性癌较少见,本文报道2例发生于食管的腺样囊性癌,并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  相似文献   

10.
小涎腺腺样囊性癌周围神经浸润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3例小涎腺腺样囊性癌,提高对小涎腺腺样囊性癌周围神经浸润的认识和MRI诊断。方法收集3例病理证实的小涎腺腺样囊性癌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结果 2例发生于口腔的小涎腺,1例起源于颌下腺间隙。3例均以周围神经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MRI上表现为神经根、干、海绵窦结节样增粗,异常强化。结论 MRI可显示小涎腺腺样囊性癌沿神经周围扩散转移,有助于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神经内分泌癌(SNEC)的常规CT、MRI表现及ADC值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5例SNEC的影像学资料,测量ADC值,并与鳞状细胞癌(25例)及腺样囊性癌(15例)的ADC值比较。结果 25例肿瘤中,直径>3.5 cm者19例(19/25,76.00%),呈不规则分叶状;直径<3.5 cm者6例(6/25,24.00%),呈椭圆形。病变累及全组副鼻窦及鼻腔6例,病变主体位于筛窦10例、蝶窦4例、上颌窦2例,局限于鼻腔3例。22例伴邻近组织广泛受累。20例接受CT检查示9例病灶密度均匀,11例呈不均匀密度软组织密度,其中5例可见斑点或线条样钙化影;16例可见骨质破坏。14例接受MRI示T1WI上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上呈等或稍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SNEC平均ADC值为(0.65±0.10)×10-3 mm2/s,明显低于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和腺样囊性癌。结论 SNEC的常规CT、MRI表现及ADC值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李宇  郑虹 《华西医学》2004,19(3):461-461
腺样囊性癌常发生于口腔大小涎腺及呼吸道粘膜腺体。原发于外耳道的腺样囊性癌临床上较为少见,据Stell报道发生于外耳道者仅占腺样囊性癌的1.5%。2001年至2002年4月我院收治了两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COX-2及survivin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COX-2与Survivin基因在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30例腺样囊性癌及20例正常涎腺组织中COX-2与Surviv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腺样囊性癌中COX-2及Sur-vivin的表达阳性性率分别为66.6%及86.6%,表达量随级别的增高而增加(P〈0.05)。结论:COX-2与Survivin基因与腺样囊性癌的发生及恶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鼻腔和鼻窦腺样囊性癌的CT诊断(附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鼻腔和鼻窦腺样囊性癌罕见,又称圆柱瘤,主要依靠组织学诊断,肿瘤常沿神经在局部及向颅内蔓延,侵袭力强,CT扫描的目的是发现轻微的骨质破坏及明确病变范围,以利于制定治疗方案。我院发现3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笔者查阅有关报道,回顾性分析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腺样囊性癌与浸润性筛状癌的鉴别诊断。方法收集乳腺腺样囊性癌及浸润性筛状癌各6例进行形态和免疫组化比较观察。结果乳腺腺样囊性癌与浸润性筛状癌的形态学十分相似,但它们的免疫组化表达不同。乳腺腺样囊性癌的导管上皮细胞CD117(+),肌上皮细胞calponin、p63和SMA(+);ER、PR(-)。浸润性筛状癌CD117、calponin、p63和SMA(-),ER和PR(+)。结论乳腺腺样囊性癌,一种罕见的特殊类型乳腺癌,具有低度浸润潜能,其组织学形态与浸润性筛状癌非常相似。免疫组化标记CD117、calponin、p63、SMA及ER、PR有助于它们的鉴别。  相似文献   

16.
<正>涎腺腺样囊性癌 (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约占涎腺恶性肿瘤的24%~([1]),是对人体危害最大的头颈部恶性肿瘤之一。此肿瘤生长特殊,一般无包膜,侵袭性强,嗜神经生长和远处转移是涎腺腺样囊性癌的两大恶性生物学特性。因放、化疗效果均不理想,临床难以确定其明确的浸润范围,术后高复发转移率是此类患者主要致死病因之一,涎腺腺样囊性癌的发生与发展是多种基因及其表达产物参与的过程。涎腺腺样囊性癌具有t  相似文献   

17.
正乳腺腺样囊性癌(ACC)是一种组织学上类似于涎腺起源的腺样囊性癌的非常罕见的乳腺低度恶性肿瘤,大约占所有乳腺恶性肿瘤的0.1%~([1]),ACC形态学具有异质性并组织结构模式多样化常被误诊为其他类型的癌或良性病变。现将对我院诊治的9例乳腺腺样囊性癌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复  相似文献   

18.
阚云珍 《临床医学》2007,27(10):81-82
目的观察GFAP和CD44v6在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间的关系。方法选取31例腺样囊性癌以及正常腮腺组织和神经鞘瘤组织,进行CD44v6和GF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有20例出现瘤细胞包绕神经现象,11例无神经包绕现象,前者20例均GFAP有阳性表达(100%);后者只有2例(18.18%)阳性表达。阳性细胞分布于肿瘤细胞团中或环形分布于筛孔状结构的周边。两组间GFAP阳性率比较,P<0.01。而CD44v6出现瘤细胞包绕神经现象的腺样囊性癌的阳性率为85%(17/20),在无神经包绕现象的腺样囊性癌阳性率为45.46%(5/11)阳性表达,P<0.01。结论GFAP和CD44v6不仅与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有关,而且CD44v6也可能为腺样囊性癌的发生、发展的组织学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左耳腺样囊性癌CT误诊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耳腺样囊性癌少见,多发生于外耳道,来源于耵聍腺。对其来源有许多推测,可能由于粘膜上皮化生所致,也可能与异位耵聍腺或异位皮脂腺有关。腺样囊性癌是耵聍腺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恶性程度较高的类型。该肿瘤细胞较小,排列成团块或柱状,在团块的瘤细胞中形成大小不等的腺腔,如蜂窝状。现有1例误诊的左耳腺样囊性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在单侧鼻腔-鼻窦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单侧鼻腔-鼻窦病变患者的术前CT影像资料,与手术组织病理结果比较,计算CT诊断单侧鼻腔-鼻窦病变的准确率。结果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显示,150例中慢性鼻窦炎93例,囊肿12例,真菌性鼻窦炎19例,内翻性乳头状瘤10例,出血坏死性息肉7例,恶性肿瘤6例(腺样囊性癌1例、恶性黑色素瘤3例、鳞状细胞癌2例)、骨瘤3例;以组织病理为金标准,CT正确诊断121例,准确率为80.7%,其中对慢性鼻窦炎的诊断准确率为86.0%(80/93),囊肿为100.0%(12/12),真菌性鼻窦炎为73.7%(14/19),内翻性乳头状瘤为50.0%(5/10),出血坏死性息肉为57.1%(4/7),恶性肿瘤为50.0%(3/6),骨瘤为100.0%(3/3)。结论 CT检查在单侧鼻腔-鼻窦病变的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但不同疾病诊断准确率差异较大,对骨瘤及囊肿的诊断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