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郑坤 《护理研究》2006,20(26):2415
气管切开病人机械通气时通常将插管直接与呼吸机直角型接头相接,气管插管随翻身、呼吸机及管道的活动易发生移位或脱出,不仅给病人带来机械刺激,而且危险性大。为此,从2003年4月起将螺旋软管应用于50例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病人,效果满意。1方法在气管插管与呼吸机管道直角接头之间连接长度为5cm~10cm、直径为2cm~4cm螺旋软管。2优点气管切开插管不易随体位、呼吸机管道的活动而移位、脱出,减少了对病人的机械刺激,且方法简便、实用。螺旋软管在气管切开病人机械通气中的应用@郑坤!133000$延边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相似文献   

2.
郑坤 《护理研究》2006,20(9):2415-2415
气管切开病人机械通气时通常将插管直接与呼吸机直角型接头相接,气管插管随翻身、呼吸机及管道的活动易发生移位或脱出.不仅给病人带来机械刺激,而且危险性大。为此,从2003年4月起将螺旋软管应用于50例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病人,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气管切开病人应用机械通气的呼吸道护理.方法 在对56例气管切开应用机械通气病人进行机械通气时,必须保持气道通畅,预防感染,加强气道湿化,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使氧疗有效的进行,同时做好心理护理.结果 56例病人中,8例(13.97%)死亡,48例(86.03%)康复出院.结论 通过护士切实的呼吸道护理,是确保抢救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气管切开病人应用机械通气的呼吸道管理体会   总被引:113,自引:0,他引:113  
  相似文献   

5.
气管切开病人应用机械通气的呼吸道管理体会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我科ICU病室自1994年8月~1998年8月共收治气管切开应用机械通气的病人186例。现将呼吸道管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86例中,男86例,女100例。最大年龄72岁,最小年龄6岁,平均年龄39岁。其中重度有机磷中毒者154例,重度灭鼠药中毒者10例,电击伤致呼吸骤停者8例,散发性脑炎2例,格林巴利综合征6例,脑干损伤者6例。气管切开后应用呼吸机治疗的平均时间为9d。成活160例,占86-02%;死亡26例,占13-97%。2 呼吸道管理体会2-1 正确的体位放置。为了减轻气管套管下端…  相似文献   

6.
自制发音气管切开导管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气管切开是目前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建立方法之一。但同时使患者丧失了发音功能及语言交流能力,从而对患者心理、生理产生不良影响。目前虽有可发音气管切开导管产品,但价格较为昂贵。2002年10月以来,我们将自制发音气管切开导管应用于12例机械通气患者,成功重建患者的语言交流能力,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人工鼻在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ICU 70例经人工气道行机械辅助通气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在气管套管口上加装人工鼻装置自动进行持续气道湿化过滤呼吸支持,对照组采用呼吸机本身所带加温湿化装置进行持续湿化过滤呼吸支持。观察人工气道期间患者相关护理情况和痰液状况。结果人工气道期间,每例患者每日各项护理次数及费用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液性状分级观察组稀薄痰例数多于对照组,x2=18.46,P0.01;观察组未发现痰痂形成,对照组6例痰痂形成,Fisher精确检验,P=0.025。结论人工鼻在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气管切开接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高位截瘫患者。因建立了人工气道,气管导管的留置限制了患者的发音,截瘫导致肢体活动能力丧失或暂时丧失,这两种因素使患者无法用语言或书写的方式来表达自身的感受和需求,从而可引发出各种不良的心理。焦虑是这一类患者最具代表性的心理特征,表现为紧张不安,难以入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制发音气管切开导管在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可抽吸气管切开导管经简单改装后接氧气流,用手指控制调节器即可发音。结果:患者在机械通气的同时可连续发音,重建语言交流能力;与此同时患者的心理、生理、预后及社会功能得以改善。结论:自制发音气管切开导管材料易得,技术简便,发音效果理想,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从心理、生理乃至预后等方面产生有益作用,是更为人性化的医疗,更好地体现整体医疗的概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自制发音气管切开导管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切开是目前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建立方法之一。但同时使患者丧失了发音功能及语言交流能力 ,从而对患者心理、生理产生不良影响。目前虽有可发音气管切开导管产品 ,但价格较为昂贵。2 0 0 2年 1 0月以来 ,我们将自制发音气管切开导管应用于 1 2例机械通气患者 ,成功重建患者的语言交流能力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2 0 0 2年 1 0月以来 ,我科用自制发音气管切开导管于机械通气患者 1 2例 ,男 8例 ,女 4例 ;年龄 31~ 76岁 ,平均年龄 5 3.4岁。基础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伴感染、呼吸衰竭 6例 ;高位颈椎损伤 3例 ;…  相似文献   

11.
吴素理  程小禾 《护理研究》2005,19(24):2210-2211
子宫肌瘤介入治疗即经皮股动脉穿刺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是治疗子宫肌瘤的一种新方法,较手术切除子宫或肌瘤剜除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等优点[1].2000年6月-2004年6月我科采用选择性子官动脉栓塞术治疗的子宫肌瘤116例,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介入治疗子宫肌瘤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敏  蔡毅燕 《护理研究》2008,22(4):998-999
子宫肌瘤介入治疗是近年来采取的新的治疗手段,经皮股动脉穿刺选择子宫动脉栓塞而达到治疗目的,较手术切除子宫肌瘤或肌瘤剜除术具有创伤小、定位准确、病人痛苦小、安全有效、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其护理与传统子宫肌瘤切除术不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赵波  杨培  王东 《护理研究》2005,19(2):166-167
状腺功能亢进症 (以下简称甲亢 )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手术及放射性碘治疗 ,各有优劣 ,尚无一种能适合于所有病人[1] 。近年来 ,我院将介入栓塞技术应用于甲亢的治疗 ,开辟了一种非手术治疗甲亢的新方法 ,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适应证广、疗效确切等特点[2 ] 。现将有关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9年 5月— 2 0 0 2年 11月共行甲亢介入栓塞术 3 8例 ,其中男 5例 ,女 3 3例 ;年龄 15岁~ 5 8岁 ,平均 3 0 .5岁。 3 8例中原发性甲亢 3 1例 ,继发性甲亢 7例。表现怕热多汗 2 7例 ,食欲…  相似文献   

14.
邢丽群 《护理研究》2006,20(2):447-448
随着介入放射学的迅速发展,介入治疗以其损伤小、痛苦少的优点广泛应用于肝癌病人的治疗。对失去手术机会或中晚期病人可延缓肿瘤生长,提高生活质量。但由于局部灌注化疗药物一次使用量大,病人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副反应和并发症,直接影响肝癌病人的整体治疗过程和预后。护理人员在肝癌介入治疗的同时给予针对性护理和健康教育。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邢丽群 《护理研究》2006,20(5):447-448
随着介入放射学的迅速发展,介入治疗以其损伤小、痛苦少的优点广泛应用于肝癌病人的治疗。对失去手术机会或中晚期病人可延缓肿瘤生长,提高生活质量[1]。但由于局部灌注化疗药物一次使用量大,病人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副反应和并发症,直接影响肝癌病人的整体治疗过程和预后。护理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完善的护理程序在子宫肌瘤介入治疗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8例子宫肌瘤病人,制订完善的子宫肌瘤介入治疗护理程序并对其进行应用。[结果]28例子宫肌瘤病人在完善的护理程序指导下,手术均获成功,未发生任何护理不当和严重并发症。[结论]科学的护理程序能减轻病人的痛苦和心理负担,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促进介入治疗的健康开展。  相似文献   

17.
孙小晶  邱铮  萧静雅 《护理研究》2006,20(12):1086-1087
[目的]探讨完善的护理程序在子宫肌瘤介入治疗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8例子宫肌瘤病人,制订完善的子宫肌瘤介入治疗护理程序并对其进行应用。[结果]28例子宫肌瘤病人在完善的护理程序指导下,手术均获成功,未发生任何护理不当和严重并发症。[结论]科学的护理程序能减轻病人的痛苦和心理负担,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促进介入治疗的健康开展。  相似文献   

18.
食管狭窄内支架介入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凌  王江滨 《护理研究》2007,21(30):2776-2777
近年来,随着介入医学的蓬勃发展,食管内支架置入术是继血管内支架成功置入后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1],因其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疗效显著,已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食管的各种狭窄性病变和食管瘘的治疗[2].2003年-2006年,我院治疗了50例食管狭窄的病人,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仪娜  高振华 《护理研究》2009,23(22):2033-2034
介入治疗髂动脉闭塞性疾病有20多年历史,随着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技术的成熟,使得介入治疗髂动脉狭窄成为首选,而对于髂动脉完全闭塞,介入治疗较外科安全、损伤小,又有着类似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正不断被人们所接受,越来越普遍地应用于临床[1,2].2004年-2007年于我院行介入治疗的35例髂动脉完全闭塞病人成功率为91%,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