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17,(6):1283-1285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推拿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效果,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将89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ASA分级Ⅰ~Ⅱ级)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意愿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43例)加用针灸治疗,观察组(46例)加用推拿手法治疗。治疗1个月后,采用改良的Ashworth量表(MAS)、Fugl-Meyer评分法(FMA)、改良Barthel指数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痉挛程度、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比较两组临床效果。采用SF-36生活质量评价量表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两组MAS评分、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及SF-36量表各亚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AS评分、FMA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均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上下肢M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上下肢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及SF-36量表各亚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6%,对照组为62.8%,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推拿用于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有助于缓解痉挛状态、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其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对近10年来针刺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文献进行整理和论述,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参考文献36篇。  相似文献   

3.
针刺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翠茹  郭家奎 《河北中医》2008,30(12):1338-1340
中风是一种具有较高发病率、致残率及病死率的疾病,中风后约80%的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运动功能障碍发生率最高,是直接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最主要原因。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是指以大脑皮层为主的高级中枢丧失了对随意性运动功能的调控作用,从而产生由低级中枢控制下的以痉挛为基础的异常运动模式,表现为肌张力升高、肌肉僵硬、抽搐性痉挛,伴有口跟歪斜、语言不利、头晕、头痛、  相似文献   

4.
笔者2009—07~2010—07采用针刺经筋结点结合推拿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3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对针刺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或半随机对照试验(quasi-RCT)按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进行系统评价.14篇中文文献978例患者满足纳入标准,但均为低质量试验.纳入的9个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Ashworth评分、Carr-Shepherd运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髋内收肌张力评分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无差别,而Fugel-Meyer评分中1项研究、Barthel指数评分中3项研究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由于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上的缺陷,尤其是缺乏远期功能性结局指标,虽显示针刺有改善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趋势,无不良反应,但目前尚不能对其疗效得出肯定结论,因此开展更多高质量、多中心的RCT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通脉解痉汤联合针刺、推拿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8),对照组给予针刺、推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服用通脉解痉汤,比较两组临床痉挛指数(CSI)(腱反射、肌张力、阵挛)评分、运动功能Fugel Meyer评分(FMA)、关节活动度ROM评分、生活自理能力Barthel评分(BI)和生活质量基于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PRO)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腱反射、肌张力、阵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上肢、下肢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前屈、后伸、外展活动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BI、PRO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脉解痉汤联合针刺、推拿治疗能有效改善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痉挛程度及运动功能,扩大关节活动范围,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医门法律》云:“中风一证,动关生死安危,病之大而且重,莫有过于此者。”中医学中“中风”又称“卒中”,是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半身不遂,舌强语謇,口眼歪斜为主证的病症。因其起病急骤,证见多端,变化迅速,与风性善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以中风名之[1]。包括现代医学的脑梗死、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多种脑血管病。  相似文献   

8.
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是由于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后,反射性脊髓活跃增强而引起的一种异常运动模式,是中风后的主要后遗症.推拿可有效缓解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痉挛状态,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中的推拿疗法较多,主要有循经推拿、通督推拿、点穴推拿、拮抗肌推拿及单式推拿等.因此,本研究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推拿疗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结合三阴经推拿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4例,治疗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结合三阴经推拿疗法,对照组采用针刺传统腧穴组,两组分别于入组当天、治疗4 W末、随访6个月末采用改良的Ashworth量表(MAS)及修订的Barthel指数(MBI)评定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的改良的Ashworth量表评分及修订的Barthel指数评分,在治疗4 W末及随访6个月末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01),且治疗组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结合三阴经推拿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优于传统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10.
<正>脑卒中是临床上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高的疾病,在恢复期出现痉挛性瘫痪是其后遗症中最常见的一种,因痉挛引起的疼痛及关节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若失治误治,则会造成永久性瘫痪。针灸治疗本病疗效确切。近年来,不少医者采用经筋理论针刺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取得很好的疗效,现综述如下。1经筋的实质1. 1经筋的分布规律经筋的循行分布与十二经脉大体相同,遍布周身,分为手足三阴、三阳经筋,共十二经筋。关  相似文献   

11.
针刺是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且取穴方法多样。针刺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实验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探讨中,为针刺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提供理论支撑。对针刺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方法以及机理研究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探讨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患者进行针灸推拿及康复治疗的效果,为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患者提供治疗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300例,按照患者的意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n=150),两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另外采用针灸推拿手法辅助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患者的痉挛程度、自行活动能力、运动能力,并采用SF-36生活质量评价量表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MAS评分、FMA评分、Barthel指数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 0.05);研究组患者上下肢M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而自行活动能力、运动能力以及生活质量方面恢复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灸推拿相结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有积极的作用,能够改善痉挛,提高自行活动能力、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正中风后遗症的严重程度一方面与脑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有关,一方面与中风早期正确及时的康复治疗有关。中风痉挛性偏瘫一般在发病后3周出现,持续约3个月,是脑中风后恢复过程中必然经历的阶段,也是临床治疗的难点。如果失治或误治,患肢的痉挛状态将再难恢复,直接阻碍中风偏瘫的治疗进程。所以,研究和制订中风后痉挛期的治疗方案是临床医生应该关注的重点,针灸推拿和康复疗法在本病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现将近几年中风后遗症的针灸推拿与康复  相似文献   

14.
中风(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和致残率都很高,在脑卒中幸存者中有3/4留有残疾,预防残疾的形成并减轻其影响是脑卒中康复治疗的中心内容。痉挛性瘫痪是脑卒中后严重的后遗症,肢体痉挛状态成为后遗症中最棘手的问题,是脑卒中康复的核心和难点。能否有效地抑制痉挛,进而诱发部分分离运动,是提高康复效果的关键。因此,寻找有效地缓解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状态的治疗方法为当前医学界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综述了中风后痉挛性瘫痪近年针刀、针刺治疗研究进展,希望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好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Bobath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9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ASA分级Ⅰ~Ⅱ级)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意愿分为2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药物及Bobath疗法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43例)加用针灸治疗,观察组(46例)加用推拿手法治疗。治疗1个月后,采用改良的Ashworth量表(MAS)、Fugl-Meyer评分法(FMA)、改良Barthel指数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痉挛程度、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比较两组临床效果。采用SF-36生活质量评价量表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两组MAS评分、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及SF-36量表各亚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AS评分、FMA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均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上下肢M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上下肢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及SF-36量表各亚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6%,对照组为62.8%,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χ2=5.395,P=0.018)。结论:Bobath技术与推拿疗法联合用于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有助于缓解痉挛状态、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其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徐安瑜  徐应倩  黄璐 《新中医》2021,53(3):135-139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结合推拿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临床症状、肢肌张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分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2组均予以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联合推拿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2组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肢肌张力改善情况(A...  相似文献   

17.
针刺经筋结点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针刺经筋结点结合Bobath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治疗作用与单纯应用Bobath疗法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治疗作用的疗效对比。方法:将60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刺经筋结点结合Bobath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Bobath疗法治疗。分别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时改良Ashworth评级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时,两组患者痉挛程度均减轻,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针刺经筋结点结合Bobath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优于单纯Bobath疗法。针刺经筋结点结合Bobath疗法能有效地改善中风后痉挛状态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降低肌张力,减少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针灸推拿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康复治疗的有效性及肢体功能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康复训练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针灸推拿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测评表(Quality Of Life,QOL)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运动功能量表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下肢功能及四肢活动灵活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低于研究组(P 0.05);研究组的身体状况、行为、社会活动和自评生活质量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的ODI评分明显低于研究组(P 0.05);研究组的运动功能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采取针灸推拿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能力,改善了肢体功能,有利于患者和家人的正常生活,促进其身心健康,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风病是一种具有较高发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的疾病,特别是中风病所致的偏侧肢体瘫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据统计,发病后1周内经急救存活的患者中,有73%~86%出现偏瘫或单瘫,71%~77%有行动困难,47%不能独自坐立,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1].因此,中风后偏瘫肢体的恢复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中风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多在脊髓休克期后出现肌张力过度增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肢体功能的恢复,已引起了临床工作者的重视.目前对其证治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从单一体针应用,体针配合其他疗法,体针延伸的运用对针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现状做一初步研究。研究表明,针灸能够缓解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状态,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