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大肠癌高危人群的中西医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4685例患者肠镜所检出的结肠息肉和大肠癌的内镜、病理和临床特征以及中医证候特点.结果 共检出大肠息肉1705例和大肠癌183例,肠镜检出率分别为36.4%和3.9%,其中高危人群的大肠息肉和大肠癌检出率分别为43.7%和5.9%;大肠癌高危人群息肉及大肠癌的肠镜检出...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65例大肠息肉,取得较好疗效,特别是炎症息肉,采用中药煎剂保留灌肠及配合内服中药,疗效满意,通过临床资料分析,表明大肠息肉与大肠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尤其是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较高,本文结合文献,对大肠息肉的早期诊断,癌变及治疗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65例大肠息肉,取得较好疗效,特别是炎症息肉,采用中药煎剂保留灌肠及配合内服中药,疗效满意。通过临床资料分析,表明大肠息肉与大肠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尤其是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较高。本文结合文献,对大肠息肉的早期诊断,癌变及治疗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大肠息肉是大肠癌的癌前病变,现代医学主张微创切除治疗,但难以解决大肠息肉易发病、可癌变、多复发等问题。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下的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大肠息肉的诊疗新策略,临床可在“辨病-辨证-辨体”的“三辨”诊疗模式基础上,指导患者规避危险因素、阻断癌变风险及调理偏颇体质,同时结合现代医学的内镜检查及治疗手段,实现大肠息肉的中西医结合精准预防、高效治疗。  相似文献   

5.
伴肿瘤的大肠黑变病与大肠黑变病病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伴大肠肿瘤的大肠黑变病(MC)与MC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2004年6月~2006年7月该院发现的47例绊大肠肿瘤的大肠黑变病病例.将MC据色素沉着程度分三度.分析大肠黑变病合并肿瘤与其病情程度的关系.结果:大肠黑变病伴单发息肉、多发息肉、大肠癌及同时伴发息肉和大肠癌的几率与其病变程度有关(各组P<0.05).结论:随大肠黑变病病情加重,其伴发息肉和大肠癌的几率增加.  相似文献   

6.
大肠息肉是指从大肠粘膜表面突起到肠腔的隆起状赘生物。根据相关研究报道,大肠息肉与大肠癌有着密切的关系,故越来越受到医学工作者的关注与重视。本文将从中医学对大肠息肉认识,中医药预防大肠息肉再发,以及近年来大肠息肉的中医药研究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自拟六莲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肠息肉与大肠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大肠息肉好发于直-已状结肠,与大肠癌的好发部位一致积极治疗大肠息肉,对预防大肠癌有重要意义,,但肠息内摘附近术后处长发率较高,如能降低其术后处长发率,对肠息肉的治疗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8.
正大肠黏膜表面长出的一种可向肠腔内侧突出生长的赘生物,我们称之为大肠息肉,是临床常见的结直肠肿瘤,具有一定的癌变倾向[1],与大肠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尤其是腺瘤性息肉。因此,腺瘤性大肠息肉的及早诊治,对控制和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有着较为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大肠息肉主要依靠内镜检查来诊断和治疗,但息肉切除术后仍存在较高的复发率[2],如何防治大肠息肉内镜术后复发是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9.
杨锋 《养生月刊》2007,28(11):978-979
大肠息肉,就是大肠粘膜表面上的一个或多个隆起性的肉疙瘩,好像是长在肠管内的"蘑菇"。早在1982年,我国大肠癌协作组将大肠息肉分为新生物性、错构瘤性、炎症性、化生性、其他五类。新生物性大肠息肉即为大肠腺瘤,男性多于女性,随年龄增长而增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结肠多发息肉95例临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大肠多发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95例大肠多发息肉患者根据症候采用中药内服、保留灌肠及结肠镜下圈套电切或微波灼除综合治疗.结果 治愈93例,无效2例,治愈率97.9%.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大肠多发息肉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是目前治疗大肠息肉的安全、有效和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大肠息肉指所有向肠腔突出的赘生物的总称,西医治疗以内镜下电凝电切、黏膜切除及黏膜剥离等配合调节肠道菌群紊乱为主,但易复发。本文简述了大肠息肉的病因病机,探讨大肠息肉的内镜下分型、大肠息肉与大肠癌的关系,并综述中医药对大肠息肉的防治进展,具体包括大肠息肉辨证分型及体质辨识和大肠息肉中医治疗及预防等,以期为临床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性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大肠多发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95例大肠多发息肉患者根据症候采用中药内服、保留灌肠及结肠镜下圈套电切或微波灼除综合治疗。结果治愈93例,无效2例,治愈率97.9%。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大肠多发息肉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是目前治疗大肠息肉的安全、有效和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的腹腔镜处理及其适应证。方法对32例大肠癌合并大肠息肉腹腔镜处理和19例单纯大肠息肉腹腔镜处理资料进行研究。结果大肠息肉腹腔镜治疗后无出血、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随访2个月~4 a,无息肉复发。结论大肠息肉腹腔镜处理有其本身的适应证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大肠癌发病率与死亡率居高不下,因此提倡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并重。大肠癌癌前疾病包括大肠息肉与炎症性肠病,相关病理变化为腺瘤、腺瘤病与异型增生,中医药对此展开了积极研究并获得了一定疗效。本文就近期大肠癌癌前疾病的中医病因病机认识与内、外治法予以综述,并就中西医结合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具有家族性息肉病的临床特点,为息肉病的筛选提供线索,总结家族性息肉病的诊断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验.方法:对328例息肉病进行家系调查,对其中37例具有家族背景的大肠息肉病家系的临床资料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具有家族背景的大肠息肉病占同期大肠息肉病的11.3%.与无家族史的散发大肠息肉病相比,具有明显的特异性.手术治疗应该用全结肠切除、直肠粘膜剥脱、回肠储袋、回肠肛管吻合术.中西医结合治疗家族性息肉病具有疗效好、疗程短、停药后复发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肠息肉摘除术后中药灌肠预防复发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息肉与大肠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大肠息肉好发于直 -乙状结肠 ,与大肠癌的好发部位相一致 ,积极治疗大肠息肉 ,对预防大肠癌有重要意义 ,但肠息肉摘除术后复发率较高(35 %~55 %) ,如能降低其术后复发率 ,对肠息肉的治疗意义更大。我科对纤维结肠镜下检出并病检确诊直 -乙状结肠息肉患者 ,采用镜下电凝、切、灼、钳除息肉后 ,用自拟中药平息汤保留灌肠方法 ,并进行2年追踪观察 ,对预防息肉复发疗效好。1一般资料直 -乙状结肠息肉患者共62例 ,均在纤维结肠镜下完成并做病检确诊 ,且行镜下摘除术(电凝、切微波灼除等)。随机分为…  相似文献   

17.
从病名、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几个方面综述了大肠息肉的中西医诊治现状,认为西医在治疗大肠息肉,中医药在预防息肉复发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大肠息肉的分布、病理类型与息肉恶变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肠镜室2007年1月~2013年12月检出并经病理证实的大肠息肉306例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息肉的类型:炎性息肉135例、增生性息肉62例、腺瘤性息肉109例;息肉的恶变率:炎性息肉1例、增生性息肉0例、腺瘤性息肉9例,其中恶变的腺瘤性息肉以绒毛状腺瘤为主;恶变部位以乙状结肠息肉最多。大肠息肉分布部位以左半结肠为多,尤其是乙状结肠,其次是直肠。结论:当大肠中出现息肉增生,尤其是比较大的腺瘤性息肉时,应尽量切除,阻止病情恶化,密切随访,对预防大肠癌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我院1995年至2004年收治的大肠息肉病40例(其中16例癌变)结合文献,对大肠息肉病的诊断、治疗及其与大肠癌的关系等问题进行讨论。强调了早期诊断、合理治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发病原因多为大肠慢性炎症长期刺激或大肠息肉的进一步发展,使肠黏膜组织发生癌变,此外还与遗传因素及其他因素如饮食、吸烟等有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肠癌的发病率日趋增高。西医学治疗大肠癌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放化疗。中医药对大肠癌转移、复发的防治具有优势,发挥着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