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分布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汇总2009年共48例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表,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引起ADR的药物以抗菌药物为主,占50.00%,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多见,占63.25%。结论:加强ADR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避免或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细辛脑注射液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娄底市中心医院2017—2019年发生并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23例细辛脑注射液ADR报告进行分析,对发生ADR的23例患者按性别、年龄、用药原因、ADR发生时间、给药剂量与给药途径、不合理用药情况、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23例ADR患者均为静滴给药;60岁以下6例(占26.09%),60岁及以上17例(占73.91%);男15例(占65.22%),女8例(占34.78%);无适应证用药6例(占26.09%)。ADR主要发生在用药后5min以内,主要累及呼吸系统,未见致死病例。结论:中老年人发生ADR较多,以呼吸系统反应为主,多系统损害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我院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减少ADR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阳江市中医医院上报的61例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发生的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统计的61例ADR个案中,涉及9个中药注射剂品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品种为红花注射液(32.79%);男女构成比分别为45.90%和54.10%;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比例最高,占60.66%,平均年龄为(61.72±21.84)岁;用药后30 min内发生ADR占47.06%;ADR累及器官/系统以全身性损害为主(占44.09%),主要表现为寒战、发热;严重的ADR报告共有3例,占4.92%。结论:应加强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测,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尽可能的减少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中药注射剂致老年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中药注射剂在老年人群中的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3096例中药注射剂致老年人不良反应病例,从性别、年龄、用药情况、严重程度、发生时间及ADR的主要表现、转归等多角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药注射剂致老年人ADR占中药注射剂ADR总体的31.4%;中药注射剂引起的老年人ADR以全身性损害为主,占35%,其次是对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占25%,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占13.3%;活血类的中药注射剂引起老年人ADR例次最多,占46.8%,其次是清热类注射剂占23.3%和补益类注射剂占14.9%;刺五加注射液引起的ADR病例数最多,占10.3%.因此,对老年患者要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上报的106例中药注射剂致ADR报告,分别按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疾病、ADR发生时间、涉及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描述性的统计分析。结果:106例中药注射剂致ADR报告中,男女构成比分别为48.11%和51.89%;年龄60岁患者发生ADR最多,占57.55%;用药后30min内发生ADR最多,占58.7%;涉及4个类别19种中药注射剂,以活血类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居多(占66.98%),又以红花注射液所致ADR例数最多,有27例;ADR累及器官/系统以全身性损害为主(占43.67%),主要表现为寒战、发热;106例ADR患者经及时停药、对症处理全部好转或痊愈,未出现药物后遗症或死亡病例。结论:重视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注重患者个体差异,根据中医辨证规范使用中药注射剂,加强用药监护,是减少ADR发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中药注射剂致儿童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在儿童人群中的ADR发生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932例中药注射剂致儿童不良反应病例,从性别、年龄、用药情况、严重程度、发生时间及ADR的主要表现、转归等多角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致儿童ADR占中药注射剂ADR总体的23.7%;中药注射剂引起的儿童ADR以对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为主,占42.38%,其次是全身性损害,占31.99%,对消化系统的损害占8.88%;清热类的中药注射剂引起儿童ADR例次数最多,占88.84%,其中又以双黄连注射液引起的ADR病例数最多,占29.51%。结论:对儿童患者要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测。  相似文献   

7.
舒血宁注射液临床不良反应特征及预警信号探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杨薇  向永洋  谢雁鸣  申浩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8):3013-3018
舒血宁注射液为临床常用中药注射剂,为了解使用该药品后患者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特征,该研究对来源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5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使用舒血宁注射液后发生ADR的9 601例报告进行分析,其中严重ADR病例326例,占3.40%,从2005年起ADR报告数量逐年上升,至2009年第3季度达高峰,且ADR病例报告以每年第3季度数量为最多,发生ADR的患者年龄60~74岁为最多,共3 348例,占34.87%,静脉滴注者共9 391例,占97.81%,8 431例患者单次用药剂量符合药品说明书,61.61%的患者ADR发生于用药当天。ADR表现前10位者分别为皮疹、瘙痒、头晕、心悸、寒战、过敏样反应、憋气、恶心、静脉炎和呕吐,损害涉及的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神经系统损害、全身性损害等,采用报告率比例法(PRR)及贝叶斯置信传播神经网络法(BCPNN)对以上10种ADR信号进行分析,并应用generalized boosted models(GBM)倾向评分加权法对混杂因素进行控制后,PRR探测到的ADR信号为头晕、心悸、静脉炎和呕吐,BCPNN方法探测到的信号为头晕和静脉炎,同时发现患者在60~89岁时,使用舒血宁注射液剂量越大越易发生静脉炎。该研究为舒血宁注射液ADR研究提供依据,为做好风险管理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及特点。方法:选取临沧市临翔区人民医院2009年-2014年期间发生不良反应的12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了解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用药情况,从而明确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上报的123例药品不良反应(ADR)中,抗微生物药物占32.52%,中药注射剂占8.1%;静脉给药引发的ADR例数最多,占92.68%;累及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52.84%。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监管和上报工作,规范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ADR)情况进行研究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份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的资料,对患者基本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临床表现以及用药情况等内容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女性53例,占51.9%;男性49例,占48.1%。ADR患者主要发病年龄段为51~60岁,占28.43%;参麦注射液ADR发生时间主要为≤10min内,占40.19%;累及皮肤系统及附件的比例最多,45例占31.03%。结论: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受到各方面因素影响,临床用药时,医护人员与药师要加强监测,保证合理、正确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全面了解舒血宁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在1996年至2013年期间,关于舒血宁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报告。提取纳入文献中ADR病例的原患疾病,ADR病例的性别、年龄、及有无过敏史情况,ADR出现时间,累及的系统、器官等。结果 1996年至2013年,中国知网413篇关于舒血宁注射液临床研究中,有14篇(9.7%)共报道287例ADR病例。ADR病例原患疾病最主要为脑梗死、脑动脉硬化及脑供血不足;ADR病例中女性高于男性,主要集中于40-69岁年龄段;不良反应报告的ADR主要集中于全身性的损害;舒血宁注射液ADR发生的时间主要集中在用药后16-30分钟内。结论应改善生产工艺,提高舒血宁注射液的纯度,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合理用药,注意ADR监测,确保用药合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舒血宁注射液所致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3年—2013年上报的42例舒血宁注射液ADR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舒血宁注射液ADR的发生女性多于男性;发生ADR年龄主要集中在51~80岁;在42例ADR中,有11例(26.19%)联合用药;ADR主要临床表现以全身性损害、神经系统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结论重视舒血宁注射液的合理使用与ADR监测,以促进患者的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我院2010年1至12月收集上报的中成西药联合使用118例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寻求避免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方法,确保临床用药的合理.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总结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118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人所占比例最大,占33.9%.用药途径主要为静脉给药.涉及的药品品种:抗生素、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循环类药物ADR发生率高.ADR表现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发生率较高.结论:通过探讨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和患者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识,注意用药安全性,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19年上报的346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年龄、既往过敏反应史、引发ADR的给药途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346例报告中,怀疑药品涉及146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最多,占33.53%,其次为中药制剂,占15.90%;超过60岁的老年患者ADR发生率最高;静脉给药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26.27%。结论:医院应积极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及评价工作,特别要重视抗菌药物及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监测,加强临床合理使用,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收集的145例有效ADR报告进行分析。结果:145例ADR报告中,中老年发生率最高(26.19%);引起ADR的主要用药途径为静脉给药(67.59%);由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最多(72.41%);ADR临床表现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55.17%),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20.69%)。结论:应加强ADR监测工作,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使临床用药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为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12年收集的469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因果关系评价及ADR反应分级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69例ADR中,抗感染药物占31.3%,中药制剂占17.3%,循环系统用药占17%,位居前三位。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24.7%。ADR多发于60岁以上人群,占49.3%。结论:应重视ADR的监测和上报工作,规范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预防或减少ADR的发生,将合理用药贯穿于医疗服务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三亚市2015-2016年涉药单位上报的911例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了解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分布规律,为今后更好地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准确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利用EXCEL电子表格和手工筛选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11例药品不良反应中,60岁以上老年人ADR的发生率较高(占23.93%);新的ADR有525例(占57.63%),严重的ADR有39例(仅占4.28%);抗感染药引发ADR的比例最高(占42.61%);静脉给药途径最容易引发ADR(占86.21%);ADR对人体的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最多(占38.26%)。结论:ADR发生率与患者年龄、药品种类及给药途径等密切相关,应进一步加强ADR监测报告工作,提高报告质量,尤其是对严重ADR报告的收集,强化老年人临床用药安全监测,严格限制抗感染类药物的使用,从而减少ADR发生率,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及ADR的监测和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对2011年收集到的71例ADR报告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在发生ADR的患者中,男性、女性性别构成比分别为65.5%、34.5%,男性高于女性;年龄分布中,〉60岁患者ADR发生率最高,占27.59%;引起ADR的药物以抗感染药为主,占34.48%;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呼吸系统损害、皮肤及附件损害、胃肠道系统损害位居药品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的前三位。结论应加大ADR监测力度,及时通报ADR相关信息,提高医务人员的防范意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所致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8—2020年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ADR报告20例,按患者性别、年龄、原患疾病、ADR报告类型、ADR发生时间、累及系统-器官损害及主要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20例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所致ADR报告中,整体男女比例较平均;41~65岁年龄段患者占比较多,女性多于男性;原患疾病分布情况显示骨折类疾病、肝胆系统疾病用药较多;ADR严重程度分布情况显示“一般”较多;不良反应发生时间6~24h较多;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给药途径多为静脉滴注,用量多为每次1mg,用药频次多为每日1次;累及系统-器官损害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20例患者经对症治疗后均恢复正常。结论: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可致严重ADR及说明书中未描述的ADR,应加强用药监测,以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临沧市2012年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发生情况及原因,为临床用药及药品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年临沧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中上报单位分布情况、用药途径、药品类别、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05例ADR报告中,医师上报的ADR比例最高(63.3%);女性(55.8%)发生率高于男性发生率(44.2%),年龄在15-44岁发生率最高(47.9%);ADR严重程度分级多为一般(97.6%),结果多为痊愈或好转;给药途径中以静脉滴注发生的ADR最多(81.6)%;引起ADR的药物以抗微生物药最多(79.0%),其次为中药注射剂;ADR累及系统或器官,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结论:应加强ADR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静脉给药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其规律,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静脉给药不良反应报告。结果:ADR报告涉及中、西药品41个。抗生素ADR最多,占43.1%;中成药ADR次之,占36.2%;非中医执业医师用药发生ADR占21.5%;临床表现畏寒、寒颤占40.1%,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26.5%;60岁以上ADR占38.2%。结论:严格控制静脉给药、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辨证使用中成药,是精确、合理用药,减少ADR发生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