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杨洁  宋丽静 《新中医》2021,53(13):143-147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联合常规综合治疗干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1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和研究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强制性运动疗法、常规康复运动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对2组治疗前后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量表(C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Barthel指数(BI)、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量表(FAC)和Berg平衡量表(BBS)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CSS、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SS、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2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FMA、BI、FAC、BB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MA、BI、FAC、BB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FMA、BI、FAC、BB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疗法联合常规综合治疗干预脑卒中偏瘫,可改善脑...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减重步行训练(STAT)配合常规康复治疗与常规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脑梗死患者63例随机分为STAT组(31例)及对照组(32例),STAT组除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外,另给予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前后进行如下评定:①功能性步行量表(FAC);②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量表,FMA),③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MBI)。结果:治疗后FAC、FMA及MBI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重训练配合常规康复治疗比常规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有更好的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放松功联合Bobath疗法治疗脑梗死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梗死偏瘫痉挛状态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放松功联合Botath疗法为主的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给予Botath疗法为主的康复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日常生活能力评定(BI)评分比较,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BI、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NIHSS、BI、FMA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偏瘫肢体肌张力改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放松功联合Botath疗法能够改善偏瘫患者的高肌张力状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加强和促进了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结合上肢智能反馈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ADL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均给予上肢智能反馈及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肌内效贴疗法,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和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FMA)及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arthel index,BI)进行评定,观察两组患者上肢肌张力、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间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结束后,两组患者MAS、FMA及BI评分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MAS、FMA及BI评分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功能训练基础上,肌内效贴结合上肢智能反馈训练能够显著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模式、平衡功能和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连云港长寿医院50例早期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康复基础上增加徒手辅助步行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基础上增加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均在治疗前、治疗12周后采用Fugl-Meyer量表下肢项(FMA)、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及Holden步行功能分级法(FAC)进行评估。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FMA、BBS及FAC评分均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较对照组亦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辅助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改善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耿浩  张超龙  郑海丽 《新中医》2021,53(3):56-59
目的: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电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改善情况。方法:将15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均应用电针治疗,研究组在电针治疗基础加上核心稳定性训练,2组疗程均为30 d,在治疗前后对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分级、粗大运动功能测量表66(GMFM-66)评分、躯干损害量表(TI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10 m最大步行速度(10 mMWS)、生活质量(QOL)评分、稳定指数(SI)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2组FMA评分、BBS评分、FAC分级、GMFM-66评分、TIS评分较前改善,研究组FMA评分、BBS评分、FAC分级、GMFM-66评分、T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动态运动功能较前改善,研究组治疗后ADL评分、10 m MWS、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S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对其运动功能的改善比单纯使用电针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效果要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经颅超声神经肌肉刺激(TUS-NMES)联合醒脑开窍针法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TUS-NMES治疗。3周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功能性步行量表(FAC)、Brunnstrom评定量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经过3周治疗,2组患者FMA评分、MBI评分、FAC分级及下肢Brunnstrom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US-NMES联合醒脑开窍针法可以明显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优化运动技能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骨盆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脑梗死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利用优化运动技能结合常规康复训练方案,对照组仅给予与治疗组相同的常规康复训练方案,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Fugl-Meyer躯体能力评定表量表(MPP)中平衡项目量表对患者的平衡功能进行评分、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MPP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的FAC各级比例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运动技能康复训练能显著提高脑梗死偏瘫患者躯干骨盆稳定性、平衡能力及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靳三针配合镜像膝关节运动疗法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4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治疗组采用靳三针配合镜像膝关节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镜像膝关节运动疗法治疗。治疗4星期后,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分(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定患者步行能力,采用Twichell-Brunnstrom脑卒中恢复阶段评价量表进行偏瘫肢体的Brunnstrom分期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FMA评分及MBI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FMA评分及MBI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AC分级及下肢Brunnstrom分级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靳三针配合镜像膝关节运动疗法是一种治疗脑梗死偏瘫的有效方法 ,能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观察手足十二针联合肢体训练在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9年5月至2021年8月间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收治的156例经《中国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诊断为脑梗死偏瘫的患者按照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常规针刺加肢体训练)78例和观察组(手足十二针联合肢体训练)78例。比较两组疗效,观察两组步行能力、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改良Barthel指数(BI)评分、Fugl-Meyer量表(FMA)评分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在疗效(达94.87%)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84.62%),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步行能力的数据与对照组的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步宽的数据低于治疗前,步长、步幅、步速的数据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步长、步幅、步速的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但步宽的数据与对照组的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前NIHSS评分、BI评分、FMA评分(包括上肢和下肢评分)的数据与对照组的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BI评分、FMA评分的数据高于治疗前,NIHSS评分的数据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BI评分、FMA评分的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NIHSS评分的数据低于对照组数据(P<0.05)。结论 手足十二针联合肢体训练可促进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障碍的恢复,提高步行能力和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经筋结点配合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脚踏车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后下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以及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针刺配合FES脚踏车治疗,而治疗组患者给予针刺经筋结点配合FES脚踏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下肢运动功能简式Fugl-Meyer评分法(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评分、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功能性步行量表(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 Scale,FAC)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等。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两组FAC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 <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FMA、BBS、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 <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于脑卒中患者平衡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8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医康复科住院治疗的120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三组均给予常规内科药物治疗方案和综合康复治疗方案,观察组增加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治疗组增加头针治疗及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各组均治疗1个月。治疗前后记录三组患者简式Fugl-Meyer评定下肢运动功能部分(FMA)、Berg平衡量表(BBS)、Holden功能步行分级(FAC)、站立走计时测试(TUG)、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平均轨迹误差(ATE)及评估时间(T)。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各组治疗后FMA评分、BI评分、BBS及FAC升高(P<0.05),TUG、ATE及T降低(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治疗组及观察组治疗后FMA评分、BI评分、BBS及FAC升高(P<0.05),TUG、ATE及T降低(P<0.05)。与观察组同期比较,治疗组治疗后FMA评分、BI评分、BBS及FAC升高,TUG降低(P<0.01)。结论头针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步行能力、本体感觉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减重步行训练结合针刺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将60例首次发病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减重步行训练、针刺疗法和常规康复治疗方法,对照组仅采用针刺疗法和常规康复治疗方法.入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接受功能性步行量表(FAC)、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arthel指数(BI)评分,评定患者步行能力、下肢运动功能及ADL水平指标评价疗效,并于出院后随访1个月,采用MOS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评定患者生活质量.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治疗前各项评定结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各项指标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 组间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 生活质量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组对脑梗死患者的康复疗效优于对照组,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推拿点穴疗法治疗脑梗死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梗死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训练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推拿点穴疗法。两组疗程均为21天,观察FMA量表、BI量表评分及上肢肌电图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FMA评分和BI评分均明显增加(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FMA评分和B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Hmax/Mmax值均明显降低(P0.05);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点穴疗法治疗脑梗死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疗效确切,对于改善患者肢体痉挛状态、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灸对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的改善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组加用醒脑开窍针灸治疗,均测定干预前后两组患者10 m最大步行速度(10m WT)、起立-行走计时测试时间(TUGT),同时采用改良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FMA)、Holdden步行功能评分表(FAC)、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中Barthel指数表(BI)评定患者步行功能、下肢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采用Ashworth量表测定患者下肢肌张力的变化。结果:(1)干预后,两组10 m WT提高,TUGT缩短(P0.05),观察组10 m WT高于对照组,TUGT低于对照组(P0.05);(2)干预前,两组FAC表、FMA表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上述量表均上升(P0.05),观察组干预后FAC表、FMA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干预10周下肢肌张力0级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4)干预后,两组NIHSS表评分降低,BI指数表评分上升(P0.05),观察组NIHSS表评分低于对照组,BI指数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经颅磁刺激基础上加用中医醒脑开窍针灸干预可改善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程度,促进其步行功能的改善,提升下肢肌力,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减重步行训练(BWSTT)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BWSTT疗法治疗,采用Barthel指数(BI-L)、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BI-L评分、FMA评分、BBS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BWSTT疗法能进一步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联合动式站立床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25例),均接受常规Bobath等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悬吊运动联合动式站立床训练,疗程为6周,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双下肢Berg平衡功能评分、步态评分、FAC步行功能评分及10m步行速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的ADL评分、BBS评分、步态评分、FAC评分、10m MWS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评分提高程度更显著(P0.05)。结论:悬吊运动联合动式站立床训练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和步行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头、体针联合应用分期治疗缺血性中风(软瘫期、痉挛期)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88例纳入观察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康复治疗,治疗组采用头、体针联合应用分期针刺;对照组按照"醒脑开窍"针刺法不分期选穴针刺治疗,均连续治疗4周。采用改良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Barthel指数(BI)、10 s抓握测试(HGRT)、FAC功能性步行量表、肱三头肌和胫骨前肌肌电积分(i EMG)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MA、BI、HGRT、FAC、肱三头肌和胫骨前肌的i EMG评分均有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的FMA、BI、HGRT、FAC、肱三头肌和胫骨前肌的i EMG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体针联合应用分期治疗缺血性中风(软瘫期、痉挛期)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步行功能和手功能,增强患侧肢体抗痉挛肌肌张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强制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患侧负重下的平衡训练对其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72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包括运动疗法40min和物理因子治疗)+强制患侧负重下的平衡训练20min,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包括运动疗法40min和物理因子治疗)+常规平衡训练20min,两组治疗均为每周6天,每天1次,共4周,治疗前后通过Brunnstrom下肢分期评定下肢运动功能、Berg平衡量表评定平衡功能、功能性步行能力FAC量表评定步行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Brunnstrom下肢分期评定、Berg平衡量表评分、功能性步行能力FAC评定均有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功能性步行能力FAC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制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患侧负重下的平衡训练能更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并提高其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结合减重平板训练在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2月间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均给予常规康复和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配合减重平板训练,研究组则予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结合减重平板训练,比较两组患者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ASS)、改良Barthel指数(MBI)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Holden步行功能分级、PASS评分、MBI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结合减重平板训练可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平衡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