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川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川芎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分别采用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法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法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川芎挥发油中共检出73个色谱峰,确认了其中33个色谱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占总峰面积的85.15%,其中以Z-藁本内酯相对含量最高,占总峰面积的46.17%。川芎挥发油对DPPH和ABTS自由基均具有清除作用,IC50分别为0.2325 mg/m L和0.1763 mg/m L。结论:川芎挥发油主要含有以藁本内酯为代表的内酯类成分,具有一定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可为川芎挥发油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忍冬果实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成药》2015,(5)
目的分析忍冬果实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测定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忍冬果实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以ABTS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为指标评价25%挥发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从忍冬果实挥发油中共鉴定了53种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0.85%,主要成分为棕榈酸、反式-2-己烯-1-醇、亚油酸、芳樟醇、反式-橙花叔醇等。而且25%挥发油对ABTS、DPPH自由基具有较好的清除作用。结论忍冬果实挥发油以酸类、萜类、醇类为主,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益智盐炙前后挥发油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差异,探讨盐炙对益智挥发油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益智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其定性分析,气相色谱(GC)对其中的有效成分圆柚酮进行含量测定,DPPH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结果:益智生品检出77个峰,鉴定了其中的38个峰,盐炙品检出94个峰,鉴定了34个峰,生品与盐炙品有36个共有峰;生品和盐炙品挥发油中圆柚酮的含量分别为0.9659mg/g和0.6498mg/g,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0.195g/ml和0.147g/ml(相当于生药量)。结论:益智盐炙后,药材中挥发油含量、组成和组分的相对含量,圆柚酮的含量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抗氧化活性增加,研究为揭示其盐炙机理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香茅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香茅Cymbopogen citratus(DC.)Stapf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香茅叶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析其化学成分,Folin-Ciocalteau比色法测定总多酚含有量。通过铁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法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最佳提取时间为5 h,提取率为1.30%。挥发油中共鉴定出17种成分,以开链单萜类化合物为主,醇类占76.98%,总多酚含有量为70.72 mg/g(没食子酸当量)。而且,挥发油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活性明显优于其5种主要单体成分(香茅醇、香叶醇、香茅醛、芳樟醇和乙酸香叶酯)。结论香茅叶挥发油主要由开链单萜类化合物组成,并且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优化芳香类中药复方(苍术、藿香、豆蔻、砂仁)挥发油提取工艺,并考察其成分组成、抗氧化活性。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粉碎粒度、提取时间、浸泡时间为影响因素,挥发油转移率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采用GC-MS法分析挥发油成分组成,测定挥发油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结果 最佳条件为粉碎粒度粒径2~4 mm,提取时间6 h,浸泡时间2 h,挥发油转移率为76.2%。共鉴定出22种成分,其中主要化合物左旋-β-蒎烯、桉油精、左旋乙酸冰片酯、百秋李醇相对含量为分别为5.24%、41.73%、15.90%、12.31%。挥发油质量浓度为50μg/mL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94.17%;为100μg/mL时,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为56.51%。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行,灵敏稳定,可用于提取抗氧化活性较强的芳香类中药复方挥发油。  相似文献   

6.
黄葵籽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黄葵籽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黄葵籽的挥发油,通过GC-MS分析方法对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采用ABTS法对其抗氧化能力进行研究。结果从黄葵籽挥发油中鉴定了47个化合物,主要成分为乙酸金合欢酯(35.07%)和氧代环十七碳-8-烯-2-酮(12.37%)。黄葵籽挥发油对ABTS+.自由基具有较好的清除能力,清除率最高达到78.3%。结论揭示了黄葵籽挥发油化学物质基础,并研究了其抗氧化活性,为综合开发利用黄葵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黄花棯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方法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黄花棯全草的挥发油,通过GC-MS分析方法对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采用ABTS法和铁氰化钾还原法对其抗氧化能力进行研究.结果 从黄花棯挥发油中鉴定了21个化合物,主要成分为植醇(43.67%)、棕榈酸(18.33%)、二十烷(7.28%)和反-9-十八碳烯酸甲酯(3.52%).黄花棯挥发油对ABTS+·自由基具有较好的清除能力,清除率最高达到81.3%.结论 揭示了黄花棯挥发油化学物质基础,并研究了其抗氧化活性,为综合开发利用黄花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山东产忍冬花、茎、叶不同药用部位进行挥发性成分分析及抗氧化活性研究。方法:分别提取忍冬花、茎、叶的挥发油,利用GC-MS进行成分分析和比较;用70%乙醇分别提取忍冬花、茎、叶,提取液回收溶剂后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利用DPPH比色法对各萃取物、萃取后的水相部位及挥发油分别进行体外抗氧化能力比较。结果:从忍冬花、茎、叶中共分离鉴定了49种成分,三者共有成分11种,分别占各自挥发油含量的60.66%,77.98%和80.38%,含量最高的均为棕榈酸。忍冬花、茎、叶的不同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均有较好的清除作用,且清除能力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各样品间存在一定差异。乙酸乙酯萃取物清除能力最强,依次是正丁醇萃取物、水相、挥发油、石油醚萃取物;花的清除能力最强,茎和叶次之。结论:忍冬花、茎、叶中挥发油成分具有较高相似性;三者挥发油及不同极性提取物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9.
荜茇挥发油清除自由基作用及其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海南产荜茇挥发油清除自由基活性,探讨其与分子结构的关系。方法DPPH法检测清除自由基活性;GC-MS法分析其化学成分,并用谱库检索确定各化合物结构。结果①荜茇挥发油具有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且浓度越高,活性越强;②海南产荜茇挥发油含41个化合物,碳碳双键C=C的相对含量占绝对优势。结论碳碳双键C=C可能为荜茇挥发油清除自由基活性的必需官能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斜叶黄檀香材挥发油含量,鉴定挥发油组分,并评价其抗氧化能力。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斜叶黄檀香材挥发油,并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其组分,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利用清除DPPH自由基、过氧化氢及还原力测定斜叶黄檀香材挥发油抗氧化活性。结果斜叶黄檀香材挥发油含量为(13.1±1.2)mL·kg~(-1),挥发油中共分离鉴定出33个组分,主要为榄香素(89.74%)、甲基丁香酚(2.67%)及去氢白菖烯(2.12%)等。斜叶黄檀香材挥发油对DPPH自由基及过氧化氢自由基均表现出较强的清除作用,其清除能力与挥发油呈良好的量效关系。结论榄香素为斜叶黄檀香材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斜叶黄檀香材总挥发油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腊梅花的挥发油成分及其抗氧化、抑菌活性.方法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结合Kovats保留指数(KI)对比的方法分离和鉴定腊梅花挥发油的组成和含量,通过β-胡萝卜素/亚油酸漂白体系和DPPH自由基清除体系评价其抗氧化活性,滤纸片法检测其对常见细菌的抑制活性.结果 共鉴定出31种成分,主要为β-石竹烯(16.06%),Elixene(14.65%),β-榄香烯(9.26%)和β-荜澄茄油烯(6.42%);腊梅花挥发油具有较强的抗脂质过氧化物的能力(反应180 min后对亚油酸氧化的抑制率仍为52.08%),但是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一般(反应18 h后清除率仅为16.38%);抑菌实验显示其对常见的6种革兰氏阳性细菌和3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均有抑制作用.结论 腊梅花挥发油含有大量的活性成分,具有较强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宽叶金粟兰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获得宽叶金粟兰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进行成分分析,同时运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及总还原能力。结果:从宽叶金粟兰的挥发油中鉴定了21个化合物,占总量的82.30%;挥发油具有较好的还原能力,但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弱。结论:宽叶金粟兰挥发油主要成分为乙酸冰片酯(45.43%)、3-亚甲基-2-降冰片酮(12.36%)、莰烯(8.74%)等,挥发油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产于大别山高海拔地区的野生东风菜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鉴定及相对含量分析,并研究其抗氧化能力。方法: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东风菜全草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鉴定其中化学成分,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采用铁离子还原法,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β-胡萝卜素漂白法测定东风菜挥发油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东风菜挥发油共鉴定出50种化学成分,占总相对含量的86.91%,主要化学成分为反式-β-金合欢烯(20.21%),吉马烯D(9.94%),棕榈酸(8.66%),β-萜品烯(7.82%),石竹烯(6.9%)和对伞花烃-8-醇(4.48%),其中烯类56.57%,醇类12.24%,脂肪酸类11.24%,环氧化物2.93%,酯类1.82%,醛酮类1.60%和芳香烃类0.51%。挥发油对铁离子的还原能力随浓度增加而增大,但还原能力远弱于维生素C,对DPPH自由基和在β-胡萝卜素/亚油酸脂质体系中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72 g·L-1和0.10 g·L-1,表明挥发油对DPPH自由基有一定清除能力,且具有较好的脂质过氧化抑制能力。结论:通过GC-MS鉴别了东风菜挥发油化学成分,体外抗氧化实验表明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为东风菜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设计一种反应性顶空系统,包括辅助加热装置和内插式反应池的反应性顶空瓶,用于中药中挥发油抗氧化活性研究,建立挥发油抗氧化活性评估方法。方法 辅助加热装置加热反应性顶空瓶底部,红外热成像仪研究反应性顶空瓶温度分布;挥发油进入顶空并与内插式反应池中自由基发生清除反应,分光光度法测定自由基吸光度变化;固相微萃取针从顶空反应池上方原位取样,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测定顶空挥发油清除反应前后成分变化,表征抗氧化活性成分。结果改进的金属浴辅助加热装置实现样品区及顶空温差大于50℃,使挥发油快速释放进入顶空的同时避免自由基热分解;金花清感颗粒(Jinhua Qinggan Granules,JQG)用量为1.50 g,样品温度90℃,反应30 min时,对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ate),ABTS]自由基清除率达88.95%(n=6,RSD=1.91%);建立的抗氧化活性评估方法的精密度和重复性RSD(n=8)分别为2.50%、1.24%;经GC-MS分析鉴定出57种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结合液相质谱联用技术表征五倍子醋制前后的化学成分变化,从抗氧化角度探讨五倍子的醋制炮制机制。方法 采用液相质谱联用技术比较五倍子醋制前后水提物的化学成分组成表征;并通过铁离子还原能实验(FRAP)、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实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其抗氧化能力。结果 醋制后五倍子的铁离子还原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ABTS清除能力均高于五倍子水提物及同浓度抗坏血酸,即醋制五倍子水提物的铁离子还原能力IC50、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IC50、ABTS清除能力IC50,分别优于同浓度抗坏血酸29.17%、61.47%、39.40%。液相质谱联用技术结合UNIFI分析平台鉴定出包括没食子酸、鞣花酸、单-O-没食子酸酰葡萄糖~十二-O-没食子酸酰葡萄糖、不同聚合度的二倍没食子酸~五倍没食子酸以及其同分异构体等53个化合物,对比分析发现醋制后五-O-没食子酰葡萄糖以上的高聚没食子酰葡萄糖较醋制前降低,低聚没食子酰葡萄糖有不同程度增加。醋制后,没食子酸聚合物中较高聚合度的五倍没食子酸及四倍没食子酸含量下降;二倍没食子酸、鞣花酸、没食子酸高于醋制前。结论 醋制对五倍子鞣质类成分起到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定分析两粤黄檀香材挥发油含量及组分,并评价其抗氧化能力。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两粤黄檀香材挥发油,并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其组分,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利用清除DPPH自由基、总抗氧化能力及还原力评价两粤黄檀香材挥发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两粤黄檀香材挥发油含量为(12.9±1.1)mL·kg~(-1),挥发油中共分离鉴定出23个组分,主要为榄香素(69.89%)、甲基丁香酚(20.45%)、1,2-二甲氧基-4-N-丙烯基苯(2.68%)、芳樟醇(1.40%)及去氢白菖烯(1.10%)等。两粤黄檀香材挥发油表现出较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及还原力的能力,其清除能力及还原能力与挥发油呈良好的量效关系。结论两粤黄檀香材中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榄香素,其总挥发油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贵州余庆小叶苦丁茶中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挥发油对·OH、DPPH·、O_2·及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并与Vc进行比较。结果:挥发油对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但较Vc弱。结论:贵州余庆小叶苦丁茶挥发油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效果,可作为天然抗自由基氧化制剂。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化巴戟天醇提物的提取工艺,并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对巴戟天醇提物的提取进行单因素实验分析,然后通过清除ABTS、清除DPPH、清除超氧阴离子、还原力和总抗氧化五种方法评价巴戟天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提取浓度75%,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2 h;巴戟天75%醇提物对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对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最大清除率分别为48.016%和28.782%,还原力测试与总抗氧化能力实验数值均与浓度呈现量效关系。结论:巴戟天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9.
异鼠李素和槲皮素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东方肉穗草中的主要黄酮类活性成分异鼠李素和槲皮素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清除DPPH自由基、清除ABTS自由基和抑制体外肝脏线粒体脂质过氧化试验的方法,检测异鼠李素和槲皮素的抗氧化活性。结果异鼠李素和槲皮素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呈浓度依赖性效应。在清除DPPH自由基、清除ABTS自由基和抑制体外肝脏线粒体脂质过氧化试验中,异鼠李素的体系终浓度IC50分别为32,14.54,6.67μmol/L。槲皮素的体系终浓度IC50分别为4,3.64,6.67μmol/L。结论异鼠李素和槲皮素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相同浓度的槲皮素比异鼠李素清除DPPH自由基、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更强,而抑制体外肝脏线粒体脂质过氧化能力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紫苏废弃物中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及其抑菌、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GC-MS分析并鉴定紫苏废弃物超临界流体萃取物(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extraction,SFE-E)中的挥发性成分,采用纸片法考察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作用,通过对DPPH、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清除率的考察,研究其抗氧化活性。结果GC-MS法从SFE-E中分离到59种成分,鉴定出其中32种,占所分离组分的93.37%,其中2-己酰呋喃含量最高(59.26%);SFE-E的抑菌效果不明显,但抗氧化活性较好,将其精制后所得精油用量200μl/L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抑菌直径分别为17.50mm、16.80mm、18.58mm,对DPPH、超氧阴离子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56.28%、75.43%、64.21%。结论紫苏废弃物超临界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纯化后的精油抑菌及抗氧化活性均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