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国中医药报》2016年8月18日讯:2016年8月17日,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北京名医传承教育研讨会在京召开。会上,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为12家名老中医工作室(站)授牌,今后这些工作室将组成名医传承教育联合体,挖掘研究室(站)学术特色,建立横向交流机制,共制传承谱系、共建传承基地、共享传承资  相似文献   

2.
消息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确定首批中医药"薪火传承3 3工程"室站建设项目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根据《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 3工程"实施方案》,经组织单位申报和行业专家评审,  相似文献   

3.
王欣 《北京中医》2007,26(12):779-779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根据《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实施方案》,经组织单位申报和行业专家评审,确定了首批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室站建设项目。其中名家研究室建设20项,名老中医工作室建设20项,名医传承工作站建设20项。项目实行政府经费资助与依托单位匹配经费和必要的条件保障。室站在三年建设周期中将悬挂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统一制作的建设单位牌匾。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15(10):786-786
从北京市中医管理局获悉,该局今年启动的“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抢救挖掘与优秀传承人才培养联动工程”(简称“薪火传承3+3工程”),将滚动建设一批中医药传承“两室一站”,即:为20世纪以来已故的中医药名家建‘立“名家研究室(宣传陈列室)”;为80岁以上老中医药专家建立“名老中医工作室”;为承担国家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继承工作的知名专家建“名医传承工作站”。首批确定建设的“两室一站”是:[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正>郭志强教授是主任医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之一。临床擅治不孕不育、崩漏、输卵管阻塞合并积水等妇科疑难杂症,遣方用药独树一帜。其治疗不孕不育的中药周期序贯疗法,临床疗效独特。笔者有幸作为北京薪火传承"3+3"工程郭志强名医传承工作站大同分站传承人跟随郭老学习,对郭老师"柔肝胜于疏肝"这一学术思想小有体会,并简介于下。1肝与女子生理、病理特点之关系清代著名医学家叶天士谓"女子以肝为先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中医药报》2016年7月11日讯:"第三届中医中药台湾行暨2016年两岸中医中药学术交流会"于7月9~10日在台湾新北、彰化市召开,其中新北为第一站,彰化为第二站。此次活动以"弘扬中华文化,传承中医中药,共享健康和谐"为主题,通过中医药文化展览、养生讲座大课堂、赠送《中医养生保健指南》科普图书等多种形式,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中医药报》2018年6月8日讯:为推进中医药领军人才队伍建设,根据《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实施方案》部署要求,2018年6月4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决定组织实施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支持计划,并制定了《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支持计划》。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支持计划将遴选100名岐黄学者和10名中医药首席科学家,充分发挥领军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中医药报》2018年6月11日讯:近日,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印发通知,启动2018年度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基层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工作。该工程旨在遴选一批工作在临床一线、在辖区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老中医药专家,通过建立基层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整理、凝练和传承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培养一批基层名中医。  相似文献   

9.
<正>《中医药文化》编辑部:欣闻《中医药文化》(原《医古文知识》)创刊30周年,谨向《中医药文化》编辑部全体同仁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瑰宝,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中医药文化》杂志作为我国唯一以报道中医药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刊物,坚持以"繁荣发展中医药文化"为己任,以"传承中医药文化精粹,提升中医药工作者素养,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为办刊宗旨,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开辟了文化语丝、东篱风韵、医方赏析、文博天地、汲古书斋、医界春秋等独具特色的栏目,不仅提高了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研究利用中医古籍的能力,而且在传承中医  相似文献   

10.
<正>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药是率先走出国门的中华文化之一,是民间交流的天然平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保护传承,先后研究制定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医药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中医药文化建设"十三五"规划》,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建立跨部门中医药文化工作机制,传播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扩大中医药文化宣传影响力成效显著,群众中医药健康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中药》2020,22(7):2封二
正2020年7月21日,中国中药协会举办视频交流会,总结回顾三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医药法》)的实施情况,结合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央意见》)和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对进一步贯彻落实和完善《中医药法》建言献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达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孙达肯定了中国中药协会在贯彻落实《中医药法》和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他强调,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做好"五个进一步":一是从全面依法治国的高度,推动《中医药法》贯彻落实;二是以开展《中医药法》实施三周年宣传月为契机,加大宣传贯彻力度;三是与贯彻落实《中央意见》和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相结合,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四是统筹谋划《中医药法》评估,落实执法检  相似文献   

12.
<正>《中医药文化》(CN31-1971/R)是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上海中医药大学主办的学术期刊,为全国唯一的中医药文化刊物。自2006年由《医古文知识》改刊以来,以"传承中医药文化精髓,提升中医药  相似文献   

13.
信息一览     
《新中医》2010,(10)
<正>编纂《当代名医薪火传承专著》遴稿通知为贯彻我国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的战略方针,做好当代名医学术思想抢救、整理和挖掘工作,我们拟将编纂《当代名医薪火传承专著》  相似文献   

14.
<正>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药是率先走出国门的中华文化之一,是民间交流的天然平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保护传承,先后研究制定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医药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中医药文化建设"十三五"规划》,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建立跨部门中医药文化工作机制,传播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扩大中医药文化宣传影响力成效显著,群众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中医药报》2019年12月13日讯: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精神,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卫生健康委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提升"八项工程"行动计划(2019—2022年)的通知》要求,2019年12月11日,贵州省五级中医名医传承工作启动仪式在黔南州都匀市举行。贵州省五级中医名医传承工作旨在丰富师承教育的培养模式,通过省、市、县、乡、村五级中医药师承学习,  相似文献   

16.
<正>为了从政策和法律层面更好地保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启动了《中医药法(草案)》的起草工作,为给《中医药法(草案)》提供更多的支撑材料,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确立了中医药立法研究专项课题,"中医药学术传承制度立法研究"属于该专项中的子课题。现将该部分的研究结果报告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中医药报》2016年4月29日讯:日前,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出台《省级基层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探索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方法及培养模式。在为期3年的建设任务中,工作室除建立专家临床经验资料库外,还要形成至少1个临床诊疗方案、经验方或技术方法。要组织继承人参加由省、市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主办的集中理论培训。工作室要与1个乡镇卫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中医药报》2015年7月20日讯:作为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重点交流项目,第二届中医中药台湾行暨2015年两岸中医中药学术交流会于2015年7月18日在台北市召开,台北为第一站,第二站将在桃园举行。活动以"弘扬中华文化,传承中医中药,共享健康和谐"为主题,通过中医药文化展览、养生讲座大课堂、赠  相似文献   

19.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陕西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2017-2030)》《陕西省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大力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按照《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开展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陕中医药函[2018]337号),经各地市中医药管理部门的推荐、资格审核,关中李氏骨伤流派传承工作室项目获得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资助。关中李氏骨伤学术流派为关中地区主要学术流派之一,李堪印教授作为流派奠基人在多年的临床经验中总结出一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技术。临床中李堪印教授重视该病的鉴别诊断,由于儿童肘关节骨骺出现时间不一的特点,常常将肱骨髁上骨折与以下三种情况相鉴别,一为肱骨小头骨骺分离;二为肱骨远端骨骺分离;三为肘关节脱位。手法整复时在"四动、五步法"原则下,采用"侧推端提矫枉过正"手法。骨折手法复位后,固定的原则是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屈曲位固定,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伸直位固定。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中医药报》2018年8月13日讯:近日,辽宁省卫生计生委印发《辽宁省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十百千"人才培养工程(杏林工程)实施方案》,启动实施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十百千"人才培养工程。未来5年,辽宁将通过完善体制机制、优化政策环境、强化保障措施等举措,以提升中医药临床服务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搭建不同层级的中医药人才培养平台为重点,培养十名中医药领军人才,百名中医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