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谢志勇  白金山  见国繁 《光明中医》2023,(10):1939-1942
目的 观察手法舒筋配合毫火针点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跖筋膜炎型跟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跖筋膜炎型跟痛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手法舒筋配合毫火针点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对照组采用毫火针点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Maryland足部评分,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57/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67%(49/60),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手法舒筋配合毫火针点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跖筋膜炎型跟痛症的临床疗效确切,优于单纯毫火针点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疗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毫火针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颈背肌筋膜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组采用毫火针治疗法,采用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作为观察指标,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和SF-36均优于治疗前(均P0.01),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毫火针治疗项背肌筋膜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和研究毫火针治疗临床肌筋膜炎的疗效和优势。方法:选取40例肌筋膜炎患者,按照双盲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其中观察组应用毫火针方案进行治疗;而对照组则用普通针刺方案治疗。10天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毫火针在治疗肌筋膜炎方面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毫火针齐刺法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采用毫火针齐刺法治疗,对照组给予电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VAS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毫火针齐刺法的止痛效果及临床疗效优于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经筋层电针松解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实验,将9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经筋层电针松解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美洛昔康片治疗,治疗结束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86.67%(P<0.01);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组间、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月后,两组疼痛VAS评分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经筋层电针松解治疗腰背肌筋膜炎有显著疗效,可明显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6.
王芬  金钰钧  师宁宁  兰鹏飞 《新中医》2015,47(2):197-199
目的:观察矩阵针法结合电针治疗颈肩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65例颈肩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矩阵针法加电针组35例,普通电针组30例。2组均治疗10天为1疗程,共治疗2疗程,观察以上两种不同方法治疗颈肩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前后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疼痛NRS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疼痛NRS评分低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普通电针组80.0%、60.0%,矩阵针法加电针组97.1%、82.9%,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矩阵针法加电针治疗颈肩肌筋膜炎有良好疗效。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毫火针配合悬吊运动技术对腰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抽签法将80例腰肌筋膜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配合常规运动训练治疗,观察组采用毫火针配合悬吊运动技术治疗.5 d为1个疗程,疗程期间休息2 d,共治疗4个疗程.采用McGill简化量表评定疼痛指标,包括疼痛分级指数(PRI)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筋透刺治疗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8例采用经筋透刺治疗,对照组27例采用电针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4%,高于对照组的81.5%。结论:采用经筋透刺治疗背肌筋膜炎具有安全、有效、方便等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毫火针与温针灸治疗足底筋膜炎的疗效差异,为临床治疗足底筋膜炎提供更佳的治疗方法。方法:将70例足底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毫火针组和温针组,每组35例,分别采用毫火针治疗和温针灸治疗,隔日1次,共治疗1个疗程(5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每次治疗后疼痛数字量表(NRS)评分、治疗前后足底筋膜厚度比较和总体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NR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毫火针组较温针组改善程度更明显(P0.05);治疗后足底筋膜厚度改善程度毫火针组优于温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毫火针组总有效率97.1%,温针组总有效率82.9%,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毫火针组临床痊愈率42.9%明显大于温针组2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毫火针针刺筋结点能更快的缓解足底筋膜炎患者疼痛症状并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结合电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敷贴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则单纯给予电针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疼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贴敷结合电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镇痛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腰背部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筋刺法治疗运动性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运动性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经筋针刺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疗法治疗。2组均每天治疗1次,共治疗10次。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VAS)评分及功能障碍(Oswestry)指标评分的变化,并比较2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8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视觉疼痛评分(VAS)及功能障碍评分(Oswestry)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筋针刺疗法治疗运动性腰背肌筋膜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从而有利于提高运动员运动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改良自制肌内效贴配合中药溻渍治疗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肌筋膜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中药溻渍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药溻渍联合改良自制肌内效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的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自制肌内效贴配合中药溻渍治疗可显著控制肌筋膜炎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VAS评分,该法取材方便,制作简单,可操作性强,性价比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拨针疗法配合火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6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作为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火针治疗,治疗组给予拨针疗法配合火针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VAS评分、汉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变化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VAS、汉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12周后两组VAS、汉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拨针疗法配合火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治疗疗效优于单纯使用火针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治疗疗效,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背部经穴透刺治疗背肌筋膜炎的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背肌筋膜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予布洛芬咀嚼片,0.2g/次,2次/天,观察组在背部疼痛处取膀胱经背俞穴及同水平的夹脊穴从上而下透刺,并结合电针治疗,1次/天,1周6次。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简体中文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SC-ODI)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于治疗结束3个月之后进行随访。结果:观察组治疗结束后及随访时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3.8%与90.6%,高于对照组的75%与6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及随访时两组患者VAS评分及SC-ODI评分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同一时间点比较,观察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背部经穴透刺治疗能减轻背肌筋膜炎患者疼痛,改善患者背部功能活动,具有良好的近期及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毫火针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采用毫火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简化麦吉尔疼痛量表(MPQ)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愈显率分别为94.4%和77.8%,对照组分别为80.6%和30.6%。两组愈显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MPQ量表各项评分(PRI、PPI及VAS)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MPQ量表各项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毫火针是一种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杨扬  郑静  文谦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6):954-955
目的 观察胸背肌筋膜激发点特色推拿方案应用于急性胸背部筋膜炎的疗效.方法 将急性胸背肌筋膜炎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予急性胸背肌筋膜激发点推拿治疗,对照组予常规电针治疗.对两组患者5次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改善率,及每次治疗后的疼痛面谱量化评分等疗效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经连续治疗5次后,治疗组各阶段疼痛面谱量化评分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但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胸背肌筋膜激发点推拿治疗方案对改善急性胸背肌筋膜炎疼痛不适症状优于电针治疗组,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刺络放血结合针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针灸结合拔罐治疗,观察组采用针灸结合刺络放血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复发率、VAS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VAS评分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刺络放血结合针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疗效较好,能有效减低复发率与VAS评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毫火针联合手法治疗肘关节早期创伤性骨化性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肘关节创伤性骨化性肌炎患者43例为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差异分为观察组23例与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塞来昔布,观察组给予毫火针联合手法治疗,比较临床疗效。结果:两组肘关节功能评分、VAS评分、肘关节活动范围在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毫火针联合手法治疗肘关节早期创伤性骨化性肌炎疗效较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对比经筋多针傍入浅刺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经筋多针傍入浅刺治疗组和传统经穴电针治疗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取腰背部痛性筋结点,予经筋多针傍入浅刺治疗;对照组穴取痛点阿是穴、华佗夹脊等,予传统毫针直刺电针治疗。两组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疗效。结果:多筋多针傍入浅刺组总有效率为91.7%,传统电针组总有效率为78.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筋多针傍入浅刺治疗腰背肌筋膜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生物陶瓷火罐治疗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7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电针治疗,每日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生物陶瓷火罐治疗,隔天1次。两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简体中文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SC-ODI)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及SC-ODI评分均下降(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电针结合生物陶瓷火罐治疗背肌筋膜炎疗效显著,并能减轻患者疼痛及改善背部功能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