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NAC)对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C-erbB-2和Ki-67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化疗前后56例乳腺癌组织中ER、PR、C—erbB-2和Ki-67的表达。结果新辅助化疗前后ER、PR和C—erbB-2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新辅助化疗前后Ki-67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能显著降低Ki-67的表达,对ER、PR和C-erbB-2的表达状态无明显影响。新辅助化疗后检测可为后续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 B-2)和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Ki-67)在子宫内膜癌中的临床病理相关性。方法:选取在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且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30例患者,另选取同期经手术切除的30例正常子宫内膜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ER、PR、C-erb B-2和Ki-67的表达。结果:ER、PR、C-erb B-2、Ki-67在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R和PR在不同组织分化程度、不同临床分期、不同肌层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子宫内膜癌组织分化程度越低、临床分期越晚、肌层浸润深度越深、淋巴结转移,C-erb B-2和Ki-67的表达越高。结论:ER、PR、C-erb B-2和Ki-67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其表达可为治疗子宫内膜癌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表达均为阴性的一类乳腺癌[1]。TNBC约占整个乳腺癌患者的10%~20%[2],与其他类型乳腺癌相比,其侵袭性强,恶性程度高,预后最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郁气滞证、冲任失调证和正虚毒炽证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肿瘤组织中p53、Her-2蛋白及增殖指数Ki-67的表达特点和意义。方法:选择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279例,其中肝郁气滞证124例,冲任失调证99例,正虚毒炽证5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证型患者乳腺肿瘤组织内p53、Her-2蛋白及Ki-67表达情况并做统计学比较。结果:肝郁气滞证组p53蛋白阳性表达比例明显低于冲任失调证组和正虚毒炽证组(P0.05),正虚毒炽证组Her-2蛋白阳性表达比例明显高于肝郁气滞证组和冲任失调证组(P0.05),正虚毒炽证组Ki-67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肝郁气滞证组和冲任失调证组(P0.05)。结论:乳腺癌中医辨证分型与p53、Her-2蛋白表达程度及增殖指数Ki-67存在相关性,对于冲任失调证、正虚毒炽证和p53、Her-2蛋白及增殖指数Ki-67高表达的肝郁气滞证乳腺癌患者均应加强随访并定期复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钼靶X射线特征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后病理证实的79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钼靶X射线影像及病理资料,根据钼靶X射线征象对其分组:肿块组与无肿块组、毛刺组与无毛刺组、钙化组与无钙化组,并与ER、PR、Her-2表达情况进行分析,探讨钼靶X射线征象与ER、PR、Her-2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79例浸润性乳腺癌中,ER在毛刺组与无毛刺组中高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在肿块组与无肿块组、钙化组与无钙化组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R、Her-2在肿块组与无肿块组、毛刺组与无毛刺组、钙化组与无钙化组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ER在表现为毛刺征象的癌组织中高表达,钼靶X射线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肿瘤组织中ER的表达水平,对评估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细胞角蛋白5/6(CK5/6)的表达情况与乳腺癌分子分型的相关性并评估血瘀证乳腺癌的预后。方法纳入浸润性乳腺癌患者80例,粗针穿刺或手术取得乳腺组织病理,采集资料行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血瘀证组和非血瘀证组各4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2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因子受体2(HER-2)、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EGFR、CK5/6的阴性和阳性表达情况,并进行分子分型;采用RT-PCR法检测EGFR、CK5/6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血瘀证组EGFR蛋白阳性例数明显高于非血瘀证组(χ^2=6.146,P=0.013),CK5/6蛋白阳性例数与非血瘀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60,P=0.056);EGFR蛋白表达与分子分型之间呈正相关(r=1.00,P=0.000),CK5/6蛋白表达与分子分型无相关(r=0.800,P=0.200);血瘀证组EGFR、CK5/6 mRNA表达与非血瘀证组比较明显提高(P<0.05);EGFR、CK5/6 mRNA表达与分子分型呈直线正相关(EGFR:r=0.726,P=0.000;CK5/6:r=0.550,P=0.000)。结论血瘀证乳腺癌预后可能较差。EGFR表达与分子分型呈正相关,分型越差,EGFR表达越高;EGFR、CK5/6的表达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循环肿瘤细胞(CTC)计数及分型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外周血中CTC数量,并进行CTC分型,测定乳腺癌组织内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HER)–2、Ki–67的表达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总体CTC检出率86.96%,分型以混合型为主。Ⅰ期、Ⅱ期、Ⅲ期、Ⅳ期CTC检出率分别为83.33%、91.67%、93.33%、76.92%。ER阳性和ER阴性患者、Ki–67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患者CTC中位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HER–2阳性和阴性、PR高表达和PR低表达外周血CTC中位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乳腺癌患者而言,其外周血CTC的数目、分型与临床分期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临床可以据此来对乳腺癌患者进行更为准确地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前中医证型与病理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以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C-erbB-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对78例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术前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术后进行临床分期,手术标本行病理检查,并检测ER、PR及C-erbB-2表达,进行分析。结果三个证型间比较,ER、PR表达无显著性差异,肝郁痰凝型TNM分期早,病理组织学分级低,C-erbB-2表达阳性率低,而正虚毒炽型TNM分期晚,病理组织分级高,C-erbB-2表达阳性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中医证型与TNM分期,病理组织学分级以及C-erbB-2蛋白表达等预后因素之间有相关性,三个证型中,肝郁痰凝型预后最好,正虚毒炽型预后最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医证型与乳腺癌的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常规免疫组化法检测216例临床病理诊断明确及资料完整的乳腺癌组织中的ER和PR的表达,并分为ER、PR均阴性组和ER、PR均阳性组。另外,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舌脉及脉象。结果 ER和PR均阴性组的百分比为47. 2%,ER和PR均阳性组的百分比为52. 7%; ER、PR均阳性组肝郁气滞证型的比例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ER、PR均阳性与均阴性,两者中医证型存在不同,辨证论治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疗效,提高生存质量,为中医药在分子学领域开辟新道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Ki-67的表达形式及分子分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黔南州人民医院病理科收录的105例患者资料,选用免疫组化检查方法进行综合检测,主要对105例患者单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Ki-67、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及P53等表达情况进行探讨,通过对比分析,掌握Ki-67与年龄、区域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分化程度等方面的关联性,进而对患者治疗方案进行多方面优化。结果:本次105例分析结果得出,Ki-67高表达比率为62.8%(66/105);其与癌旁组织及乳腺良性肿瘤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越大,表达比率越高,肿瘤越小,表达比例越低;与区域淋巴结转移、组织细胞学分级、HER-2等均存在关联性。结论:通过分析Ki-67表达及分子类型,能够及时掌握患者病变机理,对临床治疗工作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1.
庞钊 《四川中医》2014,(5):84-85
目的:总结乳腺癌术后早期患者中医辨证的常见分型规律并初步观察预后因子的表达情况。方法:调查乳腺癌行手术治疗患者174例术后早期的中医证候分布状况,观察其预后因子水平,包括肿瘤(TNM)分期、ER、PR、Her-2、p53、VEGF的表达,分析常见证型乳腺癌预后因子的差异,推断常见证型的预后。结果:气血两虚型、痰瘀毒热型、肝郁脾虚型是最常见的3个证型,其中TNM分期,ER、PR、p53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气血两虚型的Her-2、VEGF阳性率最低(P0.05);痰瘀毒热型的Her-2、VEGF阳性率最高(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早期中医证候以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为主,不同中医证型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因子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从而分析乳腺癌患者中医体质特征及其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横断面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法对乳腺癌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判别分析,并对乳腺癌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和中医证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32例乳腺癌患者中,气郁质占40.9%、气虚质占25.8%、瘀血质占15.2%、痰湿质占9.1%、湿热质占6.1%、阴虚质占3.0%。气郁质与肝气郁结型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气虚质与气虚型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瘀血质与冲任失调型呈正相关(P<0.05),阴虚质与阴虚型呈正相关(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多为气郁质、气虚质。气郁质与肝气郁结型、气虚质与气虚型、瘀血质与冲任失调型、阴虚质与阴虚型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中医体质和乳腺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对乳腺癌患者和正常人群进行中医体质判别分析。结果:2组人群的体质构成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患者的气郁质、瘀血质、痰湿质构成比高于正常人群组,是乳腺癌的主要体质影响因素(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的主要影响体质类型为气郁质、瘀血质、痰湿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中医体质的角度探讨乳腺癌的高危因素,为乳腺癌的预防和早期治疗提供新思路、新途径。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2月在深圳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部的乳腺癌患者504例(观察组)及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女性504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应用大样本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横断面调查研究和非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纳入采用问卷调查法统计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中医体质类型、证候分布等,比较2组基础资料、中医体质类型,总结出乳腺癌患者中医体质和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其与乳腺癌患者生存时间关系。结果:乳腺癌患者中医体质分型从高到低前3位依次为:阴虚质102例(20. 24%),气郁质98例(19. 44%),痰湿质72例(14. 29%)。不同中医体质类型乳腺癌患者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 044,P=0. 000),其中阴虚质生存时间最短,其次是气郁质;不同中医证候分布型乳腺癌患者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 506,P=0. 000),其中阴虚型生存时间最短,其次是肝气郁结型。结论:乳腺癌患者以气郁质、阴虚质2种体质多,长期肝郁不畅导致胸胁脉络气机不利,与乳腺癌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癌细胞病理学样本的组织学分类及分子病理学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20例乳腺癌患者中的PR、ER、PPARγ、PTEN、Her-2蛋白表达,探讨乳腺癌中PPARγ、PTEN蛋白的表达与患者PR、ER及Her-2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患者PPARγ、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8.3%、62.5%,PPARγ阳性表达占核膜的86.3%;PTEN阳性表达在细胞核中占71.86%,在胞浆中占26.54%。PTEN与PR、ER、Her-2及PPARγ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ARγ与PR、ER、Her-2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ARγ与PTEN阳性表达的乳腺癌患者其淋巴结转移率为54.07%、48.94%,阴性表达转移率为43.73%、46.11%。结论:PPARγ、PTEN蛋白可以单独作为乳腺癌预后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30例乳腺囊肿伴不典型增生病免疫组化指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ER、PR、Ki-67、CerbB-2、p53在乳腺囊肿伴不典型增生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测定并比较乳腺单纯囊肿、乳腺囊肿伴不典型增生、乳腺癌各30例的ER、PR、Ki-67、CerbB-2癌基因、p53抑癌基因的阳性率。结果乳腺囊肿伴不典型增生组ER、PR的阳性率高于单纯囊肿组和乳腺癌组(P均<0.05),其余各组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囊肿伴不典型增生组Ki-67的阳性率高于单纯囊肿组(P均<0.05)p53与CerbB-2的阳性率单纯囊肿组与囊肿伴不典型增生组无显著性差异,两者均低于乳腺癌组(P<0.01)。结论ER、PR在伴不典型增生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刺激、激活作用。Ki-67是癌前病变活跃的早期生物学标记物,其高表达可作为癌前病变活跃的生物标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Ki67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到建宁县总医院就诊的乳腺癌患者80例,使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患者ER、PR、Ki67水平。进行4个周期的化疗后,根据WHO实体瘤疗效标准,将患者分为缓解组(n=45)和未缓解组(n=35),比较两组的ER、PR、Ki67表达率、远处转移率、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分析其与乳腺癌恶性程度的关系。结果:缓解组的ER、PR、Ki67表达率和远处转移率明显低于未缓解组,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明显高于未缓解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ER、PR、Ki67阳性表达率越高,乳腺癌的恶性程度总体越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阴乳腺癌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型关系。方法调查分析64例三阴乳腺癌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型分布规律及两者相关性。结果 64例三阴乳腺癌患者体质类型分布为气郁24例、气虚14例、阴虚9例、血瘀6例、平和4例、湿热3例、痰湿2例、阳虚2例;证型分布为肝郁气滞22例、气血两虚19例、冲任失调18例、热毒蕴结5例;其中气郁质与肝郁气滞密切相关、气虚质与气血两虚密切相关。结论三阴乳腺癌中医体质以气郁质、气虚质、阴虚质为主,中医证型肝郁气滞比例最高,气郁质与肝郁气滞、气虚质与气血两虚关系密切,三阴乳腺癌中医体质与证型分布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医体质类型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临床分型及超声分度的相关性。方法:对933例NAFLD患者进行临床分型和超声分度检查,并采用标准化中医体质分类量表辨识患者中医体质,分析NAFLD临床分型及超声分度与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结果:临床分型中,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的偏颇体质均以湿热质、痰湿质、血瘀质为主。NAFLD患者的偏颇体质在不同的临床分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分度中,轻度脂肪肝患者以湿热质、痰湿质、血瘀质为主;中度脂肪肝患者以痰湿质、湿热质和血瘀质为主;重度脂肪肝患者仅发生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及气郁质中。超声分度不同患者的体质分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体质类型与NAFLD临床分型及超声分度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分析乳腺癌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TNM分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横断面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法对309例乳腺癌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判别分析,并对其中医体质类型和临床分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309例乳腺癌患者中,气郁质比例最大,占30.7%;Ⅰ期患者气郁、血瘀、痰湿质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54.8%、41.6%、43.2%;Ⅲ、Ⅳ期患者阳虚、气虚质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阳虚质(Ⅲ期22.2%、Ⅳ期17.8%)、气虚质(Ⅲ期21.9%、Ⅳ期17.1%),不同临床分期的中医体质分布组间比较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乳腺癌的易患中医体质类型为气郁质;不同临床分期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明显不同,说明乳腺癌患者的中医体质对其病情的发展和转归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