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医治未病结合健康管理干预治疗糖尿病前期(IGT)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38例糖尿病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9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治未病结合健康管理综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运动、饮食等健康管理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糖尿病发病率及糖尿病前期逆转情况。结果:观察组4例患者中途退出,对照组5例患者中途退出;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率为50.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PG、2hPG情况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FPG、2hPG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未病结合健康管理干预综合治疗糖尿病前期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糖耐量异常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中医治未病方法(中药降糖贴穴位贴敷)结合健康管理干预糖尿病前期(IGT)人群,探讨其对糖尿病(DM)发病率的影响以及逆转为正常糖耐量(NGT)的作用。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进行降糖贴穴位贴敷和饮食、运动等健康管理方法干预;对照组单纯饮食、运动等健康管理方法干预。2组疗程均为12个月,观察2组干预后DM发病率和IGT逆转率情况。结果:治疗组IGT发展为DM者2例(2.50%),对照组6例(10.91%);治疗组IGT转NGT为50.00%,对照组为27.27%。上述指标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干预前后血糖变化明显(P〈0.05),对照组无明显改善(P〉0.05),干预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未病方法结合健康管理对糖耐量减低的干预有助于其逆转为正常糖耐量,降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在糖尿病风险升高人群中应用"治未病"理论与中医综合管理方案干预的效果进行探讨,以期为糖尿病风险升高人群的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就诊及体检的166例糖尿病前期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在随机原则下分为对照组(80例)与观察组(86例)。给予对照组饮食及运动等常规健康管理干预,对观察组实施"治未病"理论与中医综合管理方案,即进行穴位针灸及饮食、运动等干预,对两种管理方案下患者血糖的变化情况、糖尿病发病率、糖尿病前期逆转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干预前两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后两组血糖与干预前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且与同时期的对照组相比,干预后观察组的血糖明显较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在糖尿病发病率上,观察组显著较低(P0.05)。观察组糖尿病前期逆转为正常耐糖量逆转率明显较高(P0.05)。在并发症方面,观察组发生率显著较低(P0.05)。结论:在"治未病"理论的指导下将中医综合管理方案干预应用于糖尿病风险升高人群的健康管理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有助于其向正常糖耐量逆转,降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中医治未病联合健康管理在糖尿病前期患者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0月就诊的82例糖尿病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患者采取中药降糖贴贴敷,并从饮食习惯、运动等方面进行健康管理干预治疗。对照组患者只从饮食、运动等方面进行干预。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空腹血糖、用餐后2h血糖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一年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PG、2hPG水平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中医治未病联合健康管理,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干预治疗,取得较好效果,患者糖耐量得到有效改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糖尿病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壮药穴位贴敷疗法对糖尿病前期人群血糖变化、糖尿病发病率、糖尿病前期逆转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研究的80例糖尿病前期人群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采取运动配合饮食控制,并以常规治疗方法调节血糖,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壮药穴位贴敷,观察两组血糖的变化情况、糖尿病发病率、糖尿病前期逆转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①干预前两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血糖与干预前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且与同时期的对照组相比,干预后观察组的血糖明显较低(P0.05)。②经过干预后两组仍有部分患者转化为糖尿病,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糖尿病发病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糖转归变化中以逆转为正常血糖水平的比例最高,观察组转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在并发症方面,观察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7.5%,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壮药穴位贴敷糖尿病前期人群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有助于其向正常糖耐量逆转,降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及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有效的区域性中医健康体检服务模式。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南充市中心医院健康管理中心120例健康体检人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及观察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西医体检加中医体质辨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引入其他中医体检项目,体检后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中医治未病干预,1年后对比两组人员的体检满意度、干预前后的中医体质状况。结果: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接受治未病干预1年后,较对照组体质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接受治未病服务后,亚健康状况各项评分较干预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西医体检的同时,配合中医健康评估,进行中医养生知识宣传,实施中医治未病干预的体检服务模式,能提高体检人群的满意度,改善体检人群的亚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医非药物综合方案对社区糖尿病前期人群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糖尿病前期人群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予中医非药物综合方案(迈步任督功、耳穴贴压)配合健康宣教管理干预,对照组予社区常规干预方案(健康宣教管理)。疗程为期1年,观察糖耐量转归情况、糖代谢相关指标、心血管危险因素(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血肌酐和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1)疗程结束后,治疗组、对照组的糖尿病发生率分别为0.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糖耐量复常率分别为48.3%、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治疗后比较,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组间治疗后比较,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非药物综合方案配合健康宣教管理可明显改善社区糖尿病前期人群的血糖代谢水平,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从而一定程度上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医的治未病理论在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8年1~7月在医院就诊的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21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一般运动和饮食治疗的常规管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管理方法的基础上根据中医治未病的理念给予中医体质调理方案,经过三个月的干预管理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改善情况与患者满意率。结果:经过三个月的干预管理后,两组患者的体质指数、胆固醇、甘油三酯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改善程度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中医治未病理论对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可以有效改善相关临床指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观察中医治未病对亚健康人群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健康体检中心符合亚健康标准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与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加以中医治未病等综合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后进行生命质量量化评分比较。结果:干预组在干预前后亚健康状况在生理、心理、社会关系领域有显著性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的健康干预措施能有效地改善亚健康人群的健康状况,提高生命质量。中医治未病能有效干预亚健康,改善个体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病管理模式在社区老年糖尿病前期人群健康教育中的运用和效果,以期为糖尿病前期人群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4年6月经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查体后确定的老年糖尿病前期患者17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86例,对照组8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社区管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慢性病管理模式开展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血糖控制率、疾病知晓率以及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慢性病管理模式在社区开展老年糖尿病前期人群健康教育的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健康管理在糖尿病前期(IGT)患者中应用对糖尿病发生风险预防效果。方法:100例IGT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50例。常规组采用健康管理,干预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及糖尿病发病率。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FPG、2h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FPG、2hPG水平比较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糖尿病发病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联合健康管理在IGT患者中应用可改善患者血糖代谢,降低糖尿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中成药越鞠丸用于糖尿病前期患者"治未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标准的216例糖尿病前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生活方式教育。对照组仅给生活方式干预,观察组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给予越鞠丸口服并观察12个月。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血浆胰岛素、Hb A1C、计算胰岛素分泌指数及糖尿病前期患者血糖转归情况。结果:观察组FBG、P2Hbg、Hb A1C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浆胰岛素及β细胞功能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脂指标观察组TC、TG、VLDL水平亦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糖尿病发病率(4.3%)显著低于对照组(10.3%),血糖转归正常(38.8%)远高于对照组(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期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越鞠丸口服联合生活方式改变能阻止糖尿病前期患者糖尿病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医治未病理论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择78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中医治未病理论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糖尿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在临床护理中应用中医治未病理论可有效提高血糖控制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在互联网模式下,利用微博、微信等信息手段对糖尿病前期(IGR)者在饮食和锻炼行为进行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教育,探索在"治未病"领域建立中医特色突出的慢病管理预防体系,丰富具有中医特色的延续护理内涵。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月在我院体检中心的体检中筛出117名糖尿病前期(IGR)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组,最终失访21例,实际研究对象为96例,试验组50例,对照组46例。在互联网模式下,利用微博、微信等信息手段对试验组进行中医特色健康教育,对照组未给予干预手段,3个月后对两组人群进行饮食及锻炼行为问卷调查,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测试,比较两组间的行为改变及血糖变化水平。结果:试验组在饮食及锻炼行为问卷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空腹血糖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互联网模式下的中医特色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变糖尿病前期者行为,并能影响空腹血糖水平,对延缓和降低糖尿病前期向2型糖尿病转化有一定效果,基于互联网的健康教育形式是可行的,将是中医药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医治未病理论在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相关并发症健康宣教中的效果。方法:以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4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7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采用中医治未病理论进行健康宣教,每月2次,共干预8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脂糖代谢情况,并统计治疗期间因糖尿病引发的肝肾功能障碍、心脑血管及神经病变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两组脂糖代谢指标FPG、2h PG、Hb A1c、TC、TG、LDL-C明显低于干预前,HDL-C则无明显变化,且干预后两组仅HDL-C无明显差异,观察组其他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A-DQOL评分(65.4±11.3)分,并发症总发生率6.8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83.6±12.4)分、19.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未病理论用于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相关并发症健康宣教中效果明确,可显著改善患者高血糖、脂代谢紊乱等表现,还可显著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糖前平颗粒治疗糖尿病前期人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40例糖尿病前期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2组均行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及健康宣教。对照组予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每次0.25 g,每日3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糖前平颗粒,每日1剂,每日2次,口服。均连续治疗3个月。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中医症状积分,血糖、血脂水平及转归。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9%(62/69),对照组为58.8%(40/6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FBG、T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糖尿病前期逆转率、糖尿病新发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前平颗粒干预糖尿病前期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预防糖尿病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饮食干预和健康教育效果,为社区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与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本社区2009年6月一2010年12月耱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二组,干预组60例患者进行饮食干预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及门诊指导,观察二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生活方式、饮食行为的改变情况等指示.结果:二组前后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比较进行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血糖下降幅度明显,二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患者生活方式、饮食行为有了明显的改变,遵医行为有了明显提高,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干预和健康教育对患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提高遵医行为有很大帮助,从而控制血糖,提高治疗效果,有利于疾病的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社区健康管理行为干预模式对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按社区健康行为干预指导手册进行管理;对照组按浙江省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进行管理。结果:观察组在饮食控制、有效运动、血糖控制、合理用药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空腹及餐后2h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社区健康管理行为干预能有效提高血糖控制率,使患者的生活方式得到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医特色综合健康管理方案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的干预效果。方法将120例糖尿病前期人群作为受试对象随机分为一般管理组和强化管理组,均给予生活方式干预方案,强化管理组根据中医体质类型制定个体化的调理方案,2组干预3个月后观察血脂、血糖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强化管理组干预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较一般管理组干预后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采用中医特色综合健康管理方案强化干预后糖尿病前期人群的血糖和血脂代谢改善更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医体质学说对糖尿病前期人群健康管理的影响。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258例糖尿病前期人群根据中医体质学说进行体质判定,并将258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29例和对照组129例。试验组根据体质辨识结果,给予个体化健康处方,指导其糖尿病前期的饮食、起居、运动、情志方面的健康管理。对照组给予一般的糖尿病前期人群健康管理模式。观察人群试验前后体重指数(BMI)、腰臀围(WHR)、空腹血糖(FBG)、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的改善情况。结果:该健康管理模式能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的血糖、血脂,可以明显改善阴虚质、湿热质、气虚质、气郁质、痰湿质人群的相关病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中医体质学说指导糖尿病前期人群进行健康管理成效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