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晓教授认为不寐病机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调”,与气虚、痰滞及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且临床上常气虚、痰滞夹杂致病。李晓教授在临床上运用益气化痰法治疗不寐病,疗效显著。文章通过介绍李晓教授对不寐病病因病机的理解及运用益气化痰法治疗不寐病的经验,为临床治疗不寐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李文杰教授临证多年,在当今社会科技与人文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认为现代临床痰证不寐较为多见。痰浊致不寐原因有二:一是痰热扰神而不寐,治以清热化痰、宁心安神,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减;二是风痰上扰而不寐,治宜熄风宁神、健脾化痰,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李师从痰论治不寐承前意而不泥古迹,立足于患者的病因病机,辨别痰的病性、病位、病势,灵活组方,随证加减,个体化治疗,疗效确切。既遵循了"审证求因,治病求本"的中医思想,又体现了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的现代"治未病"理念。  相似文献   

3.
不寐以睡眠时间或者深度不足为特征。不寐病机总归于阴阳失交,邪扰心神。中医学认为,不寐病位在心,与脾肾肝胃胆等脏腑相关。发病多与思虑劳倦或情志因素有关。病机为气血、脏腑功能失调。肝胆气机郁结,思虑劳倦伤脾,气机不畅,脾运失常,水湿酿生痰饮。寒痰或痰热积滞,扰心而致不寐。从痰论治不寐,需分清寒热,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4.
周芳 《河南中医》2011,31(9):979-980
邱明义教授治疗不寐时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调理脏腑之阴阳,除施方处药外还十分注重患者自我精神调摄的作用.以柴胡温胆汤治疗胆胃不和、痰热内扰型不寐,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少阳邪气弥漫型不寐,以丹栀逍遥散治疗肝郁化火型不寐,以黄连阿肢汤治疗阴虚火旺、心肾不交型不寐,均获佳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名老中医治疗不寐的经验。方法:跟随导师门诊,从临床实践中收集病例,对老师治疗不寐的方法和思路进行总结。结果:韩老师认为心神受扰是不寐基本病机,治疗上以调理心神为中心环节,侧重于养心阴、清心火,并将养心安神镇静之药物应用于治疗之始终,对于顽疾采用从瘀论治,注重血瘀与痰瘀的祛除,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两方面论述不寐病从肝论治,病机上包括肝郁、肝火、肝血虚、肝经有痰及肝病及他脏;治疗上从清肝、柔肝、疏肝、养肝、镇肝、平肝等调肝之法选方用药。临证时只要明确病位,辨清虚实,加减应用有效的药材,对不寐患者治疗一定会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异病同治的内涵。方法:用导痰汤加味治疗头痛、眩晕、不寐、郁证、喘证、癫狂等不同疾病,均取得佳效,6例病人皆属于成人,都符合中医内科诊断标准。结果:6例病人全部治愈,再次证明不同疾病只要病机相同,就可用异病同治之法进行治疗。结论:导痰汤出自《济生方》,功能豁痰开窍,破气开郁。  相似文献   

8.
不寐为临床常见病,传统治疗方法多为清肝泻火、清热化痰、交通心肾、补益心脾等,对部分不寐患者疗效欠佳,王清任继承内经瘀血思想,明确指出瘀血导致不寐,创立血府逐瘀汤治疗顽固性失眠,屡建奇功。笔者基于《黄帝内经》营卫睡眠理论及“瘀血”“不寐”相关原文,归纳总结瘀血致不寐的学术思想,论述从瘀血治疗不寐的理论基础和辨证论治,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升临床疗效,改善不寐患者的睡眠和生活质量。内经认为营卫调和是正常睡眠的基本条件,营卫失和是不寐的基本病机,瘀阻脉道为导致营卫失和的重要病机,具体病机为气虚血瘀、气滞血瘀、瘀热扰神、寒凝血瘀、痰瘀互结,以活血化瘀为总则,分别以益气活血、行气活血、清热化瘀、温阳活血、祛痰化瘀为治法,辅以宁神安魂之法,调理脏腑气血、形体神魂,进而调和营卫气机,营卫正常出入,寤寐自生。  相似文献   

9.
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病证,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不寐的主要病机为阴阳失调,阳不入阴,常兼夹寒、热、痰、瘀及火等病理因素,临床治疗颇为棘手,清热恐伤阴、补虚恐恋邪,病久心肝阴液煎灼,虚热上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母病及子,实子以安母",故从脾入手治疗,子实母安,脾健肝畅,临床上从脾入手治疗难治性不寐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故本文着重探析治脾法在难治性不寐的应用思路。  相似文献   

10.
李烨  指导:杨如意 《新中医》2022,54(24):220-224
介绍杨如意教授治疗不寐的临床经验。杨如意教授认为,不寐可从气血、痰邪、情志、脏腑阴阳 等方面进行诊治。不寐的病因病机有气血不足,脏腑失养;痰邪蕴滞,脏腑失调;七情逆乱,气机郁滞;阴虚 火旺,阳不入阴。治疗原则有益气养血、祛痰化滞、调气宁神、滋阴降火。遣药组方以归脾汤、温胆汤、柴胡 疏肝散、天王补心丹等诸方为主,或随症加减,或合用他方治之。  相似文献   

11.
不寐的病机主要包括营卫失调、阴阳失和,肝郁气滞、痰瘀内阻,脏腑损伤和气血亏虚,张蕴慧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认为痰热扰心是导致不寐的重要病机,治以高枕无忧散,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陕西中医》2017,(2):246-247
目的:探求温胆汤治疗痰热内扰型不寐的理论依据。方法:从不寐的病因病机及治则入手,通过整理温胆汤相关的古代及现代文献,对其组方、配伍及功效主治进行分析,明确温胆汤是否在辨证审因后依法而成。结论:温胆汤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针对不寐病机及治则治法,以法组方、妥善配伍而成。  相似文献   

13.
从古至今,医家对不寐的病因病机有诸多见解,但认为阴阳失和,阳不入阴是基本病机.不寐通常按虚实论治,分型较多.自从孔令娟提出从肺分虚实论治不寐以来,临床证实从五脏论治不寐理论切实可行.医家从病理因素入手,调和气血阴阳,但侧重点不同,或从瘀血论治,或从痰论治,或从体质学论治,或从胃论治,总之,方剂治疗疗效显著.与此同时,在治疗方法上由重视汤药治疗逐渐向针药结合为主的综合调治方面转变,穴位敷贴、头部磁疗、足底按摩、子午流注、填脐疗法、走罐、养生功法等中医特色疗法各显其效.未来将更加重视心理疗法治疗不寐.  相似文献   

14.
《辽宁中医杂志》2017,(2):245-248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初步探讨李德新教授临床诊疗不寐的规律。方法:收集、整理李德新教授临床诊疗不寐病例638份,运用频数、频率、构成比、相关分析、关联规则、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对病例中的证型诊断和处方用药进行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结果:638份不寐病例的病位主要在肝,其次在心、肾和脾,病性证素主要为血虚、气虚、阴虚和火;证型主要为心肝血虚证、心肝火旺证、肝肾亏虚证和痰热内扰证。挖掘出李师临床治疗不寐常用中药51味,核心药对5对,心肝血虚证相关中药14味、心肝火旺证相关中药13味、肝肾亏虚证相关中药16味,痰热内扰证相关中药12味。结论: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可初步揭示李德新教授临床诊疗不寐的规律,有助于更好地传承李德新教授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5.
分别从平肝为要、兼重豁痰、方药解析、病案列举等方面介绍许良治疗不寐及失眠兼情志病的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16.
顽固性不寐可从痰论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顽固性不寐 ,病程较长 ,迁延难愈 ,服安神药少效或无效时 ,可从痰论治 ,用加味温胆汤化裁治疗 ,常可获得满意疗效 ,现谈临床体会如下 ,供同道验证。1 病因病机不寐的病因比较复杂 ,常有虚实之分。虚证有阴阳气血之别 ,实证有痰、淤、湿、火、郁之辨 ,而临证往往虚实错杂并见。对于顽固性不寐 ,肝胆火郁 ,痰热内扰是一个重要原因 ,正如《景岳全书·不寐》篇引徐东 曰 :“痰火扰乱 ,心神不宁 ,思虑过伤 ,火炽痰郁而致不眠者多矣”。大致可分因痰致病和因病致痰两类。因痰致病 :痰湿内生 ,郁而化热 ,痰热内扰 ,心神不宁 ,而致难以入眠 ,究其…  相似文献   

17.
柴胡疏肝散合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肝郁痰热型不寐证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疏肝清热化痰类中药治疗肝郁痰热型不寐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柴胡疏肝散合黄连温胆汤治疗肝郁痰热型不寐证。结果:总有效率为85.7%。提示:柴胡疏肝散合黄连温胆汤对肝郁痰热型不寐证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王文静  林培政 《光明中医》2016,(15):2177-2178
不寐病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多为情志所伤、饮食不节、劳逸失调、久病体虚等因素引起脏腑机能紊乱,气血失和,阴阳失调,阳不入阴而发病。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常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学习和健康。吾师林培政教授治学严谨,临证经验丰富,擅治疗各种脑病,收效显著。现将林教授治疗不寐病常见的三种病机,即因痰生热,痰热上扰;气阴两虚,痰热上扰;邪困少阳三种证型的诊治情况进行整理,以期为更多不寐患者提供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顽固性不寐从瘀论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良  周展红 《中医杂志》1997,38(2):82-82
顽固性不寐,病因较复杂,服安神药少效或罔效,我们遵从王清任《医林改错》“不寐一证乃气血凝滞”之说,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常获得较好疗效,兹浅谈体会如下。1 病因病机不寐的病因较复杂,首先须分清虚实。虚者有气血阴阳之分,实者有痰、瘀、湿、火、郁之辨。概括其病机,总由脑府阴阳失调,气血失和所致。而对于顽固性不寐,气血失调是一个重要因  相似文献   

20.
运用温胆汤治疗神经内科疾病:不寐,证属痰热内扰,痰浊中阻,心神不宁所致不寐,治宜清胆和胃、化痰宁神。郁症,证属肝气郁结,痰热内扰所致郁证,治宜疏肝理气、清热化痰。眩晕,证属痰浊中阻,上蒙清窍所致眩晕,治宜理气化痰。癫狂,证属痰热扰心所致狂证,治宜清热化痰、通腑开窍。指出:温胆汤证的病机是痰和热,其方的要点是清热化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