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给予中医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影响。方法将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该院治疗8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中医护理干预,将两组肢体肿胀程度、骨折愈合时间和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对比。结果术后第7天,观察组患肢肿胀程度(37.81±1.52)cm低于对照组(40.25±1.58)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36.64±2.25)d和DVT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给予中医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患者伤口愈合时间,降低DVT出现概率,缓解患者手术后肢体的肿胀程度。  相似文献   

2.
潘竹娜 《新中医》2021,53(10):146-149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3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比较2组护理前后血清氧化应激值、凝血指标、股静脉血液流速、疼痛评分、全血黏度以及下肢肿胀程度和血栓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前,2组患肢股静脉平均血液流速、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全血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肢股静脉平均血液流速较护理前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VAS评分及全血黏度较护理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2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凝血酶时间(T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SOD、TT及APTT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SOD、TT及APT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MDA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下肢肿胀程度和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可以有效改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和凝血指标,提高股静脉平均血液流速,缓解患肢疼痛和肿胀程度,降低血液黏度和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中医护理干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6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两组均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中医护理。结果:术后5天、7天下肢肿胀改善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DVT发生率对照组15.63%、观察组3.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可较好的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药药枕减轻下肢骨折术后患者患肢肿胀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6月—2022年12月于赣州市中医院就诊的60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均给予中医骨伤科常规护理。对照组采用普通枕头抬高患肢,观察组采用中药药枕抬高,均连续干预7 d。对比两组术后1、3、5、7 d患肢肿胀度、疼痛程度及肿胀消失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并分析护理满意度。结果 术后1 d两组肿胀度、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5、7 d两组肿胀度、VAS评分均低于术后1 d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肿胀消失时间和疼痛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药枕有利于减轻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患肢肿胀疼痛,促进肿胀消失及疼痛缓解,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中医护理在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应用的效果。方法: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应用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5.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医护理,能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有效预防,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行气活血消肿汤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肢体肿胀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防治效果。方法 将2019年1月—2021年1月三亚市中医院收治的9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行内固定治疗。术后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20%甘露醇、抗感染等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给予行气活血消肿汤口服3周。比较2组术后1 d、3 d、5 d患肢肿胀度,术后3周中医症状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临床疗效及下肢DVT发生情况,术后3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及骨密度。结果 术后1 d 2组患肢肿胀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5 d观察组患肢肿胀度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术后3周2组疼痛、肿胀、淤斑、功能障碍积分及全血高切黏度、中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83%(46/48),对照组为81.25%(39/4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为0,对照组为12.50%(6/48),2组比较...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联合早期康复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研究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30例采用常规护理,联合组30例采用中医护理联合早期康复,连续治疗护理30天为1个疗程。密切监测患者术后的临床症状、术后静脉血栓形成,分别在术后3天、5天、7天记录患者患肢的疼痛情况和肿胀程度。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下肢肿胀程度用软尺测量法测定。检测患者手术后14d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值。在术后14天用超声检测是否有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两组患者出院前都要填写本院的股骨颈骨折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以此收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结果:术后5天、7天联合组的VAS评分及患肢肿胀程度明显优于常规组的VAS评分及肿胀程度;护理1疗程,联合组的PLT(213.9±13.1)、APTT(33.1±5.5)、PT(13.2±0.7)检测结果明显优于常规组的PLT(207.1±12.1)、APTT(37.1±9.1)、PT(13.8±1.2),联合组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人数为1人,明显低于常规组的6人,联合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0%优于常规组的66.6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护理联合早期康复在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方面,效果优于常规护理,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技术在DVT患者中的具体操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洛阳市中医院周围血管科2016年12月—2020年5月收治的DVT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抗凝、改善循环药物应用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技术干预,2组均治疗21 d,比较2组护理前后有效率、症状体征积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中医护理技术干预后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组患者治疗后患肢皮温、皮色、肿胀、疼痛、Homans征、彩色超声多普勒变化总积分均较前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 2组DVT患者治疗后患肢肿胀、疼痛2项评分均较前降低,观察组经中医护理技术干预后患肢肿胀、疼痛症状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56%)高于对照组(8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医护理技术提高DVT患者有效率,显著降低DVT患者患肢肿胀及疼痛症状积分,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增加患者满意度,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法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及桃红四物汤。比较术后第1天、术后第11天患肢肿胀程度及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D-dinner)等指标变化情况以及术后DVT发生率。结果:术后第1天,两组患肢肿胀程度、PLT、D-dinner等指标均相近,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第11天,两组患肢肿胀程度均显著减轻,PLT、D-dinner指标均显著降低,尤以观察组变化显著,与术后第1天及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DVT发生率为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0%(P0.05)。结论:活血化瘀法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肢肿胀程度,降低PLT、D-dinner等指标水平及DVT发生率,对预防下肢DVT发生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对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骨科2016年5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8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中医护理方法,包括情志护理、按摩、合理饮食、功能锻炼、中医健康指导,对比两组术后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DVT发生率(4.88%)明显低于对照组(2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05,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施行中医护理可有效预防DVT,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雷火灸对老年下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疼痛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4月广东省中医院就诊的112例老年骨折术后气滞血瘀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接受骨折术后常规护理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雷火灸治疗。比较2组术后14 d临床疗效;比较2组术后7 d及14 d的患肢疼痛状况、肢体肿胀程度;记录2组治疗期间褥疮、感染、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术后1个月及3个月的肢体运动能力(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结果 术后14 d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43%,与对照组85.7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7 d、14 d疼痛情况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患肢肿胀程度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 <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时的FM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给予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雷火灸干预,可有效活血化瘀、镇痛消肿,促进患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消栓汤"预防性治疗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136例髋部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8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脐周皮下注射,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口服中药消栓汤,2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VAS评分、肢体肿胀周径、血浆D二聚体含量变化情况,统计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2.94%),对照组出现9例(13.2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14日,2组患者VAS评分、血浆D-二聚体均明显低于术后第1日(P0.05);观察组术后第7、14日,对照组术后第14日,患肢周径差明显高于术后第1日(P0.05)。组间比较,术后第7日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肢周径差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各时期血浆D-二聚体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部骨折术后加用中药消栓汤可以更早改善患者患肢肿胀疼痛症状,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在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对本院骨伤科83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予常规术后处理和中医治疗,并实施中医护理措施(包括按摩、功能锻炼、辨证施膳、中医健康指导和情志护理),观察预防DVT的效果。结果:83例患者中仅1例发生DVT,下肢轻微肿胀,经治疗1周后痊愈。其余均未发生术后DVT。结论:中医护理在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DVT中应用的效果较好,是预防术后DVT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复元活血汤加减辅助预防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患者82例纳入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41例。对照组患者术后12小时使用低分子肝素针5000IU抗凝,连续半个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复元活血汤加减进行治疗,1剂/日,2次/日,100ml/次,两组患者均治疗半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及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异常及深静脉血栓形成、测量患肢小腿周径情况。结果:术后第3天,观察组患肢消肿情况较对照组好,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观察组患者患肢消肿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7d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PT异常例数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DVT形成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PLT和APTT值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观察组患者PLT和APTT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元活血汤加减辅助对预防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明显的积极功效,可缓解患者患肢术后疼痛肿胀情况,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老年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后疼痛及关节肿胀的护理过程中运用中医理论的护理效果。方法:探究对象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于我院骨科治疗的10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均行闭合复位内固定术,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护理,比较两组疼痛(VAS)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住院时间、费用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10d、20d 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d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1月、3月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76.00%),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花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后疼痛及关节肿胀的护理中,采用中医辨证护理相对于常规护理在缓解疼痛,恢复关节功能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能够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促进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技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5月—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DVT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及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技术干预,比较2组护理前后患肢肿胀及疼痛症状、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2组护理干预后患肢肿胀、疼痛症状、QLQ-C30疼痛因子评分均降低,躯体、情绪及社会因子评分均升高(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患肢肿胀、疼痛症状及QLQ-C30疼痛因子评分降低差值,躯体、情绪及社会因子评分升高差值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22%高于对照组75.00%(P0.05)。结论中医护理技术可显著降低DVT患者患肢肿胀及疼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满意且患者的满意度高,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干预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研究,将符合标准的120例患者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中医护理干预,连续30天。观察患者术后临床症状、静脉血栓形成,分别在术后3天、5天、7天记录患肢的肿胀程度。检测术后14天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变化。术后14天用超声检测是否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两组患者出院前进行满意度评价。结果:术后5天、7天治疗组患肢肿胀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14天后,治疗组在APTT、PT、FIB检测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例;治疗组满意度为100%,优于对照组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能降低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18.
邱凤敏  王戌萍 《光明中医》2023,(7):1377-1379
目的 探究中医穴位按摩护理对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78例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运用信封抽签法分为2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39例穴位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医穴位按摩护理,比较2组下肢肿胀程度、股静脉血流速、红细胞聚集指数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结果 穴位组护理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下肢肿胀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护理3 d和7 d后股静脉血流速高于对照组(P<0.05),红细胞聚集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穴位按摩护理可加快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股静脉血流速,避免红细胞聚集,对改善下肢肿胀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下肢骨折后期患肢肿胀采取中医综合疗法的疗效进行探析。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该院骨外科收治的92例下肢骨折后期肿胀患者纳入观察研究中,依照临床治疗方法差异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疗法,研究组采用中医结合疗法,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肿胀消退时间为(4.67±1.03)d,短于对照组的(6.19±1.2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为93.47%,高于对照组的8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应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下肢骨折后期肿胀效果确切,可有效消退肿胀。  相似文献   

20.
朱金华  周国柱  江萍 《光明中医》2016,(12):1744-1747
目的探讨中药益气养阴通脉汤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 DVT)形成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接受髋部骨折手术的符合研究标准的112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5例术后给予益气养阴通脉汤治疗,对照组57例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治疗,对2组患者的患肢肿胀、D-二聚体、引流量及术后14d下肢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指标变化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肢周径差(患肢与健肢于膝上及膝下10cm测量周径的差值),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及第10天的D-二聚体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天治疗组中有2例发生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36%;对照组中有3例发生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2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中药益气养阴通脉汤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与低分子肝素钙比较,其疗效相当,但相对不良作用更小,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