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 对某金属汽车配件生产企业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进行现状评价。
方法 采用工程分析、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性健康检查、检查表分析法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结果 该金属汽车配件生产企业危害较大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粉尘、噪声、高温、苯、正己烷、1, 2-二氯乙烷等。检测结果显示27.7%的化学毒物检测点、45.4%的粉尘检测点、86.9%的噪声监测点, 以及100%的高温检测点超过职业接触限值标准。职业健康检查检出3名职业禁忌人员。
结论 该企业存在化学毒物、粉尘、噪声、高温危害, 其检测结果未达到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要求, 需要有针对性采取进一步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某大型电子玻璃显示屏生产企业职业病防护现况,分析该企业职业健康检查存在的问题,为正确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断提供借鉴。
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和实验室分析技术对6 670人的在岗体检资料及其职业病危害接触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合临床医学观察做出体检结论。
结果 该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苯、正己烷、甲醇、粉尘和噪声等。检测资料显示该企业有4个点的化学毒物(甲苯、乙酸乙酯、乙酸甲酯)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主要集中在粘盘房粘磨盘操作岗位、丝印部磅油房和洗油杯房操作岗位;精磨部检出正己烷;粉尘岗位40个采样点有2个超标,主要在精磨部粘磨房粘磨盘岗位;噪声岗位95个采样点有其中有37个岗位40 h等效A声级超过职业接触限值,超标率为38.94%。发现职业禁忌证248例,检出率为3.72%,其中噪声作业禁忌204例,接触苯、甲苯作业禁忌44例。检出疑似职业性苯中毒3例。接触噪声和有机溶剂等职业危害人数较多,职业病防护设施设置、应急防护措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以及职业卫生管理存在诸多不足,企业委托的职业健康检查存在危害因素和接触人群界定不清问题。
结论 电子玻璃显示屏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较严重,职业病防护难度大。用人单位需高度重视,科学安排职业健康检查,保障员工的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某模具制造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开展现场调查和卫生学检测, 评估其职业病危害现状、防护措施效果, 并提出整改建议。
方法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卫生检测法进行评价。
结果 模具制造生产过程中主要存在苯、正己烷、正戊烷、异戊烷、甲醇、乙酸甲酯、二甲基甲酰胺、臭氧、砂轮磨尘、矽尘、石墨粉尘、噪声、紫外辐射和激光辐射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显示化学毒物检测点合格率为96.20%(76/79), 粉尘检测点合格率为69.23%(27/39), 物理因素检测点合格率为91.67%(33/36)。
结论 模具制造企业应注重完善涉及正己烷、矽尘、石墨粉尘岗位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切实落实职业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某制药企业固体制剂技术改造项目的职业病危害特点、危害程度及防护措施, 为该行业职业病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查表、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分析该项目职业病危害特点和发病风险, 提出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结果 该项目生产过程中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粉尘、甲醛、臭氧、乙醇、苯酚等; 检测个体噪声超标率为50.0%, 高温、粉尘、甲醛、臭氧、乙醇、苯酚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
结论 该项目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岗位为混粉、制粒、干燥、压片、胶囊填充、消毒岗位, 发生噪声聋的风险较大, 应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减少或控制职业病危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和识别垃圾焚烧发电厂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环节, 评价其危害程度及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效果。
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调查法、检查表分析法、职业卫生检测法和职业健康检查法, 对某垃圾焚烧发电厂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
结果 该企业生产过程中主要产生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氨、氯化氢、硫化氢、盐酸、氢氧化钠、硫酸、汞、铅、镉、高温、噪声和工频电场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结果显示粉尘检测合格率为83.33%, 噪声检测合格率为92.31%, 其余职业病危害因素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
结论 垃圾焚烧发电厂属于职业病危害较重的建设项目, 粉尘和噪声的防护应为其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 通过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完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并保证其正常运行、确保个体防护措施落实到位, 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厦门市翔安区石材加工行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及职业卫生管理状况, 为职业健康监护提供依据。
方法 对辖区内72家石材厂进行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卫生调查。
结果 厦门市翔安区石材加工企业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各项职业卫生管理指标达标率较低(22.22%~80.56%)。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合格率为36.23%,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质量分数26.60%~49.58%。粉尘(矽尘)作业点检测合格率为58.14%, 噪声检测合格率为15.09%。大型、中型、小型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合格率分别为55.19%、40.03%、23.4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三资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合格率(67.16%)高于私营企业(18.5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结论 翔安区石材加工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状况不容乐观, 中小型企业和私营企业噪声、粉尘危害较严重, 监管部门要引入动态管理模式, 加强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深圳市某金属制品企业的职业病危害现状, 为深圳市金属制品行业职业卫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和检查表分析法等方法进行分析评价。
结果 该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化学毒物、粉尘、噪声、紫外辐射、手传振动和激光辐射。化学毒物、紫外辐射、手传振动和激光辐射的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焊接岗位电焊烟尘检测合格率为76.9%。部分冲压、清洗、焊接和打磨岗位的噪声声级超标, 噪声检测合格率为48.9%。职业病防护设施方面, 打磨岗位和部分激光/机械手焊接岗位局部排风系统设计未达到要求。应急救援设施和措施方面, 化学品仓库未设置事故排风、报警或检测装置, 无冲淋洗眼设施, 未配备急救人员, 未定期组织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辅助用室和职业卫生管理方面基本符合职业卫生有关规定。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率仅为5.9%, 冲压岗位6人高频听力下降。
结论 金属制品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电焊烟尘和噪声, 企业应加强相应的防护设施, 提供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 开展职业健康监护, 提升企业的职业病防治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某车用活性炭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 提出职业病防治措施。
方法 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 进行检测结果分析。
结果 该企业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粉尘、化学毒物(磷酸、硫酸、甲醇、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氢氧化钠、二氧化碳)和噪声、高温。经现场检测, 粉尘检测合格率为90.91%, 一氧化碳为75%, 高温为0, 其余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合格率为100%。
结论 活性炭生产企业属于"职业病危害一般的建设项目", 粉尘、一氧化碳和高温为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企业应重视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设计, 切实有效地做好职业病危害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运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 HACCP)理论探讨其应用于印刷企业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
方法 采用基于HACCP原理的危害分析方法, 确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 针对性地提出预防控制措施, 并验证其效果。
结果 印刷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主要存在粉尘、苯、甲苯、正己烷、环己烷、噪声、高温和紫外辐射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经检测, 工作场所噪声超标率为43.8%, 粉尘超标率为25.0%, 环己烷超标率为9.1%, 紫外辐射强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 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针对危害情况, 确定噪声、粉尘、环己烷和紫外辐射为关键控制点, 并实施纠正措施。再次检测, 工作场所噪声超标率降至30.0%, 粉尘、环己烷和紫外辐射检测结果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 达到控制效果。
结论 HACCP理论适用于印刷企业的职业病危害防控, 有助于建立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的综合体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某玻璃建材厂职业病危害现状, 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某玻璃建材企业开展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等, 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某玻璃建材厂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噪声、高温、铅及其化合物、锰及其化合物、聚对苯二酸丁二酯、苯乙烯、丙酮、丁酮、硫化氢、氟化物、苯酚、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现场检测结果显示, 工作场所空气中总粉尘浓度合格率为75.0%, 呼吸性粉尘浓度合格率为97.0%;铅、氟化氢、苯乙烯等13种化学物浓度合格率为97.5%;噪声声级合格率为84.9%;湿球黑球温度指数合格率为76.5%。职业健康检查376人, 检出疑似职业性尘肺病2例, 职业禁忌证12例(粉尘作业5例、噪声作业3例、高温作业4例), 高频听力损失45例, 通气功能或小气道功能损伤139例, 血白细胞异常2例。
结论 玻璃建材企业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 该企业职业病危害严重, 应加强职业病危害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和掌握进口石材的放射性水平,为加强检验检疫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来自30个国家或地区、386个品种、7978批的进境石材进行了γ辐射剂量率检测和抽样核素分析。〔结果〕进口大理石、板石的放射性水平低,γ辐射剂量率全部<0.5μSv/h,全部属于建筑主体材料;花岗岩γ辐射剂量率<0.5μSv/h的占87.1%;≥0.5μSv/h的占12.9%。经核素分析,有7.4%为B类或B类以上的石材,不能用于住宅、托儿所、老年公寓、医院、学校等Ⅰ类民用建筑的内饰面装修,其中有1%只可用于建筑物的外饰面和室外其他用途,0.1%只可用于海堤、桥墩及碑石等其他用途。〔结论〕依据上述检测结果,为了加快口岸验放速度,可根据不同品种和产地对进口石材实行分类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福州口岸鼠形动物的种群分布及季节消长变化,以及入出境船舶截获鼠形动物携带病原微生物的差别,对相关疾病的流行风险进行评估。方法在2011年1月到2012年12月之间,实施13岸鼠形动物调查及船舶鼠形动物笼日法监测,并对截获的鼠形动物携带鼠疫菌采用国标法检测抗原、抗体,用RT—PCR方法检测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RNA,用PCR方法检测钩端螺旋体DNA。结果口岸共捕获鼠形动物373只,年平均密度0.0326只/笼·d,经鉴定隶属2目2科3属5种,褐家鼠为优势种群。7—11月份鼠密度较高,其中9月份达到高峰,12月份最低,鼠形动物活动为单峰型。鼠疫菌抗原、抗体均为阴性,肾综合征出血热RNA阳性55份,阳性率15.90%,钩端螺旋体DNA阳性14份,阳性率3.70%。结论福州口岸鼠体肾综合征出血热、钩端螺旋体阳性率高,有传播相关传染病的风险,有必要对口岸采取灭鼠措施,并对鼠间、人间相应传染病感染情况实施监测。  相似文献   

13.
14.
15.
对我国云南省某县的县级行政、医务及公安人员的有关HIV/AIDS知识和态度进行调查。对这三组人的人口学特征,各组人对HIV/AIDS知识的关心程度、知识来源、掌握水平及其态度进行了探讨。讨论了作为艾滋病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措施的健康宣传教育应包含的内容,传播形式和媒介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17.
介绍了一个火场内有害气体探测预警系统的设计和实现。系统主要分为火场外部调度及火场内部监控两部分。通过应用计算机和通信等技术,实现了火场现场指挥的电子化和智能化,对减少火场内人员伤亡,高效地挽救人民财产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该系统基于新的应用程序开发环境VS.NET,支持GIS功能,是城市消防通信指挥系统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