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研究护患沟通技巧在急诊输液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0月我院急诊输液室收治的患者400例,根据先后顺序分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护患沟通技巧,对比两组的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护理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护患沟通技巧的应用有利于急诊输液室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良好沟通,减少纠纷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输液室规范化管理中应用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将2014浙江省舟山医院输液室的护理服务设为观察组,寻找影响输液室护理服务的因素,并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以2013年输液室的护理情况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情况。结果:观察组输液室的平均季度护理质量评分为(98.40±2.13)分,对照组为(96.80±1.35)分,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患纠纷发生率分别为0.6%和0.2%,对照组分别为1.2%和0.6%(P均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医院输液室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输液室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和护患纠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量化考核在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2015年4月18日~2017年4月18日选取门诊输液室40名护理人员,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量化考核管理和常规管理模式,随后分析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注射一次性成功率、输液等候时间。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评分、责任心评分、主动性评分、积极性评分、护理差错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注射一次性成功率、输液等候时间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加强门诊输液室护理人员的量化考核管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六西格玛管理法对降低门诊输液室护患纠纷发生率的作用,以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方法:选取2015年3~5月医院门诊输液室收治的320例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5年6~8月收治的32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法。比较两组护患纠纷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和排队等候时间。结果: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法后,护患纠纷发生率由26.88%降到7.50%(P0.01);护理满意度由69.06%提高到96.88%(P0.01);交费等待时间和输液等待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结论:门诊输液室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法,优化了输液流程,缩短了患者排队等候时间,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技能、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降低了护患纠纷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门诊输液室中引进六西格玛管理法对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于2015年12月在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医院门诊输液室开展六西格玛管理,干预前后随机抽取100例患者,考察干预前后护理质量,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记录护患纠纷、护理差错,统计患者平均等待时间。结果:干预后岗位职责、输液质量、业务技术、护士素质分值均明显提高;干预后患者对护理总体满意率达92.00%,高于干预前的79.00%;护患纠纷和护理差错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平均等候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六西格玛管理能显著改善门诊输液室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缩短等待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患沟通指引在急诊输液室优质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6年6月在医院急诊输液室进行输液治疗的5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实施护患沟通指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患沟通指引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化解患者负面情绪,减少护患纠纷及患者投诉的发生概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护药一体化用药管理在输液室药患纠纷中的应用。方法:医院在2019年4月对输液室在职的15名医护人员采取护药一体化用药管理,抽选2018年12月~2019年3月管理前于输液室就诊的患者120例,设为对照组;抽选2019年4月~7月管理后接收患者120例设为观察组,比较管理前后的患者满意度和药患纠纷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患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药一体化用药管理在输液室药患纠纷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降低药患纠纷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7S理论对输液室工作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医院输液室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管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7S理论进行优质护理,比较两种护理管理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静脉渗液率和脱针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患纠纷率与患者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7S理论在输液室工作改善中可发挥良好作用,有助于提升输液室的护理质量,降低护患纠纷率与患者投诉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护患沟通技巧培训对减少门诊输液室护理纠纷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门诊输液室接受输液治疗的患者2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加以实施护患沟通培训并应用于护理服务中。比较两组护患纠纷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护患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输液室实施护患沟通技巧培训并将其应用于日常护理中有助于降低护理纠纷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风险管理在胃肠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胃肠外科的12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进行风险管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综合评分、安全意识评分、病历书写评分、护理风险评分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服务满意度、护理质量满意度等,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胃肠外科患者实施风险管理,能够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和观察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从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临床护理管理中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将实施前一年的临床护理差错事件、风险事件、护理纠纷的发生率以及护理质量评分、患者的满意度作为对照组,将实施后的相关数据作为观察组,将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护理差错事件、风险事件、护理纠纷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实施人性化的管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和护患纠纷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使患者及其家属更加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的管理模式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住院治疗的120例骨科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性护理,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的管理模式。调查护士对两组患者病情知晓率与专科知识达标率,评价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护士对观察组患者病情知晓率及专科知识达标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期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健康教育、服务态度、护患交流及护理素养等方面的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科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的管理模式,可让护士更好的掌握患者病情,提高护理质量,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加强医院护理质量管理,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将医院2016年6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16例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日常常规护理管理服务;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加强医院护理质量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与护患纠纷情况,调查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患纠纷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住院患者护理质量管理,可显著降低医院感染率,避免护患纠纷发生,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对促进医院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对心内科护理安全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2月和2013年3月~2014年3月的住院患者各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患纠纷发生率、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控制评分和综合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护患纠纷发生率、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控制评分和综合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内科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安全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儿科输液应用细节护理的效果。方法:我院输液患儿12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细节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静脉重注率、护理差错及护患纠纷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输液患儿进行细节护理能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增加穿刺成功率,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及护理质量提,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在乳腺外科应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后,其护理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医院乳腺外科治疗的7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患者,对照组实行传统的管理模式,观察组患者的护士应用分层级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应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的观察组,其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乳腺外科应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科室护理质量起促进作用,科室护理人员的综合专业素质提高,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输液室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对于改善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取2014年10月~2015年3月丽水市人民医院输液室560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管理方法,观察组患者使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护患纠纷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后护患纠纷发生率下降为5.00%,护理满意率提高至95.35%(P0.05)。结论:在输液室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方法能有效降低纠纷的发生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应用于老年科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医院老年科2016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274例患者,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37例。对照组实施日常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进行护理。记录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和护理纠纷情况,通过问卷形式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安全管理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科护理管理中应用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和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1+3管理模式在降低血液科住院患者未按时服药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血液科2016年6月~2017年6月未实施1+3管理模式期间收治的100例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实施1+3管理模式期间收治的100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未按时服药率及护理后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分、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未按时服药率均有显著降低(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未按时服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基础护理、安全管理、病房管理、隔离消毒等方面的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血液科住院患者采取1+3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未按时服药率,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应用于手术室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德清医院手术室2013~2016年收治的70例患者临床诊治及护理情况,根据其护理方法不同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日常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于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应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记录两组护理期间发生的护患纠纷及不良事件,采用问卷调查表调查于干预后评价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和护患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可有助于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有利于改变患者护理人员的看法,提高其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