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中药熏洗及外敷治疗中风后早期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基础西药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针刺结合活血化瘀方熏洗外敷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肿胀度、VAS、FMA评分均明显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中药熏洗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结合中医辨证护理对中风偏瘫患者肢体肿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3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中医科进行治疗的中风偏瘫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中医辨证护理)、研究组(中药熏洗+中医辨证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护理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中风偏瘫患者进行中药熏洗结合中医辨证护理,可以有效地改善其偏瘫症状,提高护理疗效,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和肩封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48例的疗效。方法:4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以中药熏洗和肩封治疗,对照组用肩周封闭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结果:中药熏洗和肩封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单纯肩周封闭组(P〈0.05),而且治疗组在疼痛、水肿、关节活动度等临床症状积分的比较及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熏洗联合肩封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效果显著,对改善症状、促进卒中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联合地奥司明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8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I、Ⅱ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予以中药熏洗和地司奥明片口服治疗,治疗4周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疼痛、水肿、患肢运动功能和手功能)及整体疗效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肢疼痛、水肿评分有显著性下降,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患肢运动功能、手功能评分也显著提高,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70.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熏洗联合地奥司明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泡洗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恢复期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42例中风恢复期肩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康复训练基础联合中药泡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关节活动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疼痛情况明显减轻,观察组上肢疼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肩手关节活动度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88.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中药泡洗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恢复期肩手综合征疗效确切,可明显降低患者疼痛、活动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可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提高预后康复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中药熏洗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结合中药熏洗治疗组(观察组)30例和康复治疗组(对照组)30例,两组均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还同时采用针刺结合中药熏洗治疗。治疗4周后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4周后,观察组对减轻肩-手综合征关节水肿、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且在上肢运动功能(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中药熏洗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有助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对脑中风后肩手综合征I期的干预效果。方法:将80例脑中风后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护基础上加用中药熏洗。10d1个疗程,2个疗程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患者疼痛、水肿、运动受限等症状,2组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熏洗对脑中风后肩手综合征I期效果显著,对改善症状、促进康复,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中药熏药联合针灸对中风病人恢复期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3年11月-2016年1月期间到我科进行就诊的82例肩手综合征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中药熏药联合针灸方法,比对两组病人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病人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68%和70.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比较两组病人疼痛、肿胀及上肢功能评分指标,观察组上述评分均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较大(P 0.05)。结论:中风病人恢复期肩手综合征在临床中可采用中药熏药联合针灸进行治疗,效果良好,疼痛、肿胀症状得以有效缓解。  相似文献   

9.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或复合性局部疼痛综合征,是中风后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致残率高,至今无特异性的治疗手段。中药熏洗疗法作为传统中医治疗方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使用方便、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推拿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推拿联合康复训练)和对照组(仅康复治疗),共治疗28 d,进行对比观察。结果:组间比较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联合康复训练可减轻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疼痛,提高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改善上肢的运动功能,具有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加味金黄散配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I期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3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行加味金黄散配合常规康复训练,3w为1疗程;两组在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手部肿胀测量法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3w后偏瘫侧肩手综合征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治疗期间无明显副作用。结论:加味金黄散配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I期具有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中药泡洗结合针灸推拿康复治疗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4月一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124例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62例采用中药泡洗结合针灸推拿康复治疗方法,对照组62例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经该院研究表明,研究组患者肩关节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上肢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焦虑情绪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泡洗结合针灸推拿康复用于治疗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恢复情况良好,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功能锻炼联合中药熏洗在手足部外伤病人术后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5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80例手足部外伤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对照组给予功能锻炼康复治疗,研究组给予功能锻炼联合中药熏洗康复治疗,评估两组的康复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患肢血液循环状态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功能锻炼联合中药熏洗应用于手足部外伤患者的术后功能康复治疗中可显著改善伤肢的血液循环,提高康复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有积极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偏瘫上肢功能评分量表(manual function score,MFS)和偏瘫患者运动评定量表(the motor assessment scale,MAS)研究中药湿热敷配合康复训练对中风患者肩-手综合征的影响。方法:选择中风恢复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祛风化湿中药湿热敷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分别进行MFS和MAS的评定。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湿热敷配合康复训练对中风患者肩-手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针药结合治疗肩手综合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中药外洗及巨刺法对中风偏瘫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方法 65例病人分为治疗组(30例,中药外洗巨刺结合现代康复疗法),对照组(35例,单纯采用现代康复疗法),治疗后进行评定。结果 经过30天的治疗,两组疗效呈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中药外洗及巨刺法为治疗肩手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中药熏洗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脑卒中后出现肩-手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结合中药熏洗组(治疗组)和康复治疗组(对照组),每组15例。两组均进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针刺结合中药熏洗治疗。治疗4周后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关节水肿、疼痛,关节活动度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且在上肢运动功能(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中药熏洗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较单纯康复训练更优,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7.
火针治疗中风后早期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火针治疗中风后早期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纳入的62例中风后早期肩手综合征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在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以火针点刺所选穴位,隔日1次;对照组为常规针刺治疗,每日1次。1周为1个疗程,研究时间为2个疗程。对治疗前后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疼痛及肿胀程度进行评价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Fugl-Meyer数据、VAS评分及偏瘫侧肿胀程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前后各项差值比较显示治疗组在改善上肢运动功能、疼痛及偏瘫侧手部肿胀的效果上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火针和常规针刺对中风后早期肩手综合征都有效果,且前者疗效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配合针灸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肢肿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2015年1月1日-2016年1月1日我院确诊并接收的64例中风后偏瘫患肢肿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观察组给予中药熏洗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给予中药熏洗配合西药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患肢水肿情况评分为(6.78±1.18)分,治疗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治疗后为(4.59±1.17)分,治疗总有效率为71.9%,两组对比,P0.05。结论:中药熏洗配合针灸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肢肿胀的临床应用价值十分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析中药泡洗联合针灸推拿对脑梗塞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8例脑梗塞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药泡洗联合针灸推拿治疗,对比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31%,优于对照组的88.14%(P0.05);经治疗,观察组的上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泡洗联合针灸推拿治疗脑梗塞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可改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提升临床治疗有效率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分析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运用中药泡洗结合针灸推拿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80例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中药泡洗结合针灸推拿康复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AM)与巴氏指数(M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泡洗结合针灸推拿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应用效果显著,患者的肢体情况得到显著提高,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