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在脊柱手术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表达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3月该院行手术治疗且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20例脊柱手术患者与同期行手术治疗但无下肢深静脉血栓的60例脊柱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置为观察组、对照组,采集两组患者的空腹静脉血液,检测其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及阳性率,并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脊柱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血清C反应蛋白阳性率分别为100.00%、100.00%、90.00%,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性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脊柱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密切相关,呈正相关。结论 C反应蛋白在脊柱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出现增高表达,其可能参与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机制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在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自2016年2月—2017年2月该院收治的疑似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120例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同期的1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的例患者在手术3 d后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的两项指标平均值远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经彩色多普勒等确诊有97例患者为下肢静脉血栓,另23例为非静脉血栓。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与非静脉血栓患者术前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非静脉血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在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具有特异性,可作为早期诊断与治疗的检查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围手术期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检测对诊断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统计其术前及术后第3d血清D-二聚体及FIB的实验室数据,并根据多普勒彩色超声的回示结果将病人分为DVT组及非DVT组,比较两组之间D-二聚体及FIB水平。结果:手术前DVT组与非DVT组组间FIB、D-二聚体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3d DVT组与非DVT组FIB、D-二聚体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DVT组与非DVT组组内术前同术后第3d FIB、D-二聚体检测结果比较,DVT组FIB、D-二聚体差异有显著性(P0.05);非DVT组FIB、D-二聚体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围手术期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行FIB和D-二聚体的检测有助于DVT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川膝散协同氨甲环酸对全髋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疼痛及D-二聚体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本院髋部骨折接受全髋置换的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术中接受氨甲环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围手术期口服川膝散。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后第1天和第3天的D-二聚体及V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无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及褥疮发生,对照组出现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组无血栓发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前血红蛋白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隐性失血量为(453.2±85.0)mL,少于对照组的(566.8±91.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和第3天D-二聚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第1天和第3天的VAS评分分别为(4.7±0.8)分和(2.0±0.5)分,均要低于对照组的(5.8±1.1)分和(3.4±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膝散协同氨甲环酸能减少全髋置换术后隐性失血,减轻早期疼痛,不会增加血栓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骨科手术患者D-二聚体、血栓前体蛋白的影响及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基础加物理预防,物理预防采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预防。两组分别于入院第1日,第4日(手术后第1日),第1日(术后1周)测定血浆D-二聚体、血栓前体蛋白水平,围术期所有有血栓表现或D-二聚体、血栓前体蛋白明显增高的患者立即查双下肢深静脉彩超,余病例均于第10日常规行双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明确是否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观察两组D-二聚体、血栓前体蛋白变化规律。结果对照组出现1例无症状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组未发现血栓患者。两组术前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别均不大(均P0.05)。围术期3个时间段的D-二聚体水平可见,两组术后第1日D-二聚体水平均较术前升高(均P0.01)。术后第7日两组D-二聚体水平均降低,其中治疗组术后第7日D-二聚体与术前比较降低(P0.05),对照组与术前水平比较差别不大(P0.05)。术后第1日、第7日治疗组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降低(均P0.05);术后第7日治疗组D-二聚体水平均值处于正常范围内(0~1.0μg/m L)。两组术前TpP水平比较,差别均不大(均P0.05)。围术期三个时间段的TpP水平可见,两组术后第1日TpP水平与术前比较均升高(均P0.01)。术后第7日两组TpP水平均下降,治疗组术后第7日TpP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别不大(P0.05),对照组TpP水平仍较术前增高(P0.01)。术后第7日治疗组Tp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且平均值低于阳性截断值6 mg/L;术后第1天两组TpP水平差别不大(P0.05)。结论 1)在胸腰椎骨折手术围术期,D-二聚体、血栓前体蛋白水平呈显著增高后降低的规律;2)疏血通注射液能使胸腰椎骨折手术后D-二聚体、血栓前体蛋白显著降低,可预防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加减在Pilon骨折围手术期调控D-二聚体水平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疗效。方法:对收入我院的Pilon骨折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试验组予以口服桃红四物汤,对照组予以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同时两组患者均予以双下肢空气波治疗、主动功能锻炼以预防血栓。动态监测D-二聚体水平及统计血栓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人数、性别、年龄及骨折分型、软组织损伤情况分度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动态监测结果显示两组疗效无统计学意义(入院第2天,术前1天及术后3天、7天P值分别为0.603,0.757,0.362,0.675),血栓发生率统计无统计学差异(P=1)。结论:桃红四物汤加减可以有效的预防Pilon骨折围手术期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对骨科大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浆D-二聚体、血栓前体蛋白水平的影响,探讨祛瘀消肿合剂外敷改善患者围手术期血液高凝状态及预防静脉血栓的作用。方法:选择骨科大手术围手术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为基础预防+物理预防;观察组为祛瘀消肿合剂外敷+基础预防+物理预防。比较两组D-二聚体、血栓前体蛋白水平变化。结果:术后第1天、第7天观察组D-二聚体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对照组VTE发生率为6例(20%),观察组VTE发生率为4例(13. 3%),两组患者术后VTE发生率有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中西医结合可以改善骨科大手术围手术期的高凝状态,降低VTE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活血灵方预防股骨干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股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患者口服活血灵方治疗,对照组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治疗2周后行彩超检查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并检测术前及术后1、3、14天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试验组患者3例形成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7.5%;对照组患者形成深静脉血栓4例,发生率为1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14天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活血灵方与低分子肝素抗凝效果相当。结论:活血灵方对股骨干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良好的预防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妇科盆腔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策略。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6月—2018年8月收治的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作为该次研究患者或研究对象,并采用"电脑随机法"将100例妇科盆腔手术患者进行分组,主要包括两组,其中观察组、实施围术期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分析两组凝血功能、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D-二聚体水平。结果观察组妇科盆腔手术患者APTT低于对照组、Fbg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TT水平相比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00%,较对照组指标更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盆腔手术行围术期护理,能够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围术期预见性护理降低下肢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效果。方法以2018年6月—2019年6月为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在该院进行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掷币随机法,将之分为两组,各45例,在围术期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采取预见性护理方法,进一步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对照组,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明显要比对照组长,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明显要比对照组低,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骨折围术期实施预见性护理,可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复元活血汤合桃红四物汤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两组术后均进行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给予复元活血汤合桃红四物汤治疗。比较两组凝血功能、血浆D-二聚体水平、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第8天观察组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均比对照组低,凝血酶原时间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4天和第8天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元活血汤合桃红四物可有效改善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机体凝血功能,降低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加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何龙  葛占洲  周瑾 《新中医》2020,52(22):77-79
目的:观察通脉活血益气方在预防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 12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6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及功能锻炼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通脉活血益气方进行防治,均治疗 15 天。比较 2 组术前、术后第 1 天及第 15 天血液流变学、D-二聚体变化;每天检查双下肢血管彩超,观察深静脉血栓是否形成;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术后第 1 天,2 组D-二聚体水平较术前升高 (P<0.05);术后第 15 天,2 组 D-二聚体水平较术后第 1 天降低 (P<0.05),且观察组 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治疗前,2 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 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5 天,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 1.67%(1/60),低于对照组 11.67%(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脉活血益气方可以有效预防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无不良反应,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活血灵"防治髋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常规每日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活血灵,观察两组患者入院前后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及两组术后引流量。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术后7天两组患者血液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血液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D-二聚体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D-二聚体指标在术后7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患者均在术后3天内拔除引流管,两组患者血液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灵配合低分子肝素抗凝比单用低分子肝素钙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和血小板指标检测在骨折患者疾病监测中的价值。方法以2016年1月—2017年12月为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在该院治疗的四肢骨折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四肢多发骨折患者、四肢单处开放性骨折患者、肢体单处骨折患者各50例,作为A、B、C 3组,进行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和血小板指标检测。结果入院时、术后24 h及术后3 d,A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和血小板指标显著高于B、C两组,而B组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C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和血小板指标检测在骨折患者中具有预防血栓并发症的警示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动态观察活血化瘀法治疗后骨科围手术期患者凝血相关指标情况,了解活血化瘀法对骨科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股骨骨折且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中药组每日服桃红四物汤1包,连续用药2周,两组均从术后第1天起予一般性预防措施,例如术前术中适当补液,术后第2天开始全部患者均使用机械方法预防血栓,如间歇充气加压装置每天2次,对所有研究对象空腹血浆中的F1+2、D-二聚体浓度进行监测,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血浆F1+2浓度、D-二聚体明显升高(P0.05)。中药组与对照组相比,T3及T4时点的血浆F1+2、D-二聚体水平明显下降(P0.05)。两组DVT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活血化瘀法对改善术后高凝状态具有一定作用,对预防深静脉血栓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八珍汤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术期血液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192例老年(年龄≥65岁)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96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围手术期血液管理方案,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入八珍汤治疗。结果:两组年龄、BMI、术前血红蛋白及血浆D-二聚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纠正老年患者贫血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失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八珍汤能有效提高围术期血红蛋白,降低血浆D-二聚体及围术期失血量,促进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丹参制剂对关节置换患者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的影响,初步探讨丹参制剂预防深静脉血栓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例符合纳入标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两组术后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从术前1 d开始使用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术后第7天结束,术后第8天开始口服复方丹参滴丸,至术后第14天结束。对照组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观察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以及D-二聚体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在凝血功能指标改善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二聚体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制剂可改善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具有抗血栓和降低D-二聚体作用,可能为丹参制剂预防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李建文  张乐  崔丽娟 《中医药研究》2011,(10):1168-1170
目的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血瘀证病人D-二聚体(DD)、凝血因子、B型尿钠肽(BNP)的影响,探讨其对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血瘀证病人血液高凝状态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血瘀证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予拜阿司匹林片,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4周为1疗程,共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病人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BNP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前D-二聚体、PT、APTT、TT、FBG、BN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PT、APTT、FBG、D-二聚体及BN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可有效延长PT、APTT和FBG,并降低D-二聚体及BNP,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血瘀证血瘀证病人的血液高凝状态,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老年创伤性骨折围手术期D-二聚体动态监测下深静脉血栓前期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以该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住院治疗的66例老年创伤性骨折围手术期患者为调查对象,以双盲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3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接受预防深静脉血栓早期护理干预,以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D-D水平、并发症、护理满意度等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术后6 h、术后4 d的D-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对老年创伤性骨折围手术期患者D-D水平进行动态监测,并加以早期针对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干预的实施,有助于防治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60例妊娠糖尿病孕妇(妊娠期糖尿病组)及60例同期健康分娩孕妇(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妊娠期糖尿病组患者D二聚体(2311.72+1715.24)ug/m L,纤维蛋白原(4.13+0.54)mg/d L,均显著高于健康孕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839、7.192,均P0.05)。结论:检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可判断其体内高凝和纤溶状态,在GDM的预后判断、病情发展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