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证候"是中医领域研究的核心问题,但中医证候缺乏客观、量化指标制约中医学的发展和中医现代化的进程。代谢组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构成了系统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其灵魂在于"整合",与中医学"整体观"异曲同工。基于系统生物学挖掘中医证候的本质,使中医证候的辨识更具有可信度。本文综述近年来系统生物学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系统生物学方法的运用为中医证候研究注入新的活力,有望揭示中医证候的本质及实现中医证候的客观化.系统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的各个层面,是研究生命活动最有效和全面的方法,所以从系统生物学角度出发,探索疾病的中医证候不仅成为可能,而且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常见疾病如冠心病、急性脑卒中、高血压病等的中医证候系统生物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思路与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3.
中医证候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中医证候研究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在整个中医药理论体系中始终处于核心的地位,是连接临床和基础理论的桥梁。文章主要从证候规范化研究和证候基础性研究两大方面入手,回顾分析了中医证候的研究现状,并探讨今后证候研究的发展思路及趋势。提出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应以证素的提取为前提,从病证结合入手,逐步建立证候诊断标准体系;中医证候基础性研究应建立在系统生物学的基础上,运用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技术从生物学层面探讨中医证候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4.
目前,从系统生物学的视角认识中医辨证分型的物质基础和科学内涵,利用高通量的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系统生物学技术,为中医证候本质的研究提供新的技术平台支持,对于中医药现代化研究  相似文献   

5.
模型评价是动物模型发展的基础,是体现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重复性、客观性、公认性的首要环节。系统生物学是以系统论和实验、计算方法整合不同级别的生物信息研究生命系统内各组成成分的构成,以及特定条件下各组分的相互关系与相互作用的研究。作为中西医结合发展的桥梁,系统生物学在中医证候本质、中药复方疗效物质基础、针灸效应物质基础等中医药领域获得广泛应用。在秉承中医传统医疗特色的前提下,通过探寻疾病特点与证候表征的客观内涵,综合更多的生物学信息与模型动物的生理、病理特点,系统生物学改进了模型评价标准中原有的缺陷,进一步规范了中医证候动物模型评价体系。本文梳理了中医证候模型评价研究现状以及系统生物学的核心特点,借鉴系统生物学运用于中医药研究的核心优势,总结了系统生物学方法在中医证候动物模型评价中的应用,扩展其应用的特色内涵,探讨系统生物学促进中医证候模型评价体系规范性发展的可行性,为推进中医药标准化的进程及中医基础理论的临床应用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系统生物学方法是一个由上而下的系统整合过程,符合中医学理论的整体观念,适用于中医证候的本质研究。因此,随着系统生物学方法的不断发展,运用该技术探讨慢性胃炎病证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近年来,广大研究者们运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和微生物组学等系统生物学方法开展了慢性胃炎中医病证发生机制、病证诊断标志物、微生物与宿主相互作用等研究。文章分别从慢性胃炎的疾病和证候研究两方面,对近20余年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概述,指出了目前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今后运用系统生物学方法开展慢性胃炎病证研究的方向和策略。  相似文献   

7.
朱黎霞 《中医杂志》2014,(8):650-653
借鉴系统生物学研究模式,探索以"脂质组学"为评测尺度的冠心病中医证候研究新方法,通过对不同证型冠心病患者生物样本的比较进行脂质组学研究,阐明冠心病中医证候脂质代谢轮廓的异同,寻找不同证型的物质基础,为冠心病的证候客观化、定量化、证本质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凝聚了历代医家经验和智慧,是中华民族丰富的宝藏。代谢组学是一门新兴的科学研究技术,其关注的是机体代谢产物的整体性变化,以推测机体内部发生的变化,这与中医学"整体观"、"司外揣内"的思维模式不谋而合。因此,运用代谢组学方法进行中医证候研究,在寻找中医证候的潜在标志物和差异性代谢通路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为探索中医证候本质、使用现代科学术语阐释中医药内涵提供了突破口。文章回顾了近年来运用代谢组学方法进行的中医证候本质的临床研究进展,试图归纳中医证候的代谢特点和探索中医证候本质。  相似文献   

9.
中医证候是中医理论的精粹部分,其生物学基础研究是证明中医科学性和中医药现代化的关键环节。转录组学从分子水平研究证候相关基因转录及转录调控规律以探索证候生物学基础,目前在证候研究中得到一定应用。本文对中医证候转录组学研究进行综述,包括转录组学内涵及研究方向、转录组学相关技术、中医证候的转录组差异表达和调控网络分析,并阐述了证候转录组学面临的挑战以及发展前景,以期为证候生物学基础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作为后基因组时代的一门新兴科学一蛋白质组学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展示出前所未有的优势。中医证候是辨证论治的基础和核心,对证候本质的研究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将蛋白质组学引入中医证候分类及证候演变规律的研究,对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探讨中医学与蛋白质组学是必须的。借助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技术和方法,对中医“证候”进行研究,为从整体蛋白质表达的水平上阐明证候的本质及中医诊疗的分子机理,发展中医药学,走中医药现代化之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张燕  韩旭 《环球中医药》2012,(12):893-896
本文在循证医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回顾性研究方法,对近年来有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中医证候学的相关报道进行总结,探讨了冠心病中医证候要素血瘀、痰浊、气虚、阳虚、阴虚、内热、血虚、气滞与现代医学客观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为冠心病中医辨证论治标准化、疗效评价客观化提供初步理论基础,进一步提出现代冠心病中医证候研究应该在现有基础上,引入系统生物学的思路和方法,通过更新颖、更深层次以及更加具有综合性的研究,寻找到特异性更强的现代化客观指标,将之定量化、标准化,使冠心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更加有理有据,最终阐明其辨证本质,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新近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作为后基因时代的一种全新的组学技术,代谢组学以系统生物学为理论基础,以生物体液为研究对象,以现代谱学分析技术为支撑,对生物体内低分子量化学组分进行多维多息分析,最终以明晰机体生物学变化本质为目的。代谢组学近年来发展迅速,广泛应用于中医药研究领域,为研究中医药复杂理论体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平台。文章通过论述代谢组学用于中医药复杂理论体系中的中医藏象、中医证候、中医体质、中药复方等理论,充分显示出代谢组学在中医药复杂理论体系研究中的优势及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证候研究是带动中医药基础理论取得突破性进展和实现中医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几十年来,国家和多学科研究者始终不遗余力的对证候概念、证候规范化和证候实质进行研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但这些成果未能诠释中医证候整体性和复杂性的科学内涵,依然存在一些棘手的问题有待解决。近年来,研究复杂生命体系的系统生物学理论兴起,各种组学方法得以广泛应用,其中代谢组学方法是一种能够从代谢网络终端表象的整体角度反映生物体功能水平的研究技术,其在中医证候实质研究中的应用日趋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4.
“证候”是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石,证候的表型组学研究是回答中医药科学性问题的关键环节。肾虚证在临床各科疾病中极为常见,但其客观化研究仍存在物质基础认识模糊、评价标准不完备等难点。代谢组学符合中医学“整体观念”特征,为揭示证候理论实质提供新视角,可较好地结合系统生物学与中医证候。本文梳理肾虚致病的复杂性、多样性与机体代谢网络失稳的相关性,认为氨基酸代谢、菌群代谢及能量代谢紊乱等是中医肾虚证的微观物质体现,且不同疾病的同一证型、同一证型不同表型间的内源性代谢产物均具备良好鉴别效应与诊断价值,可为进一步阐释中医证候学特征、肾虚证实质认识及客观评价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医学与现代医学分属不同的学科体系,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中医证候本质的研究方法需要遵循中医学的自身特点,方能阐明中医学的特色与精华所在.而代谢组学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与中医学在原理上具有统一性,故可以把代谢组的理论、技术与方法作为研究中医证候本质的出发点和切人点.  相似文献   

16.
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及对中医证本质认识的深入,冠心病中医证候研究已经从症状、体征为主体,发展到了目前的分子基因水平。众多中医药工作者在基因层面上对冠心病中医证候本质进行了探讨,主要包括证候相关基因及其多态性研究、证候相关基因差异表达谱研究等,涉及冠心病血瘀证、痰浊证、痰瘀互阻证、心阳虚证等方面。本文对近年来冠心病中医证候与基因相关性研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7.
代谢组学作为系统生物学的一个分支近年来发展迅速。代谢组学的在体观察、代谢产物检测及动态观测等方法与中医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思维模式具有吻合性。以代谢组学为技术手段,以病证结合的方式对脏腑虚证进行研究,重视相关证候之间的比较研究,从临床病例和动物模型2个层次开展研究,将有助于明确脏腑虚证的本质,构建具有实用价值的证候诊断标准,并最终实现中医证候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刘良 《世界科学技术》2009,11(2):214-219
中医临床治疗学主要是基于整体“证候”诊断的中药复方治疗学。其“证候”病理基础是多样的,复方化学成分是多样的,药物作用途径、环节和靶点也是多样的。实际上这是一个高度的复杂体,故有人称中医为“复杂科学”。很显然,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和检测技术,如寻找某些单一病理分子与中医“证候”的关联,分离中药单一化学成分研究中药治病的作用机理等,并不适合中医学整体治疗和复方用药的特点。系统生物学理论与组学技术(如蛋白质组、代谢组、基因组等)的发展与应用,为克服上述矛盾提供了条件,因为组学技术能够动态、高效地测定机体在整体条件和多因素作用下多种蛋白质大分子及多种小分子的谱学特征,以及描述多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因此,组学技术将是研究中医“复杂科学”的强大工具,为揭示中医“证候”的发生机理、体质学说的科学内涵、中药复方治疗复杂性疾病的作用原理等重大科学问题提供了可能。当然,采用组学技术研究中医药,尤其要注意严谨的科学设计,以及研究对象和干预因素的标准化和一致性,同时采用生物信息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分析海量数据的相互关联。这样,便能建立一个适合中医学研究特点的、优质高效的组学技术平台,大力推动传统中医药理论和经验与现代科学的合理结合,以及中医药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中医临床治疗学主要是基于整体“证候”诊断的中药复方治疗学。其“证候”病理基础是多样的,复方化学成分是多样的,药物作用途径、环节和靶点也是多样的。实际上这是一个高度的复杂体,故有人称中医为“复杂科学”。很显然,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和检测技术,如寻找某些单一病理分子与中医“证候”的关联,分离中药单一化学成分研究中药治病的作用机理等,并不适合中医学整体治疗和复方用药的特点。系统生物学理论与组学技术(如蛋白质组、代谢组、基因组等)的发展与应用,为克服上述矛盾提供了条件,因为组学技术能够动态、高效地测定机体在整体条件和多因素作用下多种蛋白质大分子及多种小分子的谱学特征,以及描述多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因此,组学技术将是研究中医“复杂科学”的强大工具,为揭示中医“证候”的发生机理、体质学说的科学内涵、中药复方治疗复杂性疾病的作用原理等重大科学问题提供了可能。当然,采用组学技术研究中医药,尤其要注意严谨的科学设计,以及研究对象和干预因素的标准化和一致性,同时采用生物信息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分析海量数据的相互关联。这样,便能建立一个适合中医学研究特点的、优质高效的组学技术平台,大力推动传统中医药理论和经验与现代科学的合理结合,以及中医药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姚魁武  王阶 《辽宁中医杂志》2009,(10):1684-1686
中医学为中国人民及全人类的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由于受到历史科学条件的限制,中医学内在规律及疗效机理尚不能用现代科学进行解释。证候是中医学里面的重要内容,如何阐释证候的内涵,对于发现中医学与现代科学之间的联通桥梁,进而推动中医药理论的源头创新,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系统生物学的自身特点,使得从系统生物学角度来探索疾病的中医证候不仅成为可能,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医药学本来就是先进的系统生命科学认知体系,"证"的研究正好可以和系统生物学理论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