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为基础,参考相关书目工具书及研究论文,对民国时期针灸医籍数量进行详细考证,发现《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收录医籍与其收录原则不完全相符.统计民国时期中国针灸医籍的数量时应当注意:时间范围为1912-1949年;应将丛书作为子目各书的一个版本,而不应将二者分别作为2种不同书籍计算;译作及外国人的著作不应计算在内.根据以上原则统计的结果是:民国时期中国针灸医籍数量为201种.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是国内外学术交流较为活跃的时期,此时期有大量汉方著作引进国内并得到了广泛传播.通过对《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以下简称《总目》)所载民国出版的汉方医籍进行系统整理,考察其存佚情况,并加以补正,最终得到国内现存此类医籍158种.在此基础上对这158种医籍的出版年代和地区分布情况进行全面梳理,从而归纳出此时期汉方医籍在...  相似文献   

3.
2005年4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刘时觉编的《宋元明清医籍年表》。全书95万字,分北宋医籍年表、宋金医籍年表、元代医籍年表、明代医籍年表、清代医籍年表、宋元明清医籍书名索引、宋元明清医籍著者索引、宋元明清医籍分类索引。其中年表分公元、纪年、干支、作者、书名、考略6项按时间排列,涉及著作流传状况以及内容简介等;分类索引分医经、本草、食治等25类。该书是年表形式的目录学著作,可供中医临床医生、中医院校以及中医药学研究人员作为工具书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4.
熊宗立是明代有名的医家和刻书家,从事医学研究37年,他结合自己祖传医术,编著、点校的中医著作达20余种,是福建历史上刊刻医书最多的人。熊宗立种德堂书肆所刻的校注医籍、图解医籍、俗解医籍、自编医籍形式多样,通俗易懂,在海内外流行,为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中医古籍的主要形式是简册和帛书,世称"简帛医籍。"近百年来,随着考古学的发展,大量涉及中医的简帛不断地被发现,这对于重修医学史与校勘古医籍具有其他文献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郭霭春教授主持编写的《中国分省医籍考》是一部很有特点的中医工具书,它另辟新路,利用地方志来讨搜医事,开分省著录之先河。通过对其中山东省所著录医家的生平以及医籍著作进行时代地域分布的研究,发现清代以前(包括清代)共收集到山东医家349人,医籍581种。山东各个朝代医家、医籍地域分布不均衡。其中先秦两汉时期仅有济南、淄博在地方志中有关于医家、医籍的记载,即扁鹊、淳于意、公乘阳庆等名医;魏晋南北朝,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使医学思想活跃,但是像徐熙家族等中医世家的南迁,令北方医学发展受到限制。宋金元时统治阶级对医学的重视支持,大批的医学人才涌现,像"儿科圣手"钱乙、注释《伤寒论》第一人的成无己。明清时期山东医家、医籍分别占总数的91%与87%,医家、医籍涉及到地级市有16个,其中以潍坊为多。通过梳理地区医学派衍,了解医家生平著作,借鉴医籍医术经验,不仅有助于拓展对中医文化理解的视野,也有利于促进山东中医学术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出版日本伤寒医籍共计21种,其中大部分在1920-1939年代出版。而原著多成书于日本明治维新之前,且多为汉医名家之作。这些医籍的大量出版,一方面是与中医抗争运动有关,民国医家欲借此壮大中医声势,并激励国医研习医籍,提升医术;另一方面则与中医革新的趋势相关,日本汉医不仅进行了中西医结合的成功尝试,且其便于取法、注重实证的特点亦符合民国中医界革新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陕西中医古籍的历史发展状况做了梳理,并从中医目录书、研究著作、学术论文、课题项目等方面对陕西中医古籍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目前尚未有从考证学角度对陕西医籍及客陕医家所撰医籍进行全面系统调查考证的研究成果,提出需要进一步从历史学、文献学、社会学等方面对陕西中医古籍加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刘禹锡编撰的医书《传信方》是唐代颇具疗效和实用性的中医方剂类著作。惜之宋以后该书即亡佚不全,佚文散见于中国及日本的本草及方书类著作中。本文通过考察《传信方》一书的作者、成书,搜集整理散见于各类医籍中的佚文,考证和分析佚文的内容及特色,从而了解唐代亡佚医书《传信方》的学术内容及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0.
晚清四川普及类医著的产生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普及类著作是清代四川中医著作之大宗。作者从当时四川经济、人口和医家特点三方面探索了其风行一时的历史原因。并从著者在临床经验基础上,选择辑录或改编历代医著;或仿陈修园医著之例,或改编陈著,或附刻陈著之内以广流传等对其学术影响进行了讨论。文中同时述及该类著作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武庆普为清末民国时期山西平遥人 ,所著《武平遥医集》一书 ,为民国初年石印本。其注《难经》行文流畅、议理清晰、识精思远 ,对研究《难经》有一定学术价值。文章就武庆普其人 ,生平里籍 ,《武平遥医集》概况作了简要的介绍。对《武平遥医集》的学术特点 ,从说理条达 ,通晓易读 ;注经详确 ,多所发挥 ;论病精当 ,参合脉症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清末民国时期的浙江中医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正确对待西方医学传入、办学兴医发展中医教育、创建医院、医刊和学术团体、发扬救死扶伤医家美德、著书立说提高学术水平和人才输出七个方面,概述了清末民国时期浙江中医界同仁为中医药学的存亡发展而团结奋斗的一段历史  相似文献   

13.
以《中国医籍考》《中国医籍通考》《江苏历代医人志》《中医人物词典》《中医人名辞典》《中国医学人名志》《中国分省医籍考》《中国针灸荟萃·现存针灸医籍》等为依据,对宋金元时期的江苏针灸作一全面梳理,考证出见于著录的针灸医籍5部,涉及医家4人。通过对医家医籍的整理研究,概括总结当时江苏针灸发展的特点,以期为进一步探讨江苏针灸医学的发展历史,提高针灸文献研究水平提供文献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古籍分类有着悠久的历史。《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通志·艺文略》、《国史·经籍志》等古代综合性书目对中医古籍的归类和分类方法各不相同,反映了编者对古代医籍内容属性的不同认识。中医药学著作的现代分类方法,仍是一个有待研究的课题,回顾曾经使用过的医籍归类和分类方法,可以为今后的中医药图书文献整理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论出土医学文献的整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土医学文献包括涉医甲骨、金石、简牍、缣帛、敦煌西域医学卷子、黑水城医学册叶等。这些文献具有时间跨度长,载体种类多,内容涉及广,学术价值大,阅读研究难等特点。对其进行系统地整理研究,可探寻传世古医籍源头,梳理中医经典脉络;发掘古代医学的成就,充实、改写中国医学史;可据以校勘传世古医籍,匡正千年之讹,破释千古之谜。这项工作应成为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通过对出土医学文献整理研究历史、现状及原因作简要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为配合甘肃省振兴中医事业大会的召开,甘肃省中医学会和兰州地区医学图书情报协作组,于1984年10月13日在甘肃中医学院举办了以该院图书馆藏书为主的“全省中医古籍名老中医著述医案医话展览会”,展出了馆藏历代医籍和省内著名老中医、医学教育家的著作近1,500种(部)。这次展出的医籍内容有医经、伤寒、金匮、本草、针灸等十大类;从版本上说,不但有元、明、清刻本,而且有精抄本多种,其中不少是罕见之书。另有省内著名老中医柯与  相似文献   

17.
一、本刊为学术性刊物,凡有关医学的学术文章均欢迎投稿,诸如:对中医基本理论的探讨;防治中西医各科疾病的临床经验和研究成果;对祖国医学史、古典医学著作和各家学说的研究;古典医籍和国外医学文献的译注,对中草药的药理研究和运用的经验;介绍教学经验和心得体会;中西医药的基础知识讲座等等,只要内容可取,有理有据,文理通顺,形式不拘,均乐于采用。  相似文献   

18.
《寿世医报》是民国时期苏州中医师陈焕云创办的中医期刊。该期刊的创办主要是为了向民众宣传中医知识,提高地方公共防疫能力。为了解该刊的编辑特点和历史价值,本文通过对该刊创刊背景、撰稿人员组成、办刊宗旨、期刊内容和主编陈焕云医学思想的考察,发现《寿世医报》虽然出身民间,但得到了众多名医支持;内容面向民众,却始终突出学术,是一份实用性很强的中医学术期刊;陈焕云是中医坚决的捍卫者,不仅在中医临床方面颇有见地,而且对中医的发展,也有不少科学的见解。《寿世医报》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中医期刊的主要特点,是研究民国时期江苏地区中医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之一;同时它又是中医抗争的舞台之一,为后人展示了当时中医自强图新的历史过程,具有一定的文献和历史价值。该刊的成功不仅得益于民国时期中医从业者打破门户之见,团结协作,还因于苏州优越的地理、人文环境以及主编深厚的国学基础和中医素养。  相似文献   

19.
《中医学报》2013,(11):1770-1771
目的:研究训诂学在中医古籍整理中的运用。方法:从医籍词义的诠释,对本草学著作名物的训诂,以及校勘与训诂结合等方面入手阐述。结果:训诂学与中医古籍整理密切相关。结论:研究整理中医古代医籍,训诂学是一门不可缺少的基础学科。  相似文献   

20.
赵燕  赵艳 《中医学报》2022,37(1):209-215
目的:分析民国时期本草类书籍的出版特点,进而探讨民国中医出版业的发展特点。方法:以《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为蓝本,采用文献研究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统计分析民国时期本草类书籍的出版特点。结果与结论:民国时期本草类书籍的出版具有时空分布的不均衡性:1912—1927年是本草类书籍出版的起步阶段,这一时期书籍出版以翻印前代著作为主,出版内容缺乏原创性;1928—1937年是本草类书籍出版的繁荣发展阶段,此时出版数量最多,原创书籍比例大幅度提升,出现了实验类本草著作、大部头丛书及教科书,是中医出版业发展的"黄金十年";1938—1949年书籍出版数量受到战争的影响,波动较大,是中医出版业发展的不稳定阶段。出版中心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上海是出版数量最多的地区。此外,浙江、北京、四川、广东等地出版数量相对较多。出版主力为中小书局,大型书局在出版印刷成本较高的影印本著作和大部头本草著作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出版类型以印刷成本较低的铅印本、石印本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