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加之社会竟争压力较大,高脂血症及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大大增加,因而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也大大提高。中风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偏瘫是中风后最主要的后遗症。康复护理是中风后偏瘫的重要手段。为最大程度地帮助中风后偏瘫病人获得生活自理能力,减少后遗症和提高生活质量,本院针灸推拿科对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实施了早期的以穴位按摩为主的综合康复护理,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对中风偏瘫患者下肢感觉障碍恢复的临床有效性,为临床康复及护理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选取我科2017年1月~2018年3月住院的中风后下肢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护理及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治疗前后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对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采用《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评定进行感觉功能恢复疗效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 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M B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按摩对中风偏瘫患者下肢感觉障碍恢复有一定的疗效,可以为临床康复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时实施心理护理对中风偏瘫的康复效果。方法:将10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服用补阳还五汤加减、电针疗法、肢体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观察组则在常规康复方案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及按摩期间的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焦虑情绪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MBI评分、SAS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按摩时实施心理护理有利于中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康复,改善其情绪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联合穴位敷贴对中风患者肢体偏瘫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因中风导致肢体偏瘫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联合穴位敷贴加肢体功能运动;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情志护理、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和康复指导等.结果:通过穴位按摩联合穴位敷贴及肢体的功能锻炼,观察组的肌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祖国医学经络学说在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状况,更好为中风偏瘫患者做好治疗护理。方法:通过对近5年来相关文献的研究、分析与概括,从穴位针灸、穴位注射、穴位埋线、穴位敷贴、点穴疗法、药浴法、熏洗法、穴位按摩、推拿疗法、拔罐疗法等方面进行阐述。结论:经络学说在中风偏瘫的康复治疗中的运用具有独特优势;但是在治疗时机及对于针药结合治疗报道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脉软膏配合穴位按摩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脑卒中后肢体偏瘫患者,根据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及护理措施,而观察组在患者的痉挛性偏瘫肢体上予白脉软膏配合穴位按摩。比较两组患者在肌力、肌张力及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肢体痉挛恢复、肌力改善以及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一般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脑卒中患者痉挛性偏瘫肢体白脉软膏联合穴位按摩可显著降低患者的肌张力,提高偏瘫肢体的肌力及生活自理能力,为患者的进一步康复打下基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风偏瘫患者针灸结合康复护理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我科在2009年3月~2010年9月期间收治的62例脑血管意外中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将62例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针灸结合传统的康复护理的治疗方法,对照法则只采用康复护理训练,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能力(以Bathel指数来评价)和运动能力(以Fugl-Meyer量表来评价),发现研究组生活、运动能力较对照组有显著的改善.结论:针灸结合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中风偏瘫患者的生活及运动能力,降低中风致残率.  相似文献   

8.
邱娅  李瑞娟  张静 《陕西中医》2014,(5):594-595
目的:研究穴位推拿治疗对中风中经络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治疗组进行康复治疗,并给予穴位推拿按摩。对照组只给予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6周后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评价实施穴位推拿组的康复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康复后6周Fugl-Meyer累加积分比较穴位按摩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穴位推拿按摩可有效改善偏瘫肢体麻木、疼痛,促使运动、平衡、感觉、关节活动度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热奄包疗法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0例。对照组给予穴位按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热奄包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治疗前后,采用Ashworth分级法比较2组患者肌张力改善疗效、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评分)和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评价患者肢体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评分评估生活质量。结果:治疗组肌张力改善总有效率为96.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4.0%(P0.05);2组患者FMA评分、BBS评分、BI及GQOL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热奄包疗法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中风偏瘫可以加快患者肢体康复,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中风后恢复期穴位按摩联合辨证施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中风后恢复期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穴位按摩组、辨证施膳组和联合治疗组3组,每组40例。其中穴位按摩组给予单一的穴位按摩护理治疗,辨证施膳组给予单一的辨证施膳护理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穴位按摩联合辨证施治的护理治疗模式,对比分析3组的实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联合治疗组的患者恢复状况明显优于穴位按摩组和辨证施膳组,中风后遗症的并发情况也明显低于其他2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其他2组。结论中风后恢复期穴位按摩联合辨证施膳护理模式取得的临床效果优于单一的穴位按摩、辨证施膳模式,该联合护理模式可以有效地促进中风疾病的恢复进程,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适宜在临床上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11.
刘飞 《双足与保健》2019,(14):37-38
中风是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是一组以脑部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临床上,将中风分为出血性中风与缺血性中风两类,且出血性中风占据比例较高,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对于存活患者仍有多数伴有不同程度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言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影响患者健康、生活。因此,加强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临床上对于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治疗方法相对较多,包括:康复锻炼、药物指导等,虽然能改善患者症状,但是远期预后较差,患者治疗耐受性、依从性较差。针灸是针法与灸法的总称,是将毫针根据一定的角度刺入体内,配合捻转、提插等方法刺激相应的穴位,从而实现临床治疗的目的。而推拿是指在人体上根据经络、穴位利用推、拿、捏、揉等手法进行治疗,但是针灸推拿在中风后偏瘫状态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较少。因此,该文以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为起点,分析针灸推拿在中风后偏瘫状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制定有效的措施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设计,将40例中风偏瘫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早期康复护理组,早期康复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早期康复处理,包括良肢位摆放、肢体按摩、康复训练、心理指导等,以简式Fugl-Meyer评定量表(FMA)、ADL评定量表等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以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早期康复护理组日常生活能力和躯体运动能力评分都高于常规护理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更好地促进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按摩疗法在中风偏瘫早期康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按摩疗法在中风偏瘫患者早期康复中的作用,为按摩疗法在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住院病人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1例,对照组29例,两组均在入院早期生命体征稳定后开始早期康复,研究组穴位按摩加肢体被动活动,对照组单纯肢体被动活动.两组均在住院第3周开始ADL训练.住院第30天进行肌力和ADL能力评估,数据经SPSS软件包处理.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肌力恢复显著差异(上肢P<0.05,下肢P<0.02),ADL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风偏瘫病人早期介入穴位按摩对肌力提升有肯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四肢穴位按摩对早期中风偏瘫患者干预后肢体运动能力的影响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早期中风偏瘫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同时给予四肢穴位按摩干预,观察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半月后及出院3个月后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半月后及出院3个月后Fo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肢体运动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早期中风瘫痪患者,给予四肢穴位按摩干预,明显能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提升,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循经点穴按摩治疗中风偏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管疾病常遗留偏瘫等后遗症,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且给家属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我们在常规药物治疗外配合肢体功能锻炼和穴位按摩等护理,减少了后遗症,改善生活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临床可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卒中的致残率、致死率也表现出一定的上升趋势。对于合并偏瘫的脑卒中,经过专业的治疗后临床症状可以获得一定的改善,但仍需要科学有效的康复护理促进患者神经功能、躯体功能、肌力等的恢复[1]。近年来,中医护理干预在提升脑卒中预后、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方面有较为显著的应用效果[2]。我院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特点,采取中药熏洗结合穴位按摩护理,获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中医烫熨疗法联合穴位贴敷对中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以及缓解肩部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中风偏瘫合并肩关节疼痛患者。按照干预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接受中医烫熨疗法联合穴位贴敷,对比观察分析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V级以上改善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中风偏瘫引起的肩关节疼痛患者,以康复护理为基础,开展中医烫熨疗法联合穴位贴穴位贴敷,能提升肩关节功能,缓解肩部疼痛,可促进患者疾病转归,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陕西中医》2017,(6):808-809
目的:通过穴位按摩结合透刺针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后肢体偏瘫,观察肢体康复效果与生活质量。方法:选取本院治疗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后肢体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一般的透刺针灸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配合穴位按摩治疗。观察两组在经过各自康复治疗后的Fugl-Meyer、Barthel评分及疗效对比。结果:经过各自康复治疗后,实验组Fugl-Meyer评分为(71.21±15.13)分,对照组为(60.14±14.28)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2.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4.0%。实验组生活能力等级轻度依赖23例、对照组生活能力等级轻度依赖12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后肢体偏瘫采取穴位按摩配合透刺针灸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正>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数据显示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后的肢体、言语、认知等功能的恢复需要数月甚至数年之久,脑卒中后患者的康复护理需求高达65%~94%~([1-2])。因此给予恰当的康复护理对于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尤为重要[3]。笔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脑卒中患者穴位按摩治疗,观察其对运动、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认知的影响,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择湖州市中心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寻找脑血管疾病偏瘫患者康复期的有效护理方法,提高脑血管疾病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脑血管痰痛偏瘫患者的病例资料,总结护理经验。脑血管疾病偏瘫患者的主要护理内容有肢体功能训练和语言康复护理。结果:本组患者肢体功能和语言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恢复,获得了最大限度的独立生活自理能力。结论:给予脑血管疾病偏瘫患者康复期的有效护理,促进了肢体功能和语言的康复,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减轻了社会和家庭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