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是一种核蛋白、非组蛋白性的DNA结合蛋白。它可以存在于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中,分别发挥不同的生理或病理作用。HMGB1可以结合DNA并作为一种基因转录的辅助因子,当其释放到细胞外基质中时,可作为损伤相关的分子模式(DAMP)产生促炎因子,通过激活多种细胞表面受体如糖基化终产物(RAGE)和Toll样受体(TLR),并且激活核因子(NF)-k B等信号通路来实现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HMGB1也可以调节细胞自噬和凋亡。该文对由HMGB1介导的这些炎症和免疫作用在皮肤疾病中发挥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是在哺乳动物细胞核中普遍存在的非组蛋白性核蛋白。生理情况下HMGB1维持核小体的稳定和调节基因转录。在细胞应激、损伤、坏死时,HMGB1由免疫细胞主动释放或经损伤、坏死细胞被动分泌到细胞外,作为促炎症因子,与特定的受体结合进一步促进炎症因子的分泌、释放。多项研究证明HMGB1在脓毒血症、缺血再灌注、炎症、创伤、肿瘤等发病过程均有参与。近年来,研究发现HMGB1参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过程,促进Treg向Th17细胞分化。而Th17细胞分化是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关键环节。本文就HMGB1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皮肤是重要的免疫屏障,细胞外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作为晚期炎性因子参与了许多皮肤病的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过程,并与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该文将对近年HMGB1在特应性皮炎、寻常性银屑病、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白癜风、过敏性紫癜等皮肤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高迁移率族蛋白B1 (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1)对PC12神经细胞重要神经递质受体α7型乙酰胆碱受体(α7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α7nAChR)表达的影响,明确HMGB1潜在的神经免疫调节功能.方法 体外培养PC12细胞,HMGB1刺激PC12细胞后,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HMGB1对PC12细胞α7nAChR蛋白水平和mRNA表达影响的时效-量效关系,并进一步采用流式细胞术进行验证.结果 ①与对照组相比,20 ng/mL、100 ng/mL、500 ng/mL HMGB1组α7nAChR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且3个时间点结果一致,其中48 h时间点500 ng/mL HMGB1组α7nAChR表达上调尤为明显;②与对照组相比,24h时间点100 ng/mL、500 ng/mL HMGB1组α7nAChR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1),48 h时间点500 ng/mL剂量组其表达亦显著上调(P<0.01),72 h时间点20 ng/mL、100 ng/mL、500 ng/mL剂量组α7nAChR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强(P<0.01).③流式细胞结果进一步证实了HMGB1可明显上调PC12细胞α7nAChR的表达(P<0.01).结论 HMGB1以时间依赖和剂量依赖方式上调PC12细胞α7nAChR的表达,提示HMGB1可显著影响神经细胞重要功能受体的表达,α7nAChR参与了中枢对炎性细胞因子的识别和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5.
皮肤病学基础生理、生化、免疚、组织病理 白介素一18在皮肤病中的研究进展(综述)(l):28 防御素和皮肤病(综述)(1):25 体外皮肤模拟物的研究进展(综述)(1):30 皮肤衰老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2):114 TH:型细胞因子受体研究进展(综述)(2):110 白介素10家族的新成员:白介素20(综述)(2):117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及相关皮肤病(综述)(2):94 ToU样受体与宿主免疫(综述)(2):106 线粒体DNA突变与皮肤老化(综述)(3):173 表皮干细胞的研究进展(综述)(4):247 T肤对人类角质形成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4):262 落叶毒素引起角质形成细胞桥粒蛋白损…  相似文献   

6.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type 1(TRPV1)是一种在皮肤组织中广泛表达的非选择性配体门控阳离子通道受体,包括角质形成细胞和周围感觉神经纤维,可被多种外源性或内源性炎症介质激活,引起神经肽释放和神经源性炎症反应发生。研究结果表明,TRPV1与多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的发生和(或)发展关系密切。本文将对TRPV1在银屑病、玫瑰痤疮及特应性皮炎等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血清高迁移率蛋白1(HMGB1)、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1T-1)水平与合并细菌性阴道炎(BV)孕妇发生早产的关系。方法 选取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241例BV孕妇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基线资料,于确诊BV时检测血清HMGB1、sF1T-1水平。根据早产发生情况将孕妇分为早产组与未发生早产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HMGB1、sFLT-1水平与合并BV孕妇发生早产的关系,并分析血清HMGB1、sFLT-1水平对合并BV孕妇发生早产的预测效能。结果 241例BV孕妇中,有45例早产,196例未发生早产;比较早产组与未发生早产组基线资料后,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阴道清洁度Ⅲ级、血清HMGB1及sF1T-1表达上调是BV孕妇发生早产的危险因素(OR>1,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发现,血清HMGB1及sF1T-1水平单项及联合预测BV孕妇发生早产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80,均有中等预测效能,且以联合预测的AUC最大。结论 ...  相似文献   

8.
<正>皮肤转移癌(cutaneous metastases)是一种较少见的皮肤病,临床上容易误诊,现将笔者诊治的1例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女,47岁。因躯干红斑伴瘙痒5个月于2012年9月12日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研究所皮肤内科就诊。患者16年前无意中发现左乳肿块,伴疼痛,未予重视。201 1年7月因发现左锁骨上肿物1周就诊于当地肿瘤医院,肿物穿刺行活检提示"乳腺浸润性癌",免疫病理检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80%(+),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1(EGFR)60%(+),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C-erbB-2)(++),多药耐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 X盒结合蛋白1(XBP-1)是内质网应激(ERS)的关键调节分子,本研究探讨XBP-1活化在高迁移率族蛋白BI(HMGB1)诱导树突状细胞(DC)成熟分化中的作用.方法 分离正常BALB/c小鼠脾脏DC进行体外培养,给予HMGB1刺激后检测细胞XBP-1活化情况;应用RNAi技术诱导XBP-1基因沉默后检测DC功能状态.结果 HMGB1刺激后,XBP-1表达特别是活化水平明显升高(P<0.05);XBP-1基因沉默DC给予HMGB1刺激不能有效诱导其成熟分化,表面标志物CD80、CD86及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分子表达上调受抑,分泌白细胞介素-12、肿瘤坏死因子-α功能增强不明显.结论 XBP-1活化对HMGB1诱导DC成熟分化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氨苯砜(DDS)作为一种抗炎药被广泛用于治疗麻风及其它病原体引起的疾病,以及某些皮肤病和非皮肤病。此类皮肤病的一个共同病理学特征是中性粒细胞和(或)嗜酸粒细胞浸润,而DDS治疗有效,因而认为DDS的抗炎特性是由于其对多形核白细胞(PMN)功能的调节,即DDS至少部分地抑制了花生四烯酸(AA)的代谢途径和(或)阻断白三烯B_4(LTB_4)受体。该研究目的是研究DDS对人PMN中5-脂氧合酶(5-Lox)途径的抑制。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有文献报道烟草中的氧自由基(ROS)、芳香烃受体(AhR)及烟碱乙酰胆碱受体(AChR)在吸烟影响皮肤病发病的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就近年来吸烟对常见皮肤病(如银屑病、化脓性汗腺炎、痤疮等)发病影响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胞内模式识别受体NOD2(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 2)是新发现的一类参与天然免疫的胞质蛋白质家族——核苷酸结合寡聚域样受体中的重要蛋白受体,通过识别病原菌的模式抗原分子激活NF-κB(nuclear factor-kappa B)等核转录因子,释放炎性因子和抗菌肽等,在宿主抵御病原体感染的天然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NOD2不仅在介导皮肤天然免疫中起重要作用,而且其基因突变与多种皮肤病相关,如早发性结节病、Blau综合征和麻风等。该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NOD2及其与相关皮肤病的联系作简要阐述,为NOD2相关皮肤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3.
皮肤中维A酸受体与皮肤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维A酸可治疗多种皮肤病,其作用主要是通过维A酸受体介导的。本文综述维A酸受体在皮肤中的分布特点及其调控角质蛋白合成的机制;受体选择性维A酸药物治疗皮肤病的优越性;维A酸受体与另一种核受体维生素D3受体的关系;维A酸受体与某些皮肤病发生、发展的关系。研究维A酸受体将有助于认识皮肤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为维A酸药物的科学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维A酸可治疗多种皮肤病 ,其作用主要是通过维A酸受体介导的。本文综述维A酸受体在皮肤中的分布特点及其调控角质蛋白合成的机制 ;受体选择性维A酸药物治疗皮肤病的优越性 ;维A酸受体与另一种核受体维生素D3受体的关系 ;维A酸受体与某些皮肤病发生、发展的关系。研究维A酸受体将有助于认识皮肤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为维A酸药物的科学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内皮素(ET)家族包括三种异构肽:ET-1,ET-2,ET-3,广泛分布于人体多种组织器官.内皮素与受体结合后产生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如促进细胞增殖、组织纤维化等,参与皮肤肿瘤、红斑鳞屑病、结缔组织病等多种皮肤病的发生.进一步研究内皮素及其受体在皮肤病中的作用,将可能揭示某些疾病的发病机制并为之带来新的疗法.  相似文献   

16.
疼痛是一些皮肤病常见的临床表现,疼痛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5-羟色胺(5-HT),5-HT转运体与疼痛高度相关。5-HT(7)受体介导疼痛具有特异性。5-HT和5-HT(2A)受体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维护是通过上调CGRP-IR(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免疫反应活性)的表达进行的,应用酮色林(5-HT(2A)受体拮抗剂)是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一种有前途的治疗方法;曲坦类药物[5-HT(1B和1D)受体激动剂]已被证明能有效的治疗疼痛;氟西汀(5-HT再摄取抑制剂)可能会产生好的癌症疼痛控制和减轻耐受性的发展,因而研究5-HT与疼痛的关系为开发5-HT类新药,为治疗疼痛取得好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 0 3 1 61 1  3 5 0例 60岁以上老年人皮肤病分析 /郑晓玲 (山西阳泉煤业集团总医院皮肤科 )…∥皮肤病与性病 . 2 0 0 3 ,2 5 ( 1 ) . 8~ 9统计表明以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过敏性皮肤病、真菌性皮肤病和病毒性皮肤病为多。其中老年性皮肤瘙痒病最常见 ,占 62 .3 %。认为老年皮肤病研究的重点应该放在老年前期 ,尽可能减少或延缓老年皮肤病的发生。表 1参 1  (张孝友 )2 0 0 3 1 61 2 老年妇女外阴鲍温样丘疹病 4例报告/杨嫣红 (江苏常熟市一院 )…∥实用老年医学 . 2 0 0 2 ,1 6( 6) . 3 2 8~ 3 2 9年龄 60~ 64岁。外阴轻度瘙痒…  相似文献   

18.
碱性亮氨酸拉链转录因子1(Bach1)是一种转录调节因子,参与角质形成细胞的氧化应激等多种生物学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Bach1在生理、生化、免疫及血管生成等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在某些皮肤病皮损组织中的表达是皮肤病发生、发展过程中重要的调控因素。Bach1能抑制血红素环氧化酶(HO-1)等抗氧化基因的表达,参与氧化应激反应。基因干扰Bach1表达能减轻大剂量UVA照射对人体皮肤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的损伤效应。本文拟综述Bach1蛋白的作用机制、与皮肤病的相关性及研究前景,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某些皮肤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为开展皮肤病中Bach1蛋白表达及功能研究提供线索,为皮肤病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IL-26和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与急性带状疱疹疼痛(AHP)和后遗神经痛(PHN)之间的关系。方法:ELISA方法检测带状疱疹患者57例(AHP 40例,PHN17例)和健康对照组30例血清中IL-26、HMGB1的水平。结果:AHP组和PHN组IL-26平均水平分别为(15.97±2.48)pg/m L、(13.90±3.86)pg/m L,高于对照组的(8.00±0.38)pg/m L,有统计学差异(P0.05);PHN组HMGB1平均水平为(7.91±9.29)ng/m L,明显高于AHP组(3.80±6.30)ng/m L和健康对照组(4.03±5.45)ng/m L(P0.05)。AHP组中疼痛VAS评分与血清IL-26浓度有相关性(r=-0.435,P0.05),与HMGB1无相关性(r=0.109,P0.05)。PHN组中疼痛VAS评分与IL-26和HMGB1水平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IL-26可能与AHP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20.
人类皮肤中5-羟色胺的免疫学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皮肤中5-羟色胺(5-HT)作为一种免疫调节介质具有极其复杂的机制,它可以调节人类皮肤中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5-HT诱导T和B细胞增殖,T细胞和单核细胞又可以释放5-HT,在树突状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上均有5-HT或其受体表达,5-HT对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细胞因子(IL-1β、IL-6、IL-8、IL-12、TNF-α)等均有显著作用,这些机制涉及到免疫性皮肤病和皮肤肿瘤的发病机制,因此,5-HT免疫学作用机制及其受体相关药物的研发对治疗一些皮肤病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