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大黄遗传毒性的减毒效果.方法:将生大黄中药材400g平均分为四组,分别用清炒法、醋炒法、清蒸法和醋蒸法四种方法进行炮制,炮制后进行AMES实验并通过统计学方法比较差异性.结果:清蒸[TA102的S9阳性值为(250.1±8.0),阴性值为(244.5±9.1)]和醋蒸[TA97的S9阳性值为(245.7±8.0),阴性值为(165.9±9.1)]的大黄样品除醋蒸样品在代谢非活化条件下呈阳性以外,对于菌株TA97、TA98、TA100、TA102的致突变性都呈现阴性结果,而清炒和醋炒大黄的结果仍呈阳性.结论:清蒸炮制法与醋蒸炮制法对大黄的减毒作用比较明显,而清炒炮制法与醋炒炮制法对大黄的减毒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健脾生血颗粒的遗传毒性。方法:分别采用组氨酸营养缺陷性鼠伤寒沙门氏菌TA97a、TA98、TA100、TA102、TA1535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CHO-K1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以及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考察健脾生血颗粒的遗传毒性。结果:Ames试验结果显示,健脾生血颗粒无论在含有和不含有S9的条件下,在所有评估剂量水平的所有测试菌中均可观察到重复正常生长,且所有剂量的回复突变数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均无2倍或以上的显著上调,且无剂量反应关系;CHO-K1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显示,健脾生血颗粒650、130、26μg/m L 3个剂量组的CHO-K1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均小于5%;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结果显示,健脾生血颗粒3个剂量组[2 000、1 000和500 mg/(kg·d)]与阴性对照组间微核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健脾生血颗粒未见遗传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古籍记载的闹羊花不同炮制品的毒性和药效的相关性,确定"减毒-存效"的最佳炮制方法。方法采用分光测色仪、高效液相色谱电雾式检测器法(HPLC-CAD)、小鼠急性毒性实验、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分别对闹羊花生品及不同炮制品的性状(颜色)、指标性成分含量、毒性、药效进行评价。结果相较于生品,闹羊花经炮制后饮片颜色由灰黄色变为棕褐色,指标性成分闹羊花毒素II、III、V含量大幅度降低,3种毒性成分总量的顺序为生品(0.340%)>清蒸(0.181%)>酒蒸(0.178%)>醋蒸(0.154%)。小鼠急性毒性实验表明,闹羊花不同炮制品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的大小顺序为醋蒸(3.538 g/kg)>酒蒸(3.467 g/kg)>清蒸(2.725 g/kg)>生品(2.172 g/kg),表明炮制达到了"减毒"的目的。抗炎药效实验表明,闹羊花炮制前后均能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抑制率大小顺序为生品高剂量组(73.25%)>生品中剂量组(58.39%)>酒蒸高剂量组(49.63%)>醋蒸高剂量组(42.48%)>清蒸高剂量组(40.56%),相较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达到了"存效"的目的。结论闹羊花的多种炮制方法均有"减毒存效"作用,"减毒"以醋制为优,"存效"以酒制为优,为临床用药提供了依据,同时建立了毒性中药"外观性状-化学成分-毒性-药效"多元评价模式,为闹羊花炮制工艺、质量标准、减毒存效机制等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金鸡胶囊是否具有抗突变效应.方法:采用Ames试验及小鼠精子畸形试验评价不同浓度的金鸡胶囊的抗突变作用.结果:加否S-9代谢活化系统,金鸡胶囊干膏粉的TA97、TA98、TA100、TA102 4种试验菌株的回变菌落数未见明显增加,受试物金鸡胶囊干膏粉诱变试验结果为阴性;金鸡胶囊对小鼠精子无致畸作用.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金鸡胶囊具有明显的抗突变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黎药经验方的遗传毒性。方法:致突变试验采用鼠伤寒沙门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型试验等三项试验。Ames试验:设受试物5个剂量组(即5.000、1.000、0.200、0.040、0.008mg/皿),另设未处理对照组、溶剂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微核试验:小鼠50只,雌雄各半,设10、5.0、2.5 g/kg·bw剂量组,另设溶剂对照和阳性对照组;精子畸型率试验:昆明种小鼠雄性25只,分组同微核实验,检测精子畸形率。结果:Ames试验中,加或不加S9的情况下,受试物对TA97、TA98、TA100和TA102菌株均未显示致突变作用。与溶剂对照组比较,高、中、低3个剂量的受试物组雄性、雌性小鼠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考虑前期试验结果及相关研究,在本次实验条件下,在一定剂量范围内,Ames试验、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变试验结果显示阴性,认为该黎药经验方具有遗传毒性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叶下珠有效部位总提取物的致突变性。方法采用微核实验、Ames实验和体外染色体畸变实验对叶下珠有效部位总提取物进行了诱变性检测。结果小鼠体内骨髓细胞微核实验未发现骨髓细胞微核率增加,Ames实验中对TA97,TA98,TA100,TA102 4种菌株加与不加S9均未发现回变菌落数增加,体外染色体畸变实验加与不加S9均未发现染色体畸变率超过5%。3个实验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在该实验条件下,未检出叶下珠有效部位总提取物的诱变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蜂胶的遗传毒性,为其应用提供安全性毒理学评价依据。方法用鼠伤寒沙门细菌营养缺陷型突变株TA97(a)、TA98、TA100和TA102,采用平板掺入法进行Ames试验,将实验分为加和不加代谢激活系统S9 2组平行试验。受试物蜂胶设5个剂量组(0.005、0.025、0.250、1.000、5.000 mg/皿)。应用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检测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利用小鼠精子畸形试验,观察不同浓度的蜂胶致小鼠精子畸形的数目。结果在Ames试验中,蜂胶各剂量组引起的回变菌落数未超过对照组自发回变菌落数的1倍以上;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显示,蜂胶3个剂量组的微核发生率均在正常范围内,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可见,蜂胶3个剂量组的精子畸形率均在正常范围内,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蜂胶对所试菌株、小鼠体细胞及生殖细胞无诱变性。  相似文献   

8.
《中成药》2017,(6)
目的探讨齿瓣石斛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方法 20只ICR小鼠灌胃3次,每次间隔4 h,观察7 d,考察对小鼠的急性毒性;选用TA97a、TA98、TA100、TA1024株组氨酸营养缺陷型鼠伤寒沙门氏菌在加和不加S9两种条件下设齿瓣石斛5个剂量组(32、160、800、4 000、20 000μg/皿)行Ames试验;按齿瓣石斛5.0、10.0、20.0 g/kg进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考察遗传毒性。结果齿瓣石斛对小鼠经口最大耐受量大于45.0 g/kg;Ames试验显示,在加和不加S9时各剂量组回变菌落数与溶剂对照组相似;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齿瓣石斛属无毒级物质,未见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9.
彩云多糖(CVPS)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及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本研究主要对CVPS的致突变作用进行评价。一、材料和方法测试样品由我校训练部药理教研室提供的CVPS,为灰色粉末样;使用时以双蒸水配制成相应的试验浓度。实验方法:Ames试验用标准平板掺入法,测试菌株用组氨酸缺陷型鼠伤寒沙门氏菌TA97、TA98、TA100和TA102,实验在±S9的条件下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金鸡胶囊是否具有抗突变效应。方法:采用Ames试验及小鼠精子畸形试验评价不同浓度的金鸡胶囊的抗突变作用。结果:加否S-9代谢活化系统,金鸡胶囊干膏粉的TA97、TA98、TA100、TA1024种试验菌株的回变茵落数未见明显增加,受试物金鸡胶囊干膏粉诱变试验结果为阴性;金鸡胶囊对小鼠精子无致畸作用。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金鸡胶囊具有明显的抗突变活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风湿平胶囊的致突变性。方法:采用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CHL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进行观察。结果:风湿平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结果均为阴性;CHL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为阳性,经过S9代谢活化后致突变作用降低。结论:风湿平胶囊在所试条件下有潜在的致突变性,经过S9代谢活化后致突变作用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养精种玉汤对TA97、TA98、TA100、TA102菌株基因回变菌落的影响,对其遗传安全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直接平皿掺入技术,设养精种玉汤不同剂量对TA97、TA98、TA100、TA102系列菌株进行体外染毒,观察其回复突变菌落增长状况。结果:在0.8~200.0mg/皿的不同测试浓度,+S9与-S9两种测试系统条件下,其作用的4种测试菌株的回变菌落数与溶剂对照相比均无明显增加,回变菌落背景正常,未显示其有抑菌作用,且无剂量-反应关系。结论:养精种玉汤药液在本试验所确定的200.0mg/皿剂量范围内,初步认为对TA系列测试菌株无明显致DNA碱基置换及移码突变性。  相似文献   

13.
一种新来源天然冰片与合成冰片的致突变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与方法采用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比较天然冰片与合成冰片的致突变作用.结果在标准平板掺入法试验中,天然冰片与合成冰片在0.4~250.0μg/皿范围内,无论有或无S9活化系统,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突变株(TA97、TA98、TA100、TA102)的回变菌落数均无明显影响,且回变菌落背景正常.结论新来源天然冰片与合成冰片在该实验室条件下均不具致突变效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川楝子不同炮制品体外对人正常肝细胞LO2的毒性作用,初步探讨川楝子炮制减毒的原理。方法:以人正常肝细胞LO2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MTT法检测川楝子不同炮制品对LO2细胞活性的影响,并测定线粒体复合酶Ⅰ、Ⅱ、Ⅲ、Ⅳ的活性。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生川楝子在125~2 000μg/mL能够显著抑制LO2细胞的增殖。与生川楝子相比,醋川楝子和盐川楝子在62.5~2 000μg/mL能显著降低对LO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而酒川楝子在62.5~500μg/mL却能显著增加对LO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川楝子各炮制品体外对LO2细胞的毒性作用顺序为:酒川楝子生川楝子焦川楝子盐川楝子醋川楝子。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川楝子生品对线粒体呼吸酶链复合物酶Ⅰ~Ⅳ活性均有显著抑制作用。与生川楝子相比,醋炙品可显著降低对线粒体呼吸酶链复合体Ⅰ、Ⅲ的抑制作用;炒焦品可显著降低对线粒体呼吸酶链复合体Ⅰ的抑制作用;盐炙品可显著降低对线粒体呼吸酶链复合体Ⅰ的抑制作用。结论:不同川楝子的炮制品均在体外对LO2细胞具有毒性作用,炮制可降低川楝子的体外肝毒性作用,其炮制减毒机制可能与线粒体功能障碍减轻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吴茱萸及其主要成分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和柠檬苦素的遗传毒性,为有毒中药吴茱萸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选用了Ames试验、体外CHL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Ames试验选用TA97、TA98、TA100、TA102、TA1535组氨酸缺陷型菌株。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和柠檬苦素分别设5个剂量组:0.000 5、0.005、0.05、0.5、5mg/皿;体外CHL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和柠檬苦素的剂量分别为0.005 mg/mL、0.05/mL和0.5 mg/mL,受试药物与CHL细胞接触时间分别为4 h和24 h;吴茱萸醇提物小鼠骨髓微核试验,设吴茱萸醇提物0.88、3.52、10.55 g(生药)/kg 3个给药剂量组。连续给药4 d,每天给药1次。结果: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和柠檬苦素各剂量组Ames试验结果为阴性。CHL试验中,吴茱萸碱的试验结果为阴性;吴茱萸次碱24 h组细胞染色体畸变率略有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柠檬苦素4 h和24 h组细胞染色体畸变率都略有增加,0.05 mg/mL、0.5 mg/mL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0.005 mg/mL组与阴性对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核试验中,吴茱萸醇提物的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结果为阴性。结论:综合以上3个试验结果,认为在本实验室条件下,吴茱萸醇提物无遗传毒性。但在体外试验中,吴茱萸次碱和柠檬苦素有致突变性。为进一步确认吴茱萸及其主要成分的遗传毒性,可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大黄酸对小鼠淋巴瘤L5178Y细胞TK基因的致突变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笪红远  曾文  江振洲  程安春  张陆勇  刘国卿 《中草药》2008,39(12):1858-1860
目的评价大黄酸对小鼠淋巴瘤L5178Y细胞TK基因的致突变作用。方法小鼠淋巴瘤细胞在代谢活化或非代谢活化条件下暴露于50、200、350、500μg/mL大黄酸3 h,处理后第2天将细胞接种于含有突变选择剂三氟胸苷的96孔板中,计数各剂量组的突变细胞集落数。通过计算第0天的相对存活率(relative survival,RS)、相对悬浮增长率(relative suspension growth,RSG)和相对总增长率(relative total growth,RTG)确定细胞毒性。用MUTANT软件包计算各种细胞毒性参数和突变率,并对突变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非代谢活化条件下,50、200、350、500μg/mL的大黄酸均未见诱导L5178Y细胞的突变率增加,阳性对照组诱导的突变率显著增加;在代谢活化条件下,大黄酸350μg/mL剂量组诱导L5178Y细胞的突变率增加,阳性对照组诱导的突变率显著增加。结论在非代谢活化条件下大黄酸各剂量组对小鼠淋巴瘤L5178Y细胞TK基因无致突变作用;在肝微粒体酶系S9代谢活化条件下,出现了弱致突变性。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方法炮制甘遂对LO2细胞周期与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炮制所得甘遂各样品对人正常肝细胞LO2细胞周期与凋亡的影响.方法:以人正常肝细胞LO2为研究对象,采用MTT法检测甘遂醋制前后各炮制品(生品、清炒品、酷润品、醋制品)对LO2细胞活性的影响,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采用流式细胞术研究甘遂醋制前后各炮制品对LO2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甘遂生品可明显降低LO2细胞的活性(P<0.01)和形态,显著升高S期细胞百分率(P<0.05),显著降低G2/M期细胞百分率(P<0.01),显著增加人正常肝细胞LO2细胞的早期凋亡率、晚期凋亡坏死率、总凋亡率(P<0.01);与甘遂生品组比较,甘遂各炮制品均能降低对人正常肝细胞L02的增殖抑制作用(P<0.01)和形态变差的趋势,其降低增殖抑制作用的顺序为醋制品>醋润品>清炒品,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r醋制=0.999,r醋润=0.913,r清炒=0.914,r生品=0.984);且均能显著增加G2/M期细胞百分率(P<0.05,P<0.05,P<0.01),显著减少人正常肝细胞LO2的早期凋亡率、晚期凋亡坏死率、总凋亡率(P<0.01),其增加G2/M期细胞百分率的顺序和降低凋亡率的顺序均为醋制品>醋润品>清炒品.结论:甘遂炮制后可通过影响LO2细胞周期与凋亡降低其毒性,且甘遂醋制工艺中的炒与醋润2种操作在醋制降低甘遂的肝毒性中能够起到协同作用,从而为揭示上述2种操作在甘遂醋制减毒工艺中的合理性和醋制工艺优化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定蓬莪术炮制过程中pH值及7种成分(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莪术二酮、莪术醇、吉马酮、β-榄香烯)量的动态变化,从而对其所含的姜黄素类和挥发油类成分在醋制过程中受水、热、酸等外界因素的作用而发生的化学成分量变化进行研究。方法分别以蒸馏水、9°米醋、9%醋酸水溶液对蓬莪术进行炮制,并对特定时间点的水液pH值进行测定,用SPSS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采用HPLC方法同时测定生品组、空白组、醋制组和参照组蓬莪术样品中7种成分的量,并对其量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与空白组相比,醋制组和参照组最终的pH值偏低且无显著差异;与空白组和参照组相比,醋制组中测定的3种姜黄素类成分量均增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质量分数为(0.002 320±0.000 344)mg/g、去甲氧基姜黄素质量分数为(0.059 65±0.015 64)mg/g、姜黄素质量分数为(0.272 5±0.125 2)mg/g],而测定的挥发油类成分有不同程度地降低。结论在炮制过程中,药用辅料9°米醋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可能是醋酸;米醋中的醋酸及其他少量有机成分可能通过调节pH值来保护蓬莪术药材中化学成分不被水、热、酸破坏;通过对不同成分保护程度的差异来调节蓬莪术醋制前后毒效成分的减加,不仅体现了9°米醋作为药用辅料的科学性,也为进一步研究蓬莪术醋制"减毒增效"物质基础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秦皮水煎剂的遗传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燕平  宋捷  王欣  张旻  王秀文  李波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7):2228-2231
目的:研究秦皮水煎剂的遗传毒性.方法:采用小鼠淋巴瘤细胞试验(MLA)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MNT).MLA试验中,秦皮水煎剂(含生药)1.71,3.42,6.83,13.65 g·L~(-1) 4个质量浓度组,超纯水阴性对照组及甲基甲烷磺酸酯、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分别在非代谢活化(-S9)和代谢活化(+S9)条件下与L5178Y细胞作用3 h,表达2 d,制备基因突变频率平板并培养12~13 d,计数含大、小突变细胞集落的孔数,计算每组总突变率和小集落突变百分率;MNT试验中,3个剂量组(含生药)7.14,14.28,28.55 g·kg~(-1),氯化钠注射液阴性对照组和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ICR小鼠,雌雄各半,间隔24 h实施2次灌胃给药,制作骨髓涂片,镜检每只小鼠2 000个嗜多染红细胞中含微核的嗜多染红细胞数,计算每组动物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结果:MLA试验,-S9条件下各浓度组诱发的总突变率呈现浓度依赖性增加,13.65,6.83 g·L~(-1)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集落突变百分率随浓度增加而升高,+S9条件下的各浓度组总突变率和小集落突变百分率均与阴性对照组相近;MNT试验,各剂量组无明显骨髓抑制作用,诱发的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末见明显增加.结论:秦皮水煎剂在体外非代谢活化条件下可诱发L5178Y细胞tk~(+/-)位点突变并导致染色体损伤,提示其可能存在直接诱变物;秦皮水煎剂对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无明显损伤作用,经体内、外代谢活化后均未显示遗传毒作用.  相似文献   

20.
麦冬水煎剂的遗传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小鼠淋巴瘤细胞试验(MLA)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MNT)研究麦冬水煎剂的遗传毒性。方法在MLA中,3.36、6.73、13.45、26.90mg(原药材)/mL 4个浓度组在非代谢活化(-S9)和代谢活化(+S9)条件下与L5178Y细胞作用3h,表达2d,制备突变频率平板并培养12d,计数大、小细胞集落的孔教,计算总突变率(MF)和小集落突变百分率(SC%);在MNT中,每组10只ICR小鼠,雌雄各半,13.35、6.68、3.34g(原药材)/kg3个剂量组间隔24h灌胃给药2次,制作骨髓涂片,计数每只小鼠2000个嗜多染红细胞中含微核的嗜多染红细胞数,计算每组动物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的平均值。结果MLA4个浓度组在+/-S9条件下诱发的MF呈现剂量相关性增加,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SC%与阴性对照组相仿;MNT各剂量组未显示骨髓抑制作用,诱发的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未见明显增加。结论麦冬水煎剂在+/-S9条件下均可诱发L5178Y细胞tk位点突变,提示其可能存在诱变物质;但该供试品对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无损伤,经体内代谢活化后未显示遗传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