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为了解噪声作业工人健康危害状况, 减少职业病发生。
方法 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188-2014)规定的检查项目及方法, 对在职噪声作业者进行职业体检, 对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3 455名噪声作业工人中, 男性2 263人(占65.50%), 纯音听阈测试异常检出率6.28%。不同企业规模噪声作业人员纯音听阈测试、血压的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检出其他疾病或异常1 963人, 占56.82%。
结论 噪声对作业工人听力、心血管系统等均有较严重的影响, 应加强和完善噪声防护措施, 预防相关的职业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贵港市某金矿2起中毒事件的调查分析,总结事件发生的原因,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方法 通过询问中毒事件相关人员、现场调查和患者临床特征回顾,同时结合相关报道收集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 2起事件均为盗采者使用氰化钠操作不当造成氰化氢中毒,事件1中4人中毒,无人员死亡。事件2中3人中毒死亡。
结论 2起事件均为民众法律意识淡薄,由于利益驱使私挖盗采金矿,但又缺乏基本的安全防护意识及相关冶炼专业知识造成。应加强对周边村民的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加大对盗采行为的惩处力度,减少盗采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郑州市加油站职业病危害现状。
方法 选择郑州及所属周边县、市156家加油站进行现场职业病危害调查, 并分析320名加油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体检资料。
结果 加油站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汽油、苯、甲苯、二甲苯。加油工接触的毒物浓度均高于计量员, 加油机旁的毒物浓度均高于值班室,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或0.05), 但均未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作业人员职业健康体检结果:神经衰弱症状检出率6.3%, 血常规异常检出率16.3%, 尿常规异常检出率10.0%, 心电图异常检出率9.1%, 血压异常检出率6.3%, 肝功能及B超异常检出率各为12.2%, 皮肤异常检出率11.9%。11~15年工龄组血常规、B超、神经系统和皮肤异常检出率均高于1~10年工龄组(P < 0.05)。高血压、尿常规、肝功能、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在2个工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现阶段加油站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较低, 但对作业人员健康仍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应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上海市青浦区近5年急性职业中毒事故进行分析,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有效防控辖区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发生。
方法 查阅青浦区2014年以来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现场调查资料和中毒病例个案调查表等信息,对发生原因、中毒病例等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5起事故分别发生在化工合成、清洗、包装、维修和快递分拣过程中,事故主要原因为设备维护不当、缺乏有限空间作业认识、未按照有限空间作业要求规范开展工作,及未严格执行收寄验视制度邮寄不明液体。5起事故共导致28人中毒,2人死亡,死亡率为7.14%;其中男工22名,女工6名,男女比例为11:3;平均年龄为46.36(19~70)岁;引起中毒死亡人数最多的有毒有害物质是硫化氢。
结论 青浦区近5年急性职业中毒事件涉及多种行业和工种,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重视各个环节的隐患,预防急性中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一起误服电镀废液而中毒病人的血样、尿样进行快速检测, 确定中毒物。
方法 电镀废液稀释一定倍数后直接进样,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检测。病人的血样和尿样用稀释液稀释一定倍数后,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其进行半定量扫描和定量分析。
结果 电镀废液中铜的质量浓度为84 050 mg/L, 质量分数为8.41%, 锌的质量浓度为37.33 mg/L, 质量分数为0.04%。病人血样铜和锌的质量浓度分别为936.2 μg/L和3 274.0 μg/L, 尿样中铜和锌的质量浓度分别为3 034.0 μg/L和4 055.5 μg/L。
结论 确定该中毒事故是由误服电镀废液中铜离子导致的铜中毒。电镀废液的组成很复杂, 如何以最快的速度确定目标毒物, 需要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明确职业健康监护中口腔科常规检查方法和内容, 及时发现职业人群的口腔面部病损, 为实施早期干预做参考。
方法 在2017年4月-6月对19家企业和部分事业单位在岗人员共2 356人进行职业健康体检, 采用口腔基本检查方法, 按程序检查口腔不同部位和组织, 以口腔科常见病、系统性疾病的口腔面部病损、职业病危害因素致口腔面部病损为检查重点内容; 结合受检者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2 356名受检者中, 自述口腔局部不适52人, 占2.21%;口腔面部单项病损累计达1 213例, 可能与所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相关的病损有296例。噪声作业人员牙周结石、牙周炎检出率8.94%, 口腔黏膜溃疡检出率0.99%;粉尘作业人员牙周结石、牙周炎检出率19.10%, 粉尘作业与噪声作业人员牙周结石、牙周炎检出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酸酐、硫酸、三氧化硫作业人员口腔黏膜溃疡检出率12.22%, 高于噪声作业人员检出率(P < 0.01)。接触粉尘作业人员口腔面部病损检出率为18.83%, 接触化学物质作业人员口腔面部病损检出率为14.97%,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人员口腔面部病损检出率均有随工龄增加而增长的趋势(P < 0.05)。
结论 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均能影响职业人群口腔组织健康。体检人员检查时应规范化操作, 了解受检者的职业病危害接触史, 综合评价职业相关口腔面部病损, 以提高职业健康监护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粉尘作业人员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direct digital radiography, DR)胸片质量, 分析DR胸片降级的主要原因, 探讨提高DR胸片质量的措施。
方法 随机选取粉尘作业人员DR胸片500张, 对DR胸片质量进行评判。
结果 车载组优片率(70.3%)低于室内组优片率(83.2%), 车载组差片率(12.5%)高于室内组(3.7%),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造成DR胸片降级的原因中, 车载组主要原因为肩胛骨与肺野重叠和肺野内异物影, 分别占47.8%和34.8%, 室内组主要原因为肩胛骨与肺野重叠, 占68.9%。
结论 人为因素是造成粉尘作业人员DR胸片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在实际工作中, 应完善DR胸片的质量控制体系, 提高投照技师的责任心及操作技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某拉链制造企业接触甲醛作业人员致癌风险。
方法 通过对某拉链制造企业塑料拉链车间甲醛浓度的测定, 运用美国环境保护署吸入风险模型, 估算作业人员接触甲醛所增加的致癌风险。
结果 该企业塑料拉链车间树脂切片、注塑、组装岗位均存在甲醛危害, 其中树脂切片岗位甲醛超标率为75%, 岗位最高检测浓度为3.10 mg/m3, 致癌风险为7.97×10-4; 注塑、组装岗位甲醛浓度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 致癌风险分别为5.14×10-5和7.07×10-5。
结论 该拉链制造企业甲醛接触人员致癌风险较大, 尤其树脂切片岗位致癌风险高, 应采取更多措施以减少甲醛接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明确某玻璃纤维生产企业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分析其危害程度以及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 并提出该行业相应的职业病控制措施建议。
方法 通过检查表法、职业卫生调查法、工程分析法和检测检验法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 对运行期间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及职业健康影响等做出客观、真实的现状评价。
结果 该企业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矽尘、玻璃棉粉尘、其他粉尘(碎玻璃和硼砂混合尘)、苯酚、甲醛、氨、噪声和高温等, 现场采样检测结果显示, 矽尘检测合格率66.7%, 噪声检测合格率92.31%, 其他因素检测合格率均为100%。窑炉巡检位矽尘作业分级为Ⅰ级(轻度危害作业), 离心成纤巡检位噪声作业分级为Ⅰ级(轻度危害作业), 其余岗位作业分级均为0级(相对无害)。
结论 玻璃纤维生产企业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 粉尘和噪声是其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窑炉巡检位和离心成纤巡检位是其关键控制点, 应重点加强对粉尘和噪声的防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环氧乙烷急性中毒的临床特点,提高诊疗水平,并从环氧乙烷中毒事故中吸取经验教训。
方法 通过对3起环氧乙烷中毒事故及其导致的10例环氧乙烷中毒的病例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环氧乙烷急性中毒的事故特征、临床特点。
结果 3起事故共导致10例患者中毒,其中1例患者死亡,2例患者遗留灼伤后皮肤色素沉着斑片、斑痕,其他7例经积极治疗后痊愈出院。临床资料显示环氧乙烷对眼、皮肤黏膜、呼吸系统有明显刺激性,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并可引起精神症状和全身多脏器不同程度损伤。
结论 企业及员工对环氧乙烷毒性缺乏认知,防护意识淡薄、违规操作,加之设备失修等原因,造成急性中毒的发生。对中毒患者采取综合有效的治疗措施,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