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调查某用人单位受限空间发生的职业性急性中毒事故,分析事故原因,探讨受限空间作业时预防职业性中毒的措施。[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中毒原因。[结果]该企业主要通过发酵方法生产有机化肥,工人在清理化粪罐时发生急性中毒,经现场检测,硫化氢在静态状态下检测结果为87.6 mg/m^3,在动态状态下硫化氢现场检测最高达189.0 mg/m^3。工人缺乏对现场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的认识,在清理作业时未佩戴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未设置事故报警装置,造成3名患者职业性急性硫化氢中毒,其中2人死亡。[结论]工人违反操作规程、未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及职业卫生管理措施不到位是本起中毒事故的主要原因。预防受限空间职业性硫化氢中毒,需增强用人单位责任人职业危害防治意识,同时提高劳动者的自我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椒江区某化工有限公司6名搬运工搬运化工原料后发生中毒事故的原因.方法 通过对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 此次中毒为1起对氯苯胺引起的急性中毒事件.对氯苯胺可以通过完整的皮肤吸收,也可通过呼吸道吸入而发生中毒.结论 企业应加强对搬运工人的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定期发放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并监督工人正确使用,保障工人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一起职业中毒事故调查,明确事故原因,提出预防措施,杜绝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方法通过深入现场,开展职业卫生学调查,收集事故经过、中毒者症状、实验室检查、治疗经过等资料,明确诊断,提出处理意见。结果根据事故发生经过、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病人症状、实验室检查等资料,患者可诊断为急性职业性重度中毒性肝病。结论这是一起由于防护设施不达标,引起4名作业工人发生三氯甲烷职业中毒的事故。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一起由硫化氢引起的职业性急性中毒事故,寻找事故的原因,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开展现场职业流行病学调查和作业场所空气毒物监测,查阅接诊医院病例临床资料,综合分析该起中毒事件特点。结果根据硫化氢毒物接触史及中毒病例的临床特点,经现场调查和职业中毒诊断组诊断,确诊该4例患者为职业性急性硫化氢中毒,其事故主要原因为违章操作、作业者未佩戴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应急救援知识缺乏。结论企业对操作工人应加强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发放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配置电镀液而引起的急性氰化物中毒原因。方法根据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资料、临床诊断和电镀液理化检验结果分析事故。结果患者临床症状典型,经理化检验电镀液含氰化物,事故原因为工人操作不当直接接触引起。结论安全意识薄弱,厂方未明确剧毒物品的使用管理制度而导致发生此次中毒事故,提示应注意加强相应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6.
2017年2月8日, 云南曲靖某铝厂发生职业中毒事故, 造成2人当场死亡。经过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患者临床表现, 事故被确认为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中毒主要原因是劳动者在未使用个体防护装备和未通风情况下, 进入电捕焦塔顶检修; 施救工人在未使用符合标准的个体防护装备的情况下, 盲目进入有限空间救人, 致使事故扩大。建议强化职工安全教育和职业卫生防护知识培训, 配备符合职业卫生标准的防护用品, 建立职业卫生长效应急救援机制, 杜绝该类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7.
一起有机锡引起的中毒事故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3年5月9日,某陶瓷厂有19名工人因头痛、头晕、恶心、小腿抽搐等症状收入当地医院治疗,怀疑是职业中毒。我们接到报告后,立即赶到现场,经调查证实,为一起因食用被有机锡污染的食用油引起的中毒事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槽罐车装载不同化学品时预防职业性中毒的重要性。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的方法。结果事故现场14名作业工人,有2例为刺激反应,12例为轻度中毒。结论槽罐车在运输不同化学品时要注意清除残液,以免引起化学反应,造成急性职业中毒事故。  相似文献   

9.
一起急性三氯甲烷中毒事故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肇庆市某塑胶五金电子厂发生的一起急性职业性三氯甲烷中毒事故的调查分析,提出预防措施,杜绝类似事故的发生。方法对该起中毒事故开展职业卫生学调查,调查生产工艺及事故经过,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等分析事故原因。结果3名患者均为钟表装配车间工人,生产中所使用的黏合剂三氯甲烷含量为90.60%。患者均有明显中毒症状和肝功能指标异常。省级职防机构确诊职业性三氯甲烷中毒和职业性中毒性肝病,经护肝、对症治疗后痊愈。结论当前个体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薄弱,劳动者的职业卫生防护意识较差,应引起有关监督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陈小贵 《中国职业医学》2006,33(2):F0004-F0004
目的调查事故原因,提出防范对策。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结果2名患者均直接接触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浓度在事故发生后5h仍高达20.0mg/m3。结论这是1起急性一氧化碳职业中毒事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