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精细化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管理中的应用措施和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医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的60例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2016年6~12月期间的患者接受基础病房管理,随机选取30例设为对照组;2017年1~6月期间的患者接受精细化管理,随机选取30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结果,总结精细化管理的有效应用。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基础护理、消毒隔离和病房管理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缺陷率、护理投诉率和护理意外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呼吸内科病房管理中开展精细化管理的效果显著,提升护理服务质量,规避护理风险,增加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ABC分类管理法对提高精神科门诊管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精神科门诊2014年2月~2015年8月收治的6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5年9月~2017年2月收治的6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并进行相关疾病知识宣教,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管理基础上给予ABC分类管理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门诊就诊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病历项目填写完整性、首次记录全面性、记录整洁性、记录客观真实性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疾病知识掌握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ABC分类管理法,对提高精神科门诊管理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老年患者基础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医院精神科老年病房收治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2016年1~9月收治的40例患者实施常规基础护理,为实施前。对2016年10月~2017年6月收治的40例患者在常规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品管圈活动设为实施后。统计并比较实施前后基础护理管理的合格率、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管理工作的满意度、住院期间的医院感染率、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结果:实施后基础护理合格率明显高于实施前,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医院感染比率明显低于实施前,医护人员执行手卫生的依从率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应用于老年精神科病房的管理中,能够改善基础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临终关怀伦理思想在肿瘤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医院2015年7月~2017年6月期间的肿瘤科住院的患者共60例,作为临床试验研究的对象。随机选择从2015年7月~2016年6月期间的3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随机选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期间的3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行临床基础护理管理,在对照组的管理基础上,观察组加用临终关怀伦理思想,比较两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P0.05)。观察组的SD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终关怀伦理思想在肿瘤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非常显著,能够很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或消除患者的负面不良情绪,从而使患者的满意度增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小儿内科护理管理中实施精细化管理,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1月~2017年1月医院小儿内科收治的患者78例,根据收治时间前后将其分为观察组(39例)与对照组(39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对对照组进行管理,采取精细化护理措施对观察组进行管理,对两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在对护理服务态度、操作技术服务及总体满意度评分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提高(P0.05);护理管理期间,观察组未发生护理并发症及意外事件,与对照组护理并发症12.8%及意外事件10.3%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小儿内科护理管理中实施精细化管理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助于改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精神科患者住院期间的管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精神科2013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20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管理方案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方法,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生活管理、饮食管理及用药指导等。观察组在常规管理基础上针对常发生的安全问题进行综合管理:(1)成立质量管理小组;(2)实行分层管理及连续排班改革;(3)加强安全防护管理;(4)加强专业知识培训。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风险事件发生率、患者家属对管理工作的满意度。自行设计医护人员管理质量评价表,对科室管理、基础管理、文书书写、责任心、服务态度、沟通能力、应急能力、病情掌握、陪护知晓防范等方面的管理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风险事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在科室管理、基础管理、文书书写、责任心、服务态度、沟通能力、应急能力、病情掌握、陪护知晓防范方面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质量管理措施应用于老年精神科病房中,能够明显提升科室管理者的管理质量,并能够明显减少意外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家属对科室管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预见性风险评估在精神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60例研究对象均来自2017年3月~2019年1月期间医院精神科收治的患者。根据是否采取预见性风险评估管理进行分组,1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方法,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客观评估后,给予常规的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管理工作。观察组采用预见性风险评估管理模式。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管理质量相关指标评分。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风险预测评分、医嘱执行评分、管理程序应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风险评估管理能够明显减低精神科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升管理者的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呼吸道的管理经验。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5月医院ICU收治的进行呼吸机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ICU收治时间进行分组,将2016年2~9月收治的1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6年10月~2017年5月收治的1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根据ICU常规管理流程进行管理,观察组在常规管理基础上给予呼吸道全面质量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入住ICU期间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经管理干预后的排痰量、动脉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比较两组患者对医护人员的综合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2d、4d时的排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PaO_2、SpO_2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_2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患者对医护人员的团队精神评分、沟通协调评分、主动参与评分、管理工具掌握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应用于危重症患者的管理中,能够明显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和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危重症病例评分在儿科重症监护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措施和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医院2015年6月~2017年5月的60例儿科重症监护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5年6月~2016年5月收治的3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6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3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安全管理,对照组加行基于危重症病例评分的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患儿的安全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死亡率(P0.01)。观察组的不良结局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危重症病例评分,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危重症病例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危重症病例评分在儿科重症监护室安全管理中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规避不良事件,改善病例评分,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家属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15年8~12月未实施精细化管理的130例住院患者为对照组,以2016年1~5月实施精细化管理后的130例住院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和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护理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基础护理合格率、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和一级及以上护理病例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3.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69%,总满意度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精细化管理能够显著提高神经内科护理质量和患者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QCC管理在胃肠科管理中的应用措施和实施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医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的60例胃肠科住院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2016年6~12月期间的3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7年1~6月期间的3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中行常规临床管理,观察组中加行QCC管理。统计两组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分析QCC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QCC管理在胃肠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规避不良护理事件,减少并发症,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深入标识护理管理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效果。方法:采用数字随机法将2016年7月~2017年7月医院收治的1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和安全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标识护理管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意外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治疗和安全管理,标识护理管理更能显著提高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且能降低意外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术室医院感染防控管理中开展PDCA管理的措施与成效。方法:根据医院感染防控管理管理方式不同,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医院手术室收治的3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基础上引入PDCA管理,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感染情况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医院感染率等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医院感染防控管理中引入PDCA管理,能够提高医院感染防控管理质量,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经济压力,提高患者住院的安全性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管理在精神科病房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2017年医院精神科住院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主要包括饮食指导、安全护理、知识讲座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给予人文关怀管理。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危急事件发生率。自行设计心理舒适感问卷调查,主要包括安全感、满足感、尊重感3个方面。根据住院精神患者观察量表(NOSIE)对患者的行为障碍进行评价。并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住院期间危急事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心理获得安全感、满足感、尊重感的比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社会能力评分、社会兴趣评分、个人整洁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管理工作的关怀照顾、治疗技术、态度、沟通、护理康复知识宣教、总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通过在精神科管理中应用了人文关怀管理的理念,使患者得到了体贴的关怀,充分的尊重、令人满意的服务,不仅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增进了医患关系,还保障了患者的医疗安全,提高了精神科护理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两个中心的人本管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内容和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医院2016~2017年期间的30名精神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期间工作情况设为对照组,将2017年间工作情况设为观察组。对照组行传统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行两个中心的人本管理;比较两组管理结果。结果:观察组在患者管理、健康教育、医患沟通、服务态度等方面的护理服务质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工作积极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人员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个中心的人本管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度和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基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MEWS)的分级监护方案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5月在医院ICU接受治疗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ICU监护方案,观察组接受基于MEWS的分级监护方案。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ICU入住时间,并统计ICU入住期间意外事件、并发症及死亡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总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ICU入住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心跳骤停、休克、晕厥等意外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心绞痛和意识改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ICU入住期间各有5例(11.11%)和13例(28.89%)死亡病例,差异显著(P0.05)。结论:基于MEWS评分的分级监护方案能够降低ICU意外事件、并发症和死亡发生率,缩短ICU入住时间,有助于ICU管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对手术室腔镜器械应用精细化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医院收治的300例行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0例,其中对照组手术室腔镜器械采取常规管理,观察组予以精细化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在无菌情况、护理记录、物品管理、基本护理及健康教育护理质量等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精细化管理应用于手术室腔镜器械中,能提高护理水平,有效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2月在医院内科接受治疗的患者55例设为观察组,选择2017年4~9月医院内科收治的患者55例设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护理期间采用无缝隙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采用无缝隙护理管理的模式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不仅能够使得护理过程中的漏洞和缝隙有效减少,同时也能使得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感染控制模式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6~2017年医院感染科收治的5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模式,据相应管理规定进行感染防控管理。观察组给予基于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理论的医院感染风险管理模式。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感染控制的管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医院感染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管理质量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基于FMEA理论的医院感染风险管理模式,能够明显提升医务人员对控制感染的意识,使其更加重视医院感染的预防和管理,降低了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时间目标管理在危重症患者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医院进行急救治疗的240例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时间目标管理。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感染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对管理质量的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感染率、MODS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医嘱书写规范化评分、高危药品知识掌握程度评分、用药信息核对评分、药品放置规范化评分、药品信息数量记录系统化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时间目标管理对医院管理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