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耳穴压豆治疗儿童功能性腹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罗马Ⅲ标准的功能性腹痛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自拟温胃散神阙穴贴敷配合耳穴(脾、胃、肠、肝、三焦)压豆治疗,对照组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山莨菪碱治疗,疗程为2~3周。门诊随访半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自拟温胃散神阙穴贴敷配合耳穴压豆治疗儿童功能性腹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电热针加穴位贴敷与口服西药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的疗效差异。方法:121例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针刺穴贴组(80例)和西布曲明组(41例)。针刺穴贴组采用电热针和穴位贴敷治疗,选择带脉、中脘、足三里等穴位进行针刺;选取神阙、中脘、关元等穴位进行药物贴敷。西布曲明组采用口服西药盐酸西布曲明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针刺穴贴组总有效率为97.5%(78/80),西布曲明组总有效率为70.7%(29/41),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热针加穴位贴敷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疗效优于盐酸西布曲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运用子午流注学说指导下穴位贴敷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以腹胀为主要表现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运用子午流注时辰表将行气止痛中药药膏择时贴敷于中脘、神阙穴,同时配合促胃动力药和中药汤剂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促胃动力药加中药汤剂的基础上,每日随机将行气止痛中药药膏穴位贴敷于中脘、神阙两穴位。结果:治疗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腹胀治愈率为96.7%,对照组患者腹胀治愈率为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住院天数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 0.05)。结论:运用子午流注学说穴位贴敷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腹胀的疗效优于随机穴位贴敷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黛力新口服联合曼吉磁贴穴位敷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疼痛综合征(EP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EPS患者采取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8例予黛力新联合曼吉磁贴敷贴、按压中脘及双侧内关、足三里穴;对照组68例予奥美拉唑胶囊及伊托必利口服。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评估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2%,对照组为7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降低患者腹痛、饱胀单项症状积分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精神状态方面,通过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2项表格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黛力新口服联合曼吉磁贴穴位敷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疼痛综合征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耳穴埋豆与穴位贴敷联合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腹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254例儿科功能性消化不良腹痛患儿,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7例,将王不留行籽用胶布贴于耳部相关穴位,穴位贴贴于神阙穴、中脘穴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并结合中医情志护理,饮食、起居多方面干预。结果:127例患儿经治疗后,观察组痊愈48例,有效7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3.7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随访无复发病例。结论:利用中医耳穴埋豆与穴位贴敷联合治疗和护理功能性消化不良腹痛患儿,疗效确切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温中汤治疗儿童功能性腹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功能性腹痛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给予自拟中药温中汤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乳酶生片及颠茄片口服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随访3个月后评价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11%,对照组为68.4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中汤治疗儿童功能性腹痛疗效显著,能有效减少复发,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郭建军 《四川中医》2014,(5):129-130
目的:观察七味白术散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神阙、仆参穴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方法:选择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内服七味白术散加减,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神阙穴、仆参穴,对照组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34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3%,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1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5%。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自拟方穴位贴敷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06例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病例,分为治疗组54例,对照组52例,治疗组应用自拟方穴位贴敷方法治疗,对照组应用炎琥宁肌注,并口服四季抗病毒合剂的方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30%,对照组总有效率80.77%。两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自拟方穴位贴敷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安全有效,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温中散寒方贴敷神阙穴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小儿功能性腹痛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温中散寒方贴敷神阙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而对照组仅为8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小儿功能性腹痛患者实施温中散寒方贴敷神阙穴治疗,可以提升其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自制通便贴对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治疗效果。方法把120例老年习惯性便秘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自制通便贴贴敷于神阙及双侧涌泉穴,对照组口服四磨汤口服液。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88.3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制通便贴穴位贴敷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具有确切的疗效,适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中药硬膏穴位贴敷治疗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的癌性疼痛患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予自拟药物穴位贴敷神阙、中脘、天枢、大横、关元穴治疗,对照组予安慰剂分别贴敷上述穴位加酚酞片口服,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便秘症状总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但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中药硬膏穴位贴敷治疗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中药贴敷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效果。方法:140例分为两组各70例,两组均给予酪酸梭菌活菌片,观察组加用中药贴敷联合穴位按摩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2.8%、对照组77.1%,观察组证候积分小于对照组。结论:中药贴敷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自拟消肿止痛膏局部贴敷治疗炎症外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取我科门诊80例炎性外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应用自拟消肿止痛膏局部贴敷,对照组应用肛泰软膏局部外用。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75%,总有效率90%;对照组治愈率42.5%,总有效率77.5%;两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消肿止痛膏对治疗炎性外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温胃散敷脐联合西药治疗儿童功能性腹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儿童功能性腹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山莨菪碱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温胃散敷脐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6.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胃散敷脐联合西药治疗儿童功能性腹痛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吴茱萸穴位贴敷联合口服莫沙必利、泮托拉唑治疗原发性肺癌化疗后胃肠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0例原发性肺癌化疗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泮托拉唑和莫沙必利口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吴茱萸穴位贴敷神阙、足三里穴,疗程7d,观察其胃肠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胃肠功能评分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0.00%(21/30),高于对照组的43.33%(13/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吴茱萸贴敷神阙、足三里穴联合口服泮托拉唑与莫沙必利,能有效改善原发性肺癌患者化疗后胃肠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艾盐包热熨贴敷中脘穴用于异位妊娠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0例异位妊娠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采取西医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艾盐包热熨中脘穴。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程度。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有效率分别为54%和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艾盐包热熨贴敷中脘穴能有效防治恶心、呕吐,促进机体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上腹痛、上腹部不适、上腹部烧灼感、餐后胀满或消化缓慢、上腹部胀气5个主要临床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成两组,穴位敷贴治疗组60例,安慰剂贴敷对照组30例,分别在中脘穴给予贴敷治疗,疗程2周。结果:治疗两周后、治疗结束4周后的上腹痛、上腹部不适、上腹部烧灼感、餐后胀满或消化缓慢、上腹部胀气5项组内比较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提示敷贴疗法可以改善FD的主要症状,且具有远期疗效。对照组上腹部不适组内比较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他症状与治疗前比较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非药物敷贴可以改善上腹部不适症状。结论: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述5个主要临床症状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成两组,穴位敷贴治疗组60例,安慰剂贴敷对照组30例,分别在中脘穴给予贴敷治疗,疗程2周。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周、2周、治疗结束4周后尼平消化不良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110);两组患者除了治疗组有3例脱落,对照组有5例脱落,未能坚持完成疗程,其余82例患者均进行了治疗后的安全性评价。通过治疗过程中生命体征检测和穴位贴敷过程中出现的皮疹、皮肤不适、皮肤瘙痒、皮肤潮红和水泡不艮反应观测,无1例贴敷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穴位贴敷治疗组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其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而且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十分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脘穴热敏灸配合生姜穴位贴敷对土家医肚肠虚弱型则实邪病呕吐反应的干预效果。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土家医则实邪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中脘穴热敏灸配合生姜穴位贴敷组)和对照组(常规观察组)各3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土家医则实邪病呕吐缓解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有效率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脘穴热敏灸配合生姜穴位贴敷可明显缓解土家医则实邪病呕吐症状。  相似文献   

20.
孙薇  黎婉荣 《陕西中医》2012,(9):1141-1142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治疗胃痞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半夏泻心汤(半夏、黄芩、黄连、干姜、党参等)常规中药治疗加中药(当归、丹参、乳香、没药、厚朴等)穴位贴敷神阙、中脘、关元、天枢等穴治疗本病72例。结果:总有效率97%。结论:本方法治疗本病有激发经气,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的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