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质控小组管理模式对肿瘤患者PICC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新昌县人民医院肿瘤科病房收治的100例肿瘤化疗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质控小组成立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PICC置管时间,置管出血量明显降低,留管时间明显延长(P0.05);对照组PICC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在肿瘤科采取质控小组管理模式,可显著提高肿瘤患者PICC置管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因此质控小组管理模式是一种安全性高、科学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临床输液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对102例PICC置管患者(观察组)和同期142例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对照组)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其一次性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置管成功率97%,对照组置管成功率88%,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ICC穿刺置管成功率高,护士可以直接独立操作,不用局麻,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工作量。需要长时间留置并主要用于静脉高营养时,应考虑选择PICC。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门诊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维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行PICC治疗的肿瘤患者共82例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在此基础上加用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舒适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轻中度不舒适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却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显著改善门诊PICC治疗患者舒适度,还可提高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有效避免术后并发症发生,优于传统护理模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照便携式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与传统盲穿法置管的效果。方法:将需PICC置管的8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传统盲穿法置管,观察组予以便携式超声引导下(无导针架)结合塞丁格技术置管,对比两组置管效果。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患者舒适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静脉炎发生率、导管异位发生率显著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便携式超声引导下(无导针架)结合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穿刺成功率提高、并发症降低,且费用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传统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中使用超声诊断仪进行血管定位穿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翁源县人民医院2018年10月至2018年12月进行传统PICC置管的患者42例,按照穿刺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使用盲穿肘下置管法,观察组则使用超声诊断仪定位肘下穿刺法。比较两组患者肘下穿刺的成功率、舒适度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超声定位一次穿刺成功率(95.23%)高于对照组(71.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穿刺舒适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血栓栓塞及皮下血肿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传统PICC置管中应用超声诊断仪进行血管定位穿刺的效果好、一次穿刺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拔河式大角度静脉穿刺用于老年患者留置PICC的效果。方法将98例需置PICC的老年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用拔河式大角度静脉穿刺留置PICC,对照组用常规方法置管。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患者穿刺疼痛感、穿刺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拔河式大角度静脉穿刺用于老年患者留置PICC,可减轻穿刺时疼痛感,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提高置管一次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策略优化管理模式在PICC置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实施PICC置管的13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护理过程中实施策略优化管理模式,比较组间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经过护理干预后,其依从性、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PICC置管护理中实施策略优化管理模式,不仅可以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而且能够提升其依从性,取得较高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锁骨下穿刺中心静脉置管(CVC)在普外科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PICC患者96例作为观察组,CVC患者9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置管操作时间、导管留置时间、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置管操作时间较短,导管留置时间较长,一次性置管成功率较高,并发症较低。结论:PICC在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优于CVC。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五行音乐干预对辅助PICC置管预防血管痉挛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1月―12月留置PICC导管患者94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干预组48例和对照组46例,干预组在五行音乐背景下行PICC置管,对照组常规置管。比较两组患者置管静脉痉挛发生率、初次置管成功率、疼痛评分、置管前后血压及心率改变情况等指标。结果:干预组置管静脉痉挛发生率、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初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置管前后血压及心率改变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置管前后血压及心率改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五行音乐干预能有效预防PICC置管静脉痉挛,减轻患者穿刺点疼痛,提高初次置管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管理方案在急诊科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6~2017年医院收治的305需要PICC置管的急诊科患者,根据时期分为两组,2016年间的155例分为对照组,2017年间的150例分为观察组,自2017年1月起在急诊科PICC置管管理中应用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方案,分析以往流程及制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针对性进行修正,比较两组的首次置管成功率及置管失败率,并统计比较两组PICC置管相关风险事件发生率,采用问卷调查形式了解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首次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置管失败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静脉炎、皮肤损伤、导管相关感染等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管理方案应用于急诊科PICC置管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管理效果,减少置管失败率及相关护理问题的发生,改善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DCA护理管理模式在血液病患者PICC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血液科2015年1月~2017年1月行PICC置管的血液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PDCA护理管理模式。护理结束后,通过发放问卷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后效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PDCA循环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P0.05)。结论:对行PICC置管的血液病患者采取PDCA护理管理模式,可满足患者的身心需要,减少并发症及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护理干预在PICC置管患者导管维护依从性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6月——2017年5月间于我院接受PICC置管治疗患者80例设一组对比试验,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40例行常规护理,研究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综合护理干预,总结两组患者临床干预效果。结果:(1)从两组PICC置管维护依从性可见,研究组各维度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由干预后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可见,研究组发生率为7例(17.50%)明显低于对照组16例(4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置管期间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患者导管维护依从性,并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PICC)置管穿刺部位感染应用藻酸盐银联合IV3000预防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2月本院鼻咽癌化疗患者行PICC置管穿刺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纱布覆盖、IV3000固定,观察组予以藻酸盐银覆盖、IV3000固定。观察两组感染、自感不适、渗血、过敏及非计划性拔管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感不适、非计划性拔管、过敏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渗血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置管穿刺患者采取IV3000及藻酸盐银敷料可有效预防局部感染,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在临时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术中的应用。方法:将随机选取的42例于我院进行治疗的中心静脉置管导管感染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21例)与观察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静脉穿刺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实施超声引导下的静脉穿刺术进行治疗,观察记录手术时间,统计置管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5.29±1.08)分]显著短于对照组[(8.99±1.89)分],且P 0.05;观察组穿刺成功率(95.24%)较之于对照组(66.67%)显著偏高,P 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8.57%)较观察组(4.76%)显著偏高,P 0.05。结论:超声引导在临时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术中的应用能够提高置管成功率,增强血液透析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式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开展护理工作后,对其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区医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112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奇偶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n=56):选择常规护理干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n=56):选择综合护理干预方式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情况以及PICC管留置时间展开对比。结果:与对照组(16.07%)比较,观察组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0.00%)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PICC管留置时间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在开展乳腺癌术后化疗护理工作期间,合理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方式,可使PICC置管并发症情况以及PICC管留置时间显著改善,从而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预后能力提高做出充分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ICC穿刺置管在ICU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入住ICU需要长期静脉输液的患者随机分为二组。观察组采取三向瓣膜式PICC穿刺术,对照组采取中心静脉导管实施深静脉置管术,比较两组患者在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通过两组患者的比较,观察组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的效果优于深静脉置管,可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患者在准备PICC(中心静脉导管)经下肢静脉穿刺置入期间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可行性。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9月—2019年2月收治的143例PICC置管作为实验对象;数字奇偶法分组后探究每组置管期间护理配合方法;比照组(71例):选择基础护理服务展开对应干预;实验组(72例):选择基础护理服务+临床护理路径方式展开对应干预;就两组PICC置管患者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健康教育达标率、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置管护理满意度(护理服务针对性、穿刺熟练度、护理服务态度、护理服务完善性、护理服务专业性)评分展开对比。结果实验组PICC置管患者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98.61%)、健康教育达标率(97.22%)均高于比照组(74.65%)、(70.42%)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PICC置管患者置管并发症发生率(6.94%)低于比照组(32.39%)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PICC置管患者置管护理满意度(护理服务针对性、穿刺熟练度、护理服务态度、护理服务完善性、护理服务专业性)评分均高于比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患者在准备PICC经下肢静脉穿刺置入期间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于患者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健康教育达标率提升,置管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置管护理满意度(护理服务针对性、穿刺熟练度、护理服务态度、护理服务完善性、护理服务专业性)评分提升,均获得显著效果,最终对于PICC置管患者康复状态的提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深静脉置管在急危重症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和平县人民医院急危重症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对照组患者行普通外周静脉穿刺,观察组患者行深静脉置管,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置管情况、舒适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置管一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导管脱出率、误穿率和移位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舒适率为96.00%,对照组为64.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00%,对照组为40.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深静脉置管在急危重症救治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提高置管一次成功率,降低导管脱出率和移位率,患者舒适度明显改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研究下肢静脉在重症新生儿PICC中的应用优势。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8年3月该院收治的74例重症患儿,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7)与试验组(n=37),对照组施以PICC上肢静脉穿刺,试验组施以PICC下肢静脉穿刺,观察两组患儿的置管一次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的置管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导管尖端异位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儿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静脉在重症新生儿PICC中的应用具有较大的优势,能够有效的提升置管一次成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PICC在ICU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6月-2011年11月收治的250例ICU危重患者分为两组,PICC组125例,行外周穿刺中。静脉置管术;对照组125例,行中心静脉导管术。比较两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取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PICC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95.2%显著高于CVC组的85.6%,且PICC组的置管时间显著高于CVC组;PICC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2%显著低于时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8.59%,且P均〈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ICC操作简单,保持时间长,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穿刺成功率高且损伤小,并发症少,效果理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