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浅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在昭通市镇雄县中医院接受诊治的57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及理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浅刺法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躯体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情况、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躯体功能评分、社会功能及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浅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具有良好的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针灸配合防风汤熏洗和单纯西药对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2月四会市中医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76例,通过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针灸配合防风汤熏洗,比较组间疗效差异以及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H–B)面神经功能评分分级。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3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1.5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阶段两组患者评分具有所下降,但其中研究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尤其在经过1周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的面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3.24±0.55)、(4.01±0.61)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自拟防风汤熏洗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疗效显著,对患者面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贝尔氏面瘫通过西药结合针灸治疗的时效性。方法:60例贝尔氏面瘫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西药结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Portmann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ortmann评分结果均有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展期患者治疗后面神经功能评分结果明显高于静止期以及恢复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药结合针灸治疗贝尔氏面瘫能够迅速发挥疗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抽取100例于2015年6月~2016年5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均为50例。观察组采取温针灸为主电针为辅的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电针治疗。结果: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portmann评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治愈时间,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能够显著改善portmann评分,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治愈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穴位透刺配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将64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给予头面穴位透刺配合电针治疗为主;对照组给予头面穴传统针刺治疗为主。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之间比较,在治疗后评分及显效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透刺配合电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疗效较好,且具有取穴少、痛苦小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探讨针刺配合刺络放血治疗周围性面瘫恢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为治疗周围性面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针刺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针刺配合刺络放血治疗,治疗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痊愈所需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9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患者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痊愈所需时间为(20.13±1.39)天,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6.56±3.48)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刺络放血治疗周围性面瘫恢复期患者疗效较好,可明显改善其症状,减轻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火针扬刺法对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疼痛程度、关节功能障碍、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膝骨关节炎患者85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3例采用火针扬刺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毫针针刺治疗,两组患者均在针刺后加用拔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关节疼痛程度、关节功能障碍、膝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2周及4周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Woma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2周及4周后Womac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各维度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升,且研究组患者各项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6个月,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火针扬刺法可有效缓解患者膝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进而改善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针刺联合超短波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茂名市人民医院2015年8月-2019年5月治疗的周围性面瘫患者共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观察组加用超短波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和健康测量量表SF-36(The Medical Outcomes Study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评分、面部残疾指数(Facial Disability Index,FDI)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3.33%(28/30)高于对照组73.33%(22/30),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的两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上升(P 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上升更为明显,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和社会功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的躯体功能上升、社会功能下降(P 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针刺联合超短波治疗的临床疗效较高,提高了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半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每组20例。A、B、C组急性期分别采用半刺、浅刺和西药治疗,急性期后均采用常规针刺,配合颧髎温针灸,针后患侧面部闪罐。对比3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H-B评分。结果:治疗后,3组H-B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H-B评分低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H-B评分治疗前后差值大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愈显率85.0%,高于C组的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B、C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半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面神经恢复,与常规浅刺疗效相当,较急性期只采用西药治疗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在周围性面瘫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5月东莞常安医院收治的12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6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观察患者治疗前后面瘫评分差异,评估两组患者面瘫治疗效果,统计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及治疗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2%,高于对照组的8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入院时患者面瘫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面瘫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面瘫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对照组为1.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周围性面瘫患者临床治疗时使用mNGF,能提高面瘫治疗效果,患者症状改善理想,用药安全性高、治疗用时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郄穴配合电针围刺治疗枕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枕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郄穴配合电针围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围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为8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郄穴配合电针围刺是一种治疗枕神经痛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探索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新方法。方法将4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两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0 d后、治疗3个月后HBN进行评分并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30 d后和治疗3个月后HBN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30 d后和治疗3个月后总有效率分别为85.0%和95.0%,对照组分别为60.0%和80.0%,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结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针灸方法早期介入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每组30例。各组均予基础西药治疗,急性期A组加用浅刺法治疗,B组加用耳针治疗,C组只予西药基础治疗。各组急性期后均采用针刺,加用电针,针后患侧面部闪罐,总疗程均为4周。观察各组临床疗效,比较改良Portmann评分、面部残疾指数躯体评分(FDIP)变化情况。结果①治疗后,各组改良Portmann评分、FDIP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P0.01);A组、B组治疗后改良Portmann评分、FDIP评分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临床有效率A组86.7%,B组83.3%,均高于C组的56.7%(P0.05);A组临床有效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浅刺法、耳针疗法早期介入周围性面瘫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较急性期单用西药者效果更优;急性期介入浅刺法或耳针疗法均能提高临床有效率,且不增加继发面肌痉挛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透刺经筋法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9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n=49)和对照组(n=49),研究组采取透刺经筋法联合穴位注射方案,对照组仅采取透刺经筋法,比较2组治疗前后面部生物电信号、面神经功能(H-B)分级、面部残疾指数(FDI)、面瘫Portmann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92%,显著高于对照组83.67%(P0.05);治疗1疗程后,研究组咬肌、提唇上肌、额肌生物电信号差及FDI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FDIP评分、Portmann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H-B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透刺经筋法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面部残疾指数以及生物电信号差距,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半刺法配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探索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瘫的新方法。方法:将60例小儿周围性面瘫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半刺法配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前后分别采用House-Brackmann(H-B)分级法对患儿进行评分,并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6个周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6.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周期后,两组H-B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两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刺法结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小儿面瘫疗效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热敏灸与电针治疗风寒湿型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风寒湿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8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研究组给予热敏灸治疗,对照组给予电针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明显下降、JOA评分明显上升(P0.05);其中研究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肩关节活动度均明显改善(P0.05);其中研究组内旋、外展、内收、前屈活动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外旋、后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与电针治疗风寒湿型肩关节周围炎均有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但热敏灸临床治疗效果更为显著,能更有效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提高关节功能及活动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治疗恢复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恢复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1组22例、治疗2组25例、治疗3组23例和对照组24例。各组取穴相同,治疗1组采用连续波电针,治疗2组采用疏密波电针,治疗3组采用断续波电针,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隔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观察各组治疗前及治疗1、3个月后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变化情况,并比较各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组、治疗2组、治疗3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4%、88.0%、82.6%,对照组为62.5%,各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治疗1、3个月后Sunnybrook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治疗1、3个月后Sunnybrook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组治疗1个月后Sunnybrook评分与治疗1组和治疗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电针治疗恢复期周围性面瘫均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断续波在恢复期早期对面肌功能恢复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电针结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恢复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0例经临床确诊为周围性面瘫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电针治疗,治疗组在电针基础上介入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共治疗3周。治疗前后采用Portmann评分及疗效标准判断评价患者面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3周后,两组患者Portmann评分都有提高,对照组Portmann评分为14.34±2.14,治疗组Portmann评分为17.26±2.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电针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可促进恢复期周围性面瘫的恢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巨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常规针刺法治疗,治疗组3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巨刺法治疗。应用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House-Brackmann,H-B)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进行评分,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对照组为92.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痊愈率治疗组为66.6%,对照组为46.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评分在治疗1周时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刺法能促进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面神经功能恢复,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火针结合电针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3例,试验组患者采用火针结合电针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电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恢复时间。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皱额、闭眼、示齿、耸鼻、噘嘴、鼻唇沟、口角等症状恢复时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火针结合电针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疗效明显,可缩短患者症状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