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的认知现状,探讨在社区居民开展治未病服务的发展策略。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河北省内11个地级市的33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就诊的3 300名社区居民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居民基本信息情况、对中医"治未病"的知晓状况、对中医"治未病"服务实施意义的认知状况、对中医"治未病"服务愿意尝试状况、对中医"治未病"服务内容的需求状况。结果:共发放问卷调查表3 300份,回收有效问卷调查表3203份,有效回收率为97.06%。37.2%的社区居民听说过,1.3%(68/461)听说过并很熟悉,61.5%没听说过。68.4%社区居民认为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有意义,不同年龄、文化教育程度、月收入状况、医保种类对中医"治未病"服务实施意义的认识状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服务愿意尝试率为74.6%,不同文化程度、月收入、医保种类的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服务愿意尝试情况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居民对"治未病"服务内容的需求主要是养生保健(54.3%)、愈后保养(45.9%)、危险因素干预(48.6%)、健康评估(16.7%)、调畅情志(21.8%)。结论: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认知水平有待提高。为了更好的在社区居民中开展治未病服务,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加强"治未病"思想的社区宣传力度,提高社区居民的认知水平;创新"治未病"社区服务模式,开展人民满意的"治未病"服务;加大对治未病服务的支持力度,开展社区居民需求度高的未病服务项目,从而使"治未病"服务在社区居民中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实地走访调查,了解昆明市呈贡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的认知现状,根据调研结果,探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的发展对策。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对2020年6月—2020年7月在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5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就诊的159名社区居民进行调查。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156份,得出52%的社区居民听说过并了解中医治未病;对中医治未病方式的了解:78%认为针灸推拿治未病;社区居民认为中医治未病服务的优势:62%的居民认为疗效好;79%的居民愿意选择在服务中心进行中医治未病服务。结论 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认知现状较好,但还需宣传和引导。为此,提出了一些发展策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对治未病认知率和参与度;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治未病服务技能;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丰富治未病服务内容;加大政策扶持,促进治未病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医“治未病”在社区居民预防保健中的优势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庆 《天津中医药》2010,27(3):228-229
中医药是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特色和优势,《黄帝内经》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中医"治未病"在社区居民防病治病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它为中华民族预防疾病、养生保健和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陈科 《新中医》2011,(6):97-98
目的:探讨社区开展中医"治未病"门诊前后社区居民健康情况。方法:对100户387例社区居民家庭进行随访,了解开展中医"治未病"门诊前后的健康状况。结果:中医"治未病"门诊对下呼吸道感染、痛经、失眠有明显疗效,对上呼吸道感染、头晕头痛、过敏性疾病、泌尿系疾病和其他慢性病有一定疗效,但对胃肠炎、关节痛、心脑血管事件和急性疾病没有明显改善作用。结论:中医"治未病"门诊的开展,可以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降低发病率和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5.
"治未病"是富含中医学特色的预防医学理念。目前已经制定并公开征求意见的"治未病"技术标准和指南有125项。这些标准涵盖了未病先防、欲病防作、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等不同阶段,覆盖了一般人群、亚健康人群以及妇女、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但在内容、体系、研制方法以及推广应用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通过对目前中医"治未病"研究的现状进行反思,研究完善"治未病"标准研制的方法,指导"治未病"研究的方向并促中医"治未病"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医“治未病”在社区健康管理中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晓英  田凌  杨冬霞 《光明中医》2010,25(12):2314-2316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管理已经作为一种必要的手段在现代医疗体系中发挥着守卫健康、预防疾病的重要作用[1]。然而由于健康管理中的干预措施仅仅局限于现代医学的一些方法和手段,致使有些效果不甚理想,或者不能长久,或者不适合我国国情[2]。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分析中医"治未病"理论在群体性健康管理中应用的效果与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40例居民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120例与观察组120例。对照组采取分发健康宣传资料普及健康知识,观察组通过开展中医"治未病"理论及相关措施给予居民健康干预和管理,并评定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居民的知识知晓率无显著差异,干预后观察组居民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居民生活质量指数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居民生活质量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治未病"理论及相关干预措施融入到群体性健康管理中,对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医"治未病"对策对儿童哮喘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中山市坦洲医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270例儿童哮喘患儿,其中90例有哮喘病史及处于哮喘缓解期患者为采取口服汤药内治防治,90例为采取穴位注射外治防治对策,其余90例为既服用中药汤药,又采用穴位敷贴及针灸的防治方法。并比测控制程度。结果:汤药组的病情控制率为85.5%;穴位组的病情控制率为82.2%;综合对策组病情控制率为94.4%。结论:采用内治与外治结合的中医"治未病"治疗对策对于防治儿童哮喘的发作相比具有更大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中国中医"治未病"设备的现状及市场需求,为推动中医"治未病"发展及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研,涉及全国7大地区25省,共调研658家机构,12,423名受用者。结果:华东、华中、华北地区的平均机构设备拥有量较高,中医医院的设备配备情况也高于其他机构;干预类设备购置率较高,药物干预类设备及非药物干预类设备购置率分别为40.42%和35.27%,信息管理类设备购置率最低(15.33%);各类设备每月使用20 d及以上频率的设备超过半数(54.08%),其中61.26%的非药物干预类设备每月使用20 d及以上,占比最高。结论:中医医院的中医"治未病"设备配备较完善,但存在地区差异,各类设备中干预类设备应用广泛、需求较大,应依据设备特点加强研发及完善,建立统一收费标准,为中医"治未病"研发及应用营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0.
"治未病"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但当前对中医"未病状态"的认识不够清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医"治未病"干预技术和方法的推广和应用。对"未病状态"的表现分类概要进行阐述,为"未病状态"的辨识提供判别的临床参考,从而为明确中医"治未病"干预技术和方法的应用对象,为中医"治未病"应用路径和服务体系的构建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正>治未病工程具有重要意义。三级中医院在中医预防保健体系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有引领和示范作用,其预防保健的任务决定了"治未病"必须进社区,三级医院开展此项工作也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研究、分析当前中医“治未病”存在的问题,设计出一种以政府为主导,社区卫生机构、社区基层组织和社区居民“三位一体”共同参与的“治未病”社区推进工作“和睦模式”.方法:①分析背景与问题,②模式框架设计,③进行社区实验,④实验效果观察.结果:干预效果明显,社区居民和中小学生“治未病”知晓率提升,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政府主导的“和睦模式”一是凸显了区域推进优势,使“治未病”理念形成了区域覆盖;二是整合了区域资源优势,提升了“治未病”服务水平;三是调动了区域各类组织的积极性,使“治未病”理念和技术服务呈现多元化拓展;四是顺应了区域人群的需求意愿,使中医药服务得到了更好的满足和互动;五是体现了区域投入综合效应,使中医药服务的投入产生了绩效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太极拳是一项具有显著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运动,其发展变化过程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其原理和实践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的精华,它集中了古代健身运动的精华与中医“治未病”紧密相连,有平衡阴阳、调理脏腑、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亚健康与中医“治未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系统分析亚健康概念产生的背景、亚健康的内涵及中医“未病”的多重含义的基础上,明确了亚健康与中医未病的关系,提出了中医“治未病”与亚健康干预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人类健康是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拥有未来的基石。中医学有“上工不治己病,治未病”的名言,也就是倡导养生保健,防患于未然。我们将从日常生活习惯的改变、饮食结构的调整、身心的自我调理等方面,探讨如何“治未病”,如何防微杜渐、未雨绸缪,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中医学界有关"治未病"的文章大体可以分为3类:一是"治未病"思想内涵的探究;二是"治未病"在各病种中的具体应用,即外延的丰富;三是有关"治未病"如何在医院、社区等医疗单位实施,即管理层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唐敬东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2):130-13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我国基本的卫生工作方针之一。认真落实执行有着重要的意义,如能在全民中推广应用,对于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有重大帮助。古人将这一思想高度地概括为"治未病",即未病先防,和即病防变二个方面,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方法。本文将对中医"治未病"的原理及具体应用方法,做一简明的阐释,以期对诊者或医师在疾病的认识和防治方面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8.
"亚健康"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名词,"亚"即次等之意,是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也就是通常说的慢性疲劳综合征.  相似文献   

19.
<正>中医"治未病"理念源远流长,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独具影响的理论之一。"治未病"是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是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中医"治未病"的含义可以理解为三个层面1.未病先防。就是平素养生,防病于先。首先应该着眼于未雨绸缪,积极采取措施,防止疾病发生。也就是《黄帝内经》中所强调的:"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  相似文献   

20.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中医就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意义,把预防疾病称为“治未病”,并总结了不少预防疾病的经验,提出了“防”重于“治”的重要理论。如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内经》中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