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产后综合康复训练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力及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因盆底肌力降低于我院治疗的80例产妇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随机将这80例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在产后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的饮食和基本生活,并对患者进行恢复盆底肌力的指导;实验组的患者在进行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同时,接受电刺激治疗和穴位按摩治疗。结果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盆底肌力和性功能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完成治疗之后,实验组的盆底肌力和性功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并发症的出现情况也明显的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综合康复训练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力及性功能有着较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三阴交穴位按摩联合功能锻炼对产后膀胱功能、盆底肌功能的效果。方法:选取15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75例。对照组仅给予产后盆底肌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三阴交穴位按摩。对比两组盆底肌力指标、盆底肌功能、尿失禁发生率、尿垫试验阳性率以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干预后阴道静息肌电值、阴道收缩肌电值与阴道收缩持续时间等盆底肌力指标数值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Oxford盆底肌力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尿失禁发生率及尿垫试验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两组环境领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其余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妇产后采取三阴交穴位按摩联合功能锻炼,可有效促进盆底肌功能、膀胱功能恢复,显著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训练联合针灸对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及盆底肌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84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盆底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以及盆底肌力、肌纤维肌电压和肌纤维疲劳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为66.67%,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盆底I类、II类肌纤维的肌电压、手测盆底肌力评分高于对照组,盆底I类、II类肌纤维的疲劳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康复训练联合针灸可降低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提升盆底肌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医穴位按摩联合盆底康复训练治疗产后尿失禁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产后患者400例,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西医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00例,分别给予中医穴位按摩、盆底康复训练、中医穴位按摩结合盆底康复训练和无治疗措施空白对照组。采用不同的方式对4组患者分别治疗3个月,其中随访观察2个月,采用盆底肌力测试对比分析4组患者产后尿失禁治疗效果,归纳中医穴位按摩结合盆底康复训练方式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结果:治疗3个月后中医治疗组、西医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对照组尿失禁患者的发生率分别为4.0%、6.0%、1.0%、22.0%,3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治疗组与西医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4组患者盆底肌肉张力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中西医结合组与其他3组比较,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压及阴道收缩持续时间均升高(P0.05);中医治疗组、西医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穴位按摩联合盆底康复训练是用于产后患者尿失禁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在产后自然恢复过程中,部分产妇存在产褥缩复不良的情况。随着产妇对产后得到最佳恢复的需求不断增加,产后康复治疗越来越受到医学界和社会的关注。2012年3月-2013年6月,笔者运用加味八珍汤联合穴位按摩促进产后康复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2年3月-2013年6月本院产妇100例,按住院号单双数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年  相似文献   

7.
付丽莉 《光明中医》2022,(18):3375-3377
目的 探究中药足浴联合穴位敷贴对产妇盆底肌力功能的影响。方法 此次的120例研究对象均于遂川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产妇中选择,选例时间为2020年2月—2021年2月,依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选择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进行治疗,试验组以对照组为基础,再给予中药足浴和穴位敷贴,均给予2组连续7 d的治疗。比较2组产后出血量、泌乳量、恢复情况、治疗前后盆底肌力功能、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相较于产后1 d,产后2~7 d出血量减少,试验组少于对照组;产后2~7 d泌乳量增加,试验组多于对照组;试验组首次排尿时间、宫缩痛持续时间、泌乳始动时间、恶露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2组相较于治疗前,治疗后Ⅰ类肌纤维肌力、Ⅱ类肌纤维肌力平均电位均升高,试验组高于对照组;试验组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 <0.05)。结论 中药足浴联合穴位敷贴能提高产妇盆底肌力功能和恢复情况,减少出血量和并发症的发生,增加泌乳量,促进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会阴体按摩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力和性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2021年2月—2022年11月呼和浩特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健康指导和盆底功能锻炼,对照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于孕晚期进行会阴体按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产后6周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干预,观察两组产妇盆底肌肌力、盆底功能及性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产妇盆底肌肌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快肌最大肌电值水平以及阴道动态压力水平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Ⅰ、Ⅱ类肌纤维疲劳程度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女性性功能量表(FSFI)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会阴体按摩可以有效提高产妇产后盆底肌肌力,促进盆底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改善性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产妇在围产期阶段接受腹部按揉联合穴位按摩干预,以促进产后排便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以往在我院分娩的产妇82例,将其以数字随机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1例。对照组围产期实施常规产科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方案基础上实施腹部按揉联合穴位按摩干预。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产后首次排便时间和产后住院接受恢复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仅有2例出现排便功能异常,少于对照组的9例,组间差异显著(P0.05);对产科围产期干预计划的满意度达到75.6%,高于对照组的92.7%,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产妇在围产期阶段接受腹部按揉联合穴位按摩干预,可以有效促进产后排便功能的恢复,使住院治疗时间缩短,使产妇在产后能够保持良好心态,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穴位按摩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康复训练依从性影响性。方法:21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入组先后顺序平均分成两组,每组107例,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和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灸、穴位按摩,观察不同治疗方案治疗后对患者依从性、脑卒中生活质量量表(SS-QOL)、疗效等影响性。结果:疗效上,对照组治愈率、总有效率为21.5%、78.5%,研究组为31.77%、88.8%,研究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末在SS-QOL各个指标上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末研究组以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组内治疗后Barthel指数、FMA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末研究组以上指标较对照组高(P<0.05)。对照组完全依从率、总依从率分别为36.45%、77.57%,研究组分别为45.79%、89.7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科学运动、合理饮食、规范用药依从率为67.29%、73.83%、77.57%,研究组分别为81.31%、85.05%、86.9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穴位按摩能增强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康复训练依从性,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正常分娩过程中,应用穴位按摩法对产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将住院正常分娩的产妇20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00例,用穴位按摩法进行干预;对照组100例,不进行穴位按摩,按常规分娩进行。分别观察两组产后24h内的阴道出血量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阴道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P0.01)。结论:在正常分娩中应用穴位按摩法,能增强子宫的收缩力,减少产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早期盆底肌康复训练预防产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表格法将产后复诊产妇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行常规早期盆底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针灸治疗,每日1次。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随访1年。比较2组治疗前及产后3、6、12个月的排尿评分、盆底肌收缩力评分、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评分及尿失禁情况。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产后3、6、12个月排尿评分、ICI-Q-SF评分下降,盆底肌收缩力评分上升(P0.05);治疗不同时点比较,观察组产后3、6、12个月的排尿评分、ICI-Q-SF评分、尿失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盆底肌收缩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早期盆底肌康复训练可促进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改善排尿状况,降低产后尿失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穴位按摩配合乳房按摩对泌乳的影响,寻找缩短泌乳始动时间,增加泌乳量,促进母乳喂养的护理方法。方法将246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产后护理和乳房按摩,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少泽、合谷、膻中三个穴位进行按摩,观察和测量两组产妇分别在产后24、48、72h泌乳始动时间和泌乳量充足情况。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乳汁分泌始动时间24h内明显提前、泌乳量48h内明显增加,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穴位按摩具有使产妇乳汁分泌始动时间提前、泌乳量增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穴位按摩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科室诊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0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4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单纯给予康复训练,研究组给予康复训练联合穴位按摩,6个月后比较比较两组患者运动能力。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巴氏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训练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能力,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二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加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进程。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力改变及其妊娠影响因素进行有效的分析,并对这些产后早期产妇进行盆底肌电刺激并联合生物反馈的康复治疗,最后观察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的100例6周以内曾进行过盆底肌力筛查的初产孕妇作为该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以分娩方式的不同而分为不同的组别,并分析这些初产孕妇进行产后盆底肌力的改变及其对妊娠因素的影响。在产后早期对这些产妇进行肌电刺激和生物反馈康复治疗,并对这些患者进行有效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阴道分娩组的Ⅰ类肌纤维力异常率、Ⅱ类肌纤维力异常率明显高于剖宫产组。所以,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方案+kegel训练治疗方案可以长期进行相对应的康复治疗。结论分娩方式的影响往往会对产后盆底肌力产生相应的影响,产后的早期也可能会对这些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新生儿体重影响产后会有盆底肌力,产后的康复治疗则会对产妇的盆底肌功能产生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关于产妇产后盆底肌障碍疾病的致病危险因素与干预价值的探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6例在该院进行分娩且分娩后出现盆底肌力改变的产妇进行研究,分组进行治疗,并进行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结果新生儿体重的不同,尤其在体重过高时易导致产妇盆底肌力的异常情况,及早给予该类产妇治疗干预,产妇的盆底肌力可以尽快恢复,组间数据对比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力的变化,对于产妇分娩后的身体健康有着极大的不利影响,因此医生需要在妊娠阶段,对胎儿体重过大孕妇予以重点关注,以此在分娩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盆底组织受损的预后,减少分娩时的创伤,实现孕妇身体的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房穴位按摩对产后乳房胀痛和泌乳的效果。方法:将40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于产后进行母乳喂养常规宣教指导,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于产后12~24h给予乳房穴位按摩。结果:实验组的无痛率高于对照组,无乳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产后及早进行乳房穴位按摩,配合持续有效的母乳喂养宣教指导,可预防和减轻产后乳房胀痛,促进早期乳汁分泌,增强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的信心,促进母婴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产后盆底肌群康复训练对初产妇顺产后尿失禁的防治效果。方法从该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接收治疗的初产妇顺产后尿失禁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并平均分作甲乙两组,每组50例。甲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乙组则在产后第四周开展盆底肌群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前两组患者盆底肌肉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乙组患者的盆底肌肉功能分级情况明显优于甲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两组的尿道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乙组患者的尿道功能指标变化情况优于甲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产妇阴道自然分娩后尿失禁患者积极实施产后盆底肌群康复训练,能够显著提升其盆底肌收缩功能,改善尿道功能各项指标水平,促进患者盆底功能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