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医穴位按摩联合盆底康复训练治疗产后尿失禁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产后患者400例,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西医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00例,分别给予中医穴位按摩、盆底康复训练、中医穴位按摩结合盆底康复训练和无治疗措施空白对照组。采用不同的方式对4组患者分别治疗3个月,其中随访观察2个月,采用盆底肌力测试对比分析4组患者产后尿失禁治疗效果,归纳中医穴位按摩结合盆底康复训练方式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结果:治疗3个月后中医治疗组、西医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对照组尿失禁患者的发生率分别为4.0%、6.0%、1.0%、22.0%,3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治疗组与西医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4组患者盆底肌肉张力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中西医结合组与其他3组比较,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压及阴道收缩持续时间均升高(P0.05);中医治疗组、西医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穴位按摩联合盆底康复训练是用于产后患者尿失禁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结合盆底康复训练预防产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盆底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穴位按摩。比较两组患者夜尿、便秘、尿失禁发生率及盆底肌肉张力恢复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尿失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压及阴道收缩持续时间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按摩结合盆底康复训练预防产后尿失禁效果显著,可以促进盆底功能康复,对于提升产妇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训练联合针灸对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及盆底肌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84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盆底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以及盆底肌力、肌纤维肌电压和肌纤维疲劳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为66.67%,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盆底I类、II类肌纤维的肌电压、手测盆底肌力评分高于对照组,盆底I类、II类肌纤维的疲劳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康复训练联合针灸可降低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提升盆底肌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三阴交穴位按摩联合功能锻炼对产后膀胱功能、盆底肌功能的效果。方法:选取15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75例。对照组仅给予产后盆底肌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三阴交穴位按摩。对比两组盆底肌力指标、盆底肌功能、尿失禁发生率、尿垫试验阳性率以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干预后阴道静息肌电值、阴道收缩肌电值与阴道收缩持续时间等盆底肌力指标数值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Oxford盆底肌力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尿失禁发生率及尿垫试验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两组环境领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其余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妇产后采取三阴交穴位按摩联合功能锻炼,可有效促进盆底肌功能、膀胱功能恢复,显著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盆底肌康复训练对于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盆底康复结局的影响。方法:先根据随机数字法对河南省妇幼保健院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期间的112例不同分娩方式的产妇进行分组。对照组56例产妇为剖宫产产妇;观察组56例产妇为顺产产妇,两组产妇均采用早期盆底肌康复训练,比较两组产妇盆底压力以及不同时间肌纤维收缩力。结果:康复训练前,两组产妇盆底收缩压、盆底静息压、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以及Ⅱ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康复训练后,两组产妇盆底收缩压、盆底静息压、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以及Ⅱ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均优于康复训练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两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期盆底肌康复训练在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盆底康复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改善产妇的盆底压力。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研究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对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8 年 8 月至 2019 年 7 月来郑州 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 150 例产妇,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75 例。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 产妇进行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观察两组产妇治疗前后的盆底功能、治疗后的盆底肌力分级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状况的 差异。结果:观察组盆底Ⅰ类肌纤维的持续收缩压和持续时间、盆底Ⅱ A 和Ⅱ B 类肌纤维的持续收缩压及收缩个数均明显 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中产后盆底肌力分级为Ⅲ级者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Ⅴ级者 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5.33 %,明显低于对照组 的 16.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能显著改善产妇盆底功能和盆底肌力,减 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时间选择对尿失禁及盆底肌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该院接受产后盆底康复训练的58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61例于产后6周来院复查产妇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尿失禁阳性率及盆底肌力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盆底康复训练6周后,其尿失禁阳性率下降为了6.90%,与训练前32.7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202,P0.05);且同时也低于对照组产后6个月的24.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盆底肌力对比方面,观察组产后6个月的Ⅰ类肌纤维肌力明显提高,与该组训练前及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20,P0.05;t=36.336,P0.05);在Ⅱ类肌纤维肌力方面,两组产后6个月均高于训练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2,P0.05;t=18.470,P0.05;t=18.774,P0.05)。结论在产后依据产妇的具体状况来采取适当的康复训练措施,对于预防产后尿失禁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产后盆底康复锻炼联合生物电刺激对产妇产后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清远市清城区人民医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86例足月自然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个人意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在产后第3天进行盆底肌训练,观察组在产后第3天进行盆底肌训练的基础上联合生物电刺激。对两组产妇在产后3个月以及6个月进行盆底肌功能评估,比较两组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观察组阴道肌电压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盆底肌收缩力分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治疗3个月及6个月观察组产妇压力性尿失禁及盆腔脏器脱垂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产后盆底康复锻炼联合生物电刺激有利于产妇产后盆底器官功能恢复,且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产后盆底肌力≤3级的产妇患者1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2例,对照组使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补中益气汤进行联合治疗,3个月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对两组阴道收缩机电值、阴道收缩持续时间和阴道动态压力相关指标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盆底肌力评分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尿失禁、阴道壁松弛、子宫脱垂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90%,对照组为85.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阴道收缩机电值、阴道收缩持续时间和阴道动态压力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阴道收缩机电值、阴道动态压力上升程度,阴道收缩持续时间长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盆底肌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盆底肌力评分升高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尿失禁、阴道壁松弛、子宫脱垂例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盆底康复疗效显著,提高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益气升提散穴位敷贴结合物理康复对产后盆底肌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3月本院接诊的100例初产妇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单纯物理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气升提散穴位敷贴治疗。比较2组产妇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和并发症(子宫脱垂、阴道壁膨出、尿失禁、膀胱膨出)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8.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8.00%,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Ⅰ类肌纤维肌力值和Ⅱ类肌纤维肌力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子宫脱垂、阴道壁膨出、尿失禁、膀胱膨出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益气升提散穴位敷贴联合物理康复对产妇产后盆底肌恢复有积极效果,可有效加强盆底肌肉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早期盆底肌康复训练预防产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表格法将产后复诊产妇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行常规早期盆底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针灸治疗,每日1次。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随访1年。比较2组治疗前及产后3、6、12个月的排尿评分、盆底肌收缩力评分、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评分及尿失禁情况。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产后3、6、12个月排尿评分、ICI-Q-SF评分下降,盆底肌收缩力评分上升(P0.05);治疗不同时点比较,观察组产后3、6、12个月的排尿评分、ICI-Q-SF评分、尿失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盆底肌收缩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早期盆底肌康复训练可促进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改善排尿状况,降低产后尿失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对阴道分娩后产妇盆底功能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6年2月—2017年5月收治的90名阴道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名,对照组产后42 d接受盆底肌康复治疗,观察组于产后红色恶露消失,且会阴切口无疼痛感后进行盆底康复治疗,对两组产妇盆底功能及性生活质量进行观察。结果产后4周时,两组产妇盆底肌力、盆底肌持续收缩时间、盆底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10周时,观察组盆底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性生活质量指标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可促进盆底肌功能恢复,提高性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盆底康复训练在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东莞市高埗医院收治的经阴道自然分娩的90例产妇,产后42 d复查时诊断盆底肌力3级,愿意接受盆底康复训练,观察训练前后盆底肌肉Ⅰ类、盆底肌肉Ⅱ类、总肌纤维的最大肌电值和张力,并以尿失禁调查问卷(ICIQ-SF)调查产妇尿失禁发生情况。结果:Ⅰ类肌纤维治疗后盆底肌力≥3级的比例77.79%、Ⅱ类肌纤维治疗后盆底肌力≥3级的比例66.67%明显高于训练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训练后总肌电值(10.5±2.6)μV明显高于训练前(8.2±2.5)μ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训练后SUI发生率8.89%明显低于训练前的24.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康复训练有助于提高产后盆底肌的肌力,减少SU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不同分娩方式产妇对其盆底康复的影响。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月从铜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产妇中选取100例,其中50例剖宫产,50例阴道分娩。同时对两组产妇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对比两组产妇治疗前后盆底肌力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产妇的Ⅰ类肌肉纤维持续收缩压和持续时间、Ⅱ类肌肉纤维的快速收缩压、收缩个数均比治疗前明显提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后两组产妇的Ⅰ类肌肉纤维持续收缩压和持续时间、Ⅱ类肌肉纤维的快速收缩压、收缩个数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妇在产后早期进行盆底肌康复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产妇的盆底肌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肌力改变与妊娠影响因素及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产后结合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的康复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510例产妇,以分娩的方式进行分组,其主要分为新生儿体重正常者、低出生体重组及巨大儿组。结果新生儿正常体重组I类及肌纤维肌力异常率、Ⅱ类肌纤维肌力明显高于低出生体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巨大儿组Ⅰ类肌纤维肌力异常率、Ⅱ类肌纤维肌力异常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组。结论产妇的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肌力没有任何的影响,新生儿体重影响到产妇产后的盆底肌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治疗妊娠期高血压产妇产后乳房胀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8年12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生产的100例妊娠期高血压产后乳房胀痛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产妇则联合应用穴位按摩治疗3 d,对比分析2组治疗后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产妇乳房肿胀硬度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后2组产妇VAS评分均明显下降(P均0.05),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愈显率为92%(46/50),对照组为78%(39/5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产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均0.05)。结论将穴位按摩应用于妊娠期高血压产后乳房胀痛产妇治疗中可明显改善症状,缓解疼痛,并有助于降低血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盆底肌的肌力和阴道紧缩度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18年8月在佛山市三水区妇幼保健院分娩的1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达法分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产后盆底康复训练,观察组行产后盆底康复训练+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电刺激+生物反馈),比较两组产妇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盆底肌肌力改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阴道紧缩度改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产妇的阴道肌电电压大于对照组,且夜尿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产妇进行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产妇的盆底肌肌力,增加阴道紧缩度,同时可减少夜尿次数,进而提升产妇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产妇乳房穴位按摩联合普林格尔产后康复治疗仪对产妇产后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在我院分娩的30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150例、实验组150例,对照组进行产后的常规治疗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入普林格尔产后康复治疗与产前数周的乳房穴位按摩。结果:两组实施护理前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实施护理后,实验组产后24h阴道出血量及产后疼痛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普林格尔进行产前治疗联合人工产妇乳房穴位按摩,可有效降低产妇产后的疼痛感以及产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产后综合康复训练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力及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因盆底肌力降低于我院治疗的80例产妇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随机将这80例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在产后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的饮食和基本生活,并对患者进行恢复盆底肌力的指导;实验组的患者在进行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同时,接受电刺激治疗和穴位按摩治疗。结果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盆底肌力和性功能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完成治疗之后,实验组的盆底肌力和性功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并发症的出现情况也明显的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综合康复训练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力及性功能有着较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阴道产钳助产分娩对产后盆底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于濮阳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分娩的8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为阴道自然分娩,观察组为阴道产钳助产分娩,所有产妇均在产后第2天开始接受康复治疗,比较两组康复治疗效果。结果:产后42 d,两组产妇产后盆底肌力分级、尿失禁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产后3个月,两组产妇产后盆底肌力分级、尿失禁分度均优于产后42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产后42 d,观察组产妇子宫脱垂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产后3个月,观察组产妇子宫脱垂发生率低于产后42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产后3个月,两组产妇腰骶痛、阴道壁膨隆发生率低于产后42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阴道产钳助产分娩会使产妇盆底肌力受到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和阴道自然分娩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