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目的 :探索广西地区壮、汉两族人群ApoB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特点及其与冠心病、脑梗塞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对广西壮族 17名冠心病患者 (CHD)、14名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患者 (ACI)和 62名健康人的ApoB基因的XbaI、EcoRI位点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P)进行了研究。结果 :无论是广西壮族人群冠心病组、脑梗塞组与正常对照组在XbaI位点以X- X- 为主要基因型 ,少见X+ X+ 、X+ X- 基因型 ;在EcoRI位点以E+ E+ 为主要基因型 ,少见E+ E- 、E- E- 基因型。X+ 等位基因在壮族三组人群中的频率分别为 :0 117、0 0 714、0 0 4 92 ,两两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E-在广西壮族三组人群中的频率为 :0 0 3 85、0 10 7、0 0 4 84 ,两两之间的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广西壮族人群冠心病、脑梗塞的发病与XbaI、EcoRI位点等位基因的分布没有明显的关联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 P)分析结合 DNA直接银染技术检测载脂蛋白 E基因多态性。方法 :选择江苏地区汉族健康人 16 8例及冠心病 6 3例 ,PCR扩增 Apo E基因第 4外显子包含编码第 112位和第 15 8位氨基酸残基的基因序列 ,cfo I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后电泳 ,银染色后分析 Apo E基因型。结果 :汉族健康人群及冠心病人群 Apo E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ε2 /2 0 .6 % ,0 ;ε2 /3 11.9% ,14.3% ;ε2 /4 1.2 % ,4.8% ;ε3/4 10 .7% ,17.5 % ;ε3/3 75 .0 % ,6 1.9% ;ε4/4 0 .6 % ,1.6 % ;Apo E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 :ε2 7.14% ,9.5 2 % ;ε386 .31% ,77.78% ;ε46 .5 5 % ,12 .70 %。结论 :PCR- RFL P方法快速、简便、准确性和可靠性高 ,适合普通实验室开展及大规模研究 相似文献
3.
沙门菌是常见的人畜共患致病菌 ,有 2 32 4个血清型。在我国发现 2 6个菌群 ,16 1个血清型 ,人群中最常见的是伤寒杆菌 (S ,typhi) ,肠炎沙门菌(S ,enteritdis)等 10余种 ,临床上常见的为肠炎型 ,口服此型细菌污染的食物引起中毒 ,潜伏期短 ,发病急。目前对沙门菌的检测仍沿用传统分离培养及血清学方法 ,不仅繁琐 ,需要 4~ 7天才能出报告 ,而且检出率低 ,已不适于临床的快速诊断。因此 ,建立快速而特异的检测方法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在传统聚合酶链基础上 ,引入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 … 相似文献
4.
运用限制性长度多态性和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鉴别大肠杆菌血清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扩增大肠杆菌GroEL基因并通过限制性长度多态性 (RFLP)和单链构象多态性 (SSCP)分析 ,探讨进行大肠杆菌血清型鉴定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大肠杆菌GroEL基因作为鉴别的靶基因 ,通过设计合适的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 ,并对 5种不同血清型大肠杆菌扩增产物的酶切片段进行RFLP分析和SSCP分析。结果 运用通用引物可以扩增出 5种不同血清型大肠杆菌的GroEL基因 ,PstI酶切产物的RFLP分析表明 ,不同血清型大肠杆菌表现出不同的RFLP图谱 ,SSCP分析表明 ,图谱变异性更大 ,有利于进行血清型鉴别甚至株间的鉴别。结论 运用PCR RFLP和PCR SSCP可以进行不同血清型大肠杆菌的鉴定诊断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建立简便易行的筛检常见的耐拉米夫定乙肝病毒变异株的方法。方法通过PCR定向点突变 ,构建最常见的耐拉米夫定乙肝病毒变异株 (YMDD变异株 ) ,并建立相应的错配PCR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RFLP)检测此变异株。结果PCR成功引入点突变 ,构建了YMDD变异株的克隆 ,同时错配PCR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可有效区分YMDD变异株和HBV野毒株。结论采用PCR的方法可诱导定向点突变 ,错配PCR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可用于筛检临床常见的耐拉米夫定乙肝病毒变异株 (YMDD变异株 ) ,为临床监测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进行犬小孢子菌的快速鉴定。方法采用真菌通用引物第1内转录间隔区(ITS-1)与第4内转录间隔区(ITS-4)对60株犬小孢子菌进行PCR扩增,然后利用限制性内切酶TaqⅠ和HinfⅠ分别对PCR产物进行酶切分析。结果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在60株犬小孢子菌中均扩增出1条长约750 bp的DNA条带;2种内切酶HinfⅠ和TaqⅠ各自显示相同的酶切结果,酶切片段稳定而清晰。结论应用PCR-RFLP方法可以快速、敏感、特异地鉴定犬小孢子菌。 相似文献
8.
聚合酶链式反应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P基因区YMDD基因序列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检测基因变异的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phism,PFLP)法。方法 从服用拉米夫定1年以上的慢性乙肝病例中选取10例抽取血清,分别采用错配套式PCR-RFLP技术、PCR产物直接测序和重组克隆测序,检测P基因YMDD变异。结果 在10个病例中,PCR-RFLP检测到7例为野毒株、1例为混合株感染、2例为变异株;PCR产物直接测序,9例为野株、1例为变异株;对2份用PCR-RFLP法检测为非野株,而PCR测序为阴性的标本采用克隆后测序,发现均为混合株感染。结论 通过对几种检测方法的对比,认为克隆后测序的结果最精确;而从实用性和经济角度来看,采用PCR-RFLP进行初步筛查的方法具有更大的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开展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和发病机理研究,作者从不同人群获得10株HCMV,经培养、传代和增殖后提取病毒DNA,而后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HindⅢ和EcoRI消化,用32P标记的HCMVDNAHindⅢ亚克隆片段(pCM1015、pCM1035)做探针,进行Southern杂交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该10株HCMV的主要限制性片段与标准株AD169相同,证明该病毒基因组的结构相当稳定,但其L-S结合区和末端片段有变异,表现为酶切位点的丢失或获得;流行病学上相关毒株限制性酶谱相似,而无相关毒株的限制性酶谱则有所不同。由此表明,以EcoRI酶切片段与pCM1035探针杂交易于发现其基因组变异。临床毒株的Southern杂交分析可用于HCM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和发病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新疆地区健康维吾尔族人群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方法:选取96例维吾尔族和104例汉族健康志愿者,抽取静脉血5ml,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进行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析,并对维吾尔族与汉族人基因表型和基因频率进行比较。结果:外显子5长度为284bp,突变发生在SmaⅠ的酶切位点,外显子4长度为375bp,突变发生在BamHⅠ的酶切位点,维吾尔族强代谢型基因(wt/wt、wt/m1、wt/m1+wt/m2)的总频率为95.83%,明显高于汉族(77.88%)(P〈0.05),弱代谢型基因(m1/m1)的总频率为4.17%,明显低于汉族(11.54%)(P〈0.05)。维吾尔族、汉族wt、m1、m2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5104、0.6058,0.4818、0.3333,0.0078、0.0686,维吾尔族与汉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我国维吾尔族人群CYP2C19弱代谢型(m1/m1)频率为4.17%,明显低于汉族,其中m1等位基因频率为m2的60倍,远高于汉族。 相似文献
11.
AT Kalghatgi AK Praharaj AK Sahni D Pradhan S Kumaravelu PL Prasad A Nagendra 《Medical Journal Armed Forces India》2008
Backgroun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is useful for rapid microbial detection in body fluids with low microbial load. It is easier to use universal or broad range primers for the amplification of conserved stretches of DNA common to all bacteria like 16S rRNA gene, followed by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 of PCR products.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实时荧光 PCR检测 HBV YMDD变异价值。方法 :比较实时荧光 PCR法与 PCR产物直接测序的结果 ,以评价该方法的准确性 ,同时测定 10 3例拉米夫定治疗不同时期的患者血清 ,分析各时期的变异率及临床资料。结果 :19例标本的实时荧光 PCR结果与 PCR产物测序结果完全一致。10 3例患者中 13例发生 YMDD变异 ,治疗 7个月~ 12个月 YMDD变异率为 15 .2 % (5 /33) ,治疗 1a以上 YMDD变异率为 33.3% (8/2 4 )。变异患者与非变异患者体内的病毒量差异无显著性 ;变异患者 AL T异常发生率高于非变异患者 ,但升高程度不如部分非变异患者 ;变异患者保护性抗体的出现率较低。结论 :实时荧光 PCR检测 YMDD变异是一种准确、灵敏、经济、简便、快速并适合大批量标本检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确定PCR-RFLP技术检测锰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MnSOD)V(16)A多态性的最适实验条件.方法:对影响MnSOD基因PCR反应以及用限制性内切酶BsawI切割主要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最适退火温度为55℃;最适引物浓度为0.25μmol/L;最适Mg^2+浓度为1.5mmol/L;最适dNTP浓度为0.20mmol/L;以0.6U为最适Taq酶量.酶切体系为15止体系中加8pL产物用2U的酶消化,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病毒毒株X基因/C基因启动子的热点变异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HBV/X基因存在调控HBV复制的调节序列,X基因变异将影响这些调节序列功能,研究中国HBV毒株X基因/C基因启动子(BCP)区的变异情况。方法设计BCP下游反义链错配引物,将点突变附近的一个碱基(nt1767)由A→T,则正好可在BCP变异株中引进一个BclI(T↓GATCA)酶切位点,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筛检143例中国人感染的HBV毒株BCP区变异,并与前C区变异比较。结果114例血清HBVDNA阳性慢性HBV感染者,BCP区和/或前C区变异者49例(43%),BCP变异者37例(32%)。BCP变异无论在HBeAg阳性或阴性慢性肝炎病例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慢性HBV无症状感染者。BCP可与前C终码变异共存或单独出现。结论在中国HBV毒株BCP区存在热点变异。HBV毒株BCP变异可能影响HBV前C基因组mRNA转录,是HBV感染持续和肝病变进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确定PCR-RFLP技术检测CCR5基因启动子区59029G/A多态性的最适实验条件.方法:对主要影响因素设系列浓度梯度分别进行PCR后观察电泳结果。结果:最适变性温度为94℃;最适退火温度为60℃;最适引物浓度为0.4μmol/L;最适Mg^2+浓度为1.5mmol/L;最适dNTP浓度为0.20mmol/L;以1.0U为最适Taq酶量.结论:酶切体系为20μL体系中加5μL产物用4U的酶消化,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病毒免疫逃避株表面抗原决定簇编码区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直接测序,在国内首次发现1例持续高滴度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抗一HBs共存者携带的乙型肝炎病毒DNA第532位碱基A被G取代,推导其“a”决定簇中第126位苏氨酸被丙氨酸取代,提示该株“a”决定簇第一个结构环疏水性增加,由此可能导致其抗原性改变,而诱发免疫逃避株形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