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术中淋巴显影来指导结直肠癌的切除及淋巴清扫,提高转移性淋巴结的阳性检出率,正确判断预后及指导术后化疔。方法:对23例结直肠癌患者术中动脉或浆膜下注射亚甲蓝行淋巴显影,清扫淋巴结并行病理检查。总结结直肠癌淋巴结显影与转移的规律。结果:亚甲蓝行淋巴显影,能满意显示结直肠癌淋巴结分布,提高清除率,增加切除标本上摘出的淋巴结数目。深染色组均无转移,浅染色组转移少,无染色组转移率高。结论:应用术中淋巴显影技术,能清晰地显示结直肠癌引流区域各站淋巴结,为手术切除及淋巴清扫提供了直接可靠的方法,从而提高淋巴清扫的彻底性,对正确判断预后,指导化疗,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胃癌的治疗原则仍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行胃癌根治术时虽然连同区域淋巴结(N)一并切除,但术中不可避免会遗漏细小的阳性淋巴结或跳跃性转移的淋巴结,甚至还可能因切断淋巴管或挤压癌肿时造成癌细胞外逸.淋巴转移与胃癌的预后及术后癌肿复发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进展期胃癌的淋巴转移率高达80%-90%[1].  相似文献   

3.
研究胃癌淋巴转移的规律对选择胃癌的手术方式,确定淋巴清扫范围及提高术后生存期有重要意义。本文报告62例胃癌患者52例发生淋巴结转移,总转移率为83.9%。从62例患者中共收集淋巴结1103只,经病理检查,有癌转移者265只。对癌肿生长部位、体积、浸润深度、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与淋巴转移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术前16层螺旋CT检查对判断贲门癌手术可行性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8例贲门癌患者行术前双期增强16层螺旋CT扫描,再将CT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MPR),依横断面图像和MPR图像观察肿瘤浸润深度、外浸范围、周围淋巴结转移情况,与手术中情况及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判断手术的可行性,并指导手术切除。结果58例贲门癌患者CT显示癌肿大小、浸润范围及肿大淋巴结,与术中所见基本吻合,术后病理证实皆为恶性。24例CT显示贲门肿块≤4.0 cm,与周围器官无粘联,未发现肿大淋巴结,全部行根治性切除手术。34例CT显示贲门肿块4.0~8.0 cm者,依其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22例行根治性切除,10例行姑息切除,2例行探查术。结论术前16层螺旋CT检查有助于明确贲门癌原发肿瘤浸润深度、外浸范围和周围淋巴结转移情况,对判断手术可行性及指导手术切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胃癌前哨淋巴结术中标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前哨淋巴结亚甲蓝显影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术中向肿瘤边缘的正常胃壁浆膜下肌层、粘膜下层注射亚甲蓝,观察淋巴结显影的情况;切取各站淋巴结行病理检查。结果:术中进行淋巴结标识72例,成功检测出前哨淋巴结68例。术中病理检查,33例有淋巴转移。结论:前哨淋巴结术中能准确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状况。在手术治疗淋巴结转移阴性的胃癌患者中,前哨淋巴结术中标识有望免除常规淋巴清扫。  相似文献   

6.
胃癌的化学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的化学疗法是胃癌综合治疗的措施之一,有益于提高5年生存率,也是对晚期癌和复发癌的辅助治疗手段,目的在于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一、以手术为主的辅助化疗早期胃癌根治术后,原则上不必辅助化疗。但对病灶面积较大,病理类型恶性度高的应酌情化疗。进展期胃癌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术后均需化疗,非根治手术的病人,如姑息切除、改道、开腹探查等,术前、术中、术后均应考虑化疗。 1.术前化疗:根据胃纤维内窥镜、X线、CT,有条件者行超声纤维内窥镜检查估计不能行根治切除者,可做术前化疗,手术前1周给5-FU500mg,静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动脉栓塞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并寻求能改善宫颈癌分期及预后,提高中晚期宫颈癌手术切除率及切除质量的有效方法,最终达到改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尤其是年轻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其寿命。方法采用Seldinger法双侧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介入栓塞化疗,对有病理支持确认的Ⅰb~Ⅲ期宫颈癌45例患者,期间观察癌肿病灶局部变化,适时手术,根据肿瘤术后临床分期及淋巴转移情况再行放化疗。结果经介入治疗后均行宫颈癌根治术,其中所有病例术后病理显示无盆腔淋巴结转移,阴道残端阳性2例,无宫旁浸润。结论术前行介入栓塞化疗可缩小肿瘤病灶,且毒副作用小,减少淋巴转移和亚临床播散,提高宫颈癌手术率,改善女性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CT检查在胃癌诊断中的实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的CT表现对其治疗手段选择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病理证实为胃癌的患者在术前行CT检查的表现.结果:CT检查未见转移者8例,术后证实未见转移7例;CT检查发现周围脏器受侵者9例.术后证实7例与CT所见符合;CT检查发现远处脏器及腹腔淋巴结转移者7例,术后证实该7例均与CT所见符合.结论:CT检查对胃癌手术切除可行性的评价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早期结直肠癌可通过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或内镜黏膜剥离术(ESD)治疗,但如果术后病理显示存在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则需追加根治性手术.在结直肠癌根治手术中,提高转移淋巴结的检出率及清除率对判断肿瘤分期、改善预后等意义重大.纳米碳淋巴示踪技术能够对淋巴结进行染色定位,提高根治术中淋巴结的检出率.现报道1例内镜黏膜剥离术...  相似文献   

10.
胸腔镜内乳淋巴链清扫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经胸腔镜行内乳淋巴链切除的可行性.方法选择肿瘤位于乳腺内侧或中央区的乳腺癌病人15例为研究对象.气管插双腔管全麻,术前肿块周围和皮下注射美蓝5~6 ml.腋窝清扫结束后,采用单腔通气使患侧肺萎陷.于腋中线第3、5、7肋间隙处分别置入腔镜、内镜分离钳和超声刀,切除内乳淋巴链送病理检查.结果 11例右侧乳腺癌病人腔镜下成功切除内乳淋巴链.1例左侧中央区Ⅲc期病人术前化疗后内乳区水肿,内乳血管显示不清,行腔镜内乳淋巴结活检.1例左侧乳腺癌其内乳淋巴链被心包和主动脉覆盖,另2例乳腺癌因胸腔粘连均改经肋间隙胸膜外内乳淋巴结活检.11例中5例内乳淋巴结有癌转移,其中1例内乳淋巴结癌转移而腋窝淋巴结无转移.平均每例切除内乳淋巴结4.7 (4.7±1.8)枚.内乳淋巴结均位于第1肋软骨至第4肋间隙之间.手术时间为34~70 (49.2± 9.6) min.1例发生术后一过性低氧血症,经面罩吸氧好转.无出血、肺损伤、肺不张及肺部感染等手术并发症.结论胸腔镜内乳淋巴链清扫是可行的,手术操作简便、创伤较小.该手术方法有助于改善乳腺癌内乳淋巴结转移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从胃癌生物学特性的角度,对各类胃癌外科治疗的适应证及其进展和术后生活质量的研究现状做一介绍。以献回顾的方式对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影响淋巴转移的风险因素,各类手术方式及其适应证等外科治疗的进展加以综述。肿瘤小于2—3cm的粘膜内癌,并且呈Ⅰ、a、Ⅱb型时较少发生淋巴转移。所以这类病例适用胃镜下戳膜切除术,腹腔镜下手术或剖腹缩小手术。在进展期胃癌中,淋巴转移规律的研究表明肿瘤达T3/T4,或有Nz/N3淋巴结转移时,应行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廓清术。该术式与D2术式相比,并未增加手术风险和降低术后生活质量,而长期生存可以得到提高。全胃切除病例的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探索有助于患术后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改善。胃癌外科治疗不仅要提高思的生存率和降低复发率,而且要注意术后生活质量的提高。应从这两方面来指导临床外科治疗,以便获得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12.
胃癌CT分期与手术对照分析北京医院普外科(100730)谢东辉,陈起航胃癌的术前分期,主要根据肿瘤对周围器官的侵犯、腹腔淋巴结肿大以及是否有远处转移。通过术前分期估计肿瘤是否能切除,指导制定手术方案。目前胃癌的诊断以上消化道造影,内窥镜检查加活极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在胃癌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2月在汝南县中医院接受治疗的胃癌患者60例,术前所有患者接受螺旋CT增强扫描,术后淋巴结送病理科检查。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螺旋CT增强扫描与平扫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果。结果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胃癌淋巴转移准确度为85.00%,特异性为83.33%,敏感度为85.42%。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胃癌淋巴转移准确度高于螺旋CT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能显著提高胃癌淋巴结转移诊断准确度,为临床制定手术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内窥镜在早期结肠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研究所2002年3月至2007年12月应用双镜联合治疗55例早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5例双铙联合治疗患者.根据术前电子肠镜活检病理结果,先行内窥镜定位腹腔镜游离结肠肠段切除术。术中切除标本送检快速冰冻切片病理检查,结果证实11例癌肿浸润至黏膜下层,均追加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其中2例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术后给予常规辅助化疗。中转开腹手术2例,无术后并发症。术后借助我所随访管理辅助信息系统,所有病例均获长期随访,除1倒术后1午死于心肌梗死外,其余患者存活至今。平均随访42个月(3~72个月).均未见任何复发转移。结论:双镜联合应用。对病灶定位准确,减少了手术创伤。术中应用快速冰冻切片病理检查,增加了治疗的安全性,对于内窥镜下切除风险较大或内窥镜下切除术后仍有癌组织残留的早期结肠癌。双镜联合手术是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载药国产纳米活性炭在胃癌根治术中的淋巴示踪及淋巴化疗作用.方法 92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成载药组、示踪组和对照组.载药组术前12h经胃镜在肿瘤周围注射国产纳米活性炭-5氟尿嘧啶混悬液,示踪组术前12h经胃镜在肿瘤周围注射国产纳米活性炭混悬液,比较根治术中淋巴结清扫的数目、转移度、淋巴结的黑染、转移及细胞凋亡情况,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载药组和示踪组每例患者清扫淋巴结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淋巴结微转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黑染淋巴结中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未黑染的淋巴结及对照组;载药组淋巴结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示踪组和对照组.载药组和示踪组局部注射纳米活性炭未见有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结论 胃癌病灶周围局部注射国产纳米活性炭-5氟尿嘧啶混悬液对根治术中转移淋巴结的清除,尤其是对微转移淋巴结的清除有重要意义;有淋巴化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乳腺癌病人行术前介入化疗,观察肿块缩小程度及局域淋巴结术前、术后的变化。结果通过介入治疗及手术病理证实,肿块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坏死,周围转移的淋巴结坏死,小的转移淋巴结消失。结论由介入动脉灌注化疗药物,使局部药物浓度高,对癌细胞杀伤作用强,可使肿瘤明显缩小、坏死,有利于手术切除,是一种创伤小、副作用轻、提高手术切除率和治愈率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双重造影检查(DCUS)在不同部位胃癌术前淋巴结转移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80例胃癌患者,手术前3~5d内均进行DCUS及螺旋CT检查,对不同部位的胃癌患者术前均进行淋巴结分站评估,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得出正确率,并进行相互间比较。结果 DCUS和螺旋CT检查对远端胃切除患者淋巴结转移判断正确率分别为86.0%和83.9%,对全胃切除患者的判断正确率分别为82.5%和85.0%,两种检查方法判断准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CUS对近端胃切除患者淋巴结转移判断正确率为66.0%,明显低于螺旋CT检查的8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胃癌术前淋巴结转移评价中,超声双重造影检查判断正确率与螺旋CT相当,仅对贲门胃底部癌判断正确率略低。  相似文献   

18.
纳米炭引导下锝标锡胶体示踪检测胃癌前哨淋巴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估胃癌前哨淋巴结(SLN)活检预测胃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状态的价值及其指导胃癌淋巴结清扫范围的临床意义.方法 37例胃癌患者,术前经胃镜于病灶周围黏膜下注入锝标记的锡胶体,术中于病灶周围浆膜下注入纳米炭,将放射活性最高的淋巴结视为胃癌sLN,术中行冰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病理检查或术后常规组织化学染色,分别计算SLN活检的准确性、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和假阴性率,并根据结果决定手术方式.结果 SLN检出率100%(37/37),每例检出(2.4土0.8)个(1~5个).胃癌sLN仅限于N1分布的占86.5%(32/37),仅限于N2或N3分布的占10.8%(4/37).SLN活检的准确性97.3%,敏感性95.2%,阴性预测值94.1%.假阴性率5.9%.结论 SLN概念适合于胃癌;纳米炭引导下锝标锡胶体示踪检测胃癌SLN可准确预测胃癌周围淋巴结的转移状态,并可指导胃癌的淋巴结清扫范围.  相似文献   

19.
淋巴转移是胃癌最主要的转移方式,胃周区域性、预防性淋巴结清扫是胃癌根治术的关键技术,清扫是否彻底合理将直接影响胃癌远期疗效和术后死亡率。而这种清扫既有区域性的大块切除,又有个别淋巴结的剔除,由于受胃周解剖学特点和手术者个人经验及操作习惯的影响,同时目前尚无术中判断淋巴结有无转移的可靠方法,而微小的淋巴结和淋巴管在术中又无法辨认,使胃周淋巴结清扫的彻底性和合理性在手术中难以得到保证。而最先接受肿瘤淋巴回流、转移率最高的“前哨淋巴结”得到重点清扫,是胃癌和其他恶性肿瘤淋巴清扫的重中之重。用染色剂进行术中淋巴染色,使胃周淋巴结显色后再行清扫,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也是近年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手术清扫隆突下淋巴结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65例食管癌根治手术的患者,术中常规清扫隆突下淋巴结,切除的淋巴结常规石蜡切片病理检查。结果:186例隆突下淋巴结肿大,肿大淋巴结发生率70.19%,有淋巴结转移9例,转移率4.84%,9例隆突下淋巴结转移患者在3年内均死于癌肿复发和(或)转移。结论:食管癌患者隆突下淋巴结肿大发生率极高,而癌肿转移率却很低,有隆突下淋巴结转移患者预后极差,须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