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步态康复是卧床病人康复的一个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医师通常利用传统的功能训练方法或各种神经易化技术如本体神经易化(螺旋运动和角运动)及神经发育疗法。但这些方法很复杂而且未强调步态训练。踏车训练和部分体重支持作为一种任务定向方法可以较快地恢复偏瘫病人的步态,而且治疗医师不需太费力。最近一些研究开始面向踏车运动。 踏车训练和部分体重支持可以使病人的步态能力增加,在实验末病人可以独立行走。对于步态功能的恢复来说,踏车训练优于传统的物理疗法。但是也不能排除在踏车训练中步态自发康复的可能性,尤其是对于…  相似文献   

2.
踏车训练和部分体重支持对脑卒中偏瘫病人的步态康复是一种新的有前途的方法 [1]。我们以 A— B— A单一病例研究设计方案。 A:踏车训练; B:以博巴斯为基础的常规物理疗法; A:另一轮踏车训练对脑卒中后的偏瘫病人进行治疗。每种训练持续 3周 (15轮 )踏车训练每天 30min,物理疗法每天 45min。在踏车训练中未加入其它的训练方法。 病人在动力驱动的踏车上行走,改进的降落伞样器具可以使病人的肢体活动自如。在研究开始时,将病人的体重释放 30% (30%的体重不落在仪器上 )。要尽快将病人的体重降低,以确保完全的体重耐受,在 4~ …  相似文献   

3.
赵永光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3):1953-1953
脑卒中患的步态康复治疗是神经康复的关键,减直支持的踏车训练可以重复进行复杂步态的练习,有效地恢复急慢性截瘫患的走路能力。踏车运动最大的不便是训练时需要两个治疗师在旁协助。一个治疗师坐在瘫侧帮助促进瘫侧下肢摆动,确定足跟先着地,防止膝过伸,保证两腿站立时间与步长对称;另一治疗师站在两人身后,促进重心转移至负重腿上,保证躯干直立。因此设计了两种机动步态训练机,这种机器模拟上肢康复训练可以在不需要治疗师过多协助,患可以自主进行类似步态训练的重复训练机,对此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患者的步态康复治疗是神经康复的关键,减重支持的踏车训练可以重复进行复杂步态的练习,有效地恢复急慢性截瘫患者的走路能力。踏车运动最大的不便是训练时需要两个治疗师在旁协助。一个治疗师坐在瘫侧帮助促进瘫侧下肢摆动,确定足跟先着地,防止膝过伸,保证两腿站立时间与步长对称;另一治疗师站在两人身后,促进重心转移至负重腿上,保证躯干直立。因此设计了两种机动步态训练机,这种机器模拟上肢康复训练可以在不需要治疗师过多协助,患者可以自主进行类似步态训练的重复训练机,对此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5.
高润 《现代康复》1998,2(1):33-33
脑卒中偏瘫病人的步行能力恢复,足治疗偏瘫的重要一环。笔结合实际病例.在偏瘫病人的运动康复训练中.通过对病人的步态分析,并进行评价.来探讨脑卒中病人的步行恢复能力,寻求出一种最实用的训练方式。  相似文献   

6.
Effects of aerobic treadmilling on gait velocity, cadence, and gait symmetry in chronic hemipqretic stroke: a preliminary report 目的和背景:一般认为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亚急性期之后,功能性的运动能力才可能获得部分改善。与这种观点相反,我们对伴有慢性偏瘫的神经平台型脑卒中病人在上车和步行任务时对他们进行评价同时评价定向踏车训练计划是否可以改善病人的行走速度,节奏和步态周期的协调性。 方法:参加我们实验性研究的5例男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平均年龄为(60.4±2.7)岁,非随机,低强度的踏车训练,每周3次共3个月。所有的病人由于残留的偏瘫而出现轻到中度的步态失调。有氧踏车训练(AEX)前后的3个月对病人录像,同时对病人进行功能性的训练,包括:从椅子上站起,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和尽可能安全的条件下让病人在无辅助设施的条件下行走3.1m,再返回到坐立位。利用二维峰值Motus录像系统对步态进行分析记录。 结果:有氧踏车训练后3个月,从站起到返回到坐立位置(GURS)的时间从(8.2±1.4)s降低到(6.5±0.8)s,(P<0.05),直接行走(SAW)的时间从(3.7±1)s降低到(2.8±0.7)s(P<0.05)。这些数据表明GURS和SAW分别提高了21%和24%。平均速度从(0.9±0.2)m/s增加到(1.2±0.21)m/s,改善率为33%(P<0.01)。平均步态节奏从(89±9)步min增加到(97±8)步/min,增加了9%(P<0.05)。瘫痪肢体(P)和未瘫痪肢体(NP)的平均姿态间期和摇摆间期降低,患侧和健侧肢体的肢体内姿态与摇摆的比例接近于正常。但是,这些后来的改变只在P肢体上达到了一个明显的水平。肢体内的姿态协调性并未改变。病情严重的病人步态速度的改善最明显。 结论:这些发现揭示对于慢性稳定性的偏瘫病人来说,踏车训练明显改善病人在地面时的运动能力。 (Jneurol Rehabil 2000; 14 (1): 65-71)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患者步行训练38例报告南京医科大学脑科医院康复科(南京210029)高润脑卒中偏瘫病人的步行能力恢复,是治疗偏瘫的重要一环。笔者结合实际病例,在偏瘫病人的运动康复训练中,通过对病人的步态分析,并进行评价,来探讨脑卒中病人的步行恢复能力,寻求出一...  相似文献   

8.
宋达  施加加  裴海荣  王平 《中国康复》2017,32(2):106-108
目的:观察踏车训练中联合应用循环性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其中对照组增加下肢踏车训练(RT300踏车训练系统),观察组在踏车训练的基础上增加循环性功能性电刺激(FES)训练。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定法(FMA),Berg评定法(BBS),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FAC)进行下肢运动功能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2组FMA、BBS评分及FAC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踏车训练中联合应用循环性功能性电刺激能够更好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9.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康复疗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5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心理康复、体力训练等康复治疗,并以同期入院病人作为对照。结果显示:心衰病人采取坐直背椅体位后血压、心率下降,胸憋减轻。病人运动耐力提高,活动过程中出现的胸憋、疲劳等症状较对照组减轻(p<0.01)。有14例病人于出院前做了踏车运动试验,出院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作者认为心衰患者进行康复是可取的,也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0.
刘卫民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4):2095-2095
许多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都具有潜在行走能力。近年来,许多学都在研究步态训练对改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的步行能力的功效。步态训练实验方法主要有功能性电刺激(FES)和成重支持(BWS),减重支持常与药物联合应用。结果显示,两均能有效改善患步行能力。采用减重、功能性电刺激和踏车训练联合治疗提高慢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的步行能力。所有选取的研究对象在损伤后步行能力至少在1年内无明显改善。经本实验训练后,不论是在踏车时,还是在地面步行速度均有改善,同时还可改善下肢力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FES)辅助踏车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下肢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均采用常规个体化康复治疗,观察组加用FES踏车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MOTOmed下肢踏车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FAC)、Tinetti量表、Berg平衡量表、Fugl-Meyer评分法(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估。结果:治疗6周后,2组FAC等级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1),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Tinetti量表、FMA下肢评分、MBI及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FES辅助踏车系统和MOTOmed智能训练系统均有助于脑卒中早期下肢功能的恢复,而FES辅助踏车系统对下肢功能的改善效果优于MOTOmed智能训练系统。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可以导致慢性神经病性缺陷。偏瘫是最主要的神经病性后遗症,主要是因为它可以引起持续的功能障碍,大约有一半以上的病人受到偏瘫的困扰。偏瘫步态失调及相关的无力、痉挛及异常的中枢神经系统活动显著地降低了病人的运动能力。慢性偏瘫病人运动时所耗的能量是正常人群的1.5~2倍。身体条件下降与年龄相关的运动能力和肌肉体积的降低可以进一步影响运动耐力,损害病人的运动能力。在一项随机的研究中,一些学者发现10周改良的自行车训练后,慢性脑卒中后偏瘫病人的峰值氧消耗能力明显改善,但Fugl-Meyer指数没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脑瘫患儿减重踏车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既往训练脑瘫儿童步行能力时主要强调抑制肌张力、训练平衡能力,在爬、坐和站立时进行步态准备动作训练。现代运动再学习理论认为,特定任务的反复训练是提高运动功能的有效方法,例如,一个人想学习行走他必须反复练习。研究表明,部分体重受到支撑下进行踏车行走训练对提高成人截瘫和偏瘫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观察脑机接口(brain computer interfaces, BCI)联合GEO System?下肢机器人(G-EO gait-therapy system, G-EO)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及步行功能的影响。 方法:在无锡市中心康复医院招募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下肢主被动踏车训练和G-EO训练,试验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脑机接口下肢踏车训练和G-EO训练。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LE)、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 BBS)、Tecnobody平衡评估系统和GaitWatch三维步态分析仪进行评估。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MA-LE、BBS、压力中心运动椭圆面积、压力中心运动轨迹长度、稳定极限、步频、步态周期、步幅、步速、步长对称性比、踝最大背屈角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组内比较FMA-LE、BBS、压力中心运动椭圆面积、压力中心运动轨迹长度、稳定极限、步频、步态周期、步幅、步速、步长对称性比、踝最大背屈角度均比治疗前显著性改善(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FMA-LE、BBS、压力中心运动椭圆面积、压力中心运动轨迹长度、稳定极限、步频、步态周期、步幅、步速比对照组显著性改善(P<0.05)。 结论:4周的BCI联合G-EO训练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提高脑卒中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具有近期效果。  相似文献   

15.
宋达  陈兰  陈煜  赵薇薇  王彤 《中国康复》2021,36(10):589-593
目的:观察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踏车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本体感觉、平衡及步态的影响。方法:选取4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和普通主被动踏车训练,观察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和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踏车训练。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平衡仪评估患者的本体感觉;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患者的平衡功能;采用三维步态评估患者的步行功能。结果:治疗8周后,2组患者ATE、Time以及步宽的数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数值更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BBS评分、步长、步速、健侧时间摆动占比以及下肢各关节最大活动角度的数值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的数值更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患侧下肢ATE差值与步宽差值呈正相关(P<0.05),与步长差值、步速差值、健侧摆动时间占比差值、患侧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屈伸角度差值均呈负相关(P<0.05);患者Time差值与步宽差值呈正相关(P<0.05),与步长差值、步速差值、健侧摆动时间占比差值、患侧髋关节/踝关节屈伸角度差值均呈低度负相关(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踏车训练可以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本体感觉,进一步改善平衡功能以及步态。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患者步行时躯体运动的三维运动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患者躯体运动的三维运动学分析,比较分析偏瘫步态躯体运动变化与其步行能力(步速)之间的关系,探讨影响偏瘫患者步行能力恢复的量化指标。方法:选择首次脑卒中后可以独立步行10m以上的偏瘫患者39例,采用远红外线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进行步态检测与分析,对偏瘫步态躯体的运动学参数与其步行能力(步速)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脑卒中患者的步行能力与骨盆旋转运动之间的相关有显著性意义(r=-0.396.P<0.05);其步行能力与躯体侧方运动呈负相关,而与其躯体垂直运动呈正相关(r=-0.755,P<0.01;r=0.534,P<0.01),步行能力与Barthel指数正相关(r=0.475,P<0.01)。结论:脑卒中患者躯体和骨盆运动障碍是影响步态恢复的重要因素,提示躯体的协调性训练和骨盆的控制性训练对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许多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都具有潜在行走能力。近年来,许多学者都在研究步态训练对改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步行能力的功效。步态训练实验方法主要有功能性电刺激(FES)和减重支持(BWS),减重支持常与药物联合应用。结果显示,两者均能有效改善患者步行能力。采用减重、功能性电刺激和踏车训练联合治疗提高慢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步行能力。所有选取的研究对象在损伤后步行能力至少在1年内无明显改善。经本实验训练后,不论是在踏车时,还是在地面步行速度均有改善,同时还可改善下肢力量。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偏瘫病人肢体运动功能的康复护理训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脑卒中偏瘫病人接受康复护理训练后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将62例脑卒中偏瘫病人,分为和对照组(各31例),对观察组病人实施康复护理训练。结果 经康复护理训练后,2组病人下肢活动能力的差别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上肢活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早期实施康复护理训练,有利于脑卒中病人提高运动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9.
脑卒中病人在发作后常出现一些后遗症如运动能力降低、运动控制能力降低、僵直。这些后遗症将导致步态模式改变、平衡功能失调、摔跤及步行过程中能量消耗过高。原发性神经功能缺损结局会导致脑卒中病人的静止生活模式,这种生活模式进一步降低了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和心血管功能,增加了再发脑卒中的危险。脑卒中病人的生存质量和功能水平常受到严重的影响。脑卒中后偏瘫病人进行日常活动的能量消耗是正常人的1.5~2.0倍。能量消耗增加进而使病人不愿意活动,会导致虚弱和肌肉萎缩,心血管的适应能力降低。最近的一些研…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的三维运动学分析,比较分析偏瘫步态下肢关节运动变化与其步行能力(步速)之间的关系,探讨偏瘫患者下肢异常运动影响其步行能力恢复的量化指标。方法:选择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和康复医学科住院的首次脑卒中后可以安全独立步行10m以上的单侧偏瘫患者39例,排除其他影响步行能力的神经肌肉和骨关节疾病等因素;采用远红外线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进行步态检测与分析,对偏瘫步态的下肢关节运动学参数与其步行能力(步速)进行相关分析,分别观测在P&;lt;0.05水平和P&;lt;0.01水平是否显著相关。结果:脑卒中患者的步行能力与患侧髋、膝关节活动度之间的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R=0.524,P=0.003;R=0.518,P=0.004),尤其与患侧髋关节伸展和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之间的相关有显著统计学意义(R=0.745.P=0.000;R=0.643,P=0.000);其步行能力与髋关节伸展角度患侧与健侧运动比率(R=0.541)及膝关节活动度患侧与健侧运动比率(R=0.432)的相关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脑卒中患者下肢伸髋、屈膝异常及其患侧与健侧运动比率不对称是影响正常步态恢复的主要原因,提示下肢髋、膝关节控制性训练应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