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结肠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着人们的生命健康,早期发现与诊断直接影响着疗效与预后.临床上仅凭普通内镜,往往很容易造成微小平坦型病变的漏诊,而靛胭脂染色可使病变部位与周围对比增强,能够观察到普通内镜难以察觉的病变,对消化道早期肿瘤检出率比常规方法高2~3倍[1].笔者通过对高危人群的常规大肠镜染色检查,提高了大肠病变的检出率,现总结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011年11月至2012年7月,我院共完成1178例结肠镜检查,选择其中98例高危人群进行常规染色检查,男50例,女48例,年龄60~86岁,平均76.4岁.  相似文献   

2.
肠镜下喷洒靛胭脂对大肠早期癌及表浅癌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了评价肠镜下喷洒靛胭脂液染色对大肠早期癌和表浅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0 0例病人肠镜检查发现可疑病区后 ,通过肠镜活检孔于该处喷洒靛胭脂 10~ 30ml,5~ 10s后观察染色情况 ,并对不染区多点活检送病理检查。结果 :大肠癌 7例 (黏膜癌 2例 ,黏膜下癌 3例 ) ,按形态分 :平坦型 2例 ,凹陷型 1例 ,稍微隆起型 4例。不典型增生 12例 ,其中轻度 4例 ,中度 6例 ,重度 2例。结论 :肠镜下喷洒靛胭脂染色有助于发现早期癌和浅表癌及癌前病变 ,并帮助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靛胭脂联合美蓝染色在诊断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300例内镜下胃黏膜异常表现患者随机分为2组:染色组150例内镜下先喷洒0.2%靛胭脂染色,发现可疑病灶后,再喷洒0.4%美蓝染色,然后在染色异常部位给予活检并送病理组织学检查;对照组150例不作染色,按肉眼判断,常规活检。结果染色组150例患者中胃黏膜有肠上皮化生38例、轻-中度不典型增生50例、重度不典型增生9例、早期胃癌8例,对照组150例患者中肠上皮化生29例、轻-中度不典型增生19例、重度不典型增生2例。染色组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总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0.0%比33.3%,P<0.005)。结论靛胭脂联合美蓝染色能够指导内镜下上消化道病变的活检,能有效提高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内镜下醋酸联合靛胭脂染色法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2011年1-12月在我院就诊患者行常规胃镜检查,发现可疑病灶者300例,随机分为两组,染色组(150例)行内镜下醋酸联合靛胭脂染色后活检,对照组(150例)行内镜下靛胭脂染色后活检.结果 染色组150例中共检出早期胃癌16例(10.7%)、重度不典型增生15例(10.0%)、中度不典型增生、肠上皮化生79例(52.7%),其余40例为胃炎.对照组150例中检出早期胃癌5例(3.3%)、重度不典型增生10例(6.7%)、中度不典型增生、肠上皮化生42例(28.0%),其余93例为胃炎.染色组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醋酸联合靛胭脂染色后早期胃癌和重度不典型增生黏膜主要表现为黏膜退色,中度不典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黏膜主要表现为黏膜着色不良,慢性胃炎和正常黏膜主要表现为着色均匀.结论 内镜下醋酸联合靛胭脂染色可显著提高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6.
姜琼  车筑萍  王于锦 《新医学》2007,38(2):83-84
目的:探讨电子肠镜结合靛胭脂黏膜染色在判断大肠息肉性质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64例大肠息肉患者进行电子肠镜结合靛胭脂黏膜染色检查,比较单用电子肠镜与加用靛胭脂黏膜染色对鉴别大肠息肉性质的准确率.结果:电子肠镜结合靛胭脂黏膜染色检查鉴别大肠腺瘤性与非腺瘤性息肉的准确率(85.0%)显著高于电子肠镜检查的准确率(70.5%),2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子肠镜的敏感度为70.6%、特异度为56.3%;电子肠镜结合靛胭脂黏膜染色的敏感度为85.3%、特异度为84.5%,以上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在行电子肠镜检查时结合靛胭脂黏膜染色可明显提高判断大肠息肉性质的准确率,对下一步处理方式的选择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分析比较智能分光比色技术(FICE)与靛胭脂染色(IC)对提高大肠病变检出率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使用以下关键词:"flexible spectral imaging color enhancement","indigo carmine","colonoscope","colonic lesions","colon tumor"、"chromoendoscopy"、"虚拟色素内镜"、"靛胭脂质"、"结肠镜"、"色素内镜"、"结肠病变"、"结肠癌"、"结肠息肉"和"灵活的光谱成像色彩增强"检索Pub Med、CINAHL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2008年1月-2013年1月之间的相关文章,通过排除最终纳入8篇文章,所有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用比值比(OR)结果的95%可信区间(CI)评估的检测方法和检测率之间的相关性。肿瘤病变(OR=0.90,95%CI:0.76~1.08,P=0.255)、非肿瘤性病变(OR=1.09,95%CI:0.92~1.30,P=0.302)、腺瘤(OR=0.87,95%CI:0.72~1.07,P=0.188)、非肿瘤性息肉(OR=0.84,95%CI:0.67~1.06,P=0.146)、平坦型病变(OR=0.87,95%CI:0.71~1.08,P=0.203)、隆起性病变(OR=1.23,95%CI:0.93~1.64,P=0.153)、右半结肠病变(OR=0.83,95%CI:0.60~1.14,P=0.251)、横向结肠病变(OR=0.71,95%CI:0.48~1.05,P=0.086),两者左半结肠病变(OR=1.35,95%CI:1.01~1.80,P=0.045)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除了左半结肠的病变以外,FICE和IC之间的结肠病变检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放大肠镜与染色技术在诊治早期结肠肿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肠息肉大小、表面结构形态和病理组织学关系,提高对大肠癌早期病变的检出率及实时诊治水平。方法对60例85枚大肠息肉用0.4%靛胭脂染色,放大内镜观察其腺管开口形态,在根据工藤法基础上增加了混合型,Ⅰ、Ⅱ型为非瘤性息肉,ⅢL、ⅢS、Ⅳ及混合型为腺瘤性息肉,ⅤI、ⅤN型为癌变,比较息肉腺管开口形态与息肉形态、大小和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带蒂息肉多为Ⅰ、Ⅱ型(11/14),ⅢL、ⅢS、Ⅳ、ⅤI、ⅤN及混合型主要为亚蒂和广基息肉(49/71),ⅤI、ⅤN型均伴有糜烂、溃疡和质地脆;小于1.0cm息肉多见于Ⅰ、Ⅱ型(28/37),Ⅲ、Ⅳ、Ⅴ及混合型多大于1.0cm(45/52);炎性、增生及幼年性息肉中非瘤性形态分型85.7%,瘤性形态分型14.3%;腺瘤中非瘤性形态分型6.1%,瘤性形态分型93.9%。分型判断瘤性和非瘤性息肉的敏感性为92.2%和85.3%,特异性为87.9%和90.4%,其诊断准确性为90.2%。结论放大内镜结合黏膜染色分析大肠息肉腺管开口形态,能有效鉴别大肠非瘤性息肉、腺瘤和癌,在检查过程中实时地有效地选择性处理大肠息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高清放大胃镜与内镜窄带成像技术联合靛胭脂染色对早期胃癌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10月就诊的357例疑似早期胃癌患者,行普通胃镜、高清放大胃镜与内镜窄带成像技术联合靛胭脂染色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普通胃镜、高清放大胃镜与内镜窄带成像技术联合靛胭脂染色诊断早期胃癌的结果、诊断效能及病变轮廓清晰度。结果:357例疑似早期胃癌患者病理诊断阳性54例,阴性303例;普通胃镜检出阳性49例,阴性308例;高清放大胃镜与内镜窄带成像技术联合靛胭脂染色检出阳性75例,阴性282例。高清放大胃镜与内镜窄带成像技术联合靛胭脂染色诊断早期胃癌敏感度96.30%,阴性预测值99.29%,准确度93.00%分别较普通胃镜的53.70%、91.88%、87.39%高(P<0.05);两种检查方法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清放大胃镜与内镜窄带成像技术联合靛胭脂染色诊断早期胃癌病变轮廓清晰度优于普通胃镜(P<0.05)。结论:与普通胃镜检查相比,高清放大胃镜与内镜窄带成像技术联合靛胭脂染色诊断早期胃癌可清晰显示病变轮廓,具有较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发内镜自动染色水汽装置,对内镜水汽瓶进行改造,使内镜水汽与染色剂整合在一个装置内,通过转换钮控制内镜水汽和染色剂都分别通过内镜水汽管道进入消化道。并与常规染色方法进行对比,以此来验证内镜自动染色水汽装置的临床效果。方法分为自动染色组与常规染色组两组,每组100例,选取靛胭脂及复方碘溶液作为化学染色剂,对比两组染色剂的使用量和操作时间。结果自动染色组碘液使用剂量和操作时间明显少于常规染色组[碘液使用剂量分别为(9.53±1.01)和(10.73±1.82)mL,操作时间分别为(16.10±2.46)和(25.45±2.43)s],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自动染色组靛胭脂使用剂量和操作时间明显少于常规染色组[靛胭脂使用剂量分别为(8.75±1.20)和(9.95±1.43)mL,操作时间分别为(8.60±1.35)和(10.45±2.01)s],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内镜自动染色水汽装置可以用于内镜下化学染色,使内镜下染色既高效又便捷。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普通内镜结合靛胭脂染色在鉴别瘤性与非瘤性大肠息肉中的价值。方法对124个大肠息肉分别行普通内镜及靛胭脂染色内镜诊断,若息肉表面呈沟槽状、脑回状或分叶状结构则定义为瘤性息肉,若表面光滑或有规则小圆点状小凹就定义为非瘤性息肉,并与组织学结果比较,比较2种内镜诊断方法鉴别瘤性与非瘤性大肠息肉的诊断准确率、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靛胭脂染色内镜鉴别瘤性与非瘤性大肠息肉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普通内镜(85.48% vs 70.16%,P<0.005)。染色内镜鉴别瘤性与非瘤性大肠息肉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11%、84.62%,显著高于普通内镜的72.22%、67.31%(P<0.05)。结论普通内镜结合靛胭脂染色可较准确地鉴别瘤性与非瘤性大肠息肉,有助于实时指导内镜下对大肠息肉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3.
方法 我院外科肠镜室从1996年1月~1998年12月应用日产OLympas CF-301型纤维结肠镜共检查1559例患者,其中≥60岁343例(占22%),20—59岁1158例(占74%)。<20岁58例(占4%)。结果 ≥60岁组患者中,检查阳性率为44%(152例),其中恶性病变患者76例(占50%),良性病变76例(占50%),而在20—59岁患者中,检查阳性率仅为287例(占24.7%)其中恶性病患者仅56例(占19.5%),而良性病230例(占80.5%),二组在检出阳性率及恶性病率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别。结论 有症状的老年患者行纤维结肠镜检查中,其检查阳性率及恶性病率均较对照组为高,从而说明有症状的老年患者行纤维结肠镜检查的重要性、必要性;为进一步及时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结肠镜检查在大肠癌手术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结肠镜检查对大肠癌手术的临床作用。方法:分析116例经病理证实的大肠癌的临床资料、术前结肠镜检查结果和手术治疗情况。结果:结肠镜诊断大肠癌的符合率为98.3%(114/116),其中直肠癌检出率为53.4%,直肠癌肛检阳性率82.3%;青年人大肠癌占3.4%(4/116),早期大肠癌占5.2%(6/116);Bomnann Ⅰ型、Ⅱ型、Ⅲ型,手术根治率分别为83.3%、75.9%、60%。结论:结肠镜检查有助于判断大肠癌的部位、范围、程度和进展情况,但不能作为术前分期和选择手术方式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在普通单人结肠镜检查中应用自制透明帽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于该院内镜中心行普通结肠镜检查的患者282例,随机分为自制透明帽组(透明帽组,140例)和无透明帽组(对照组,142例)。所有结肠镜检查均由同一经验丰富的高级职称医师完成,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临床资料、进退镜时间、息肉位置、息肉检出例数和息肉直径等。结果 透明帽组进镜至回盲瓣时间为(6.21±2.43) min,短于对照组的(6.85±2.71) min (P <0.05),两组患者盲肠插入成功率和退镜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透明帽组和对照组息肉检出率分别为47.86%和35.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透明帽组的小息肉检出率(直径<5 mm)高于对照组(P <0.05)。此外,在升结肠和乙状结肠的息肉检出率上,透明帽组高于对照组(P <0.05),其他部位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检查过程中和检查后,透明帽组和对照组均未出现不良事件(出血和穿孔)。结论 自制透明帽辅助结肠镜检查可有效减少普通单人结肠镜的进镜时间,提高升结肠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结肠镜治疗老年人结肠、直肠脂肪瘤的疗效、安全性与护理。方法对本院收治的8例结肠、直肠老年人脂肪瘤行结肠镜治疗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行结肠镜下电凝电切切除,2例术中创面渗血,应用氩气刀止血成功,1例手术后第8天发生迟发性便血,再次结肠镜下金属钛夹止血成功,未发生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和死亡,治愈率为100%。结论结肠镜下治疗老年人结肠、直肠脂肪瘤是安全、有效的,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操作灵活简便等优点,专科护士精心的术前准备、准确迅速的术中配合和监护以及完善的术后护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Gastroenterologists who understand future reimbursement and health care trends are already preparing their practice infrastructure to meet new challenges of transparency and bundled payments. Market-based pressures derived from quality and cost transparency will be sufficient to drive change. Robust measurement and public reporting of results are firmly embedded in some regions of the country and will spread nationally within the next few years. The path is clear for those who study these issues; monitor process measures for internal improvement, push resource efficiency, connect to national registries to demonstrate quality externally, and constantly try to provide a service with the highest health value.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对老年广基息肉病变的治疗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结肠镜下大肠黏膜切除术治疗117例共157枚大肠广基息肉.病灶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后,1次圈套整块切除或分次圈套切除病变,回收标本送病理检查,术后结肠镜随访.结果 全部息肉通过EMR1次切除,切除息肉大小在1~5 cm;腺瘤性141枚,增生性13枚,3例病理证实局灶癌变.4例出现腹痛,3例少量便血,发烧4例,不需要特殊处理.复查患者未有息肉残留者.腺瘤息肉异型增生程度与息肉大小密切相关.结论 老年大肠广基息肉通过EMR切除完全,安全;腺瘤息肉的大小与异型增生密切相关,提示腺瘤息肉需要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2005年1月~2010年12月长海医院860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常规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回顾分析,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10 mL塑料离心管留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5~10 mL,500 g,离心5 min,弃上清液吸取沉淀物制片,采用推片法制6张涂片,其中无尾厚片、有尾厚片、有尾薄片各2张。涂片染色采用瑞吉染色法,由经验丰富的细胞形态学检验人员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进行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分类以及细胞形态、异常成份观察,必要时涂片行过碘酸-雪夫(PAS)、含铁血黄素染色等。结果 (1)常规细胞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2%者764例,占总例数的88.8%,其中>20%者406例,占总例数的47.2%;淋巴细胞比例>12%者234例,占总例数的27.2%,其中>20%者135例,占总例数的15.7%;嗜酸性粒细胞比例>1%者64例,占总例数的7.4%,其中32例>10%,占总例数的3.2%;(2)860例标本中查见异常成份的117例,占总例数的13.6%。其中查见癌细胞16例、查见核异质细胞(异型细胞)或可疑癌细胞共43例、查见真菌14例、查见卡氏肺孢子虫3例、查见噬菌细胞2例、PAS染色阳性33例、含铁血黄素染色阳性6例;(3)860例标本中未见异常的(单核/巨噬细胞≥85%且未见其他异常成分)仅46份,占总例数5.3%。结论本院送检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常规检查标本,实验室异常检出率高,可以为临床多种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分析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