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黄梅花  刘艳清刘宏 《护理研究》2004,18(11):1921-1922
[目的]明确注射器启封后的有效使用时间。[方法]随机抽取10个临床科室用于启封后配制抗生素药液与非抗生素药液注射器100具,每隔1h采样培养做微生物鉴定。[结果]启封后配制抗生素药液的注射器5h内无细菌生长.7h内样本合格率为95.42%;配制非抗生素类药液注射器4h内无细菌生长,7h内样本合格率为81.43%。[结论]配药注射器使用有效时间为4h。但要注意配药环境、操作方法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黄梅花  刘艳清  刘宏 《护理研究》2004,18(21):1921-1922
[目的 ]明确注射器启封后的有效使用时间。 [方法 ]随机抽取10个临床科室用于启封后配制抗生素药液与非抗生素药液注射器10 0具 ,每隔 1h采样培养做微生物鉴定。 [结果 ]启封后配制抗生素药液的注射器 5h内无细菌生长 ,7h内样本合格率为 95 .42 %;配制非抗生素类药液注射器 4h内无细菌生长 ,7h内样本合格率为81.43 %。 [结论 ]配药注射器使用有效时间为 4h。但要注意配药环境、操作方法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不同包装的地菌棉签在使用过程中的细菌污染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启封后使用过程中无菌棉签的污染程度,对双层纸包装、塑料袋装和盒装棉签在启封后使用24h,48h,72h进行细菌培养,并对从无菌贮存室取出并放置24h、48h、72h未启封使用的相同包装的棉签进行细菌监测。结果表明:不同包装的无菌棉签在启封使用过程中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时间愈长污染愈重。而未使用的无菌落生长。建议临床使用盒装棉签,24h后重新消毒。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启封后使用过程中无菌棉签的污染程度,对双层纸包装、塑料袋装和盒装棉签在启封后使用24h、48h、72h进行细菌培养,并对从无菌贮存室取出并放置24h、48h、72h未启封使用的相同包装的棉签进行细菌监测。结果表明:不同包装的无菌棉签在启封使用过程中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时间愈长污染愈重。而未使用的无菌落生长。建议临床使用盒装棉签,24h后重新消毒。  相似文献   

5.
双层纸包装无菌棉签启封后细菌污染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启封后无菌棉签的污染状况。方法 对治疗室和处置室两组环境中的双层纸包装棉签于启封后即刻、1h,2h,4h,8h,12h,24h,36h,48h进行细菌监测,并对培养结果阳性和菌落进行常规鉴定。结果 无菌棉签在启封后1h即被污染,且随着时间延长,抽取次数增多,污染程度逐渐加重。置于处置室的棉签比治疗室的污染程度严重。被污染的细菌种类均为院内感染的常见病原,表明院内感染很可能与使用被污染的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单层医用皱纹纸作为包装材料灭菌包,灭菌后存放于不同医院模拟病区治疗室环境。[方法]分别将400个用单层医用皱纹纸包装的无菌治疗包,存放于5家不同等级医院内的消毒供应室清洁区,模拟病区治疗室环境下.于灭菌后的当天、14d、30d、60d进行无菌试验。[结果]在消毒供应室清洁区,温度15℃~28℃,湿度40%~70%,空气细菌监测〈500cfu/m^2环境下,单层医用皱纹纸于存放当天、14d、30d无菌试验合格率为100%.存放60d无菌试验合格率为93%;选择用预真空和下排气两种灭菌方式对单层医用皱纹纸作为包装材料的无菌包进行灭菌,在存放30d效期内二者的灭菌合格率无明显差异,在存放60d效期内,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合格率为96.25%,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合格率为85.00%。[结论]在不同医院模拟病区治疗室环境下非消毒供应室无菌物品存放区内,单层医用皱纹纸包装存放效期应缩短,建议其不超过30d;在一定温度、湿度范围内,不同灭菌器由于其不同灭菌机制对灭菌包存放效期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油纱条是临床外科常用的换药引流纱条,而每块抽纱条消毒灭菌效果如何直接影响临床治疗的效果。为了解油纱条用预真空高压灭菌钢消毒是否能够达到完全灭菌,及其留存多长使用时间,我们做了实验观察,现报告如下。1实验现实方法每个铝盒放抽纱条4条分为三组,各组用预真空高压锅(0.21~0.23)MPa)消毒,各组消毒后在不同时间的条件下做细菌培养。每组各24盒。第一组:消毒后即送做细菌培养.均无菌生长。第二组:24盒消毒后存放24h内分别开盖5次.每次30s.24h后送细菌培养均无菌生长。第三组:24金消毒后存放48b后分别开盖10次.每次3…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甲醛熏蒸灭菌效果,缩短消毒时间。方法采用风动式甲醛熏蒸灭菌法,将内外壁遍涂菌液后待干的3种内径导管作为消毒效果观察点,取0.5h、1h、1.5h、2h、3h样本,按无菌操作法剪下导管中段4cm,种入无菌肉汤试管内,放入35℃恒温箱内培养48h,做细菌学鉴定,重复5次;普通熏蒸法采用同样时间点,相同导管样本做为对照组;结果风动式甲醛熏蒸灭菌法3种口径导管在消毒0.5h时,细菌阳性率低于50%,1h时即达灭菌效果。普通熏蒸法0.5h100%有菌生长,1h细菌阳性率80%以上,3h方达同样灭菌效果。两种灭菌方法效果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结论风动式甲醛熏蒸灭菌较普通法所需时间短,灭菌效果完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百级层流条件下一次性注射器(20 ml)配置药物的有效使用时间,为合理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提供依据。方法由专业配置人员配置药液,在使用过程的不同时间段采样各50副,进行细菌学监测。结果 3 h内一次性注射器样本未见细菌生长,样本合格率100%,4 h的样本显示1样本细菌培养阳性,样本合格率98%。结论百级层流条件下一次性注射器配置药物的有效使用时间为3 h。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百级层流心脏外科手术间无菌灯柄的更换时间。方法:选择5个百级层流手术间的5个无菌灯柄,打开未使用前为0 h,按照手术进行过程中使用的高度、方向放置后使用至4 h做细菌培养,之后在同样的高度静置至6,8,10,12 h各40例采样做细菌培养。结果:0,4,6,8 h样本均无细菌生长,10 h和12 h阳性样本数分别为6例和9例。结论:百级层流心脏外科手术间无菌灯柄更换时间可以延长至8 h。  相似文献   

11.
许妮娜  詹昱欣  骆丽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2):2071-2072
目的探讨高压蒸汽灭菌气管内套管的消毒间隔时间,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气管切开使用金属套管的33例病人,按内套管消毒间隔时间随机分成3组(每组11例),试验1组间隔6h,试验2组间隔8h,试验3组间隔12h。每次更换内套管时用定量5ml生理盐水冲洗,冲洗液送检,细菌菌落数计数。结果试验1组,2组和3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意义(F=2306609.560,P=0.000)。结论鉴于消毒内套管内细菌繁殖量无法计数,不利于预防和控制呼吸道感染。更换高压蒸汽金属内套管的间隔时间应为每8h更换一次。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南汇区致病性弧菌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2006年9月至2007年10月上海市南汇区腹泻患者、食品及水样中致病性弧菌带菌情况。方法根据相关标准和方法对泥城、航头监测点的所有就诊腹泻患者肛拭样品采用直接增菌法,水样采用二次增菌法,食品样品经匀质后按1∶10增菌。增菌后分别进行分离培养和生化鉴定。结果在1870件肛拭、水样和食品样品中,共检出8种105株致病性弧菌,总阳性率5.61%。阳性菌株以副溶血弧菌和麦氏弧菌为主,分别占构成比的31.42%和25.71%;肛拭、食品和水样中致病性弧菌均集中于7-10月。肛拭样品致病性弧菌阳性率3.82%,副溶血弧菌和河弧菌分别占构成比的55.26%和26.32%。水样致病性弧菌阳性率7.95%,气单胞菌属、副溶血弧菌和麦氏弧菌分别占构成比的34.62%、26.92%和23.08%。食品样品致病性弧菌阳性率7.48%,麦氏弧菌占构成比的51.22%。结论在肛拭、食品和水样中分别检出了不同种类和数量的致病性弧菌,存在季节性差异。加强致病性弧菌的监测。  相似文献   

13.
无菌容器在反复开启使用中细菌污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无菌容器在反复开启使用中细菌污染情况。方法 将压力蒸汽灭菌后容器及在临床治疗室使用后24h内、24h、48h、48~72h的容器各30份采样作细菌培养。结果 容器灭菌后即作细菌培养及使用24h内无菌污染;使用24~48h、48~72h染菌率分别为76.67%、93.33%,平均菌落效分别为0.43cfu/cm~2、1.07cfu/cm~2,染菌量开启次数多的手术科比非手术科多,24h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无菌容器盛装无菌物品在反复开启使用中存在污染,随着使用时间越长,染菌率越高,开启次数越多,染菌量越多。为控制院内感染,无菌物品最好采用单包装使用,有效期不能超过24h。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珠海市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的特点,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判定、控制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两版《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标准》(分别于2004-01-01和2010-06-01实施)中的方法对2011-2015年珠海市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的标本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5年珠海市共发生37起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共430份标本),检出22起(共检出致病菌124株),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原因查明率为59.46%.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的致病菌主要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检出97株,占菌株总数78.23%),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12株,占菌株总数9.68%).采集标本检出率是以肛拭标本最高(检出77株,占菌株总数62.10%),其次是粪便标本(检出17株,占菌株总数13.71%).致病菌检出的季节性分布表明:明显集中在第3季度(检出致病菌99株,占检出菌株总数的79.84%),其次是第二季度(检出致病菌16株,占检出菌株总数12.90%).结论 2011-2015年珠海市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以副溶血性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病原菌,致病菌检出的季节性分布集中在第2、3季度.提高全民卫生意识,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过程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和监督管理工作,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铜陵市33起食源性疾病微生物学检验结果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33起食源性疾病的病原微生物分布情况。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和标本种类,选用相应的选择性培养基,按照《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4789-94)和《霍乱防治手册》(部颁)及相关资料进行病原微生物的分离鉴定。结果33起食源性疾病的突发事件中,检测各类标本共745份,检出各类病原微生物63株(检出率8.5%),其中肠道致病菌20株(沙门菌8株、变形杆菌7株、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3株、志贺菌2株),占31.8%;致病性弧菌19株(霍乱弧菌9株、麦氏弧菌4株、沙鱼弧菌3株、拟态弧菌2株、副溶血性弧菌1株),占30.2%;蜡样芽胞杆菌5株,占7.9%;类志贺邻单胞菌5株,占7.9%;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占3.2%;轮状病毒阳性标本(酶联法检测粪便中轮状病毒抗原)12份,占19.0%。结论在从33起食源性疾病中分离的各类病原微生物中肠道致病菌和致病性弧菌占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侄我院医院内感染巾的分布情部及其对14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使用常规方法对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3月临床送检标本进行分离培养,采用VITEK-2全自动生物鉴定仪对细菌进行鉴定,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共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1862株,在痰液分离率最高,其他依次为伤口分泌物拭子、脓液、血液、尿液、脑,脊液。铜绿似单胞菌感染主要分布在呼吸科、干部病房、神经外科及重症监护病房。本组菌株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头孢唑林钠、复方磺胺甲噁唑、庆大大霉素、哌拉西林钠-他哗巴坦钠、环内沙足及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高,其中对氨苄曲林、氨苄艏林钠-舒巴坦钠及头孢唑林钠的耐药率在90.00%以上。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已经成为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易产生多重耐药。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控制医院内感染,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叮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与扩散。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该院2010~2011年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2011年血培养标本病原菌检出情况及其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10 128例血培养标本共检出病原菌1 276株,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及真菌分别占57.1%(728/1 276)、33.4%(426/1 276)、9.5%(121/1 276).革兰阳性球菌以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等为主,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均敏感;粪肠球菌耐药率低于屎肠球菌.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肠杆菌科细菌耐药率高于阴性株.碳青霉烯类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抗菌活性强于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结论 2010~2011年该院血液感染患者较多,应重视血培养标本检测及致病菌耐药性分析,应根据药敏实验结果 及耐药趋势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8.
梁敏 《中国临床护理》2012,4(5):371-372
目的 研究开口棉签最佳放置方法。 方法 采样两种方法放置开口棉签。传统平放法(A组),将开口棉签平放于输液盘、治疗盘中,正常抽取使用;垂直放入法(B组),将棉签开口向上垂直插入小容器中,用时从底部顶出的方式抽取。2组共同采样进行微生物检测。 结果 A组检测合格率为88.75%,B组检测合格率为98.75%,B组检测合格率高于A组(χ2=6.827,P<0.01)。 结论 开口棉签采用垂直插入放置法优于传统平放法,可减少棉签污染机会,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溃疡(DFU)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以期为临床正确选择抗菌药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95例DFU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足部溃疡分泌物病原菌培养结果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95例DFU患者共分离培养病原菌77株,其中革兰阳性菌(G^+) 43株(55. 8%),革兰阴性菌(G^-) 30株(39. 0%),真菌4株(5. 2%)。G^+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及溶血性葡萄球菌为主;G^-菌以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为主。排在前三位的细菌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及阴沟肠杆菌,总占比58. 4%。药敏分析显示,主要的G^+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福平及利奈唑胺几乎全敏感,主要的G^-性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舒巴坦、头孢西丁敏感性高。结论该院DFU感染的病原菌以G^+菌为主,前三位感染的细菌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及阴沟肠杆菌,故在未确定病原菌的情况下,可针对以上细菌使用抗菌药物,明确病原菌后再根据情况进行调整,以期早期正确使用抗菌药物、积极控制感染、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