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开放性粉碎性颅骨骨折Ⅰ期颅骨成形的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选择52例开放性粉碎性颅骨骨折患儿,随机平均分为2组,一组为Ⅰ期颅骨成形组,另一组组为常规治疗组,去除碎裂骨片。结果颅骨成形组植入的颅骨碎片可以成活并骨性愈合,随儿童成长而生长,术后并发症较常规治疗组明显减少,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儿患者开放性粉碎性颅骨骨折的碎骨片进行特殊处理后,Ⅰ期颅骨成形,颅骨碎片可以成活并骨性愈合,并且能够有效防止减压性去骨瓣开颅后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儿童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3~6个月)颅骨成形术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20年12月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颅骨成形术治疗的16例儿童颅骨缺损的临床资料。结果 年龄2~13岁,平均6.4岁;1例血管畸形,15例为颅脑损伤;采用钛网10例,聚醚醚酮6例。术后随访8~48个月,平均25.06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1例颅脑损伤术后钛网成形患儿,因摔倒致头颅再次外伤,使钛网变形、凹陷;其余15例患儿颅骨塑形满意,未出现头颅畸形,无切口感染、材料外露、皮下积液。结论 儿童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颅骨成形术,可以有效保护儿童颅脑再次受损,同时有助于儿童心理及生理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颅脑外伤行手术减压后脑脊液回流障碍所致的交通性脑积水较为常见。我院自2000年1月~2003年10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172例,其中发生中重度外伤性脑积水16例,均采用同期钛网颅骨成形并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治疗。手术顺利,术后脑积水明显改善,颅骨修复塑型满意。  相似文献   

4.
创伤性颅骨缺损大都因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所致,部分因开放性颅脑损伤或火器性穿透伤所致,目前国内外创伤性颅骨缺损一般选择二期修复。我院自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从颅脑外伤住院患者中选择需开颅去骨瓣减压手术患者(除外开放性颅脑损伤、原发性脑干损伤及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自体颅骨骨微粒一期种植修复创伤性  相似文献   

5.
正儿童颅骨病变积极手术治疗可以明确诊断,延缓神经功能缺损发展,延长生存期及达到美容目的~([1])。对于低龄儿童颅骨切除后大面积颅骨缺损往往导致颅脑与颅骨发育不匹配或头颅不对称。随着3D打印技术及新材料的发展,能否对于低龄儿童精准切除颅骨病变并一期修补颅骨缺损。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2月至8月手术治疗单发颅骨病变7例患儿(0~14岁),运用3D打印技术辅助一期成型颅骨缺损,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颅骨成形术14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1970~1989年共行颅骨成形术142例,修补材料:有机玻璃108例,钛合金板31例,自体颅骨回植3例。 临床资料 142例中,男121例,女21例。年龄为20~40岁。颅骨缺损原因: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术后120例,开放性颅脑损伤8例,火器伤2例,脑膜瘤术后4例,颅骨骨纤维结构不良2例。骨嗜伊红肉芽肿  相似文献   

7.
颅骨缺损大都因为开放性颅脑损伤或火器性穿透伤所致,部分患者是因手术减压或有病颅骨切除而残留。近年来,由于对重型颅脑损伤、脑压较高的病例盛行去骨瓣减压法,因而人为的巨大颅骨缺损为数不少。由于较大面积的颅骨缺损多引起颅骨缺损综合征,影响病人生理或心理,或有碍美观及安全,所以临床治疗颅骨缺损最有效的方法是实施颅骨修补成型术。本文对近年来完成的60例颅骨缺损修补术进行回访,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继发外伤性癫形成的原因、发病机制,以及外伤性癫的预防措施。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过程中继发外伤性癫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94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继发性癫103例,发生率10.9%。其中颅骨凹陷粉碎性骨折39例(37.9%),开放性颅脑损伤28例(27.2%),颅内血肿25例(24.3%),单纯脑挫裂伤11例(10.7%)。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继发外伤性癫是局部严重的脑神经细胞结构损伤和神经抑制、负反馈系统破坏,导致神经细胞异常过度放电和异常放电进一步扩展形成的。  相似文献   

9.
前言外伤性癫痫的发生率约占闭合性颅脑损伤的1—5%,开放性颅脑损伤的发生率更高。如果说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清创术、异物摘除、予防感染、凹陷骨折整复、硬脑膜修补及颅骨成形等处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予防外伤性癫痫,也不过份。  相似文献   

10.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脑积水颅骨缺损同期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早期同期行脑室.腹腔分流加颅骨修补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的疗效。方法将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的患者53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36例,早期同期行脑室一腹腔分流加颅骨修补术;B组17例,分次手术。结果术后有效率、分流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流不足、皮下积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同期行脑室一腹腔分流加颅骨修补术较分次手术的疗效显著,并可降低分流感染的发生率,是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有效的、经济实用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小儿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目的 分析总结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研究小儿重型颅脑损伤患的致伤原因、损伤类型、临床表现,以及救治方法和预后状况。结果 本组共458例,男性317例,女性141例。年龄1个月~15岁。车祸伤185例,坠落伤159例,二合计占75.1%。闭合性颅脑损伤357例,开放性颅脑损伤101例。合并颅内血肿162例(35.4%);并发颅骨骨折221例,其中凹陷骨折82例。全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有生命体征变化253例(55.2%);癫痫发作107例(23.4%)。367例施行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凹陷骨折复位术等手术治疗,另外91例保守治疗。恢复良好337例(73.6%);中残27例(5.9%);重残12例(2.6%);植物生存7例(1.5%);死亡75例(16.4%)。结论 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的主要临床特点是原发性脑损伤表现重;生命体征紊乱明显;颅骨凹陷骨折和颅缝分离多见;囟门闭合前后临床特征不同;对冲性颅内血肿发生率低;癫痫发生率高;预后较成人好。  相似文献   

12.
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征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征与救治经验。方法:对我院1992年12月至2002年10月收治的7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存活64例,死亡15例,59例患儿获随访(时间为3个月-9年),41例恢复良好,轻残11例,中残4例,重残3例,结论:早期与积极的综合治疗措施明显地改善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额颞顶枕超大骨瓣减压联合血肿清除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9-01—2013-07我科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1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64例行经额颞顶枕超大骨瓣手术治疗,对照组50例行标准大骨瓣手术治疗。结果 2组治疗后GC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组患者恢复良好率、轻残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重残率与病死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经额颞顶枕超大骨瓣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能够耐受麻醉,提倡尽早、积极手术,能够明显改善患者术后GCS评分,改善患者预后,降低重残率与病死率,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 2014-01—2016-01在我院治疗的102例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1例,实验组患者应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良好率41.18%(21/51),病死率7.84%(4/51),并发症发生率15.69%(8/51),显著优于对照组的21.57%、23.53%和5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从而显著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高原大鼠颅脑损伤局部脑组织氧分压变化特点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建立模拟高原条件下大鼠开放性颅脑损伤的实验模型,探讨模拟高原颅脑战伤伤情特点,为高原颅脑战伤救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民用射钉枪射击建立大鼠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模型;通过低压氧舱模拟高原条件,并与正常平原环境条件下对照,观察模型的伤情特点;应用LICOX CMP组织氧监测仪进行局部脑组织氧分压动态监测.结果本实验条件下所制备的大鼠开放性颅脑损伤模型,伤情稳定,可重复性好;局部脑组织氧分压于伤后1 h开始明显下降,在伤后24~48 h下降到最低,之后开始恢复;高原对照组与平原对照组相比,局部脑组织氧分压无明显差异,在伤后1 h仍无明显差异,在伤后6~72 h高原组则明显低于平原组.结论通过民用射钉枪射击致伤,并结合低压氧舱持续减压,可以成功建立模拟高原条件下大鼠低速低能投射物所致的开放性颅脑损伤模型;与平原对照组相比,高原缺氧对照组大鼠局部脑组织氧分压无明显变化,但模拟高原条件下开放性颅脑损伤伤后伤区局部脑组织缺氧下降更为严重、持续时间更长,表明局部脑组织氧分压监测能较好地反映颅脑损伤后缺血缺氧状态,尤其在高原缺氧环境下更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海水浸泡重型开放性颅脑损伤不同清创范围对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36只实验兔随机分为3组:大清创组(n=14)、小清创组(n=14)和对照组(n=8)。大清创组和小清创组在重型开放性颅脑损伤海水浸泡8h后分别行大清创和小清创,对照组不清创。观察3组实验兔清创后1周内生存时间、脑组织液化和坏死情况。结果大清创组生存时间(168.0±0.0)h显著长于小清创组(135.4±27.6)h和对照组(101.1±50.9)h,小清创组显著长于对照组。大清创组创缘无组织坏死,小清创组创缘周边部分脑组织软化或液化,对照组创伤区大片坏死液化。结论海水浸泡重型开放性颅脑损伤后8h,采用大清创能显著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7.
重型颅脑损伤65例标准大骨瓣开颅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6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加去骨瓣减压术,观察其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1年根据GOS评分,本组65例中,恢复良好26例,轻、中残24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11例。结论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暴露充分,能彻底清除颅内血肿和坏死脑组织且减压充分,提高治疗存活率,个性化采用,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监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动态血清硫氧还蛋白1(TRX1)与颅内压(ICP)的变化情况,分析TRX1水平与ICP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1—2020-02濮阳市人民医院确诊并完成治疗的4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纳入观察组,选取同期40例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纳入对照组,监测并记录2组患者颅脑损伤后12 h、24 h、48 h血清TRX1水平与ICP水平,检验血清TRX1水平与ICP的相关性,分析重症颅脑损伤后不同时点血清TRX1对患者ICP的影响。结果入院后12 h、24 h,2组患者ICP、TRX1水平呈升高趋势发展,但在入院后48 h 2组患者ICP、TRX1水平均有回降,各时点观察组ICP、TRX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性检验显示,不同时点颅脑损伤患者的ICP水平与TRX1水平均呈正相关(r>0,P<0.05);一般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TRX1水平过表达是重症颅脑损伤患者ICP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ICP显著升高,可能与患者血清TRX1的过表达有关,未来可以考虑通过动态监测血清TRX1水平判断其ICP升高情况或风险,以期为重症颅脑损伤早期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GAS、SS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胃粘膜病变中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重度颅脑损伤合并急性胃粘膜病变(AGML)患者血液中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水平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机制与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45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伤后第1d及第3、7、10d血清GAS及血浆SS的水平,同时观察AGML病变情况。结果重度颅脑损伤后血清GAS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浆SS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并发现AGML患者血清GAS水平高于无AGML患者;血浆SS水平低于无AGML患者。结论GAS和SS均参与了重度颅脑损伤合并AGML的发生和发展,对GAS、SS的动态检测可作为重度颅脑损伤并AGML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112例老年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特征与救治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总结老年人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征与救治经验。方法 对我院1993年12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112例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存活41例。死亡71例(死亡率63.4%)。35例获随访3个月~9年,17例恢复良好,轻残7例。中残6例,重残5例。结论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全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预后相对较差。早期诊断与积极的综合治疗措施是救治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