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目的分析肝炎后肝硬化死亡病例,以提高对该病的防治认识。方法对33例肝炎后肝硬化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肝炎后肝硬化死亡病例33例,其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57.6%(19/33),肝性脑病51.5%(17/33),肝肾综合症33.3%(11/31),感染21.2%(7/33),肝癌0.19%(3/33)合并两种以上并发症75.7%(25/33)。结论肝炎肝硬化死亡原因以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由于消化道出血为诱因,诱发其他并发症者最多见)。因此,抢救、预防上消化道出血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张丽华 《江苏医药》2001,27(12):955-955
本文对我科住院的 76例Child PughⅢ级肝硬化并发真菌感染的患者进行了调查 ,现分析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调查对象 :76例Child PughⅢ级肝硬化患者与 83例Child PuqhⅠ~Ⅱ级肝硬化患者 (对照组 )均为我科 1996年 8月~ 2 0 0 0年 12月收治住院患者 ,年龄 2 0~ 77岁。二、调查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经临床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确立诊断。三、诊断标准 :同一标本直接涂片查到真菌孢子及菌丝或培养出同一种真菌 ,并结合临床表现确诊。四、统计方法 :应用 χ2 检验。结果一、肝功能分级 :比较了Chil…  相似文献   

3.
4.
我院于1998年5月至2003年5月收治肝炎后肝硬化并发食管一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印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18例,年龄31~62岁,平均年龄52岁,呕血并发便血,出血量均在1000毫升以上。入院时收缩压均低于90毫米汞柱,脉搏90~120次/分,其中死亡6例,死亡率10%。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腹水低钠血症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青芳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0):1704-1704
腹水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约50%的代偿性肝硬化患者10年内发生腹水。肝炎后肝硬化腹水的低钠血症临床亦较常见,其发生率约为52.6%。而低钠血症引起的脑病易与肝性脑病混淆,并可导致肝肾综合征。现将近年来我院收治的60例肝硬化腹水低钠血症患者作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老年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死亡原因。方法 选择住院确诊的82例老年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就其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肝炎肝硬化患者病死率28.0%明显高于非老年肝炎肝硬化,主要并发症为多器官功能衰竭、肝性脑病、原发性腹膜炎、消化道出血及肝肾综合征。结论 老年肝炎肝硬化病死率高.死亡原因以多器官功能衰竭为主,防治各种并发症是降低MOF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502例晚期肝炎后肝硬化死亡病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之勋 《江苏医药》1992,18(6):313-315
502例肝炎后肝硬化死亡病例中,肝性昏迷、消化道出血及肝肾综合征构成了死因的94.21%。感染是导致这三个并发症的主要原因。这种并发症间互相相关又互相促进是晚期肝炎后肝硬化病死率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我院1971-2000年352例肝硬变住院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本文就肝硬变的早期诊断和死亡原因进行了探讨,并对我国部分地区肝硬变的报道与本文进行了比较。结果:肝炎后肝硬变为64.8%,Child^[1]分类C级病人症状重,合并症多,预后差。肝硬变主要并发症为上消化道出血(44%)及肝性脑病(21%)。住院病人病死率31.3%,且有下降趋势(P<0.05)。结论:肝硬变发病高峰年龄38-49岁,病因各地均以肝炎后肝硬变为首位,主要死亡原因是上消化道出血和肝性脑病。  相似文献   

9.
包云 《江苏医药》1999,25(6):472-472
本文通过分析357例HBsAg阳性肝炎后肝硬化住院患者的常见并发症,结合B型超产图像特征,探讨导致肝硬化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为临床选择最佳监护指标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357例均为临床确诊为肝炎后肝硬化的住院患者,男314例,女43例,年龄21~83岁。有典型的门脉高压征,检测肝功能提示存在有活动性肝病,所有病例HBSAg均为阳性。B型超声图像特征为肝硬化表现,肝包膜不完整,整个肝实质呈弥漫性或结节状回声增强的粗大光点,门脉主干>13mm,脾静脉>11mm,脾脏厚度>45mm。二、评价方法采用Child-Pugh积分分组法,对3…  相似文献   

10.
16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常导致出血性休克或诱发肝性脑病,病死率高,因此尽快明确出血原因并采取合理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160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出血病因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研究酒精性肝硬化与肝炎后肝硬化凝血状态。方法对25例健康体检人员,25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25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进行PT(凝血酶原时间)检测。结果肝炎后肝硬化患者PT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酒精性肝硬化患者PT明显高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P<0.05)。结论凝血酶原时间是凝血系统的一个较为敏感的筛选试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比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升高明显,所以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恩替卡韦配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选2011年5月~2014年5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70例,按照抽签法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方法治疗基础上给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及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ALT、AST、TBiL指标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其治疗总有效率(92.68%)高于对照组患者(7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患者肝功能改善良好,是一种理想、有效、科学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恩替卡韦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4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7年8月~2009年8月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82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恩替卡韦。两组患者疗程为48周。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生化指标;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后HBV-DNA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等。结果:观察组治疗后TBIL、ALT、ALB、Child-pugh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HBV-DNA转阴率和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能够快速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4.
The pharmacokinetic behavior of glycyrrhizin in four patients with acute hepatitis (hepatitis group) and six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cirrhosis group) receiving chronically an IV administration of a 120 mg dose once a day or once every other day of glycyrrhizin was investigated. The plasma concentration of glycyrrhizin declined monoexponentially in both groups. The elimination half-life (t1/2) for glycyrrhizin in the hepatitis and cirrhosis groups varied significantly in the range of 2.7–7.6 h and 6.2–40.1 h, and the total body clearance (CLtot) in the range of 2.8–23.2 mL h?1 kg?1 and 1.4–12.9 mL h?1 kg?1, respectively. The t1/2 for glycyrrhizin in the hepatitis and the cirrhosis groups was about twice and eight times that in normal subjects, respectively, as reported previously, and CLtot values were about 0.7 and 0.23 times that in normal subjects, respectively. There was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Ltot and hepatic function (asparatate aminotransferase and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in serum) in both patient groups. With improvement of the liver function, the CLtot for glycyrrhizin increased from 2.8 ml h?1 kg?1 to 11.4 mL h?1 kg?1, and the t1/2 shortened from 7.6 h to 3.4 h. These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the variation of pharmacokinetic behaviour of glycyrrhizin in both groups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xtent of the liver function.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78例,随机分为阿德福韦酯组和恩替卡韦组。两组在采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阿德福韦酯组给予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组给予恩替卡韦,两组患者疗程为48周。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后HBV-DNA阴转率。结果阿德福韦酯组治疗后HBV-DNA转阴率与恩替卡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恩替卡韦相比,阿德福韦酯能够快速抑制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病毒复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牛磺熊去氧胆酸治疗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72例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TUDCA组)36例和对照组(UDCA组)36例,治疗组给予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250 mg、水飞蓟宾葡甲胺100 mg 3次/d口服;对照组给予熊去氧胆酸(UDCA)250 mg、飞蓟宾葡甲胺100 mg 3次/d口服。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TUDCA组血清TBIL、AST、ALP和GGT有明显改善(P<0.05);UDCA组治疗结束时,血清TBIL、ALP和GGT水平有明显改善(P<0.05)。不考虑肝功能Child-Pugh分级,TUDCA组同UDCA组比较,肝功能改善无明显差异(P>0.05)。Child-Pugh A级患者TUDCA组AST改善优于UDCA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hild-Pugh C级患者中,无论TUDCA组还是UDCA组,治疗后肝功能均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TUDCA可以有效降低丙肝肝硬化患者TBIL、AST、ALP和GGT水平,在Child-Pugh A级患者中,TUDCA改善肝脏生化学指标的效果可能优于UDCA。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后肝硬变终末期行肝移植术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变终末期行肝移植术的可行性探讨。方法 报告 1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变终末期在肝移植术后接受 lamivudine(拉米沃丁 )系统治疗后 ,乙型表面活性物质及 PCR- HBV- DNA的变化过程 ,分析在肝移植术中为最大程度地去除 HBV寄宿器官所能采取的可行性措施 ,并观察围手术期应用lamivudine治疗后乙型表面活性物质及 PCR- HBV- DNA的变化状态。结果 该例患者术前 HBs Ag(+ )、Anti-HBe(+ )、Anti- HBc(+ )、PCR- HBV- DNA(+ ) ,术后第 7d始 ,HBs Ag转阴、PCR- HBV- DNA转阴 ,肝功能正常 ,术后 6 0 d保持上述病毒抑制状态。结论 必须重新认识乙型肝炎后肝硬变行肝移植的传统观念 ,对该例患者行肝移植手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肝吸虫并肝硬化的临床检查敏感指标.方法 对就诊的肝胆疾病病人进行粪便检查,选择肝吸虫感染阳性病人作为研究组,选择肝吸虫感染阴性诊断的病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B超检查及实验室检验结果.结果 实验室血液常规检验结果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转氨酶升高46人(14.89%),胆红素升高104人(33.33%),肝胆B超异常215人(69.13%);对照组转氨酶升高12人(5.56%),胆红素升高42人(19.44%),肝胆B超异常97人(44.90%);研究组门脉压力增高、血流减慢、HA-PI值较高,肝血管指数较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吸虫并发肝硬化的临床检查应注意上述敏感指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患者60例,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治疗,对照组则单纯采用阿德福韦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8周(1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HBV DNA水平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HBV DN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出现消化道出血、失眠、疲倦和肝性脑病的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睡眠质量,延缓肝硬化,避免和减少肝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肝硬化患者并发低钠血症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防治肝硬化患者的低钠血症提供指导意见.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20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根据患者是否发生低钠血症,将患者分为低钠血症组、正常组,对其各项资料进行比较,对导致肝硬化患者并发低钠血症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中,低钠血症组与正常组的年龄≥60岁例数(56比37)、过度利尿例数(42比29)、恶心呕吐例数(17比9)、低钠饮食例数(34比21)、过度限水例数(38比24)、过量排腹水例数(33比24)、胃肠道炎症例数(21比13)、腹腔感染例数(26比16)、大剂量应用泻药例数(19比1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导致肝硬化患者并发低钠血症的影响因素为年龄、过度利尿、恶心呕吐、低钠饮食、过度限水、过量排腹水、胃肠道炎症、腹腔感染、大剂量应用泻药等.结论 肝硬化患者容易并发低钠血症,护理人员应针对肝硬化患者并发低钠血症的相关因素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以纠正血钠水平,减少低钠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