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例1,男48岁,住院号2254。入院前半年反复出现畏寒,发烧和皮疹,多在四肢,持续4~5天后即退。发作时伴有四肢关节酸痛。每月约发作两次,遂于1979年4月17日入院。检查:下肢踝部、足背浮肿。皮损多见于下肢,为散在性,约绿豆到蚕豆大小的红色丘疹,疹周有红晕,部分为水泡或脓泡,有的在紫斑上附有褐色痂,剥除后为磁白色溃疡。血沉90mm/h,免疫球蛋白、尿及肾功能检查均正常。皮损病检报告: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例2,女,49岁,住院号17037。于1983年6月下旬起反复出现不规则发烧、皮肌酸痛和皮疹,发烧时,  相似文献   

2.
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leukocytoclastic vasculitis,LV)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累及皮肤的血管炎症病变。临床上许多疾病均属于广义LV范畴,而狭义的LV即超敏性血管炎(hypersensitivity vasculitis,HV)多由感染和/或药物引起,临床以多形性皮疹为主要表现,系统性损害少,预后好。在该病的治疗方面,西医除病因及基础病治疗外,多应用抗组胺药、羟氯喹、秋水仙碱、雷公藤多苷和对症处理等。中医方面,该病例属于湿毒肿范畴,辨证为气血失和、热毒蕴结,治疗当以调和气血,清热解毒凉血为法,方选三两三合四妙勇安汤加减。文章介绍了1例应用调气和血、清热解毒凉血法联合口服小剂量盐酸西替利嗪对LV有效的个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梅毒性血管炎导致脑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患者年龄32~78岁以脑出血为表现的梅毒性血管炎的临床资料及治疗转归。结果:基底节区出血9例,额叶出血3例,枕叶出血2例,脑干出血1例,颞叶合并对侧基底节区出血1例。血清、脑脊液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和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均为阳性。头颅CT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病灶。接受常规脑出血治疗同时接受大剂量青霉素治疗后,患者病情改善同一般高血压脑出血无明显差异,但随访再出血患者仅为1例。结论:梅毒性血管炎引起的脑出血以大脑中动脉病变多见,正规治疗梅毒后再出血率低于一般高血压脑出血,对于脑出血患者应筛查梅毒,特别是无明显高血压病史患者。  相似文献   

4.
李锐  张克翰  陈勇  甘解华 《现代实用医学》2012,24(6):688-689,722
目的探讨梅毒性血管炎导致脑血管意外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以脑血管意外为表现的梅毒性血管炎的临床资料及治疗转归。结果患者年龄45~76岁,脑梗死1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脑出血1例。血清、脑脊液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和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均为阳性。头颅MRI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病灶,部分患者多发血管狭窄。接受大剂量青霉素治疗后,脑梗死和TIA患者病情明显改善,脑出血患者恢复不佳。结论梅毒性血管炎引起的脑血管意外以缺血性多见,预后较好,病灶不能完全反映血管病变情况,对于脑血管意外患者应筛查梅毒。  相似文献   

5.
梅毒性肾小球肾炎为2期梅毒的罕见并发症,合并急性肝炎更为少见。我们回顾性分析了1例42岁女性,以继发于2期梅毒的肾病综合征和急性肝炎为主要临床表现,既往有掌跖部斑疹。肾脏病理示肾小球轻微病变,免疫荧光见IgG、IgM及C1q血管壁颗粒状沉积(1+~3+)。经4周驱梅治疗后,大量蛋白尿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提示我们对每个肾病综合征患者都应注意病因学诊断。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性传播疾病的蔓延,先天性梅毒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先天性梅毒又称胎传梅毒,是梅毒螺旋体由母体经过胎盘传染胎儿所致[1]。先天性梅毒可以合并肾损害,此类病例因临床症状不典  相似文献   

7.
1927年Alport描述了一组症状群:同一家族成员中不同程度的发生血尿、蛋白尿、进行性肾功能损害及神经性耳聋,而命名为Alport综合征,又名遗传性肾炎。据统计本病约占肾小球疾病的2%,占小儿慢性肾功不全的3%。据Broyer的资料,临床上多表现为慢性肾炎、肾盂肾炎,很少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本组发现2例,现报告如下: 例1 男性,24岁,农民。因反复血尿,蛋白尿,浮肿14年,视力、听力进行性减退10年而入院。患者10岁时因“扁桃腺炎”后2天出现眼睑浮肿、尿蛋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梅毒是梅毒螺旋体由母体经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解放后在我国基本被消灭,近年有增多趋势,已日渐成为危害公共健康的社会问题[1]。我科自2000年1月~2005年12月30日共收治8例以婴肝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梅毒患儿,现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8例中男5例,女3  相似文献   

9.
Alportsyndrome(AS)又名遗传性肾炎,突出表现为血尿,并可以伴有轻微的蛋白尿,极少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患者男性,15岁,因眼睑浮肿2年,视力、听力减退1年入院。患者于1993年8月出现晨起时眼睑部浮肿,伴头晕、尿少、尿中泡沫增多,渐出现双...  相似文献   

10.
佟光明  乔青 《中国医刊》2004,39(3):49-50
Alport综合征又称为遗传性肾炎,由Alport于1927年首先报告,本病主要累及器官为肾脏、耳及眼,其中肾脏病变突出表现为血尿,相差显微镜检查为变形红细胞尿,蛋白尿一般不重,极少出现肾病综合征,而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女性则更为少见,本院发现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Alport综合征又名遗传性肾炎.我院发现1例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Alport综合征,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0岁.因颜面及双下肢浮肿1月余,于1998年9月16日入院.该患者无明显少尿及腰痛,无尿频、尿急及肉眼血尿,近2天双下肢浮肿加重且尿量减少来我院就诊,门诊以"肾病综合征”收入.  相似文献   

12.
患儿男,42天。以皮肤黄染、腹胀10余天为主诉于2003年6月入院。患儿系第二胎第二产,足月顺产。生后无窒息,出生体重3.2kg。生后母乳喂养。父母非近亲结婚,否认肝炎家族史。患儿于入院前10余天至社区接种乙肝疫苗时发现皮肤黄染(此前未注意)。同时发现腹胀,有时呛奶及吐沫,无咳嗽,呕吐及发热,无皮疹。  相似文献   

13.
5例患儿,其中男2例,女3例,年龄50min~5d,早产4例,出生时体重2.15~3.5kg,均以出血为主要表现收住院.临床表现:注射或采血部位不易止血4例,皮肤粘膜出血3例,消化道出血3例,颅内出血2例,肺出血1例,伴失血性体克1例,皮疹5例,肝脾肿大4例,低体重3例,病理性黄疸3例,先天性心脏病2例.  相似文献   

14.
(Chediak-HigashiSyndrome) 本病有明显家族史,患者父母多见近亲婚配,两性均可发病,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本病特征为部分性眼、皮肤白化病,畏光,眼球震颤,多汗,反复发作的化脓性感染,肝、脾和全身淋巴结肿大,贫血,常发展成恶性淋巴瘤?..  相似文献   

15.
16.
[摘要]目的报道国内首例以IgA肾病为病理表现的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1例。方法分析本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成立诊断的依据,并复习有关文献加以探讨。结果女性39岁患者,6年前因“肉眼血尿、蛋白尿”于我科行肾穿刺活检,病理诊断“IgA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实验室检查偶见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比例增加,c-ANCA(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p-ANCA阳性各1次;给予足量泼尼松和环磷酰胺冲击治疗18个月,基本治愈。5年后,因血肌酐932 μmol/L而行腹膜透析治疗。透析后一般状况无改善,先、后出现咳嗽、腹泻并伴有低热;经反复检查,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持续增高;p-ANCA和MPO-ANCA阳性;CT示慢性鼻窦炎;既往有“皮疹”史;据此诊断为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给予人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 3 d,泼尼松每日30 mg口服。体温立即降至正常,一般状况显著好转,出院随访。结论IgA肾病可能是CSS肾损伤的一种罕见的病理类型,在诊断时应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青年人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IgA肾病的病理及IgA肾病的肾小球内免疫球蛋白的分布与肾小球、肾小管损伤的程度及肾功能的关系。方法 20例患者均行肾穿刺活检及常规光镜、免疫荧光检查及相关肾功能、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尿视黄醇结合蛋白测定。结果 20例患者免疫荧光检查均为IgA阳性,肾小球分型单纯组与复合组无差异。肾小管分级单纯组与得合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青年人患IgA肾病尽管都 肾病综合征,但其临床表现、肾组织形态学改变有差异。单纯系膜区沉积以IgA+IgM为主,肾小管的损害以Ⅰ、Ⅱ级为主,系膜合并型肾小球基底膜沉积的免疫球蛋白种类多,且肾小管损害的程度也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8.
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或大量蛋白尿的薄基底膜肾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薄基底膜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图像分析仪测量基底膜的厚度,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研究了5例表现为大量蛋白尿的薄基底膜肾病的临床特点,结果:5例病人临床均以大量蛋白尿伴镜下血尿为主要特点,光镜及免疫荧光检查无明显病理改变,电镜下基底膜弥漫性变薄伴上怪足突节段性或广泛性融合,是其主要病理改变及诊断依据,结论:薄基底膜肾病临床上除多数表现为血尿外,也可表现为大量蛋白尿甚至紧  相似文献   

19.
1 病历报告 患者,男,68岁,因突发水肿1周于2006年5月13日入院;既往史及家族史无特殊,否认冶游史;查体:T 36.5℃,BP 125/75mmHg;无皮疹,左腹股沟区可扪及散在3个淋巴结,大小约1.5cm×2.0cm,质地中等,有一定的活动度,无压痛;颜面及眼睑轻度水肿;唇无发绀;颈静脉无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甲状腺不大;胸骨无压痛,心、肺正常;腹软、无压痛、肝脾不大、双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外生殖器未见异常;双下肢Ⅱ度凹陷性水肿.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薄基底膜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图象分析仪测量基底膜的厚度,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研究了5例表现为大量蛋白尿的薄基底膜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5例病人临床均以大量蛋白尿伴镜下血尿为主要特点,光镜及免疫荧光检查无明显病理改变,电镜下基底膜弥漫性变薄伴上皮足突节段性或广泛性融合,是其主要的病理改变及诊断依据。结论:薄基底膜肾病临床上除多数表现为血尿外,也可表现为大量蛋白尿甚至肾病综合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