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余佳  罗敏  张雄 《四川中医》2015,(3):179-181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技术在类风湿关节炎(RA)疼痛管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06月至2014年05月,我院收治的疾病处于较稳定或低滴度活动状态时的RA共96例,视觉疼痛模拟量表评分(VAS)在6分以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取消非甾体抗炎药的使用,改用中医护理技术,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明显降低,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护理技术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疼痛评分在6分以下,且疾病处于较稳定或低滴度活动状态时的治疗,可完全替代非甾体抗炎药的镇痛效果,能有效控制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下肢多关节置换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随访18 ~72个月,采用Har-ris关节评分法评价髋关节的功能,4例下肢4关节一期置换者,满意度为Ⅳ级;6例下肢3关节一期置换者中,满意度为Ⅳ级,下肢分期手术12例中,9例术后主观满意度为Ⅳ级,3例为Ⅲ级.31例行一期2个关节置换,22例术后主观满意度为Ⅳ级,6例为Ⅲ级,3例为一般.结论 通过本组护理观察,表明康复护理能明显改善RA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及生活质量,降低了致残率,提高了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正IL-17是一种强有力的炎性细胞因子,自2005年不同于传统CD4+T细胞亚群的Th17细胞被发现以来,IL-17受到更多的关注,并成为研究热点。大量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的研究结果已经证实IL-17在组织炎症、自身免疫和宿主防御机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并且参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过程,如类风湿关节炎(RA)、银屑病关节炎(PsA)、强直性脊柱炎(AS)等。RA是一种以多关节炎症为特征的慢性、全  相似文献   

5.
田晓芳 《光明中医》2011,26(1):159-160
目的通过积极有效的康复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方法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实施中医理疗及康复锻炼。结论通过有效的康复护理,能缓解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疼痛,减轻强直,增加关节的活动性、灵活性,防止肌肉萎缩,保持日常生活能力和独立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中医护理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时间选取2020年3月—2022年6月,研究对象为在医院风湿免疫科接受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04例,将2020年3月—2021年4月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设置为对照组(52例),将2021年5月—2022年6月联合中医护理的患者设置为观察组(5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表(VAS),中医证候积分,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护理前的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Fugl-Meyer评分及HRQOL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在护理3、5、7 d后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主证及次证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ugl-Meyer、HR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与认可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用中医护理的效果甚佳,有助于病痛及症状的缓解、以改善患者心态,同时能够促进关节运动功能的...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42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中医辨证论治为主,以补气血,益肝肾,通血脉为法,治疗42例类风湿关节炎(RA),疗程3个月,结果:获近期控制14例,显效9例,有效1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5.7%,对临床症状关节疼痛,关节肿胀,晨僵,关节功能明显改善好转,并使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明显下降(P<0.01),提示中医药治疗RA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电针加西药与单纯西药治疗对肝肾阴虚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证候改善、局部关节功能影响的差异。方法:68例肝肾阴虚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电针加西药组及西药组,每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口服甲氨蝶呤及来氟米特,电针加西药组电针双侧肝俞、肾俞、悬钟、足三里、太冲、合谷,共治疗12周。治疗前后进行休息痛、关节肿胀数、压痛数评价,患者和医生对疾病活动性进行整体评价,进行健康评估量表、中医证候评分、28个关节活动指数(DAS 28)、ACR 20达到的人数比较,治疗前后对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清C反应蛋白(CRP)进行检测。结果:电针加西药组与西药组在治疗后休息痛、关节肿胀数、压痛数、血清CRP含量、患者和医生对疾病活动性的整体评价及健康评估问卷、DAS 28方面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P0.01),西药组ESR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电针加西药组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电针加西药组在休息痛、关节肿胀数和压痛数、中医证候评分、健康评估问卷方面优于西药组(P0.05)。中医临床疗效比较,电针加西药组总有效率为90.90%(30/33),优于西药组的66.67%(22/33,P0.05)。结论:电针对肝肾阴虚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改善整体肝肾阴虚证候及局部关节功能方面效果显著,电针配合西药治疗能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社区护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类风湿关节炎 (RA)是以慢性、进行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的全身性结缔组织病症 ,是一种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程长久、一旦罹患终身延续的疾病 ,被许多人称为“不死的癌症”。因为经济、人力等问题 ,很难长期住院治疗 ,社区护理可以改善患者肢体功能 ,提高生活质量。1 生活护理1 1 一般护理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最怕风冷、潮湿 ,因此居住的房屋最好向阳、通风、干燥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床铺平整 ,被褥轻暖干燥、经常洗晒 ,避免在风口处睡卧。对四肢功能基本丧失长期卧床者 ,应注意帮助经常变换体位 ,防止发生褥疮。洗脸洗手宜用温水…  相似文献   

10.
11.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整体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全身性疾病,如果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可侵蚀关节软骨及骨组织而导致关节畸形甚至丧失功能,即使早期治疗也有部分患者关节功能可受损,因为关节软骨或滑膜及其周围组织炎症后易引起粘连、纤维化、关节活动障碍,因此这类患者需要长期功能练习和有意  相似文献   

12.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致残性疾病,不仅影响患者的生理健康,导致反复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而且还可以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全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包括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积极地影响患者的心理,以达到较理想的护理目的[1]。除常规护理外,心理护理技术日益受到重视,其中认知行为治疗、放松技术、冥想、体能锻炼、增加社会交往等有可能使患者得到更好的预后,所以生理-心理-社会护理模式势在必行[2]。本文现对近年来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进行心理护理的进展综述如下。1类风湿关节炎患…  相似文献   

13.
1984年以来,笔者自拟扶正蠲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122例,疗效颇佳。 一般资料 122例中,男50例,女72例,年龄25~65岁,病程1~10年。临床症见肢体疼痛,关节肿胀,屈伸不利,甚则僵化,筋缩肉卷,关节变形,手不能举,足不能履。脉沉弱,或滑、或细、或数。化验RF(+)。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药罐配合功能锻炼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采用药罐配合功能锻炼,对照组采用功能锻炼,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临床症状、功能独立性评分(FIM法),两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8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罐配合功能锻炼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总有效率优于单纯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5.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功能康复训练及护理指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的自身免疫性关节疾病 ,多见于 30~ 60岁的女性 ,其特点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对称性、多发性小关节炎 ,以近侧的掌指关节、指间关节及腕肘膝关节受累为主。早期呈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晚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强硬和畸形 ,是一种致残率较高的疾病。近年来 ,我科在对类风湿关节炎采取综合治疗的同时 ,加以注重关节功能训练护理 ,收到较为显著的效果 ,从而保护了患者的关节功能 ,降低了致残率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现将我科的具体做法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88例多为我科住院患者 ,均符合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中医护理在类风湿关节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7月接受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中医护理。持续护理6个月结束后,将2组患者护理前1 d与护理结束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与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与护理前1 d比较,2组患者护理6个月结束后的VAS评分较低而SF-36评分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护理6个月结束后VAS评分较低,SF-36评分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中医护理在类风湿关节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较高,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局部关节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中医临床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RA的起病不仅与基因等先天因素相关,而且与饮食、微生物感染等环境因素相关。肠道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和免疫器官,定植其中的微生物促进了肠道的物质代谢、屏障保护和免疫调节功能。随着对RA发病和治疗研究的深入,肠道的结构和功能异常与RA发病、进展具有的潜在联系不断被揭示。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RA关节炎症与受损的肠道屏障功能、失调的免疫细胞及紊乱的肠道菌群几乎同时可见。“肠-关节轴”理论与中医的整体观念高度一致。在近期对中药治疗RA的药理研究中,人们发现治疗RA的有效中药复方及成分同时发挥了抑制炎症、保护关节和维持肠道功能的作用。因此,该文总结了“肠-关节轴”的基本内涵和中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结构、改善微生物代谢来发挥肠道的屏障保护和免疫调节作用,从而缓解RA的机制。该综述为RA中“肠-关节轴”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19.
尹义玲 《内蒙古中医药》2013,(30):77-77,113
2012年5月,我们收治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单关节发病1例患者。经用臭氧、射频、配合中西药物及系统外治疗法,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患者女50岁,因“右膝关节间断性疼痛5年,肿胀加重4个月”于2012年5月13日来院就诊。患者2007年1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膝关节隐隐作痛,未经系统治疗,后疼痛加重伴局部肿胀,口服“止痛约”,效果差。静脉给于青霉素800万单位滴注10天后,稍好转。  相似文献   

20.
结合自己所学及临床经验,从穴位注射对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及其物理刺激作用等三个方面来探讨该疗法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