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黄萱  陈宝健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4):101-101
目的:研究输血前患者传染性指标检测的重要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对2890例输血前患者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检测,用梅毒血清学(TRUST)法检测梅毒抗体.结果:3120例受血者中HBsAg的阳性率为11.1%、抗-HCV的阳性率为0.70%、抗-HIV的阳性率为0.50%、梅毒抗体阳性率为0.06%.结论: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传染性指标检测,是一项对医患双方有自身保护作用的措施,同时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ELISA法梅毒抗体检测与TRUST试验在梅毒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行梅毒血清学试验的120例患者,留取空腹静脉血并分离血清,均同时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甲苯胺红不加热法(TRUST)检测,并利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法进行确证。结果共检测血清标本120例,采用TPPA法确诊36例。TRUST法检出24例阳性,其中22例经TPPA确诊阳性,2例为假阳性,检测敏感度为61%(22/36),检测特异性为92%(22/24);ELISA法检出37例阳性,其中34例经TPPA确诊为阳性,3例假阳性,检测敏感度为94%(34/36),检测特异性为92%(34/37)。ELISA法血清标本阳性率、检测敏感性显著优于TRUST法(P0.05)。结论在梅毒诊断中,ELISA法敏感性优于TRUST法,有助于提高梅毒诊断准确率,对梅毒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探讨ELISA、RPR、Trust三种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效果。方法:分析1711例梅毒检测标本资料,其中阳性标本例数30例,阳性率为1.8%。结果:ELISA两种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RPR、TRUST两种方法检测的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LISA对疑似梅毒患者有确证作用,但是其最终确诊应结合临床综合判断,TRUST试验则可作为梅毒患者疗效观察及复发监测试验进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进行梅毒检测的准确性。方法:以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法(TPPA)确认为阳性的60份血液样本为标准,分别对其采用TRUST法和ELISA法进行检测,对比上述两种方法与TPPA法的检测符合率。结果:ELISA法检测阳性率88.3%(53/60),TRUST法检测阳性率15%(9/60),两种方法检测阳性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ELISA法进行梅毒检测准确性高于TRUST法。  相似文献   

5.
李燕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8):103-103
目的:比较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胶体金法(TP—DICA)、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三种梅毒检测方法,选择一种梅毒螺旋体检测简便、准确方法。方法:以TRUST、TP-DICA、TPPA2-种方法检测住院手术患者标本4012例。结果:TRUST检出阳性29例,阳性率0.72%;TP—DICA检出阳性43例,阳性率为1.07%;TPPA检出阳性46例,阳性率为1.14%。结论:TP—DICAW作为梅毒检测理想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梅毒抗体血清学检测方法的比较及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三种不同的血清学检测方法测定血清标本梅毒抗体并评价检测结果。方法:收集住院患者3306份,分别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三种方法对手术和输血前筛查的血清标本进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3306份血清标本中,用TRUST法检测42例阳性,检出率1.27%,用ELISA法检测阳性56例,检出率1.69%,TPPA法检测阳性54例,检出率1.63%。结论:三种检测方法有各自的适用性,均存在一定假阴性和假阳性,为了结果可靠性,应对手术和输血前筛查病人血清采用TP-ELISA与TRUST组合检测,对于TP-ELISA阳性的标本,要用TPPA法做确诊试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用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方法诊断梅毒感染的可行性。方法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TP-ELISA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3种方法对58例确诊梅毒的血清样本和31例排除梅毒的血清样本进行检测分析。结果TRUST方法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TP-ELISA方法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均为0,TP-ELISA与TPPA检测结果完全一致。结论TP-ELISA是梅毒血清学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3种梅毒血清学诊断试验的临床应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比较3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选择简单、快速、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检测方法,提高梅毒的早期诊治率。方法对115例梅毒患者和200例非梅毒人群分别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同时进行检测。结果TRUST法、TP-ELISA法、TPPA法的灵敏度分别为80.9%,96.5%,99.1%,特异性分别为95%,99%,100%。结论TRUST法适用于梅毒疗程观察和疗效判断,有助于判断梅毒复发及再感染;TP-ELISA法敏感性、特异性均高,适合住院、门诊患者和大批量人群的梅毒筛查;TPPA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极高,可用作梅毒血清抗体检测的确证方法。对梅毒患者同时采用TRUST和ELISA(或TPPA)法进行血清学联合检测,可提高阳性检出率和判断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两种方法对梅毒病人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方法:应用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实验(1PPA)和环状卡片反应素实验(RPR)两种方法对我院皮肤病性病门诊65例梅毒病人进行检测分析。结果:TPPA法的阳性率为90.77%、RPR法的阳性率为56.92%。结论:TPPA法是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特异性方法,在梅毒感染初期,患者未产生抗体时RPR法检出率较高,因此两种方法同时使用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不同检测方法对梅毒螺旋体感染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毒血清学试验为诊断梅毒必需的检查方法,对潜伏梅毒患者血清学的诊断尤为重要.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后,可产生2种抗体:一为非特异性的抗心脂质抗体,可用牛心脂质检测出,称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反应,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等;  相似文献   

11.
陈昌鹏  许良杰 《中医杂志》2004,45(10):763-764
目的:观察自制中药凉血败毒汤颗粒冲剂联合阿奇霉素口服治疗早期梅毒的临床及血清学效果.方法:将68例早期梅毒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5例采用自制中药凉血败毒汤颗粒冲剂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23例单用阿奇霉素治疗,2组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3、6、9、12个月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阴转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自制中药凉血败毒汤联合阿奇霉素口服治疗早期梅毒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adsordent assay;ELISA)与化学发光分析(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优劣。方法:分别用ELISA和CLIA检测5928例术前患者血清标本,并比较两者的检测结果。结果:CLIA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198例(3.34%),ELlSA法检测阳性151例(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ELISA法相比,CLIA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操作较规范,易批量操作,漏检率低,是较为理想的梅毒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手术和输血前病人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抗-HCV)、艾滋病抗体(抗-HIV)和梅毒抗体四项感染性疾病标志物的感染情况,做好手术过程中的防护,避免因输血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ELISA)检测4922份病人标本的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抗体。结果:4922份标本中HBsAg阳性198份,占4.2%;抗-HCV阳性93份,占1.9%;抗-HIV阳性2份,占0.04%;梅毒抗体阳性38份,占0.8%,总阳性率为6.94%。结论:手术和输血前进行感染性疾病标志物的检测,对防止交叉感染、术中医务人员防护以及对患者进行有效治疗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夏和平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1):106-106
目的:了解患者输血前血液感染性指标的阳性率,探讨其检测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12例受血者血清中乙型性肝炎病毒标志物、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四项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结果:HBsAg的阳性率为9.29%,抗HCV—IgG的阳性率为0.89%,梅毒的感染率为0.30%,HIV抗体的阳性率为0%。结论:对患者进行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是必要的,它可以避免与预防医护人员的职业感染和因输血而引起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主症动态变化的病毒性肺炎疗效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新的能够同时反映治疗方案干预后的阶段疗效和终点疗效的病毒性肺炎疗效评价方法。方法:以多中心、区组随机、平行对照临床试验结果作生存分析,寻找主症疗效产生的"拐点",提出基于起效时间的主症评分方法和疗效分级评价方法。以新方法与传统基于终点主症变化评价方法对本次临床研究作疗效评价对照。结果:新方法与传统方法对本次临床研究疗效评价结果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本研究提出的基于主症动态变化的病毒性肺炎疗效评价方法,更能全面、准确、客观地反映不同方案治疗病毒性肺炎的疗效,能彰显中医药治疗优势,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病毒性肺炎疗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钠治疗早期梅毒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头孢曲松钠治疗,对照组用苄星青霉素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要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头孢曲松钠治疗早期梅毒见效快,疗效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艾滋病自愿检测(VCT)情况,为及时发现艾滋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人起到重要作用.方法:持咨询证上岗的医务人员与求询者面淡,按统一表格登记,对同意检测的求询者1734例进行免费HIV抗体初筛试验,进行情况分析.结果:男性占38.52%,女性占61.48%;56.63%通过外展服务渠道来询;20~50岁青壮年占85.29%,70.30%有性接触危险行为史;HIV阳性检出率较高占8.59%,配偶/固定性伴阳性检测率达35.06%.结论:VCT求询者大部份是以性接触的高危行为青年女性为主,且HIV感染率较高,尤其配偶/固定性伴阳性检测率更为突出.提示开展高质量的VCT工作,且充分利用外展服务的平台,对高危人群特别是阳性配偶的行为干预及实行健康教育很重要.  相似文献   

18.
川芎嗪逆转急性白血病多药耐药性初步临床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考察川芎嗪注射液作为急性白血病多药耐药逆转剂用于临床的可能性,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按急性白血病与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阳性表达标准选择病例,治疗组在化疗同时伍用川芎嗪注射液,并与单纯化疗组对照,按急性白血病,临床疗效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川芎嗪可下调MRP阳性表达率、降低骨髓幼稚细胞百分率、提高白血病,临床缓解率。结论:川芎嗪注射液可作为低毒的耐药逆转剂用于克服急性白血病(肿瘤)多药耐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薄层基液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6月在我院妇科门诊进行宫颈癌筛查的女性患者3 656例。患者均先进行薄层基液细胞学检查,对于检查结果诊断为阳性患者则再进行阴道镜下活检以完成组织病理学确诊。结果:薄层基液细胞学检测患者中,呈阳性132例,阳性检出率3.61%。对阳性患者进行阴道活检后其基液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诊断符合率:LSIL病变22例(78.57%);HSIL病变12例(85.71%);SCC病变6例(100%)。结论:采用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对宫颈癌和癌前病变进行筛查,其能够明显提高标本质量和宫颈病变检出率,同时与组织病理学对照的诊断符合率较高,可进一步推广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