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目前已证实高压氧对颅脑外伤的治疗有积极的作用,纳络酮可以减低颅脑外伤后血浆、脑脊液中阿片样物质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并改善预后。本文研究早期高压氧联合纳络酮治疗重度颅脑外伤疗效。方法:对90例重度颅脑外伤病人随机分成2组,A组:早期高压氧联合纳络酮组;B组:早期高压氧组。观察治疗早期病人生命体征、颅内压、头颅CT征变化及GCS和DRS评定,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病人呼吸循环较快恢复稳定,呼吸异常(29.2%)和心律异常(31.3%)明显减少(P〈0.01)。伤后一周内A组病人颅内压显著升高和重度脑水肿者较B组明显减少(P〈0.01)。A组治疗一周后意识转清醒率(54.4%)高于B组(40.8%)(P〈O.05),伤后3个月GCS及DRS评定显著高于对照组,重残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早期高压氧联合纳络酮治疗重度颅脑外伤可以降低病人颅内压的升高幅度,缩短昏迷时间,减低伤残率,促进病人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高压氧对急性重度颅脑外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48例符合标准的急性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作为治疗组,同时随机抽取符合标准的4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6000U/d,共用14d,所有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行高压氧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治疗后GCS评分及治疗后3个月时的GOS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NSE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GCS评分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更为显著(P〈0.05),3个月时的GO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疗效显著高于单纯高压氧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老年重型颅脑损伤的康复效果.方法:将58例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①对照组(29例)行神经外科常规治疗;②高压氧治疗组(HBO,29例),除与对照组相同治疗外,加用高压氧治疗3~5个疗程后进行 GCS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HBO组患者治疗后GCS评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压氧是老年重型颅脑损伤较好的康复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促醒针法对早期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昏迷,治疗组采取促醒针法及基础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疗效、GCS评分及意识状态。结果:治疗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颅脑外伤患者GCS评分显著高于脑血管意外患者(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促醒针法对昏迷患者有一定促醒效果,能加速促醒及提高促醒成功率,颅脑外伤者疗效较为显著, GCS评分≥7分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手术后采用高压氧进行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8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了研究,所有患者在入院24小时内进行颅内血肿清除术,或者进行去骨瓣减压术.然后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术后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术后治疗外,加用高压氧进行治疗.4周后进行GCS评分,半年后进行GOS评分.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治疗组患者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以后的GOS比较中,治疗组患者死亡率、致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脑手术后患者进行高压氧辅助治疗,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伤残等级,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应用高压氧联合亚低温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66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分为高压氧联合亚低温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行早期高压氧联合亚低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一周颅内压(ICP)、入出院时GCS评分、血氧饱和度(SaO2)以及治疗后6个月GOS评定预后的情况,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ICP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SaO2显着提高(P〈0.01),GC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GOS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经应用高压氧联合亚低温治疗能改善患者的预后,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康复治疗对轻中度颅脑损伤患者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轻中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外科各项常规治疗。观察组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给予高压氧治疗、体位疗法、运动疗法、针灸治疗等康复治疗。结果: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治疗后2组均明显增高(P〈0.05),且观察组增高较对照组明显(P〈0.05)。神经功能完全恢复率观察组为62.00%,对照组为40.00%,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恢复满意率观察组为96.00%,对照组为80.00%,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治疗可改善轻中度颅脑损伤患者Fugi-Meyer评分、Barthel指数,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配合高压氧(HBO)促醒颅脑损伤昏迷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颅脑损伤患者(GCS≤8)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2组均给予营养神经、促醒、预防癫痫、抗感染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法与高压氧治疗,每日1次,每10次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灸配合高压氧治疗对脑外伤后昏迷患者有明显的促醒作用,应尽早进行。  相似文献   

9.
赵和兰  蓝蓓蕾  泮艺 《新中医》2023,55(10):176-179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高压氧对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意识状态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58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9例。2组均给予常规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意识状态指标[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及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神经功能指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Barthel指数(BI)]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74 (GQOL-74)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41%,对照组为81.0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GCS、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GCS、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GQOL-74量表中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BI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NIHSS评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8例颅脑外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吸氧、脱水、镇静、补充能量、维持酸碱平衡及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19%(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可提高其治疗疗效,值得临床借鉴采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厥阴经电刺激联合高压氧对脑外伤后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脑外伤昏迷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号单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2组均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再予以手厥阴经电刺激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生命质量变化并比较,评价2组疗效、苏醒率和苏醒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改善患者左椎动脉、基底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左椎动脉、基底动脉搏动指数(PI)、GCS评分、脑电图评分量表(EEG评分)、残废等级量表(DRS评分)、心理功能、日常生活、社会功能、物质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平均苏醒时间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厥阴经电刺激联合高压氧脑外伤后昏迷具有促醒作用,这可能和该方法能改善脑部血流量,促进脑部病理生理恢复,缓解昏迷和脑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2.
姚建亮  毛平安  袁垒  黄平香 《新中医》2021,53(23):47-51
目的:观察安宫牛黄丸辅助常规基础疗法治疗急性重症颅脑外伤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及对血清B 型利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0 例急性重症颅脑外伤昏迷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安宫牛黄丸治疗。比较2 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 评分、血清BNP、hs-CRP 水平变化,并评价2 组临床疗效、促醒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00%,高于对照组的6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率(84.00%)高于对照组(56.00%),且苏醒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2 组治疗后NIHSS 评分低于治疗前,GCS 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GCS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 组治疗后血清BNP 水平高于治疗前,hs-CRP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BNP 水平高于对照组,hs-CRP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00%,低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宫牛黄丸辅助常规基础疗法治疗急性重症颅脑外伤昏迷患者疗效显著,可缩短患者苏醒时间,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昏迷程度,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减少并发症,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作业疗法配合高压氧治疗对颅脑损伤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纳入50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Bobath疗法及电针等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作业疗法和高压氧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Fugl-Meyer(FMA)评定量表评定患者上肢综合运动功能,Barthel(BI)指数评定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FMA评分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后,两组BI及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作业疗法结合高压氧治疗在改善颅脑损伤患者上肢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重型脑外伤患者接受高压氧治疗时辅以全程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重型脑外伤并接受高压氧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有效性、干预前后昏迷评分(GCS评分)、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干预有效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型脑外伤患者应用高压氧进行康复治疗具有确切效果,治疗同时辅以全程护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王景程  梁元才  郭锦 《新中医》2013,45(12):54-55
[摘要]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早期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患者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根据Glasgow昏迷(GCS)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进行评价。结果:2组治疗前GCS、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第7天、第14天GCS评分升高,A—PACHE-Ⅱ评分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第7天、第14天GCS评分、APACHE-Ⅱ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早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患者采取早期针刺联合高压氧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接受治疗的96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本次分析对象,通过随机抽签的办法对其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临床治疗,观察组采取早期针刺联合高压氧综合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恢复和生活自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早期针刺联合高压氧综合治疗颅脑外伤患者,疗效确切,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配合高压氧(HBO)促醒颅脑损伤昏迷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颅脑损伤患者(GCS≤8)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2组均给予营养神经、促醒、预防癫痫、抗感染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法与高压氧治疗,每日1次,每10次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差异显著P〈0.01。结论:针灸配合高压氧治疗对脑外伤后昏迷患者有明显的促醒作用,应尽早进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轻中型颅脑外伤患者临床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轻中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早期综合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护理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和综合功能(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的评分变化。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O.05;观察组的认知、运动和功能综合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护理有效改善轻中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综合功能,促进临床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压氧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比较二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观察组CSS评分为(27.53±4.39)分,对照组为(27.15±4.26)分,疗程结束时观察组CSS评分为(11.65±3.76)分,对照组为(17.28±4.01)分,两组患者治疗后CSS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下降更明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降低致残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常规治疗与加用依达拉奉间治疗效果的差别。方法把入选的6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前者进行2周的必存治疗,后者除了不加用必存治疗外其余的治疗方法前者相同,,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2周后GCS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治疗2周后较对照组GCS改善存在显著差异(P〈0.05),2周后GCS评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依达拉奉在治疗重度颅脑损伤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