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位于大脑运动区的胶质瘤可造成神经功能损害,在施行运动区病灶切除手术时会严重破坏皮层功能,以致发生显著致残性的临床症状,需要进一步完善手术方式,避免医源性损伤,近年来更加强调对病灶手术的精确定位和微创技术,避免损伤大脑皮层重要功能区,减少手术并发症。本研究探讨运动区脑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3年3月,21例运动区脑胶质瘤患者行CT体表定位下显微手术治疗,对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星形细胞瘤(WHOⅠ级)3例,少支胶质瘤(WHOⅠ级)2例,星形细胞瘤(WHOⅡ级)7例,星形细胞瘤(WHOⅢ-Ⅳ级)9例。术中全切15例,占71.0%;大部分切除6例,占29.0%,无1例患者手术死亡。术后肢体功能障碍较术前减轻7例,不变6例,短期加重而后肢体活动有所恢复的有4例,加重4例。结论运动区脑胶质瘤的外科治疗必须将切除肿瘤与保护脑功能相结合,脑运动区病灶的成功切除有赖于周密的术前精确定位以及术中微创的手术理念和显微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术中超声在幕上胶质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1例幕上胶质瘤患者根据导航系统引导开颅,术中根据超声成像判断肿瘤的确切位置及肿瘤的大小和边界,制定最佳手术方案,显微切除肿瘤,术中实时超卢判断肿瘤切除程度.结果 肿瘤全切29例,大部切除2例.术中超声成像定位精确,导航引导开颅后术中超声发现有13例肿块有漂移;不同级别胶质瘤超声表现有差异.结论 术中超声可协助对幕上胶质瘤行准确有效的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3.
本报告28例大脑运动区胶质瘤的手术治疗。其中19例肉眼下全切,1例次全切除.8例大部切除。除3例术后肢体肌力未恢复外.其余病人肢体肌力都保持了术前水平或正常。本对运动区肿瘤如何做到既切除又保存功能的体会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提高脑胶质瘤手术效果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脑胶质瘤患者进行传统手术切除肿瘤和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的术式与效果。结果运用传统开颅肿瘤切除术治疗的39例患者中,大部分切除11例,全部切除17例,有效率达到71.8%。运用显微外科肿瘤切除术的46例患者中,大部分切除13例,全部切除28例,有效率为89.1%。两种治疗术之后1~4年我们分别进行随访,发现前者复发15例(复发率为38.5%),死亡7例。而后者复发12例(复发率为26.1%),死亡2例。结论传统手术和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相比较,后者大大提高了肿瘤切除率,并减少病死率和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切除脑胶质瘤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脑胶质瘤患者65例,全部行显微手术治疗,根据病变切除程度进行分析。结果65例患者中,肿瘤全切47例,占72.3%。大部或次全切除18例,占27.7%,无一例死亡。结论脑胶质瘤采用显微手术切除可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侵犯基底节区胶质瘤的临床特点、手术效果.方法 对本院2007年6月~2012年6月手术切除的10例侵犯基底节区的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表现、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全部完成显微镜下肿瘤全切.有2例患者出现肢体偏瘫症状或偏瘫加重,1例患者暂时性动眼神经麻痹,其他患者均恢复良好或症状未加重.术后随访发现患者生存质量良好,1年内无复发情况.结论 对基底节区胶质瘤应当采取手术全切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岛叶低级别胶质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岛叶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外侧裂显微镜外科手术入路进行肿瘤切除患者21例,将其定位观察组,经额、颞叶入路行肉眼或镜下切除肿瘤患者19例,将其定为对照组,对比分析肿瘤的近全切率、并发症的发生率、肿瘤的复发状况,分析显微镜下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肿瘤的近全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2年内肿瘤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经外侧裂显微手术入路进行肿瘤切除可有效提高肿瘤的切除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避免术后疾病的复发,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查看MRI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脑胶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34例脑胶质瘤患者进行MRI及DTI检查。测定脑胶质瘤及周围组织的平均弥散系数(MD值)、各向异性指数图(FA值)。观察肿瘤与相邻脑白质纤维束的解剖关系。并患者对手术前后临床症状进行评价。结果 24例确诊为低级别脑胶质瘤(Ⅰ-Ⅱ级)。胶质瘤推移相邻白质纤维束。手术切除充分临床症状缓解明显;10例确诊高级别脑胶质瘤(Ⅲ-Ⅳ级)。胶质瘤浸润破坏相邻白质纤维束。脑白质纤维束缺失及中断。手术切除后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瘤床区MD值显著高于正常白质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瘤周水肿区显著高于正常白质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瘤床区MD值稍高于瘤周水肿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区域FA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DTI技术可区分高级别脑胶质瘤瘤床区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同时对选择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对评估手术风险和预后也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切除脑胶质瘤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我科53例脑胶质瘤患者行显微手术治疗后的效果,并随访评价预后。结果 53例患者中肿瘤全部切除39例(73.6%),次全切除8例(15.1%),部分切除6例(11.3%)。治疗显效26例,有效22例,无效5例,无治疗死亡患者。术后随访6~36个月,复发14例。结论采用显微手术切除胶质瘤创伤小、全切率高,能更大限度的保留血管和神经,提高术后疗效,降低复发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术中核磁共振成像(iMRI)功能神经导航手术治疗低级别脑胶质瘤(LGG)的初步经验。方法对178例低级别胶质瘤患者回顾性分析,探讨不同辅助手术手段对手术切除程度、术后功能障碍以及生存期的影响。结果术中核磁组全切率为73.9%,术后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为10.2%,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94%,83%;单纯导航辅助组全切率为63.6%,术后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为15.6%,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95%,84%。结论 iMRI辅助手术治疗低级别胶质瘤结果优于神经导航辅助手术,有效提高肿瘤切除率而未增加术后功能障碍风险,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与生存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中肿瘤全切除38例,次全切或大部分切除10例,部分切除2例。结果 50例脑胶质瘤患者中,显效39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随访1~5年,能正常工作及生活30例,生活能自理12例,生活不能自理8例,7例复发,复发率14%。再次手术5例,死亡2例。均经病理证实:星形细胞瘤41例,Ⅰ~Ⅱ级25例,Ⅲ~Ⅳ级16例;少枝胶质瘤4例,胶质母细胞瘤3例,室管膜瘤2例。结论恶性胶质瘤患者的治疗是一种长期的、反复的治疗过程,在临床治疗实践中,应根据肿瘤的特征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具有脑组织损伤小、切除率高、术后恢复好,具有显著提高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幕上胶质瘤显微外科手术的疗效。方法对2004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326例幕上胶质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均行显微手术治疗,术后行放疗或化疗。结果本组患者采用全切12例,大部分切除8例。出院时恢复良好8例,好转3例,偏瘫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幕上胶质瘤良好的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在保留功能的基础上切除肿瘤,提高全切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手术治疗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我科近5年来显微镜下手术切除的68例脑胶质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手术疗效。结果术中肿瘤全切49例,次全切或大部分切除占19例,本组病例经过治疗出院时恢复良好的47例,好转的17例,偏瘫、失语4例,未出现死亡病例,经过对68例病例进行随访1~5年,患者恢复正常42例,26例复发,其中16例为大部分切除的患者,12例再次手术死亡4例,14例拒绝再次手术,死亡6例。结论显微手术治疗脑神经胶质瘤效果满意,手术治疗应坚持在不影响神经功能的情况下尽可能最大限度的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听神经瘤手术切除技术,提高肿瘤全切率和面神经保留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并对面听神经和肿瘤的关系及手术要点进行讨论.结果 本组22例,肿瘤全切20例,全切率为90.9%(20/22);术中解剖保留面神经19例,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86.4%(19/22).面神经功能保留率为77.3%(17/22);听力保留率23.1%(3/13).22例面神经均位于肿瘤前方(腹侧),其中正前方13例,4例位于前上方,5例位于前下方;14例耳蜗神经位于肿瘤下极或前下方,8例无法辨认;无手术死亡.结论 熟悉听神经瘤病变时面听神经局部显微解剖特征,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采取正确的肿瘤切除方法和技巧,是提高听神经瘤手术切除率和面神经解剖保留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显微手术治疗功能区及临近功能区脑胶质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61例脑胶质瘤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行传统显微手术,观察组行神经导航显微手术,对比两组的肿瘤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新增功能缺失率等。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观察组的全切除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水肿带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新增功能缺失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瘤体萎缩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导航显微手术有定位准确、侵袭性小的显著优势,用于功能区脑胶质瘤的临床治疗,全切除率高,能促进水肿带改善,降低新增功能缺失率。  相似文献   

16.
脑胶质瘤的手术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鹏 《中国实用医药》2010,5(23):125-126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的手术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肿瘤全切除36例,次全切或大部分切除9例;出院时恢复良好32例,好转10例,偏瘫、失语3例,无1例死亡。经随访1~5年,38例患者恢复正常工作或生活能自理,7例复发,均为部分切除。再次手术5例,死亡2例,另4例拒绝再次手术,死亡3例。均经病理证实:星形细胞瘤27例,I-II级15例,III-IV级12例;少枝胶质瘤4例,胶质母细胞瘤3例,室管膜瘤2例。结论恶性胶质瘤患者的治疗是一种长期的、反复的治疗过程,在临床治疗实践中,应根据肿瘤的特征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地选择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辅助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脑深部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0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50例脑深部肿瘤患者的资料,均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术前进行颅脑核磁共振(MRI)检查,术中采用超声确定病变位置、病灶深度及与周围组织关系,行肿瘤切除术,对超声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辅助定位脑深部肿瘤的价值进行评价。结果在本组50例患者中,胶质瘤32例,海绵状血管瘤8例,脉络膜乳头状瘤5例,脑膜瘤5例。50例患者肿瘤定位准确,瘤体完全切除,术后恢复良好。与术前MRI诊断相比较,术中超声实时瘤体体积与MRI结果基本一致,但超声有探测能力强、实时、随时探测的术中指导能力。结论颅脑深部肿瘤显微外科术中应用超声技术,具有图像实时可靠、定位准确的特点,对于提高肿瘤的全切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计显微外科手术结合术后间质内化疗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方法102例脑胶质瘤均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全切除或次全切除,术中于瘤腔内放置Ommagy化疗囊,术后1周开始应用盐酸尼莫司汀(ACNU)行间质化疗,1次/周,连续6周。随访观察肿瘤复发率、患者生存率、平均生存期。结果102例患者全切除86例,次全切16例。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1、2年复发率分别为34.6%、85.8%,1、2、5年生存率分别为92.1%、67.6%、18.2%,平均生存期为61.7周;无明显化疗并发症。结论在显微外科手术力争全切除肿瘤基础上结合术后间质内化疗治疗脑胶质瘤操作便捷,疗效较好,创伤小,安全而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脑胶质瘤(Glioma)是恼神经胶质瘤的简称.是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的肿瘤,约占脑肿瘤的40%~50%[1].胶质瘤的治疗,手术切除是本病的最基本的治疗方法,但由于肿瘤呈浸润性生长,与脑组织无明确分界,难以全切,单纯手术者50%以上在半年内死亡,因此手术治疗后进行放,化疗,中药等综合治疗能延长患者生命和改善生存质量.笔者自2002年6月6日至2011年6月6日用中西医结合治疗10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经翼点入路鞍区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鞍区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翼点入路行鞍区肿瘤切除2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肿瘤全切除14例,次全切除9例,大部切除3例.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一过性尿崩症12例,术后5年复发1例.鞍区肿瘤应用翼点入路行显微手术切除,术野显露良好,肿瘤全切率及患者预后得到明显提高.结论采用翼点入路多能满足鞍区不同类型鞍区肿瘤的显露,能提高肿瘤全切率及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