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与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及其特征的关系。方法453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对资料进行分组比较。结果合并糖尿病患者更多见前降支病变和多支病变;冠心病患者右冠状动脉和前降支病变较多见。随着糖尿病患病时间的延长,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逐渐加重,相关系数=0.356,P=0.001。糖尿病患者患病时间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0.245,P=0.026。结论随着糖尿病患病时间的延长,Gensini评分基本呈逐渐增加的关系。这说明糖尿病是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糖尿病是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糖尿病患者病程愈长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及范围愈重。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病程及血脂对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程及血脂与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502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分组,按照有无冠状动脉狭窄及其程度分为:无病变及狭窄性病变、斑块浸润性病变、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及弥漫病变五组;所有患者入院后测量血压,并对每一个患者进行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的调查,测定血脂水平;经桡动脉或股动脉途径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随着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分级的加重,高血压组患者数逐渐增加,卡方检验示P<0.01,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在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的分级各组中,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高血压患者的比例逐渐增多,说明高血压病是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高血压病患者的发病病程,随着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分级的加重,高血压组患者病程数值逐渐增加,One-WayANOVA过程检验示P<0.01,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血浆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三酰甘油、脂蛋白(a)水平呈逐渐增高趋势;载脂蛋白A1(ApoA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下降的趋势;年龄愈大,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愈重;体质量、三酰甘油水平在冠心病各组中无明显差别。结论高血压病是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高血压病患者病程愈长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及范围愈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冠脉)严重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8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者,按病变程度分为观察组(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和对照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10%的患者),各40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冠心病患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因素。结果冠心病重度病变患者吸烟例数少于中度和轻度病变患者, 2型糖尿病、高血压例数多于轻度病变患者, LVEF异常例数少于轻度病变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吸烟、2型糖尿病、高血压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P<0.05)。结论 2型糖尿病、高血压、吸烟、男性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且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患者的左心功能降低有关,由此,积极控制与冠状动脉病变关系更大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可以早期防治冠心病进一步恶化的发生,减少冠状动脉狭窄与后期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及其病程与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及其特征的关系。方法:503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分组,按照有无冠状动脉狭窄及其程度分为六组。根据造影结果对资料进行分组比较和定量评价。结果:随着高血压病患病时间的延长,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逐渐加重,三支病变和弥漫病变逐渐增多;二者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301,P<0.0001。随着高血压患病时间的延长,Gensini评分基本呈逐渐增加的关系,二者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283,P<0.0001。说明高血压病是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结论:高血压病是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高血压病患者病程愈长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及范围愈重。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泉  韦毅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2):118-119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对本科2009年3月~2010年4月198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进行分组。将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DM组)与未合并2型糖尿病组(NDM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DM组患者有高血脂、高血压等多种冠心病高危因素聚集现象,冠状动脉病变较重,以双支、三支、弥漫性病变多见。结论: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起病快且严重,及早行冠脉造影检查,可早期发现病变,早期进行干预及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和无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作对比研究。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CAD)合并糖尿病68例(DM组),无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70例(非DM组),比较两组患者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和左室射血分数情况。结果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危险因素方面血脂及血压异常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冠状动脉及左室造影显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血管受累程度高且弥漫性血管病变多,左室射血分数低,均明显重于对照组(p<0.05)。结论合并糖尿病与无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比较,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有血脂及血压异常的危险因素者明显多于对照组;冠状动脉及左室造影显示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严重、弥漫、心功能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不同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的临床特征,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防治提供临床全面证据。方法404例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按其冠状动脉受累情况分为4组:无冠状动脉病变组124例、单支病变组102例、双支病变组91例、三支病变组87例,观察对比一般临床状况、临床相关生化指标及心脏结构和功能的状况等临床特征。结果随冠状动脉病变侵犯血管支数的增加,患者年龄增加,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陈旧性心肌梗死增加,其中以糖尿病病变最显著;血生化指标中尿酸、肌酐、空腹血糖水平升高;左心房扩大、心功能减退增加,其中女性患者心脏结构多项指标改变明显。结论年龄、有无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陈旧性心肌梗死可影响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尿酸、肌酐、空腹血糖水平的升高可加重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病变范围越广,心脏结构改变越明显,心室收缩功能受损越重,此情况在女性冠心病患者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浆同型半胱氛酸水平(Hcy)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发生的关系,研究血浆同型半胱氛酸水平(Hcy)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利用自愿参与原则选取我院10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作为样本人群,将其分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和对照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63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对照组为45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测定两组血浆Hcy水平,以Gensini积分系统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进行评佑,并结合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的血浆Hcy水平明显比对照组高(P<0.01)。logistic回归显示血浆Hcy是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多支病变血浆Hcy水平高于单支病变水平(P<0.01)。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并发症发生概率明显更低于对照组且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Hcy水平是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升高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与并发症发生概率也呈现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情况进行造影分析,研究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1月~2011年2月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共156例,进行冠脉造影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脉正常84例,冠脉狭窄72例,且能够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作出明确诊断并了解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结论冠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最可靠的证据,冠状动脉造影不仅能够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作出明确诊断及了解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而且为今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选择和预后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统计本院于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确诊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126例,分别对其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管腔内径狭窄程度、病变长度进行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采用Gensini定量评定法。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病变狭窄程度、病变长度均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多支病变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更易出现多支病变、复杂病变、严重病变。故有效地控制糖尿病在防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若青  杨春燕  李洁冰  胡静  张莉 《河北医药》2009,31(13):1556-1558
目的分析餐后血脂代谢异常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对8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按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对照组、冠心病组,后者又分为1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3支病变组。同时测定患者空腹及餐后4h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oAI)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空腹血清TC浓度显著增高(P〈0.05),冠心病组餐后4h血清TG、LDL-C浓度显著升高(P〈0.05),HDL-C浓度显著降低(P〈0.05)。餐后4h血清中TC、TG、LDL-C含量随冠状动脉病变加重而增加,HDL-C、ApoAI含量随冠状动脉病变加重而减少,TC、TG、LDL-C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HDL-C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078、0.061、0.025和-0.145,P〈0.05)。结论餐后血脂代谢紊乱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发生发展有内在的联系,对于预测有无冠状动脉病变及其进展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影响冠心病患者对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依从性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09年7月间我科住院的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505名患者,观察资费来源、冠心病亚型及年龄阶段三个不同因素对住院期间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依从性的影响。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冠状动脉介入的依从性逐步减低;军队医保组与自费组较社会医保组依从性较高;疾病类型对介入依从性影响则相对较小。结论在当前医疗保障体制下,心脏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依从性明显受到包括医疗资源保障程度、年龄阶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管腔直径狭窄>50%~95%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非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狭窄组血清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中度狭窄组(P<0.05).结论 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可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因此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可作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血脂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及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应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17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患者及128例无冠脉病变的对照者的血浆Hcy,并检测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脂蛋白a[Lp(a)]。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冠心病组分为单支、2支和3支组,观察冠脉病变程度与Hcy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血浆Hcy和血脂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Hcy及血脂(HDL降低)水平随冠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升高(P<0.01),Hcy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5165,P<0.01),而与血脂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Hcy是引起冠状动脉疾病的一个新的重要危险因素,与血脂水平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胡文杰  王爱玲 《安徽医药》2013,17(3):422-424
目的回顾分析冠心病与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之间的关系。方法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185例患者(男112例,女73例)分为冠心病组(n=123)及对照组(n=62),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评分积分把冠心病分为不同亚组;对所有患者检测RDW结果,分析RDW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RDW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4.19±1.15)%vs(13.53±1.40)%,P0.005],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RDW水平逐渐增加。RDW与冠脉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结论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RDW有显著差异。RDW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呈正性相关,高RDW可能是冠心病的预测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停跳搭桥(OPCAB)与传统体外循环下搭桥(CABG)的近期及中期效果。方法1268例行单纯搭桥手术的患者,其中传统体外循环下搭桥722例,为CABG组;不停跳搭桥546例,为OPCAB组。结果CABG组围手术期输血量(1194±1405)ml,术后并发症73例(10.1%),死亡23例(3.2%);OPCAB组围手术期输血量(876±1486)ml,术后并发症29例(5.3%),死亡10例(1.8%),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CABG组随访441例(61%),平均随访时间(8.3±2.9)月,术后6个月CSS心绞痛分级为(1.4±0.6)级;OPCAB组随访371例(68%),平均随访时间(7.9±3.1)月,术后6个月CSS心绞痛分级为(1.6±0.8)级。2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PCAB与传统CABG相比近期对机体损伤小,并发症少,病死率低,术后恢复快;中期效果OPCAB与传统CABG相比,心绞痛改善相似,死亡事件无差异,对生活质量均有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黄雯暄  陈伟彬  张博伦  张惠英 《天津医药》2022,50(10):1098-1102
目的 评估对比剂团注追踪法下不同监测点对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将128例拟行CCTA检查患者随机分为不同监测点组:左心房(LA)组、左心室(LV)组、升主动脉(AA)组、降主动脉(DA)组,每组32例。阈值为130 HU,对比剂使用碘美普尔(含碘400 g/L),注射速率为4 mL/s,用量为40 m L。比较4组间的主、客观图像评价指标及辐射剂量参数的差异。结果 4组患者的主动脉根部、左主干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LA组主动脉根部及左主干CT值均高于其他3组;4组前降支近段、回旋支近段及右冠状动脉中段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组图像噪声、左主干及右冠状动脉对比噪声比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A组图像噪声较低。4组主动脉根部信噪比及对比噪声比、左主干及右冠状动脉信噪比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组间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及辐射剂量相关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使用对比剂团注追踪法的CCTA扫描中,将监测点定位于左心房内可以获得更好的图...  相似文献   

19.
骆柏青  孟宪平 《安徽医药》2014,(11):2148-2150
目的:探讨不同心率对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质量的影响,研究其应用价值。方法对该院2012-2013年间确诊为冠心病的80例患者进行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所有患者按照心率差异分为A、B、C三组。检查后按照AHA分段标准将冠状动脉各个节段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估。结果80例患者共计显示血管1102节段,图像质量能够完全满足管腔评价共1036节段(94.01%),不能满足要求的共66个节段(5.99%)。三组成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率变化对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质量的影响较小,适合临床冠心病筛查中的应用,对冠心病患者早期诊断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宝石能谱CT冠状动脉成像(CTA)在冠心病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 63例疑似冠心病分别接受CTA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对照,评估冠状动脉CTA检查的准确度.结果 冠状动脉CTA可以清晰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病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相比,两者的符合率达96.0%.结论 CTA安全、简便和无创伤,对冠状动脉疾病具有较大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