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直电极与弯电极序列人工耳蜗植入深度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测量比较Nucleus CI 24M直电极序列和CI24 Contour弯电极序列两种型号植入体的电极植入深度。方法对41例CI 24M和8例CI 24 Contour植入者,术后拍摄耳蜗位X线平片。应用图像处理技术,比照耳蜗螺旋模板,建立电极序列的极坐标图形,测量第22号电极与耳蜗开窗处的极坐标角度,两者之差代表了电极序列的植入深度。以t检验比较两种型号植入体的植入深度状况。结果 无内耳畸形、手术条件相当的情况下,CI 24 Contour植入体的平均插入角度为413°,CI 24M植入体的平均插入角度为316°,P=0.0001。结论CI 24 Contour植入体的植入深度明显深于CI 24M。前者更有利于医师进行植入。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Nucleus CI 24导Contour弯电极与Nucleus CI 24导直电极植入后的电阻阻抗、刺激阈值和舒适阈。方法植入澳大利亚NucleuS人工耳蜗的患者分为2组,1组(19例)植入Nucleus CI 24导Contour电极阵列(弯电极),另1组(11例)植入CI 24M电极阵列(直电极)。所有患者耳蜗植入术后15天开机调试,并于开机时及开机后1周、1月、3月分别记录各电极的电阻、刺激闽值和最大舒适阈。结果开机后由于Nucleus 24直电极的刺激阈值呈上升趋势,3月和6月时弯电极的阈值明显低于直电极阈值,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机1周、1月和6月2组的舒适阈接近。开机后弯电极和直电极的电阻值接近。结论Nucleus CI 24导Contour弯电极的刺激阈值稳定,刺激阈和舒适阈之间动态范围较宽。  相似文献   

3.
人工耳蜗植入电极插入技巧对蜗内电极位置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不同手术技巧对多导人工耳蜗植入术后蜗内电极位置的影响。方法 采用澳大利亚Nu cleus 2 4M (直电极 )、Nucleus 2 4Contour(弯电极 )以及不同的手术技巧 ,术后以改良斯氏位X线拍片 ,测量、比较蜗内电极插入的深度。结果  59例人工耳蜗植入病例中 ,3 2例Nucleus 2 4M型人工耳蜗常规手术的电极X片显示电极在平面图上的深度为 2 68°~ 3 53° ,平均 2 78.6° ;15例Nucleus 2 4M型人工耳蜗采用改进的电极插入方法 ,术后耳蜗电极X片在平面上显示弯成 3 60°~ 445° ,平均深度 3 91.7° ;12例Nucleus 2 4Contour型人工耳蜗植入采用标准术式 ,术后蜗内电极X片在平面上显示电极弯成 3 80~ 455° ,平均 42 3°。结论 澳大利亚Nucleus 2 4M型人工耳蜗通过改良的手术技巧可使电极插入的深度更大 ,部分病例可与弯电极相似 ,Nucleus 2 4Contour型人工耳蜗的电极则更靠近蜗轴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试和比较Nucleus 24人工耳蜗系统中直电极与弯电极神经反应遥测(NRT)值的差别,分析内耳螺旋神经节细胞对不同电极电刺激反应特性的差异。方法:对46例进行耳蜗植入和编程的Nucleus 24人工耳蜗系统直电极与弯电极患者进行配对分析,计算患者vNRT值的均值,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直电极的NRT值为160~170μV,弯电极为150~160μV,总的趋势是低频值较低而高频值较高。结论:Nucleus 24人工耳蜗系统弯电极较直电极所需电刺激量略低。  相似文献   

5.
耳蜗植入后电极兴奋区域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耳蜗植入患者蜗内各电极听神经兴奋区域的分布特点,进而找寻无创性检测残余听神经功能的客观手段。方法 对20例植入了Nucleus CI24的患者进行神经反应遥测(NRT)。其扣减算法的设计利用了神经反应的不应期特性。若将先后两个脉冲(掩蔽脉冲与探测脉冲)施加在不同的电极上,则可测得各电极电听觉兴奋性的空间分布函数。结果 1患者电听觉兴奋性的区域,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变宽;2各序号电极的兴奋空间相互交叠,并表现出Ⅰ、Ⅱ两种类型:Ⅰ型为钟型、Ⅱ型为不对称钟型(高频侧兴奋性弱);3患者第5、10、15号电极的兴奋空间的总体特征,可分为A、B、C三类,并与耳聋病程长短表现出相关性。结论 电极的兴奋区域函数与耳蜗电反应的调谐曲线十分相近,表现为相互重叠的“滤波器组”。A、B、C三类空间分布特征,与病程长短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神经兴奋性区域的空间分布可能作为推测听神经残存率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总结16例Nucleus24导弯电极人工耳蜗植入体会,比较其与24导直电极手术方法的不同,就其临床手术植入中有关情况做出评价。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耳后切口经面神经隐窝入路植入电极,术中均进行电极阻抗测试和听神经遥测反应(NRT)测试。结果 所有患者电极全部顺利植入蜗内,阻抗测试均正常。术中均引出满意NRT反应。结论 Nucleus24导弯电极人工耳蜗由于其独特的设计和性能,使得人工耳蜗植入手术适用年龄更小,手术更安全,操作更简便、更容易。术后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澳大利亚Nucleus(直电极和弯电极)、奥地利Medel和美国Advanced Bionics人工耳蜗不同电极植入者开机后的调试情况,以及听觉和言语康复效果进行观察比较,探讨不同植入电极患者术后效果是否存在差异。方法我科自1997年3月至2007年6月共植入人工耳蜗313例,选择其中植入年龄、植入时间、术前残余听力、术后康复条件等各方面条件相近的语前聋人工耳蜗植入者70例,将其按植入产品的不同分为4组,包括澳大利亚Nucleus直电极组22人,澳大利亚Nucleus弯电极组25人,奥地利Medel C40+组12人和美国AB公司90K组11人。比较4组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开机半年后的阈值(T-levels).最大舒适强度(C-levels/M-levels)和动态范围(dynamic range)有无差异,并根据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和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SIR)对4组人工耳蜗植入者进行评估,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电极人工耳蜗植入者听觉水平和言语可懂度康复效果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经单因素方差分析,4组耳蜗植入者CAP分级和SIR分级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试时澳大利亚弯电极组和直电极组的T-levels、C-levels和动态范围大小无统计学差异(P〉0.05);奥地利C40+组与其它三组相比,最大舒适强度和动态范围更大;美国90K组阈值最低,所需刺激量最小。结论人工耳蜗不同电极植入术后均能产生良好效果,其阈值,最大舒适强度和动态范围有差别,但不同植入电极术后的听觉水平和言语可懂度等康复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报道16例Nucleus24Contour人工耳蜗的手术方法和初步效果。方法 介绍Nucleus24Contour人工耳蜗手术方法、注意事项和结果,与Nucleus24M人工耳蜗植入后的编程调试结果(T-Level,C-Level)进行比较。结果 16例病人术后4~5次编程调试后,声场测听达到20~35dB(HL),平均24.4±5.8dB,C-level。T-Level和C-Level均比Nucleuse24M要小,动态范围比Nucleus24M大。结论 初步结果显示,Nucleus24Contour人工耳蜗性能比Nucleus24M型人工耳蜗有某些提高,但手术时应注意操作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耳畸形小儿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后,植入体电极阻抗值的变化特点及规律。方法对36例澳大利亚Cochlear Nucleus 24型内耳畸形小儿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患儿,测试手术中及手术后1年阻抗值,并分析其特点及变化规律。结果患儿术中及开机后1年内高中低频段电极阻抗值变化趋势相同。电极阻抗值术中自开机显著增大,术中阻抗值最低,开机达到最大值,其后呈下降趋势,于开机3月后趋于平稳。结论内耳畸形小儿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后电极阻抗值开机3个月内变化明显,故需多次调机,以使患者语言感知达到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锥形束CT评估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cochlear implantation,CI)后电极位置与植入损伤,为CBCT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在我科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35名成人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13-73岁,在术后3-4天均行植入侧颞骨CBCT扫描。使用NNT Viewer软件对扫描所得的DICOM数据进行后处理。观察电极位置以及植入后内耳损伤程度。结果 两款直电极植入耳蜗后均贴于耳蜗管外侧壁,81%(17/21)诺尔康CS-10A标准电极完全植入,75%(12/16)MED-EL SONATATI100标准电极完全植入。诺尔康CS-10A标准电极的平均植入深度角为366.46°±46.24°,平均植入长度为19.85mm±1.56mm,MED-EL SONATATI100标准电极的平均植入深度角为575.72°±100.33°,平均植入长度为26.66mm±4.02mm。诺尔康CS-10A标准电极植入后有1例发生骨螺旋板升高,1例发生电极从鼓阶进入前庭阶,MED-EL SONATATI100标准电极植入后有2例发生电极从鼓阶进入前庭阶。结论 CBCT具有高空间分辨率、低金属伪影、低辐射量以及成像时间短的优势,可用来评估人工耳蜗术后电极植入深度角、植入长度、电极位置、显示电极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及植入后内耳损伤程度,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