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闭合性胸外伤肋骨骨折合并迟发性血胸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81例闭合性胸外伤肋骨骨折合并迟发性血胸的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41例患者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4.88%)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闭合性胸外伤肋骨骨折合并迟发性血胸能够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因交通事故引起的闭合性肾损伤的诊治体会,提高闭合性肾损伤的诊治水平,减少肾切除率。方法:对180例因交通事故引起闭合性肾损伤患者,综合应用尿常规、B超、CT等检查,诊断明确后,其中行手术治疗27例,肾动脉栓塞3例,150例保守治疗。结果:3例重度闭合性肾损伤因复合伤,入院不久死亡;177例均痊愈出院。结论:明确诊断后大部分闭合性肾损伤经保守治疗均可痊愈。CT检查是闭合性肾损伤准确诊断与选择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闭合性肾损伤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检查对闭合性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9例闭合性肾损伤患者行CT检查。其中7例行增强扫描。结果:19例CT检查均明显诊断。结论:CT检查对闭合性肾损伤的诊断快速,简便,准确率高,对临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应列为诊断闭合性肾损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007年9月至2010年3月对58例闭合性肾损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合并伤19例(32.7%),据CT和B超及手术证实:肾挫伤20例,肾挫裂伤34例,肾横断伤4例。保守治疗48例,手术治疗10例。结果肾损伤均有不同的外伤史,临床表现中休克发生率29.3%,血尿为86.4%,腰痛93.5%,CT阳性率为97.2%,B超阳性率92.1%,治愈率100%,平均住院时间21d。结论闭合性肾损伤诊断一般并不困难,受伤后有血尿及腰痛,CT检查不但能迅速、准确地确定诊断,而且能明确显示肾损伤的类型及范围。治疗关键取决于病情:肾挫伤、轻度撕裂伤一般可通过保守治疗治愈,对较严重的裂伤,尽量采用保守治疗,动态观察病情变化。肾碎裂伤应紧急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5.
451例闭合性胸外伤的救治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闭合性胸外伤的特点,总结救治经验,方法:对451例闭合性胸外伤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其致伤原因,伤情分类的构成,诊断要点,误诊原因及救治经验。结果:本组闭合性胸外伤占同期胸外伤的69.7%,死亡11例,病死率2.4%,其中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41例(34例由肺挫伤所致),死亡5例,病死率10.6%,闭合性心脏大血管破裂4例,均示能在术前确诊。结论:闭合性胸外伤中,心脏大血管破裂的早期诊断较为困难,主张将超声检查列为重症闭合性胸外伤的常规检查,肺挫伤及ARDS的治疗较为复杂,肺挫伤的治疗,主要是针对ARDS瓜子放治疗,对ARDS应及应用以呼吸器PEEP模式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扩展创伤重点超声评估技术(EFAST)在腹部闭合性创伤患者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医院腹部闭合性创伤患者156例病历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EFAST、CT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EFAST、CT、EFAST+CT三种方法诊断效能、检查时间及费用。结果156例患者中,共计检查780个结果。手术结果显示216例脏器损伤脾损伤86例,肝损伤37例,肾脏损伤53例,腹膜血肿22例,胰腺损伤18例。EFAST检出阳性164例,阴性546例;CT检出阳性185例,阴性554例;EFAST+CT检出阳性200例,阴性560例。CT检测灵敏度、准确度高于EFAST;EFAST+CT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高于EFAST,灵敏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高于C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AST检查时间短于CT,检查费用低于C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FAST较CT而言,具有检查时间短、费用低、诊断效能较高的特点,可用于腹部闭合性创伤患者早期检查,联合CT检查能提高腹部闭合性创伤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报告肾损伤213例,其中闭合性损伤202例(94.8%),合并伤31例(14.6%);B超检查196例,CT检查189例,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14例;非手术治疗175例(82.2%),手术治疗38例(17.8%).结果:B超阳性率87.8%,CT阳性率100%,IVU阳性率71.4%;208例患者治愈,死亡5例,均为多器官损伤并休克患者.结论:B超检查最便捷,可初步判断肾脏伤情;CT可较准确地诊断肾损伤程度,可同时掌握腹腔脏器损伤情况;保守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手术治疗应掌握探查肾脏的时机,是否切除伤肾应以挽救患者生命为前提.  相似文献   

8.
【目的】益生菌辅助治疗老年腹部外伤合并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116例腹部外伤合并肝损伤的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生菌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肠道菌群数(大肠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葡萄球菌),并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48%(49/58),高于对照组的65.52%(38/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6,P=0.018)。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ALT、AST、TBIL均低于本组治疗前,ALB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数量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P=0.56)。【结论】益生菌辅助治疗老年腹部外伤合并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肝功能,调节肠道菌群,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析真武汤治疗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3年5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诊治的70例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参照组(n=35)进行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n=35)在参照组基础上加用真武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炎性因子以及肾损伤标记物。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4.29%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24,P<0.05)。研究组肾损伤标记物水平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炎性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真武汤治疗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可有效减轻肾损伤,疗效更为显著,对疾病的恢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部创伤定点超声检查(FAST)对急诊腹部闭合性创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经本院急诊科收治的200例腹部闭合性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先行FAST检查,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再前往CT室行腹部CT检查.将两种诊断结果与临床实际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时间及检出率.[结果]FAST检查结果在肝破裂、肾损伤、脾破裂、腹膜出血检查符合率为86.49%、88.24%、85.92%、73.91%,FAST+CT联合检查符合率为97.30%、97.10%、97.10%、95.65%,FAST检查符合率与FAST+CT联合检查相比,在肾损伤及腹膜出血方面的诊断检查符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AST诊断所用时间为(4.12±0.85)min明显短于CT诊断(26.13±1.2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ST检查对腹部损伤诊断的检出率为85.00%(170/200),漏诊率为0,FAST+CT联合检查对腹部损伤诊断的检出率为96.00%(192/200),漏诊率为0,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0739,P=0.0002<0.05).[结论]FAST超声检查其作为急诊科常见检查设备,诊断具有用时较短,且检出率高的优点,操作简单便于使用,在其基础上联合CT检查,可以进一步提高腹部创伤的检出情况,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闭合性肾损伤1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148例闭合性肾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闭合性。肾损伤的诊治水平。方法:本组B超、静脉肾盂造影(IVU)、CT检查阳性发现率分别为73.6%、52.4%、100%。非手术治疗122例;手术探查16例,其中肾切除10例,肾修补6例;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10例。结果:死亡5例(死亡率3.4%);143例治愈(治愈率96.6%)。结论:B超检查便捷、无损伤,可作为闭合性肾损伤首选检查方法;CT检查是闭合性肾损伤准确诊断及选择治疗方法的重要依据,Ⅳ级以下闭合性肾损伤尽可能采用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闭合性肾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125例闭合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5例闭合性肾损伤患者中,肾挫伤75例、肾裂伤41例、肾粉碎伤9例,其中并发伤70例。血尿和腰部疼痛是主要的临床症状。保守治疗93例,手术治疗3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B超和CT检查是诊断闭合性肾损伤安全有效的方法。对伤情作出快速而准确的评估。及时严格掌握手术时机是治疗闭合性肾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s: To review the incidence, mechanisms of injur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njuries to the major branches of the thoracic aorta within the thoracic cavity following blunt trauma. Methods: Medline, Embase and Cochrane were searched using appropriate key word and MeSH headings. Full text articles were retrieved where there was any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the mechanism of injury, incidence of injury, diagnosis, treatment or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injuries to the brachiocephalic, subclavian or carotid arteries within the thoracic cavity following blunt chest trauma. Results: The reported incidence of these injuries varied widely, most injuries were related to rapid deceleration injuries or falls. Diagnosis depends on a high level of clinic suspicion and appropriate investigations include helical CT scanning and arteriography. Treatment options have expanded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use of endovascular stents; however, the optimal treatment remains uncertain. Conclusions: Aortic branch injuries must be actively excluded in patients with suspicious mechanisms of injury. Guidelines determining appropriate investigative pathways and methods of treatment should be developed at all trauma centres.  相似文献   

14.
闭合性肾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闭合性肾损伤诊断与治疗的经验。方法对135例闭合性肾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5例闭合性肾损伤中,肾挫伤92例,肾裂伤24例,肾粉碎伤19例,并发伤38例。血尿、腰部疼痛是主要临床症状。保守治疗97例,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3例,手术治疗30例,死亡5例。结论B超和CT检查是诊断肾损伤的有效方法。其治疗主要取决于肾脏伤情,保守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损伤控制外科( DCS)技术在严重肝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83例采用DCS方法治疗及护理的Ⅳ、Ⅴ级严重肝外伤患者的基本资料。护理干预包括液体复苏、致死三联征和术后并发症防治。以同期非DCS治疗的Ⅳ、Ⅴ级的31例肝外伤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DCS组和对照组病死率分别为25.3%和5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3,P<0.01),患者主要死于创伤性凝血病。 DCS组和对照组患者腹腔间室综合征的发生率分别为6.0%,19.4%,膈下脓肿的发生率分别为7.2%,22.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60,5.27;P<0.05)。结论采用DCS治疗严重肝外伤合并致死三联征的患者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护理干预重点为术前限制性液体复苏;ICU阶段纠正凝血障碍、低体温和酸中毒;重视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急诊鼻骨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4例鼻外伤致鼻骨骨折患者。根据病史和体检,结合影像学检查确诊。根据伤情分类,分别行清创术,止血、抗感染、消肿治疗术,各种鼻骨骨折整复术、上颌骨额突骨折整复术、鼻窦骨折整复术和鼻中隔矫正术以及鼻中隔血肿清除术。结果:①诊断:X线鼻骨侧位片确诊123例,占确诊例数79.9%;X线检查未见明显骨折而行CT扫描确诊31例,占确诊例数20.1%。②治疗:治愈132例,占总研究例数85.7%;好转15例,占总研究例数9.75%;其他:拟Ⅱ期复位1例,占总研究例数0.65%。严重的复合伤失访2例,占总研究例数1.3%。放弃治疗4例,占总研究例数2.6%。好转病例中,10例X线拍片未见骨折,伤后12~14d鼻部CT发现鼻骨骨折和(或)上颌骨额突骨折,行闭合性鼻骨骨折整复术和(或)上颌骨额突骨折整复术,占好转病例66.7%;3例粉碎性鼻骨骨折患者行闭合性鼻骨骨折整复术,占好转病例20%;陈旧性骨折重新复位2例,占好转病例13.3%。结论:对于有明确鼻部外伤史且外鼻畸形明显患者,X线检查未见明显骨折征象时,应行CT扫描,尽早确诊、及时治疗,以期提高骨折治愈率;同时还应关注鼻腔内部结构的损伤,鼻骨整复术同时及时处理,以免遗留外形缺损和功能障碍;不同骨折类型选择不同的治疗开始时间和治疗方案对于提高治疗治愈率有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超声造影和腹腔镜在经皮射频凝固治疗闭合性肝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自制小型撞击器撞击猪肝区,建立24只猪闭合性肝外伤伴活动性出血模型,随机平均分为超声造影组和腹腔镜组。分别采用超声造影和腹腔镜检查诊断猪肝部被撞击情况,引导经皮射频凝固止血治疗并进行疗效评估。将治疗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24只猪闭合性肝外伤伴活动性出血模型成功建立,超声造影和腹腔镜检查对闭合性肝外伤的诊断符合率均为100%,两组损伤区热凝固治疗射频电极置入准确性均为100%,两组间治疗时间及凝固范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超声造影和腹腔镜检查,肝活动性出血均被成功控制。结论超声造影和腹腔镜均可快速、准确诊断闭合性肝外伤,并引导经皮射频凝固治疗及治疗后对疗效的准确评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的院内分期救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01-2012-12收治的204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研究将病例分为3组:组1,以胸伤腹伤为主的病例107例(52.5%);组2,以四肢骨盆脊柱骨折为主的病例79例(38.7%);组3,以胸伤腹伤四肢骨盆脊柱骨折均严重的18例(8.8%)。采用分期救治的策略,即按照严重多发伤在不同治疗阶段(手术复苏期、脏器功能支持期、创伤修复期和功能康复期)的特点,对伤者进行救治的方法。主要分析了手术复苏期各种急诊手术的复苏方式,心肺肝肾等各个主要脏器的功能支持手段以及创伤修复的方式。结果:全组204例,存活190例,存活率93.1%;死亡14例,死亡率6.9%。其中以胸伤腹伤为主的107例病例中,存活100例(93.5%),死亡7例(6.5%);以四肢骨盆脊柱骨折为主的79例病例中,存活77例(97.5%),死亡2例(2.5%);以胸伤腹伤四肢骨盆脊柱骨折均严重的18例病例中,存活13例(72.2%),死亡5例(27.8%)。全组病例在手术复苏期死亡8例,占死亡总数的57.1%,死亡原因:创伤失血性休克3例,急性肺挫裂伤呼吸功能衰竭2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2例,急性脂肪栓塞并肺栓塞1例;在脏器功能支持期死亡4例,占死亡总数的28.6%,死亡原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2例,严重脓毒血症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2例;在创伤修复期死亡2例,占死亡总数的14.3%,死亡原因:迟发型肠坏死和创伤后脓胸全身感染各1例。结论:从接诊严重多发伤的第一刻起,特别是胸伤腹伤或合并骨盆脊柱损伤,即应主动、有计划地实施分期救治。掌握手术复苏期合理的手术复苏方式、加强重要脏器的功能支持以及选择最佳的创伤修复方式,是提高救治成功率、实施多发伤分期救治一体化模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外科理论在合并腹部创伤的严重多发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4年来本院就诊的合并腹部创伤的老年患者60例,所有患者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n=10)和存活组(n=50),入选患者按ISS评分分为3组:A组(n=25)16-24分、B组(n=23)25~34分、C组(n=12)〉35分,观察死亡和存活患者的颅脑损伤例数、ISS平均值和并发症例数,ISS评分与损伤部位数、手术部位数、确定性手术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系。结果死亡组和存活组患者出现颅脑损伤和并发症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SS评分平均值分别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A、B和C3组ISS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确定性手术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随着ISS评分增加而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出现并发症和死亡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SS评分能对临床合并腹部损伤的多发伤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并能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损伤控制性手术能明显降低老年创伤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率和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大剂量氨溴索对外伤所致肺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外伤所致肺损伤患者66例,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n=33)和大剂量组(n=33)。常规治疗组:盐酸氨溴索30mg静脉推注,2次/d。大剂量组:盐酸氨溴索450mg加生理盐水250ml,缓慢静脉滴注,2次/d,连续7d。比较两组患者在氧合、肺损伤、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等方面的变化和差异。结果:大剂量组患者的治疗后肺损伤评分、氧合指标明显改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或P〈O.01)。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大剂量组明显少于常规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临床应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对外伤所致肺损伤患者有明显的疗效,值得推广廊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