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杭州郊区有一位长寿老人,今年92岁了,走路稳健,脸色红润,精神矍铄,脸上总是带着淡淡的笑意。如果不介绍,你一定想象不出,这位92岁的长寿老人,已经与癌症抗争了整整30年。1981年的秋天,他被确诊得了肠癌。姜启明微笑着对我介绍当时的心情:"当时,家人、医生都瞒着我,其实我心里大致有数,不就是个癌症吗?根本没有什么好怕的。"  相似文献   

2.
推门进诊室的是个18岁的男孩,看着他本该稚嫩的面庞已略显沧桑,我在心里暗暗猜测:18岁应该参加高考的年龄,现在高考结束了,他是因为什么而来呢?他说:"医生,我睡不好觉,想来看看怎么办?"我问:"因为什么睡不好觉呢?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相似文献   

3.
小D的故事     
顾晋 《癌症康复》2013,(3):77-78
一个亲戚让我给他回电话,是个长辈。由于上手术,没有及时回复。亲戚打过来,告诉我“小D昨天下葬了!走得挺安详。你是他的经治医生,特意告诉你一声。他妻子很感谢你和你的团队。另外,她说,你们的估计真的太准了……”  相似文献   

4.
秋雨     
1996年的秋天,天空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我没有带伞,怀着沉重的心情低头走出了医院.雨水把大自然清洗了一遍,周围的一切都显得那么清新,但是,这得把我排除在外——这第一场秋雨就把我浇了个透心凉,我的双腿在雨中有点迈不开步,兜里的诊断书使我感到越来越沉重."胃癌"这两个字一直在我脑中徘徊,怎么会是我得了这种病?会不会是医生写错了?  相似文献   

5.
一天晚上我接到一个陌生朋友的电话,刚一对话,就听到她略带哭腔的声音:我也是卵巢癌,刚3年怎么又复发了?我该怎么办?我问,"你是不是经常生气着急?"这下子可打中了"要害",她打开"话匣子"滔滔不绝说开了。原来她家有两套  相似文献   

6.
老李:熊猫医生,我最近总是便血,还有点排便困难,是不是得了痔疮啊? 阿缪:便血可不是简单的事儿,我建议你还是做个肠镜检查一下. 老李:啊?痔疮应该不是很严重的疾病吧,还要做肠镜? 阿缪:你这说法就是典型的误区.谁说更血、排便困难只是痔疮的症状,我看得让季大侠给你好好上一课.  相似文献   

7.
(接上期) 医生的气质与角色 刘端祺和老伴都是医生,但是唯一的儿子没有学医.我们聊到这点时,刘端祺脱口而出:“我儿子不具备医生的气质,他从小喜欢下棋,逻辑思维好,喜欢摆弄的是电脑和工程机械类的东西,更适合当工程师.”医生的气质?我感到这是一个有意思的说法,便问刘教授:“那您觉得医生有什么样的气质呢?”  相似文献   

8.
热情的生活     
接到医生打来的电话:"你得了乳腺癌."这个消息没有哪个女人愿意接受.挂断电话后不由得冲口而出:我究竟做错了什么?我今年才40岁而且刚刚和丈夫庆祝过20周年结婚纪念日.  相似文献   

9.
建平 《癌症康复》2012,(2):87-88
每个人得知自己被诊断为癌症时都会感到震惊.所以当我被告知患癌时,同样感到吃惊和困惑.我既没有家族史,也没有任何症状,因此从没有想到自己的人生中会有这样的经历.真想问问医生:他能确定自己的诊断是正确的吗?他能确定那个片子上的名字是我的吗? 无论怎样地希望这个事情是另外一个样子,而事实上那个名字就是我的,我得了乳腺癌.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年幼的女儿和我的家人.他们会怎样面对我的癌症?然后,又想到了治疗的副作用.那时我所了解的全部只是可能会脱发.  相似文献   

10.
前几天,内科医生要我去会诊,说有一位癌症患者这段时间的心理状态很不好,虽然疾病是早期,也已经作了手术和化疗,还是经常对许多问题过分担心和不安,反复问医生同样的问题,看上去总是很紧张,眉头紧蹙,还经常因一点点小事儿无端地向医护人员或其家属大发脾气,而且睡眠也不好,稍有声音就感到心烦,不能入睡,并时常做恶梦.这不由得使我想到"焦虑"这个词,他会不会是患了焦虑症呢?因为上述情况很象是焦虑症的表现,而且焦虑症在癌症患者中的发生率也比较高.后经心理测查和进一步交谈发现,他确实是患的焦虑症.通过这次会诊,我感到应该与癌症患者们谈谈有关焦虑的问题,因为焦虑常常出现在癌症之后,又不容易被人们所认识和注意,而它的危害却会影响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
二月羊 《抗癌》2012,(2):40-41
我是一名放射科医生,今年52岁,性格开朗,为人热情,好学上进,热爱生活。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4年8月底,正在工作的我突然感到恶心、腹胀和乏力,继而厌油腻,食欲减退。10月12日,我被医院确诊为肝癌……  相似文献   

12.
我和老伴在矿山医院当了一辈子医生、护士,现在退休回到了家乡.虽说家乡是自己生长的地方,有亲戚故旧,有落叶归根的感觉,却远离自己的单位.去年老伴病重住院,孩子们都有自己的工作,纵然有心也无力承担陪护之责,我这个当了多年医生,又当了10年小医院院长的人,也只能老老实实到医院当陪护.一个月陪护下来,亲身感受陪护家属的生活,感受到医务人员那种颐指气使、居高临下地对待病人和陪护人员的神气,感到他们实在缺少对病人和陪护亲属的体贴关心.  相似文献   

13.
唐黎标 《抗癌》2007,(3):30-31
进入1989年春天时,我经历了一场最严酷的人生考验。经医生诊断,我得了胃癌。到了知命之年,第一次住进医院,我徘徊在生与死的交界处。  相似文献   

14.
等药     
人为什么要活着?答案是"等药".这是我去查看刚入院的晚期胃癌患者老张时,他给出的答案. 这也是我第一次得知有人把"等药"作为生命的意义,这是一个全新的答案. 带着好奇和关心,我坐在病床边和他聊了起来.老张来我们病房住院前一直辗转在北京各大医院治疗,想尽了各种办法,病情仍在逐渐加重.他不断在追问:"难道我的癌细胞就没有办法消灭了吗?"  相似文献   

15.
张骞 《抗癌之窗》2011,(2):38-40
直肠为什么会长肿瘤?我怎么能早点发现这种病?需要做什么检查?得了这种病,能治吗?有什么预防的办法吗?王先生身体一直很好,属于那种"吃嘛嘛香、想睡就睡"的人。40多岁迎来了事业的高峰,工作忙了,应酬多了,身体却不如从前了。45岁那年,他做了个体检,医生说他直肠里长了个息肉,让他尽  相似文献   

16.
得了肿瘤找中医、吃汤药!这恐怕是当今很多癌症患者或家属做出的选择。很多人因此受益,也有很多人感到困惑。到底中医药能不能治疗肿瘤?只要是中医医生都能开方治肿瘤吗?什么时候应该看中医,吃中药?……带着这些疑问,本刊记者采访了全国中医肿瘤医疗中心副主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主任林洪生教授。  相似文献   

17.
对症看病     
吴鸶 《癌症康复》2004,(2):11-11
李强是个年轻小伙,因左臂长出一个包,而且越长越大,就去一家普通医院看病。医生说看样子是个粉瘤,切掉就没事了。几个月后,那个包又长大了,他只好再去医院。医生仔细检查了一番后又说:粉瘤的部位有很多神经,切除难度很大,你还是到大医院更保险。  相似文献   

18.
根据腹部探查手术的结果,外科医生诊断我患有腹膜癌,而且已经不能手术.我逼着问医生:"我还能活多久?"他拍拍我的肩膀说,大概1个月吧.这短短的一句话对玛莉·安和我来说不啻是个晴天霹雳.回去后我辞了工作,开始为生存而战斗.  相似文献   

19.
张女士在50多岁时不幸得了乳腺癌,确诊时已经有肺转移,经过放化疗等创伤性治疗后身体情况非常差。为控制病情于2003年3月求治于我们,我们以"王道"调整为原则,运用温和的中药对其进行认真的调整,张女士身体很快得到了恢复,病情也被相应控制。她一直坚持服用中药,而且没有用其它任何治疗方法,三年来病情一直很稳定,但在今年6月初突然感到浑身不舒服,检查发现肝脏出现转移病灶而且肝肾功能严重受损,此时的张女士便想到了可能是中药的问题,回头一查果真吓一跳:原来是她去医院改方时,粗心的医生把专家原处方中20克天  相似文献   

20.
"医一人可医,千万人岂可医?"这是2005年"中国十大健康行业的风云人物"中,徐光炜教授得到的评语。"这句话让我感到,自己这些年所做的事情已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真的,就是这样简单的一句话,比听到给我冠上‘良医’、‘名医’这样的词受用千万倍。"把"癌症可防可治"的观念带给大众给予徐光炜教授这样的评价,不仅仅在于他这些年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作为院长,作为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给病人带来生的希望,最重要的是,由他倡导的"百万女性乳腺普查工程"让医学知识惠泽了千万家。"我算过,就算我一天可以看20个病人,一年365天,我这一辈子,从医50年,接触的病人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