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痰、瘀关系的深入探讨,促进相关治疗方案的优化。[方法] 通过查阅痰、瘀关系病机理论的中医学文献,剖析痰、瘀病机的共性特征以及在致病先后、致病部位与相兼致病上的区别,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治疗方案。[结果] 痰、瘀致病具有共性特征,“痰瘀交阻”乃痰、瘀病证之后的“久久之病”的病机,痰性胶固、瘀兼痰之性,痰未必兼瘀、瘀必兼痰,痰瘀病位不同、痰在瘀先。痰瘀交阻治以化痰祛瘀,治瘀必兼化痰,治痰则未必兼用化瘀,治痰在治瘀之先。[结论] 痰、瘀、痰瘀交阻是中医临床疑难杂证的重要病机,痰瘀并治、化痰祛瘀兼用具有盲目性与笼统性,对其治疗方案的优化——精准化、精细化,必将有效地提高痰、瘀病证临床治疗的针对性与疗效。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痰与瘀的来源,痰、瘀与老年性痴呆的关系及痰瘀互结来探讨,认为痰瘀阻窍是老年性痴呆的一个重要病机之一。  相似文献   

3.
连建伟教授认为痰、饮、瘀三者因脏腑功能失调以至气血津液代谢失常而产生,痰饮日久可致血行不利而为瘀,痰瘀为杂病常见病理因素。通过梳理痰瘀和脏腑气化的关系,分析张仲景、叶天士痰瘀并治的临床实践,探析其学术渊源,并举妇科癥瘕、咳嗽、眩晕临床验案三则,以示其从痰瘀论治杂病经验。  相似文献   

4.
间质性肺疾病(ILD)是一种以累及肺间质为主、以炎性病变和纤维化为特征的疾病,归属于中医学肺痹、肺痿范畴,而痰瘀贯穿了疾病的始终。津凝为痰,血滞为瘀,痰瘀可谓同源异物,两者相互转化、相互影响的特点直接影响ILD病机演变。本文论述了痰瘀相关理论、肺系疾病与痰瘀密切关系及其病机演变,并将其病机演变过程归纳为津停生痰、由痰及瘀、痰瘀互结三个阶段。临床可通过中医辨证结合现代西医诊断,对痰瘀关系进行辨证判读。体现在ILD治疗原则中,则为早期化痰为主,后期祛瘀为先,以期达到抑制病情进展、促使疾病向愈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论痰瘀同病     
许多疑难病在临床诊治中,通常痰瘀同病相兼为患,痰瘀同病的理论是中医病机学说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环,如中风、咳喘、头痛、眩晕、胸痹、癫、狂、痫、积证等,痰瘀同病常是主要病机,所以探讨痰瘀之间的关系,运用痰瘀同病理论指导临床辨证施治,多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痰瘀同病在临床上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痰、瘀角度,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阐述血脂异常的病因病机,并重点从痰瘀辨证论治、辨病论治等论述血脂异常的中医治疗策略。近年来体质与疾病之间关系研究受到重视,认为痰瘀体质与血脂异常密切相关,因此在血脂异常治疗中应注重配合痰瘀体质调理。  相似文献   

7.
中医学认为,津阻生痰,血滞生瘀,痰瘀本是两种不同的病理产物,治疗措施迥然不同。但临床实践所见,痰与瘀在许多疾病特别是肺系疑难杂病中,又常互结相兼为患,常须痰瘀同治方能奏效。痰瘀互结通常是肺病的主要病机,特别是某些疾病久治不效、缠绵难愈时,活血、化痰并用多可取得较好的疗效。而且在肺系某些或痰或瘀为患的病证中,痰瘀同治往往比单纯的化痰或化瘀疗效要好。所以,探讨痰瘀之间的关系,掌握痰瘀同治的临床运用原则,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痰浊与中风病、瘀血与中风病、痰瘀互结与中风病等的关系,提示痰瘀互结为中风病的病机关键,为临床提出了痰瘀并治贯穿于中风病治疗的始终。  相似文献   

9.
痰瘀交阻与许多疑难重病有着密切的关系。阳气之失于条达畅通是痰瘀同病发生和发展的关键机制之一。通阳法不失为除化痰、活血之外治疗痰瘀同病的又一切入点。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痰瘀互阻证在各种疾病中所占比例逐渐升高,中医所谓"怪病多痰","百病皆由痰作祟",久病多瘀,痰瘀合病已成为临床许多病症之症结,冠心病、动脉硬化、脑梗死等疾病的发病机制中痰瘀均占有重要地位,而西医病理中阐述的自由基损伤与中医病机所谓痰瘀致病息息相关,活血化痰中药及以活血化痰为主要功效的中药复方药效的发挥更被证实与清除自由基作用密切相关。通过论证痰瘀与自由基的关系及其活血化痰药清除自由基在相关疾病治疗中作用,为活血化痰治则在多种痰瘀相关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 脾胃病痰瘀同治病机  痰瘀同治法 ,以津血同源 ,痰瘀同病理论为基础。中医认为 ,津与血 ,同源于精 ,生理上相互滋生 ,又都受气的推动和转输。气机紊乱 ,津血为之变 ,津停为痰 ,血凝为瘀 ,所以说津血同为一体 ,痰瘀同出一辙。二者可同时形成 ,亦可因痰致瘀 ,因瘀致痰 ,互为因果 ,导致痰瘀同病。表现为在同一病证中 ,既有痰凝之象 ,又有瘀血之征。脾胃病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每可见到痰瘀同病的病理变化。从病因病机来看 ,无论是外邪犯胃 ,饮食不节 ,情志不畅 ,还是体虚久病可使脾胃气机升降失司 ,气血失畅 ,水津失布而致痰瘀互生。而作为…  相似文献   

12.
痰瘀相关理论,即津血同源,痰瘀相关,痰浊与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络病学说认为"久病入络""久痛入络",凡久病、久痛之疾病,皆可由于络脉瘀滞引起。痰瘀相关理论对于阐述络病的病因病机,指导络病的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及临床应用前提。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数理分析探讨小儿肺炎热郁痰瘀相关病机。方法运用关联规则分析277例小儿肺炎发病治疗前症状体征。结果获得关联规则10 697条,最高支持度87%,最高置信度100%,发现其中热、郁、痰、瘀的相关症状体征均呈关联出现,在置信度上,热与郁与痰的关联大于热或郁或痰与瘀的关联。结论在小儿肺炎中,热郁痰瘀证候及其病机存在密切的相互关联性,热郁痰瘀相关病机可作为小儿肺炎的基本病机。关联规则方法可以帮助探索和发现新的疾病本质和规律。  相似文献   

14.
聂文欢  张翠英 《中医学报》2021,36(4):706-709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机为胸阳不振、阴寒凝结,乃本虚标实之证,以气血阴阳亏虚为本,气滞、寒凝、痰浊、血瘀为标。痰浊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过程中既可以是致病因素,又作为病理因素贯穿疾病始终。痰浊与瘀血之间的同源关系,决定了痰瘀形成之后不仅可单独致病,还可因痰致瘀,因瘀致痰,相互影响。对本病的治疗,当以化痰祛瘀、清热解毒、宣痹通脉为主,兼顾养阴生津、调理脾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脑合病中医不同辨证分型与血脂的相关性以探索心脑合病中医辨证的客观化指标。方法:对982例确诊为心脑合病(本研究中特指冠心病心绞痛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患者,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的方法,运用频数、构成比、百分比、卡方检验等方法分析血脂和心脑合病各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心脑合病痰瘀互结证和痰瘀互结证及其兼夹证中血脂异常的百分比较高,二者与非痰瘀互结证及其兼夹证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异常和心脑合病痰瘀互结证、痰瘀互结证及其兼夹证具有相关性,血脂可以作为心脑合病痰瘀互结证、痰瘀互结证及其兼夹证的客观化指标,临床可以通过调控血脂防治心脑合病痰瘀互结证。需进行在心脑合病辨证分型基础上的更大样本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中医学认为,津阻生痰,血滞生瘀,痰瘀本是两种不同的病理产物,治疗措施迥然不同。痰瘀互结通常是心疾的主要病机,特别是某些疾病久治不效、缠绵难愈时,活血、化痰并用多可取得较好的疗效。而且在心系某些或痰或瘀为患的病证中,痰瘀同治往往比单纯的化痰或化瘀疗效要好。所以,探讨痰瘀的关系和临床运用原则,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阐述痰浊、瘀、毒在糖尿病病机演变中的作用。分析糖尿病的病机,了解痰浊、瘀、毒的病理变化,从痰浊、瘀、毒方面讨论糖尿病病机,三者之间相互影响,有密切的关系。痰浊、瘀、毒在糖尿病病程的各个阶段相互作用,相互纠结,使病情更加复杂,三者在病理上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互为因果。在糖尿病病机演变中有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认为痰瘀是痰、瘀两种病理因素相互搏结、胶结合和而成新特质的病理因素。提出痰瘀是瘰疬的重要病因亦是病机,贯穿于瘰疬整个发展过程,痰瘀作为一种继发性致病因素可致痰瘀互结证,使疾病缠绵不愈。临床表现具备痰浊、瘀血两方面的特征,并与部分实验室指标存在内在联系,临床上以化痰散结、活血祛瘀为治疗大法。阐明代表方药,并提出痰瘀六条病机。  相似文献   

19.
略论痰瘀同源与痰瘀同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痰、瘀,是常见的两种不同的致病因素,临证有许多病都可以涉及,如:“怪病多痰”、“怪病多瘀”说。寥寥数语,说明痰、瘀对人体健康危害是很大的。它既可单独成为致病因素,亦可联合致病,临证掌握这一规律,就可采用“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法则治疗。现就“痰瘀同源”、“痰瘀同治”,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古代文献的系统梳理,认为痰浊瘀血可致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痰浊病机有脾虚生痰、肝郁生痰、火热生痰、肾虚生痰;瘀血病机为气虚血瘀、气滞血瘀、病久致瘀。治疗应谨守病机,化痰祛瘀,根据痰瘀轻重,明辨标本,权衡缓急,必要时采用综合治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