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腹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体以外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该病的发病率近年有明显增高趋势,是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继发性痛经是内膜异位症的典型症状。腹针疗法以任脉经穴为中心组成部分,通过刺激腹部任脉腧穴和一些特定穴位来调节脾肾冲任和疏通经络而达到治疗妇科疾患的目的。笔者采用腹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致痛经患者35例,临床疗效较好,并与用西药治疗的26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祛瘀痛经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5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在2001年7月~2003年6月,采用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温通药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致痛经7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99年2月~2002年5月,笔者应用温通药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致痛经76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07例,均已婚,随机分为2组。治  相似文献   

4.
中医多途径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51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中医药综合疗法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治疗中的应用。对于临床接受激素或手术治疗后痛经再发者。或不愿接受激素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医综合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本文选择符合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并伴有需要治疗痛经的患者51例,轻度痛经15例。中度痛经23例,重度痛经13例。所选病例均采用中医综合疗法,包括中药内服、中药莪棱灌肠液灌肠、耳穴贴压3种方法。临床观察提示:①化瘀贯穿治疗之姑终;②多途径治疗方法分别从不同途径化瘀止痛。总有效率100%;③痛经不离瘀滞,但瘀滞之根在肾。  相似文献   

5.
回顾国内近10年来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现状,从临床观察与研究对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做出概述,从而有利于找出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治疗规律,用于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6.
探讨中医药综合疗法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治疗中的应用.对于临床接受激素或手术治疗后痛经再发者,或不愿接受激素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医综合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本文选择符合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并伴有需要治疗痛经的患者51例,轻度痛经15例,中度痛经23例,重度痛经13例.所选病例均采用中医综合疗法,包括中药内服、中药莪棱灌肠液灌肠、耳穴贴压3种方法.临床观察提示:①化瘀贯穿治疗之始终;②多途径治疗方法分别从不同途径化瘀止痛.总有效率100%;③痛经不离瘀滞,但瘀滞之根在肾.  相似文献   

7.
温通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3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痛经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最常见的也是最痛苦的症状之一,其发病机理迄今尚未阐明,临床尚缺乏行之有效的治愈方法,现今常采用的方法主要以改善症状为主,而中医药在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方面有很好的疗效.笔者在临床上运用温通法治疗内异症痛经患者32例,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佘畅  熊健 《上海针灸杂志》2012,31(3):178-179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生长在宫腔壁表面以外的异常位置而引起的病变,是妇科难治病、多发病。疼痛是该病的主要症状,主要表现为继发性、进行性的痛经。笔者自2009年12月至2011年6月运用针灸治疗以痛经为主症的子宫内膜异  相似文献   

9.
中药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72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日趋增多的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其发病机制不清.内异症虽为妇科良性疾病,但具恶性行为,常易浸润及复发,是临床上的难治之症.  相似文献   

10.
血府逐瘀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痛经80例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用血府逐瘀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所致痛经80例,3个月为一疗程,结果总有效率为95%。实验室检查表明内异症患者存在甲皱微循环障碍和血液流变学异常以及体液免疫可溶性分式、经其血浆PGT2α的异常,治疗后均有显著改革(P<0.05或P<0.01)。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腹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7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行腹针治疗,对照组予达那唑胶囊口服。结果:痛经与全身伴随症状观察组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总有效率观察组91.4%,对照组80.0%,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具有较好疗效,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医学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由于子宫内膜向子宫腔外部位生长,而引起的各种症状。中医认为本症属腹痛、痛经、症瘕范畴。我们采用针灸治疗16例病人,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16例病人国内3例,欧州、澳州地区13例。年龄最大44岁,最小18岁。病程最长为8年,最短为3月。已生育3例,孕而流产2例,不孕10例。痛经15例,性交后腹痛10例,月经紊乱8例,盆腔内组织触痛、有结节者13例,腹部有包块者8例。舌淡紫8例,舌边有瘀斑15例。舌下脉络瘀阻15例,脉涩或结代10例。治疗方法以气海、关元、中极及该三穴左右旁开3寸处为主,每次选取其中1组。以0.38mm×60mm…  相似文献   

13.
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是妇科常见疑难病之一,是子宫内膜生长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临床表现为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盆腔包块等症状。近年来,国内学者运用中医药在治疗内异症痛经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将其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林芸  陈丽娜 《河南中医》2010,(5):500-501
目的:观察腹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确诊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给予腹针治疗;对照组26例,给予口服桂枝茯苓胶囊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痛经程度、妇科检查、B超情况、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组痊愈5例,显效11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0%;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80.8%,两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腹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具有较好疗效。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5.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正呈逐年上升趋势,是严重危害妇女身心健康的疾病之一。约有半数以上的患者以痛经为主,疼痛部位多在下腹部正中及腰骶部,呈坠胀痛,并进行性加重,疼痛剧烈,需要卧床休息或服用止痛药。笔者2000年1月-2006年8月用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异位症(以下简称内异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的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是继发性进行性加剧的痛经及月经失调、不孕、性交痛等症。本病的发病近年呈明显增高趋势,已成为目前妇科常见病、疑难病之一。约有5~15%的妇女受累,其中80%患者有痛经症状,严重者经期不能进行正常生活和工作,影响到患者生活质量。对于子宫内膜异位  相似文献   

17.
化瘀消痰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7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顺惠芳 《新中医》2003,35(10):17-18
目的:观察化瘀消痰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5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70例根据辨证分为气滞血瘀、痰湿瘀阻、寒凝血瘀、肾虚血瘀4型,采用活血祛瘀、消痰散结法(处方:当归、赤芍、夏枯草、川芎、血竭、三七末、桃仁、浙贝母、枳壳、生牡蛎、橘核、荔枝核)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丹那唑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痛经程度、时间和B超、妇检等客观体征的变化,进行治疗前后自身对比、2组间对比及不同证型对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85.7%,高于对照组42.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痛经症状改善最为显著,痛经程度明显减轻甚至消失,痛经评分明显降低(P<0.01)。各证型中以气滞血瘀型疗效较好(总有效率为93.5%),肾虚血瘀型较差(总有效率为42.9%)。结论:活血祛瘀、消痰散结法有较强的免疫调节功能,并能抑制血清中子宫内膜抗体水平,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有确切疗效,对痛经症状改善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58例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笔者采用中药分经前期、经期和经后期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三联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56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疾患,该病症病情复杂,缠绵难愈.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临床主要应用的假绝经疗法中,代表性药物如三苯氧胺,由于这类药具有雌激素样效应,可诱发或促进内膜异位症,刺激子宫内膜增生,甚至导致子宫内膜癌[1].1993~1998年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以三联疗法(口服自拟祛内异汤,中药保留灌肠合中药注射剂穴位注射)治疗该病症56例,疗效明显.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30例Ems痛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抽签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地屈孕酮治疗,观察组给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痛经积分与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Ems痛经实施血府逐瘀汤治疗,能够显著改善痛经症状,减轻疼痛,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